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羌笛制作体会.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Wo****W
  • 文档编号:185673492
  • 上传时间:2021-07-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羌笛制作体会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当鞭便易持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当今流行在四川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羌笛, 是一种六音阶的双管竖笛管身用岷江上游高山特产的油竹削成,状如方筷,长约15~20厘米,有小指般粗细,笛之 两管并列,以细线捆扎,竹簧插入两管之一端,竖吹一般都是独奏,羌族人用 特殊的“鼓腮换气法”不断地吹奏, 音色柔和纤细,悠扬而婉转,是抒情达意的 自娱性乐器从羌笛的历史可以看出羌笛最早是四孔,后来发展出五孔,到现代变成六 孔,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羌笛的发展是在传承中得到了发扬羌笛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影响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的发展,它是我国民 族管乐器簧片乐器的始祖羌笛的形状在其他民族中也能见到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双管 叫双巴 乌彝族,也叫 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 各比”,彝族称 比鲁”或 乌勒”,侗族称 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 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傣族装上一个葫芦更方便演奏就是葫芦丝侗族苗族等做的多管簧片乐器叫芦笙。

      汉 族最著名的是汉族笙除了羌笛因为历史原因还在使用竹簧片外,和它同发展起来的簧片类乐器 先后经过了树叶簧片,竹子簧片,黄铜簧片,响铜簧片,磷铜、铍青铜、银铜等 材质簧片的变化尤其以葫芦丝异军突起,进过 50多年的发展现在成为群众基 础最好的乐器之一,特别是从1998年至今的___年发展突飞猛进每年的销量达 到了四百万只,产值达到4个亿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出的价值远远超过 4个亿我们的古老乐器羌笛作为簧片乐器的鼻祖为啥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 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演奏的曲目不够丰富、演奏难度高、群众基础不够好限于本人工作的侧重点这一方面不在此文讨论之中第二 羌笛本身制作上的特点限制了其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可能性我们就针 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1,羌笛的按孔越多自然演奏出来的音域就越宽这个原理是羌笛能够从四 孔发展到五孔、六孔的动力,现在很多新老艺人都想再发展到七孔,为羌笛的 发展做贡献要打一个孔倒是简单,但要让它能发音就难了,这就是由于簧片材质弹性不够限制的所有的簧片乐器,簧片是心脏,就像一台发动机,功率不够 就上不了大坡,也跑不快2羌笛要做出来每一只的音准都一样也是不现实的,因为 羌笛限于材质问题,很难做出音准统一,音质稳定的羌笛,羌笛的簧片采用高山油竹制作, 由于竹子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其弹性变化非常大,往往是上一个小时还保持音准的簧片下一个小时就变音了, 因此羌笛在开始演奏的时候要先润一下, 一般是放到嘴里用嘴里的湿度让簧片吸够一定的湿度才能保证音准,润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太长太短都不行,因此羌笛吹奏的时间也有限 制,时间长了簧片吸水过多也会影响音质。

      3羌笛簧片的制作由于受外界影响非常大,材质的弹性也不统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 艺人做出的簧片也不能保证有很高的成品率, 制作的簧片能正常发音的很少这个就是制约羌笛批量制作,产业化的最大困难,因此大量生产音质好的羌笛也就不现实以上三个因素本人认为就是限制羌笛发展的最大障碍 制作羌笛的时候由于竹子材质不能达到一致要求,,这个就是制约羌笛批量制作,产业化的最大困难本人是云南凤尾竹民乐厂的负责人,由于我们的产品是葫芦丝和巴乌,从簧片的角度 上来说我就想要追根溯, 因此从2021年开始就研究羌笛了在2021年5月参加完北京乐器展后有幸到汶茂等地采风,有幸得到羌族同胞们的盛情款待, 也拜访了著名的羌笛技艺传人龚代仁、何克之等民间非遗产传人,并得到著名的羌笛演奏家陈海元、 何王全等羌笛界资深人士的热情指导从汶茂采风以后经过 3年的研究,本人对羌笛的制作也有了一些体会和建议,现在以 此文章和大家分享以期能对羌笛的发展有所帮助羌笛的发展第一个重要的是要能实现标准化生产,一只羌笛可以有很多装饰, 但无论如何装饰,其心脏都应该是一样的,至少音准要一样众所周知羌笛演奏必须采用循环换气法,这个难度比较高,如何降低难度, 这也是羌笛推广的第一步三, 羌笛簧片裸露在外容易损坏,也不利于保养和演奏,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四, 羌笛要扩展音域是目前大家面临的一个难点,如何克服也是大家研究的方向。

