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章肾命学说.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33504065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肾命学说一. 概念肾命学说是在中医经典理论肾与命门的基础上经历代医 学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学说性理论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践为准衡,理解、并发挥经典理论的典范因此,肾命说不仅有“理”,而且有临证及其“法”及“方”与“药”,是一个实践性很 强、对临证有深刻指导意义的学说性理论肾命学说发展、成熟于金元之后,因此,受宋明理学的 影响,多有用《易》理来释肾命之处,其研究方法受《易》 学影响,也常于思辨、揣测,所以诸如命门的位置、 本质、功能等,往往见解不一,相互争论,但这种争鸣 推动了肾命学说的发展,使人们对肾命本质的认识逐渐 深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说,至今在理论与实践 方面仍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二. 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源(两汉〜晋唐)肾命说中的“命门”名称,最早见于《内经》《难经》命门的名称,早在《内经》就有之,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抠•根结》)《难经•三十六难》指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 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 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文中明确指出右肾为命门,是人体精神之舍,原气所附 之处。

      另外《难经•八难》指出的“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 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 焦之原是对命门功用、地位的又一阐发所以《难经》中关于命门的“神精之所舍”,“原气之 所系”,“肾间动气”等论述,实际上已为后世的肾命 学说在命门的位置、功能及在人体中的重要功用都作了 原则性论述,为命门学说奠定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其后晋•王叔和承《难经》之说,在《脉经》中提出命 门的诊脉部位:“肾与命门俱出尺部”,从此开后世左 尺候肾,右尺候命门之说然而谈肾命学说的起源,不能忽略唐太仆令王冰在阐释 《内经》时的一段论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 水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不必 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不必去火,宜壮 水之主,以镇阳光王冰此论对后世探讨命门的性质,研究肾命的病理变化 制定治疗大法等影响很大如《四库全书提要》指出: 王冰此说开明代薛己诸人探本命门之一法,可谓有功医 学二)形成(金元时期)肾命学说的发展与金元时期医界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争 鸣密切相关,受理学影响金元时期一些医家兴起了学 术研究之风,而且敢于据己意发挥经旨,不泥旧说。

      1. 刘河间、张元素命门相火说首先是金•刘完素将命门与相火联系起来,在《素问玄 机原病式》中曰:“仙经(古代道家经典)曰,心为君 火,肾为相火,是言右肾属火不属水也,”《素问病机 气宜保命集》又曰“左肾属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 胞;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 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即相火为命门所属与包络、三焦相联系,命门之功用是 通过相火来实现的金代张元素其说也大率如此,指出:“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 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 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元气《脏腑 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此论明确指出,命门是相火之原,三焦是相火之用,把相火与命门、三焦联系起来所以,刘、张之论,既是 对“命门原气论”,“肾间动气”说的疏释,也是发挥 和发展2. 相火与阴火说李杲以补脾胃升元气著称于世,对内伤热病独有研究, 其对内伤热中病的病理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的观 点,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病》中认为:“元 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 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 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在《内外伤辨惑论•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又曰:“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显然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 胜则一负”的观点,则为《难经》与刘张二家所末提及李氏所指的“阴火”,包括“心火”,“肾火”,“相 火”,显然指病理性火邪,是对《内经》“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的运用与发挥李杲 还认为:火邪,除外火外,还有一种内伤性的内生火热 之邪,可由“劳役动作”或“心君不宁”,或“脾胃气 虚”等等化而为火,至此,命门元气、相火问题开始进 入病理分析阶段3. 相火妄常说朱丹溪凭其理学方面的造诣,对相火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明确提出相火有“常”与“变”之别,“相火之常,为 人身动气”似生理性相火,在《格致余论•相火论》中 认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 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指出“天非此火,不 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然而这种相火、动气 其“动”必皆中节(无过无不及),如果相火妄动,则成 为亢烈之火,而耗散人体正气,故相火过妄一变而成贼 邪故丹溪在该篇又说:“火起于妄,煎熬真阴,阴虚 则病,阴绝则死”,“以其暴悍酷烈,故曰相火元气之 贼”,从而把相火进行病理与生理的区别。

      丹溪之前,医家对“肾命”多限于理论论述,缺乏对肾 命相关病证的立法、处方、用药的研究,丹溪则以滋阴 降火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指出:“阴虚火动难治”,“补 阴则火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指出:实火泻之 虚火补之;君火正治,阴火反治,神静则心火自降,欲 断则肾水自升,除有余之火在于破气,降不足之火在于 滋阴即丹溪对相火失常,尤其属于阴虚而火旺者,制 定了初始的补血填精,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度,成为滋阴 派的先驱另外,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倡 言补阴抑阳,对妄动之相火多言抑之,滋明以降之三)发展成熟(明清两代)1. 脾肾并重,肾命即阴阳水火说薛已在学术思想中即重视脾胃又重视肾命,而且对肾之 阴阳均以重视,在对《明医杂著•或问东垣、丹溪治病 之法》(王伦著,薛己注释)所加按语中指出:“两尺 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各分明阳虚实, 求其所属以平之”,在辨证方面对肾命阳亏、阳衰之证 遥承王冰之说认为: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 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候忽往来,时动时止 是无水也对肾命诸证的治疗,重视肾中明阳水火的调 补,对肾之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而致虚火妄动者,用 六味地黄九补之,使阴旺阳化,若阳不生阴,阴亏而致 虚火内动者,用八味地黄丸补之,使阳旺阴生。

