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心肾论治更年期健忘症.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2701961
  • 上传时间:2017-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从心肾论治更年期健忘症叶玉妹(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137) [摘要] 目的:探索由于更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更年期变化及记忆减退,建立以立益肾养心法治疗更年期健忘症为研究目的方法: 根据《内经》中“肾藏志” 、 “心藏神” ,阐述心肾对记忆重要性的理论思想; 纵观历代学者对健忘责之心亏和肾虚的理论;根据上海市名老中医叶景华主任的经验方宁神合剂,有提高女性激素、免疫功能基础,立益肾养心法,进行临床研究,科学观察宁神合剂对更年期妇女记忆改善的效果结论: 宗益肾养心治疗原则,从理论上和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进一步证实具有益肾养心作用的协定方及制剂宁神合剂,可提高妇女更年期健忘症的记忆商数以健忘为切入点,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观察可长期服用、且安全有效的中药对早老性痴呆预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心肾论治;宁神合剂;更年期健忘症1.引 言健忘属于一种临床证候,诊断并不困难,为脑力衰弱、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一种病症,即《类证治裁·健忘》所谓:“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 祖国医学中称为“喜忘” 、 “多忘”或“善忘” 它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者不同更年期健忘症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产生神经、精神状态的失常,生殖泌尿、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中之一症状,称之为更年期健忘症。

      其很少孤立出现,临床多伴见其他证,如失眠、心悸、潮热汗出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女性的平均寿命可达75岁,甚至更长,可以说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从更年期开始,因此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就显得很重要更年期妇女记忆下降对人们的困扰,目前也已逐步被人们重视,故立益肾养心法,科学观察宁神合剂及协定宁神方对更年期妇女记忆改善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从心肾论治可提高妇女更年期健忘症的记忆商数,试 图 通 过 一 个 病 症 的 研 究 推 而 广 之 2.历代名家对健忘症的阐述中医历来重视智力保健,本病最早记载 [1] ,见于《内经》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善忘” 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2寒气降临大地,心气从气,……在人易生健忘 《灵枢·大惑论》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指出了善忘是由于下气有余肠胃实滞,而上气不足心肺两虚,所致虚实夹杂的病证营卫留于下,则肾中之精气,不能时时上交于心,故健忘 《素问·调经论》:“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气血逆乱是喜忘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血并于下如《伤寒论》所治蓄血证,即有善忘表现而气血逆乱常是导致脑循环障碍、缺血或出血的先决条件善忘还是常并见于其他病证的一个症状 《灵枢·厥病》:厥头痛,意善忘 ”《灵枢·癫狂》:“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 ”头痛、自悲,常与善忘并见,而善忘又是狂证厥头痛等病证的一个症状往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称“好忘” ,立开心散等十六方治疗本病宋《圣济总录·心脏门·心健忘》中,强调了心虚、血气虚衰对本病的影响,指出:“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苟为怵惕思虑所伤,或愁忧过损,惊惧失志,皆致是疾,故曰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喜忘 ”列安神定志人参汤等方以治之严用和《济生方·健忘论治》对于本病之定义及病因病机亦有发挥,治疗重视调理心脾:“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官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 ”订归脾汤治疗本病金元时期,论述渐丰 《丹溪心法·健忘》指出本病之成因“亦有痰者” 该篇载有戴元礼的论述:“健忘者,为事有始有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愚顽不知人事者。

      ”对健忘与痴呆作了区别明.李梃认为:健忘与怔忡有密切关系,指出:“怔忡久则健忘” ,并对不同证候,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办法(《医学入门》 ) 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对健忘责之心亏和肾虚3.从心肾论治更年期健忘症之见3.1.《内经》强调心肾对本病重要性3.1.1.肾精与记忆的关系更年期记忆力减退,首先责之心肾因《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3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内经》提示了女子更年期即 “七七任脉虚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强调肾是构成生命的本源,肾藏精,主生殖,精化为气,谓肾气人体的生命产生于男女两精相结合,既生之后,肾气渐衰, “天癸”渐竭,女子停经,失去生殖能力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过程提示保养肾中精气,对抵御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年寿的重要作用 《灵枢·本神》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灵枢·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故《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 ,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 以上诸“精”者,人之水也,万物之生,其初皆水 肾者主水、藏精,肾为先天之本,而精化为气,是谓肾气因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又上通于脑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 , 《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脑为髓海,故诸髓皆属之肾藏精,精生髓,上充于脑,髓海有余或不足,皆与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髓海有余,多由肾之精血旺盛,化源充足髓海不足,化源匮乏,则脑转眩晕等 “肾藏志”说明了脑之神明有赖于髓之荣养,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诸髓皆属于脑,精成而后脑髓生,故精足则令人体魄坚强,智慧聪颖 在“肾精”与“脑神”的关系中,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精神意识;肾精充足,五脏和调,脑髓得养,人的思维才能聪慧灵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不充,无以奉养,导致记忆下降,智力障碍说明了肾与记忆的关系,是肾虚与脑衰老的关系 3.1.2.心神与记忆的关系《内经》非常重视"神"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强调了心神关系密切4《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其中, “心者,生之本” ,心是五脏中最主要的脏器,为生命之根本 “神之变也” , “神”就是说,心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故《灵枢·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强调心神是思维意识,精神活动的全部体现 《灵枢·本神》曰:“心主脉,脉藏神” , 《灵枢·大惑论》说:“心者,神之舍也” ,强调心与神的关系不可分割 《素问·解精微论》 “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 ,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说明了人的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一旦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往往导致精神情志的异常;虽然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但心在其中具有主宰的作用。