      五, 羌笛要得到推广首先必须实现量产,而且价格不能高、针对这几个问题,我大胆采用银铜簧片做羌笛的心脏, 采用保护套保护簧片就圆满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一、 采用现在民族管乐最常见的十二平均律的校音标准,依此标准确定按孔孔位,采用银铜簧片作为羌笛的心脏,这样就可以做到每一个簧片的音准都一样, 就解决了批量生产音准的问题二、 采用伸缩铜套设计解决了循环换气必须口中衔着簧片带来的不便, 也保护了簧片不被损坏,解决了方便维护的问题三、 银铜簧片的弹性非常好,为扩展音域奠定了基础四、 由于簧片工艺的改进使制作簧片能标准化, 实现量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作的成本为羌笛的大量推广奠定了基础本人制作销售葫芦丝已经有 ___年的经验,若以此技术和生产销售经验移植到羌笛上面应该能为我们古老的羌笛的发展带来一点微薄的进步羌笛的特点传统羌笛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簧片还是采用古老的竹簧片,很多民间艺人说不出羌笛调式,羌笛音域,羌笛的每个音孔的定义,制作也没采用标准律制来控制音 准,因此制作的羌笛也就没有基本的音调和音准羌笛音域窄,天生五音不全限制 了不能吹大多数的民族音乐更不要说流行曲子了但是正是由于其非常窄的音域,加 上两根管子同时发音,制作上不可能将两管做到音准轻重一致,导致演奏的时候两管 产生律差,形成特有的共鸣效果,正是这一特点使其发音有别于通常的其它比较常见 的乐器,使羌笛的音色幽怨 悲凉悠远。

      我国的现代的簧片类民族乐器追溯到头都能找到羌笛的影子,依本人经过多年的考察,认为羌笛是中国簧片类吹管乐器的始祖故此决定了其非常独特非常原始的价值所在簧片类的民族乐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 汉族的笙二、 苗族、侗族等的芦笙三、 彝族的巴乌四、 傣族的葫芦丝这些乐器最早的簧片都是竹簧片,有的还是树叶做的簧片,在傣族、哈尼族的原始村寨还有5孔的葫芦丝,簧片也就是和我们羌笛一样的竹子簧片我们祖国有一条大江---长江,有一条大河--黄河,发地都在唐古拉山地区,也是古羌人活动的地区,从发地出来后分别流向不同的地区,流向不同,但最后都流归大海我们羌笛作为簧片类乐器的始祖, 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乐器, 这些乐器现在都有相当的受众,就像发于唐古拉山的长江和黄河流经了不同的地方, 养育了华夏儿女几千年一样特别是葫芦丝由一个众人不知道的小乐器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的学习演奏热潮, 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葫芦丝的簧片从竹簧片改进到铜簧片的历史不过几十年, 葫芦丝的发音管由单管发展到现在三管不过 30年从其它簧片类乐器的发展来看也就是不断创新改革的一个 过程,从现代乐理上来说其实不管汉族的笙苗族、 侗族等的芦笙,彝族的巴乌, 傣族的葫芦丝等的发展也是走上了依靠现代乐理的标准来制作乐器才有了现在的特色。

      我们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要发展就要吸取其他民族的精华并能消化为我所用才是发展的正道,打个比方:古时候赶路主要靠两条腿,有点钱有点办法的就骑马或者是坐马车, 要去成都骑马要走 3天,人走要6天,现在坐汽车只要3个小时若现在大家都觉得现代的东 西不好要保留民族特点那就都改成骑马走路, 这样就很有特点了道理大家都明白,要发展又要不失去自我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一个乐器从本身来说有其区别于其它乐器的形制,围绕着这一乐器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灵魂在传承中是尤为重要的这就是针对这一特色乐器的歌谱, 没有喜闻乐见、脍炙人口、富有民族特色、广为传唱的曲子再好的乐器也不可能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的作曲家演奏家,很多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些方面的工作像何王全、陈 海元、王国亨等等优秀的羌族同胞在羌笛的制作,曲子的挖掘、创作、创新方面也做 出了相当的贡献曲子出来了也富有民族特色了, 但若乐器的发展没跟上, 表现不了曲子要表达的味道,用啥来表现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本文中提到的其它乐器都发展进入了铜簧片的黄金时代, 音色确实也和竹子簧片有一些差异,但谁又说用铜簧片的不是汉族的笙、 苗族侗族等的芦笙,彝族的巴乌, 傣族的葫芦丝呢? “乐器”二字正好解释了这一问题。

      一个是“器”就是它本身,另一个就是“乐”也 就是曲子,缺一不可对于古老的羌笛若只是传承,不搞开发创新那喜欢的人会越来越少,不要忘了我们要的不只是羌笛,还要羌文化,依附于羌文化的曲子是我羌族的一大文化遗产, 要让大家都来喜欢他就必须有合适的乐器来演奏表现, 羌笛作为当之无愧的载体为啥不改变自己适应传承的需要呢?第 10 页 共 10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