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讲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国特色与共同特征.docx
9页党课讲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国特色与共同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纵观当下,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坚定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成就,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特色和创新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国特色中国推进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越南寻求定向革新的现代化2023年,越共十三大提出了建设繁荣幸福国家的“三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成为工业走向现代化、跨越中等偏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成为具备现代工业、实现中等偏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指出,越南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是民富、国强、民主、公正和文明的社会主义老挝力图实现减贫脱困的现代化老挝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自1986年确立有原则的革新路线以来,老挝经济年均增速在东盟国家中位居前列2023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十一大提出了“九五”规划为实现减贫发展,老挝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出口和就业朝鲜确保安全自给的现代化2023年,朝鲜劳动党八大提出的2023—2025年五年规划重在激发经济活力,改善民生基础,并力主建立国民经济的内循环体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指出,朝鲜已进入全面体现国家第一主义的划时代发展阶段,要强有力地推进国家经济自立与全面发展古巴探索模式更新的现代化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后,古巴在长期遭受美国封锁的逆境中,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2023年,古共八大指出,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和平和坚定意识形态是古巴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强调,古巴并不满足于将国家维持在生存线上,而是渴望创造性地抗争,通过不断完善发展纲要,实现更新方式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发挥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越共着力建设廉洁坚强的党政系统,将整党建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列为核心任务老挝人民革命党以建设纯洁、坚强和稳定的党为目标,开展党风整治,深入推进马列主义教育、凯山·丰威汉思想研究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朝鲜劳动党新党章强调党的唯一领导体系,将“实现全社会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化”视为党的最高纲领古共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完善干部任用和考核制度,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使命感各国执政党还进一步规范了党代会征询、报告、审查、审议、质询、选举及表决等具体机制贯彻依法治国的制度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2006年,越共十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作为越南政治革新的目标和方向2013年通过的第五部宪法规定,“越南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老挝自1991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分别于2003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宪法修订,并确立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建设方针,颁布了法治国家建设规划2009—2023年,朝鲜先后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对国家发展路线、党政领导体制等重大事项做出了新的历史阐释与制度安排。
古巴分别于1992年、2002年和2023年进行了三次宪法修订,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阐释和规定2023年召开的四国执政党党代会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践行人民至上的制度宗旨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越南不断发展灵活、多元和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包容和可持续的减贫老挝继续推进扶贫减贫工作,试图尽快摆脱欠发达状态朝鲜将“人民群众第一主义”视为党领导思想的核心,把人民的意见建议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古巴在不利环境中取得社会建设新成就,人类发展指数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坚守和平发展的制度底线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容妥协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平发展的制度底线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越南着力构建党际外交、国家外交和人民外交的“新三大支柱”老挝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朝鲜强调朝鲜军事战略的和平性与防御性古巴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尽管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外交风格不尽相同,但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促进国际对话合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坚守的对外交往原则。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客观性与主动性相统一的现代化西方往往把基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视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这种建立在机械历史观基础上的理论范式既无法解释人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现代化探索的动因、特征和趋向,也不能反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和进步面对紧迫的发展诉求、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复杂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开辟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制度潜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符合现代化对先进生产力的一般要求,更要体现社会主义对先进生产关系的特殊要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关注现代化各要素、指标和关系的变化,更关注其是否最大程度地体现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包含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意义上的一般性,又涵盖不同历史条件和境遇下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因此,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而要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传统、发展阶段与主要矛盾,具体地历史地看待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特殊性与可能性。
阶段性和延续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阶段、有步骤的现代化在经历了若干波折和反思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分阶段、有步骤的现代化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现代化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为领导权的代际更替而陷入社会动荡与发展停滞整体性和协同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调全局观念和整体利益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为本”,倡导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涵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全方位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化自主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由于经济规模和资源禀赋迥异,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必然不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实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现代化自主性与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其二,开放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存在于封闭的经济体系中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历史较量中,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先机。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终极追求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了长达三十年左右的稳定发展期,究其根本在于这些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和性质没有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追求没有变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仍面临诸多时代考验例如,在经济领域如何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在社会领域如何加强民生保障等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又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逻辑,并必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现代化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上,通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逐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在21世纪的现代化探索必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进步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各国特色与共同特征的研究与考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规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续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