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地图知识.docx
11页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地图知识【考纲要求】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2.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知识讲解】一、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2)公式:比例尺=(3)表示形式:①线段式:;②数字式:1:4000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5)比例尺的缩放:(注意:放大/缩小“到”、“了”的区别)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③图幅面积的缩放:是比例尺的缩放的平方2.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球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二、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VS相对高度 等高线VS等深线2.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看到重合,说明该处是陡崖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⑥等高线与山谷、山脊垂直相交⑦示坡线表示坡度下降的方向⑧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遮挡视线⑨特殊或有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冲积扇等例:下列等高线图中分别是什么地貌?3.等高线的判读(1)判断基本地形类型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地形名称特 征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③局部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地形判断等高线组合状态示意图 等高线图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在等高线重叠处,用一组与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
2)数值计算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②计算断崖相对高度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x条,等高距为h,则:(x-1)·h≤相对高度<(x+1)·h ③计算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等高距为h则: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例题: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 ?(注意:相邻的等高距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等高距)(3)疏密判断坡度陡缓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不同同幅图:相同等高距,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4)弯曲判断山脊、山谷山脊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山谷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5)闭合:山顶;盆地、洼地; (6)延伸判断走向①根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可判断山脉走向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影响气候气温:海拔高气温低;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影响河流水文:流速 水能、航运;陡崖 瀑布水系:①流向;②水系形态;③河网密度;④分水岭、集水线河流地貌:落差大 侵蚀地貌(如上游地区);落差小 堆积地貌(如河口、平原地区)(3)自然景观垂直地带性:(如横断山) 坡向两侧差异:(如秦岭南北两侧差异)(4)影响人类活动点:港口、码头:等深线密;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海滨浴场:等深线稀疏的砂质海滩;疗养院:坡度较缓;向阳坡,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气象站:坡度适中;地形开阔;坝址:等高线密集的峡谷;上游有较大集水区;(植被覆盖率高;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线:交通线:线路短;沿等高线修建,坡缓;少占田;(少过河,避开陡坡、沼泽、断崖、高寒区、沙漠等;翻山时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引水线:从高处向低处流,可自流;线路短输油管道线:路线短;通过城市;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画河流面:水库:“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梯田:缓坡;有灌溉水源二)、地形剖面图1、作用:1)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情况比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形象而且直观如图1-4,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一目了然2)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如图1-5,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3)在生产中估算土石方2、绘制地形剖面图(图见“五年高考”P7)①确定水平、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视图中的高差一致②确定水平基线通常与剖面线长度一致③标垂直比例尺高程垂直比例尺视图中的高差来确定, 最低标度数要比图中最低高程低一些,最高高度数比最高高程高一些④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高程转绘到剖面图上将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转绘到水平基线上,再从这些点作垂线,在相应各点高程的平行线上引出各点⑤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成剖面⑥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第二节 地 图 练习卷 小明在一张长、宽分别为108厘米、83厘米的纸上,绘一张长、宽分别为250千米、180千米地区的地图。
完成1-3题1、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的比例尺中是A、1∶5000000 B、1/250000 C、二万五千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2、小明绘的地图上两点间距离为4厘米,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为A、10千米 B、40千米 C、100千米 D、80千米3、小明绘的地图可能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省地图 D、校园平面图4、在右图中,如果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
回答12-14题:12、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13、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14、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5-16题:15、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16、乙处地形和海拔为A.山丘,高于55米 B.洼地,低于50米C.山丘,低于50米 D.洼地,高于55米 读图1,完成16-17:16、①、③、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 B.② C.③ D.④17、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估计约为A. 0.05 km B.0.5 km C.5 km D.50 km18、读下图,等高距相同且等高线数值a>b>c>d,坡度情况是A 坡度大致相同 B 丁>丙>乙>甲C 丁>丙>甲>乙 D 丙>丁>乙>甲读等高线示意图2-6,已知a>b。
回答19--20题19、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③P为山坡上小丘 ④Q为山坡上小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