      故神志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心藏神,为人体活动的主宰,若心气亏虚,不能充养心神,则出现心神恍惚,健忘前事3.2.诸贤对健忘责之心亏和肾虚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健忘》认为健忘当责之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则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扰扰纭纭,昏而不宁,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 ”认为健忘是由于心火独亢于上,扰乱心的神明,肾精亏伐不能上交于心,则火居上变生为痰;肾水不能上交滋润而生躁,而致健忘故在治疗时以补肾养心,这样才能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不会有健忘唐容川在《内经精义》说:“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 ”肾精虚损,精气不能上充于脑,以致髓海空虚使脑窍受损,元神失用,产生各种症状所以随增龄而发生的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常是脑衰老、 健忘发生的最基本变化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健忘》阐述本病的病机,在注重心肾的同时,责之脑髓不足:“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 ”主张:“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

      ”人的记忆力赖于心肾相交正如《类证治裁》所言“神明寓于心肾交感之中” 《医学心悟》曰:“肾主志,肾虚则智不足,故善忘其前言又心藏神,神明不充,则遇事遗忘也” 在正常的生理状5态下,肾水上交于心,心火不亢,精可舍神;心火下达于肾,则肾水不寒,肾业封藏;心肾相交,则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安其志心肾不交,则心火亢于上,乱其神明,精亏于下,伏而不用,症见健忘《诸病源候论》谈到:“多忘者,心虚也心主血脉而藏于神,若风邪乘于血气,阴阳不和,时相并隔,乍虚乍实,血气相乱,致心神虚损而多忘 ”认为心主神明,阴阳不和,气血逆乱而心神虚损,以致健忘 《圣济总录》亦认为:“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眷忘 ”指出心虚则与健忘相关,而且将健忘分为多忘与健忘两个层次 《临证备要》则指出:“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 ”从肾精与脑的关系,强调交通心肾的重要性 [3] 清.陈士铎《辨证录·健忘门》对健忘的病机认识 [2] ,陈氏认为,健忘并非鬼神作祟,而是心肾不交使然,主要是心亏和肾虚,治疗当兼补心肾,既济水火。

      故曰:“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苟心火亢,则肾畏火炎而不敢交乎心;肾水竭,则心恶水干而不肯交于肾;两不相交,则势必至于两相忘矣 ”强调了心肾相交互根互用、对立统一作为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陈氏认为:“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是肾水之竭乎夫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似乎相克,其实相克而妙在相生,心必藉肾以相通,火必得水而既济如止益心中之血,而不去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精仍长涸,但能救一时之善忘,而不能冀长年之不忘也治法必须补心而兼补肾,使肾水不干,自然上通于心而生液然而老年之人,乃阴尽之时,补阴而精不易生,非但药品宜重,而单恃煎汤,恐有一时难以取胜之忧,服汤剂之后,以丸药继之,始获永远之效也 ”本文强调了老年健忘也是由于肾精亏,心火旺,健忘治疗不仅要“心肾兼补,上下相资” ,还要从长久计,缓以图治,做到“不特却忘,并有延龄” 又说:“治法必须大补心肾,使其相离者,重复相亲,自然相忘者,复能相忆耳 ”对于健忘之证,陈士铎也强调不止心亏,更因肾虚。

      对于健忘之证,在强调治疗健忘补心肾的同时,进而指出,健忘“乃五脏俱伤之病,不止心肾二经之伤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