      这样薛 已对肾命的认识以阴阳水火,互相生化而概之,不仅提 出了补肾中阳气的八味九,而且补肾命之阴用六味丸也 较丹溪用药有所进步2. 命门不得为相火、三焦不与命门配说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孙一奎,其论肾命又较前人有所 不同,他将《易》学太极学说的思想引入肾命学说,认 为世界万物皆由太极和阴阳二气动静变化而成,所以物 物都有太极,而人体命门之原气就是人体之太极,并从 胚胎发育来加以证明,指出:人身这种原气察于有生之 初,从无而有,从而指出了命门元气的先天性质和生命 的本原精神,在《医旨绪余•太极图说》中指出:“命 门乃两肾中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 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 由于孙氏认为命门乃原气、动气,气属阳,若谓之阳则 可,谓之火则不可,故反对命门相火等说法3. 命门是为真君主说赵献可论肾命则更为详尽与具体,他善于《易》,故仍 从太极之说来论肾命首先赵氏认为命门就是人体之太 极,由于命门是人身先天之太极,所以命门没有具体形 态,因而命门先天之水火也就是一种无形之水火,无形 之火即元气,无形之水即元精,水火之总根就是两肾间 动气赵氏肾命观的一个特点是把命门提到人体主宰地位,位 于心君之上,谓命门为真君真主,其既有主宰先天的作 用,又有流行后天的功能,命门之火是十二官功能活动 的原动力。

      为生命之根本值得提出的是赵氏在水火之中以火为重,称“火乃人身 之至宝”,凡养生、治病必须注意命门之真君真主的作 用,而“加意于火之一字”,然而另一方面,赵氏也不 忽视阴阳,认为阴阳互为其根,阴精亏耗不仅为阴虚, 而且每多出现阳虚之证赵氏特别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治疗,且多有发挥,指出对 先天无形水火,要以无形治无形,“火不可水灭,药不 可寒攻”,认为命门水火无有余之证,故其在《医贯•内 经十二官论》中提出“火之有余,缘真水之不足,毫不 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火之不足 因见水之有余也,亦不必泻水,就于水中补火,益火之 源以消阴翳并发挥阴阳互根思想,指出:“取之阴 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 不熄,斯大寒大热之病得以乎矣具体用药,壮水用 六味丸加减,益火用八味丸加减,至此,中医肾命学说 又较前有很大的发挥与发展4. 阴阳一体观说明末张景岳其论命门与赵献可所见大体略同,重视阴阳 平衡,强调阴阳互根,持阴阳一体观,把命门比作人身 之太极,认为命门元阴元阳,是先天无形之阴阳,元阳 的生化作用代表生命的机能,元阴有“长”和“立”的 作用,也就是“天癸”提出“命门与肾本同一气”, “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用于命门”。

      对于肾之阳 张氏著《大宝论》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 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命门者,为水火之腑,为 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若命门亏损,则 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类 经附翼•求正录》然而他又认为真阴是阳气的根本,提出“真阴”论点① 真阴之象:阴为精,阴成形,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 象观外在形质之坏与末坏,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伤与未 伤② 真阴之脏:肾命为真阴之脏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藏 精化气,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③ 真阴之用:“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 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 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 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禀之 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 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脏之伎巧,而实皆 真阴之用④ 真阴之病:将错综复杂的虚损病证划分为水亏、火衰两大类命 门水亏证、命门火衰证)⑤ 真阴之治:真阴之治应补肾命之水火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 方,自制左归、右归,用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配阴,用 纯甘壮水之剂补阴以配阳,作为治疗真阴肾水不足和元 阳虚衰的主方。

      中医学的肾命说发展到此基本成熟与完善,六味、八味 补肾阴阳的理法方药得以确认,补养肾阴之品,性必滋 润,填精益髓,及血肉有情等已被世人接受,《难经》 “命门者,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 女子以系胞”的观点经历代医家发挥,临证印证,则更 为具体,更为详切,使肾命学说成为指导临证虚损病证 治疗的重要学说性理论三. 现代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1. 指导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咳嗽”、“痰饮”、 “喘证”范畴,以咳、痰、喘为主要证状,其病在肺, 其本在肾纳气,其华在发……临床慢性支气管炎的 病人大多有肾虚见证,随着病程的延长,肾虚证候亦愈 为明显肾命阳虚气弱,则五脏失养,正气内亏,不能 抵御外邪,因而常因受邪、受寒等反复发作,因此补肾 固本是治法之一,其可增加抵抗力,减少发作次数广 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等报道,以淫羊藿温壮肾命之 阳治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河车大造丸 对有肾虚见证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远期疗效颇佳2. 指导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山一院“慢肾宝”慢性肾炎长期水肿,其病标在三 焦、膀胱,本在命门、肾,或肾阴偏虚,或肾阳偏虚, 或肾阴阳两虚,治之当以培补肾命为主,调其阴阳。

      陆 氏等报道:慢性肾炎属肾阳虚者,约占 60%,治以温补 野阳,疗效显著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