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pdf

26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72003578
  • 上传时间:2024-08-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6.46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压配电柜系列出厂检验规范 2 XWK-ZJ-01/01 《产品出厂(例行)检验规范》-----------------------------3~13页XWK-ZJ-01/02 《产品确认检验规范》 ----------------------------------------14~15页XWK-ZJ-01/03 《关键元器件进货检验规范》-------------------------------16~18页XWK-ZJ-01/04 《关键元器件进货定期确认检验规范》--------------------19~21 页XWK-ZJ-01/05 《关键零部件进货检验规范》--------------------------------22~24页XWK-ZJ-01/06 《外壳确认检验规范》 -----------------------------------------25~26页 3 XWK-ZJ-01/01产品出厂(例行)检验规范KYN28-12(Z) 户内可移开型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 前言本规范依据GB3906-2005 《3~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第8 章出厂试验和DL1/T404-1997 《户内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第9 章出厂试验》。

      CQC/RY141-2003 《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高压开关及设备》中附件 3 高压开关设备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中第 4 章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结合设备企业标准而制定的本规则仅适用于KYN28-12(2) 户内带有可移开部件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本规范中机械特性,机械操作检验项目是按主回路开关采用真空断路器而制定的,若采用其他开关如接触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则该项目检验规范内容应另行制定使用本规范时应与产品订货合同中一次接线方案(含设备排列图) 电路图、原件明细表、设备内所装的电器元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的企业标准,设备定型设计总装图,本企业制定的《母线绝缘导线选择规范》、《母线制作与安装》、《辅助∕控制电路绝缘导线配置与安装》工艺守则一并使用设备的母线制作与安装,列为关键工序在过程中应加以控制设备柜体、 结构件加工质量、外观应在零部件或外购件检验时进行本规范仅对重要的或因在总装过程中受影响的项目作检查,其余项目有怀疑时进行附件检查2 检验规则每台(或运输单元)装配接线完工后均应进行下列项目检查:a)排列:b)一次配线连接;c)电器元件选择与安装;d)柜体结构设计;e)接地;f)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爬电距离;g)辅助控制设备;h)隔离插头、接地开关;i)外观;j)铭牌、模拟母线;k)主回路工频耐压;l)辅助控制回路工频耐压;m) 主回路电阻值;n)辅助电路通电试验;o)可移开部件、接地开关机械操作及防误操作联锁检查;p)开关机械操作;q)开关机械特性。

      出厂检验项目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该设备不合格;出厂不合格的设备允许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出厂检验合格后,质检部门才能签发合格证,无产品合格证的设备不允许出厂3 出厂检验用主要试验设备3.1 操作试验电源操作试验电源应有足够的容量,空载电压与操作电源之差对操作电压之比不超过25% 4 采用整流电源时,电源电压的均方根纹波因素不得超过10%推荐采用三相全波整流3.1.1 合闸操作电源a)直流合闸操作电源:0~300V 可调;b)交流合闸操作电源:0~450V 可调3.1.2 分闸操作电源a)直流分闸操作电源:0~300V 可调;b)交流分闸操作电源:0~500V 可调3.1.3 辅助电路操作电源a)直流操作电源:0~250V 可调;b)交流操作电源:0~400V 可调3.1.4 交流低压大电流电源输出电压不大于24V,输出电流0~1500A 可调3.2 耐压试验设备3.2.1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机0~50KV 可调,测量值误差不大于±3%,高压测短路电流不大于0.1A3.2.2 辅助控制电路工频耐压试验机0~3KV 可调,测量误差不大于±3%,高压测短路电流不大于0.2A 3.3 机械特性、机械操作试验设备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程序控制设备3.4 主回路电阻测量仪输出电流不大于100A;测量范围0~1999 兆欧,测量误差±1%。

      3.5 外壳防护等级测量检具a)试球: Ф12.5 ㎜b)试棒: Ф 12 ㎜长 80 ㎜, Ф2.5 ㎜长 100 ㎜, Ф1 ㎜长 100 ㎜3.6 通用量具游标卡尺、钢板尺、卷尺3.7 兆欧表电压 2500V4 检查内容与检验方法4.1 设备结构与接线方案应符合订货设备排列图要求按照订货时用户提供的接线方案和设备排列图、检查设备内主回路的电气连接(俗称一次方案或主回路方案)、设备所处的排列位置的设备结构(主要检查使用隔板还是始、终端封板) 应符合订货合同所确定的一次接线系统方案以及设备所处的位置设备结构的排列图要求4.2 一次配线连接4.2.1 母线型号规格被检设备中使用的母线型号、规格(包括母线横截面、材质、表面状态)应符合设计图样∕设计文件的规定(既能承受正常工作时电路通过额定电流所产生的温升,也能承受短路时所产生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检验方法: 查看设计图样∕母线选择规范∕型式试验样机与被检设备比对,应符合要求 过程中应给予确认4.2.2 母线的布置、排列、支撑及紧固母线的放置排列方式应与型式试验合格的样机∕设计图样一致;同一回路母线间最小中心距、同一设备中相邻回路母线间最小中心距应不小于型式试验合格样机∕设计图样中的最小中心距; 5 母线的支撑、 紧固点最大距离 (跨距) 应不大于型式试验合格样机∕设计图样上的上述最大跨距;母线支撑∕夹紧件的结构类型、材质以及紧固方式应与型式试验合格的样机∕设计图样一致;母线的敷设∕布置不应在设备内钢结构件引起涡流;母线的相序排列再无困难情况下应符合表1 规定。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钢板尺测量4.2.3 母线制作、安装、连接母线制作、安装、连接质量应符合《母线及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母线加工后不应产生裂纹、折皱,弯曲半径应符合工艺文件规定,应尽量避免90°弯曲,落料、钻冲孔后应去毛刺、落料后加工处应倒成圆角,母线表面不应有锤痕和严重划伤电气连接面应平整、清洁、不氧化、 不沾漆 母线安装时接触面要自然吻合,连接紧密,接触良好,接触处应有足够、持久、恒定的接触压力搭接面若有镀层,其镀层应与设备型式试验合格样机∕图样一致,不同金属接触应有防止电化腐蚀措施如果母线搭接采用螺栓紧固,其螺栓直径、 个数、 排列位置应符合定型设计的样机∕设计图样或《母线、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螺栓直径应与安装孔径相匹配,螺栓连接组件(螺栓、 螺母、 平垫圈、 弹簧垫圈∕盘型垫圈)应齐全, 螺栓应拧紧 (弹簧垫圈应压平,有条件者可抽查螺栓紧固力矩),相邻螺栓组件之间平垫间距离不得小于3 ㎜如果母线采用压板连接,螺栓、螺母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样∕工艺文件规定压板螺栓、螺母、垫圈不应形成电磁回路检验方法: 目力检查, 母线制作质量应在过程检验中进行,若对搭接自然吻合有怀疑时,可卸掉一端紧固螺栓,观察是否自然吻合。

