
杨万里的诗词《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docx
3页杨万里的诗词《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赏析】 写这首诗时已年过半百,但他爱国忧民之心却丝毫不减他对统治者任用*臣,排斥忠良,不图收复国土的行为非常愤慨,可是却因忠言直谏屡遭贬谪,因此对仕宦生活已经厌倦,有了归隐怀乡之心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思念家乡,就梦到了家乡的海棠花开家乡的海棠应当是最牵动内心的一种花,那是繁花锦绣的象征,也是春光绚烂的象征,更是美妙青春年华的象征锦绣堆”三字形容花团锦簇,非常绚烂的海棠花开的富强景象,那一簇簇的海棠就似乎是用精致艳丽的丝织品积累起来的这两句极写家乡之漂亮、海棠之绚烂,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与下文的现实形成鲜亮的对比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这两联写的是梦醒之后眼前之景海棠花开之时,正是人间春光极盛的时候,那飘飘浮浮的柳絮,濛濛乱扑人面,也是春的一局部啊,可是我却已经老去这里拿春景来反衬自己年华不再,寄予了无限感慨最终发出“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的感慨,想象奇怪,天真浪漫,表现了对春天的无限宠爱与珍惜 扩展阅读:杨万里的诗词思想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很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力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判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见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乐观、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成功他看重和怜悯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生气和抵抗。
因此,他提示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杨万里为人清直,共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四) 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如同敝履,随时预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预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房,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亮对比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玑赞扬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