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docx
11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P3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 P8-9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14-18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 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
第一章4、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28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原委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其次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5、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30-31物质是标记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行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P32运动是标记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改变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确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短暂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确定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确定运动。
7、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P34-36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试验等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气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9、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3第一,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其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P34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确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成功,就必需正确相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依据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动身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39-4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擅长分析事物的详细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丢失历史必定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缘由:内在冲突性)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2-43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供应了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冲突分析法13、如何理解冲突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3-44关系:冲突的同一性和冲突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冲突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冲突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其次,同一性使冲突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冲突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冲突双方的斗争促进冲突双方力气的改变,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气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建条件其次,冲突双方的斗争,是一种冲突统一体向另一种冲突统一体过渡的确定力气14、试述冲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P44-45关系:冲突的普遍性与冲突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冲突的普遍性即冲突的共性,冲突的特殊性即冲突的特性冲突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确定的,冲突的特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特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特性之中,没有离开特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特性意义: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详细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6A.量变和质变的区分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微小的、不显著的改变,是度的范围内的持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区重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记在于事物的改变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首先,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算;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其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最终,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16、简述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意义P46-47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冲突运动的结果其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主动因素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实行科学分析的看法,反对确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7、试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47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商,其中有短暂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绽开拓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二十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相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实行科学分析的看法,反对确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56-57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安排性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9、如何正确相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58-59首先,必需敬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敬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第五,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其次章20、简述相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P64-65第一,实践产生了相识的需求。
其次,实践为相识供应了可能第三,实践使相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1、试述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P68-69第一,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理性相识必需以感性相识为基础其次,感性相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相识第三,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行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假如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阅历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阅历主义的错误22、试述相识的本质及驾驭相识本质的理论意义P66-67相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相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途,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途理论意义: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行知主义怀疑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相识史上的变革23、试述真理的确定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73-75真理是详细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确定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确定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确定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总而言之,确定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确定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表现为一个过程确定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确定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辨证统一,是同人的相识实力、思维实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24、试述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P77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确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干脆现实性的特点现实意义: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行能一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