      4.2.4 母线的涂漆∕包覆及色标母线(除搭接面外)是否贯穿全长涂漆、包覆绝缘以及涂漆层、包覆的绝缘层的颜色应与试验的样机一致若用涂漆∕包覆的绝缘颜色或色标表示相序,应符合相线L1﹑L2﹑L3 分别为黄、绿、红,保护导体为黄绿双色,中性线为淡蓝色规定若用色标表示相序,应在维修面明显处用规定的色标颜色表示相序母线涂漆质量应符合《母线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要求, 同一元件同一侧各母线涂覆∕包覆层界限应无明显不整齐现象,界线距搭接处的距离相差不得超过5 ㎜与搭接处距离应不小于10 ㎜母线包覆的绝缘套应无损伤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3 电器元件选用与安装4.3.1 设备内电器元件(含操动机构)选用设备内所装的电器元件(含操动机构)的名称、型号、规格、电气参数应与订货合同、设计图样∕文件要求一致电器元件的参数应能满足设备铭牌中所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及持续时间、额定峰值耐变电流、额定短路开断电流、设计等级指爬电比距要求电器元件制造厂必须是经本厂评审、选择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厂家,元件应有合格证电器元件的变更,应有符合《产品变更控制程序》规定的批准文件作为依据检验方法:依据设计图样∕文件设备铭牌等,用目力检查。

      4.3.2 电器元件安装所有电器元件 (含操动机构) 安装必须按电器元件安装使用说明书规定安装并满足设计图样规定的位置要求 6 断路器、 负荷开关、 接触器及操动机构,必须牢固地装在具有足机械强度和刚度的支架上,支架不得因操作力的影响而变形,不得因操作时产生的振动而影响仪表继电器等正常工作,且它的分位指示应明显可见,并能正常指示合、分状态操动件操动方向应符合表2规定互感器安装应固定牢固、应采用隔离措施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中进行检查巡视且在主回路不带电时便于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更换电器元件及外部接线端子布置应便于设备安装、维修、更换元件,调节部件易于接近检验方法:依据电器元件使用说明书,设备设计图样目力检查4.4 柜体结构设计4.4.1 柜体结构设计一般要求检查柜体结构设计应符合正式设计图样,且符合下列要求:应满足运行监视和维护工作安全方便进行;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影响设备内所安装的开关、操作机构的机械特性和电气性能对于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的可移开部件应能互换4.4.2 外壳a)外壳(包括门、盖板)必须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并有一定强度,外壳防护等级必须符合4.4.4 要求b)通风窗、排气孔可用网状编织物或类似材料制造,但应有足够强度,应具有与外壳相同的防护等级。

      通风窗排气孔的布置应满足在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的气体不致危及操作者c)观察窗应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似的透明阻燃材料遮盖,其防护等级与外壳相同,观察窗位置应便于观察设备内部进行情况,并与带电体有足够间隙d)盖板、门是外壳的组成部分,要求同外壳,门的开启角度应大于90°,仅当隔室内触及的主回路不带电且接地开关闭合时才能打开检验方法: 依据正式设计图样采用目力检查对比,可移开部件互换性检查采用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的可移开部件互换检查4.4.3 隔板、活门隔板、活门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并接地,防护等级符合4.4.4 规定可移开部件处于试验位置时活门应关闭,活门关闭时不触及活门开启联锁机构,活门不应打开活门开、闭灵活可靠检验方法: 目力检查, 用手力正面推动活门不应打门,推动活门开启联锁机构活门才能打开并结合可移开部件机构操作试验检查活门开启关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4.4.4 防护等级外壳防护等级为IP40,隔室活门防护等级为IP20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3.5 规定的检具进行检查4.5 接地4.5.1 接地装置与接地标志设备应设有供与接地系统相连接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螺栓 (母) 直径应不小于12 ㎜,接地端子应有防锈措施,接触面应整洁。

      主接地点附近应有明显、固定、符合GB∕TS465中规定的接地标志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5.2 接地导体型号规格(材质、截面积)在设备排列方向应设置一条接地保护导体,接地故障发生时其电流密度不应超过∕200A∕mm2(按铜质计 ),但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30 mm2.如果每台设备单独设置接地保护导体,则每台之间接地保护导体均应通过专用端子固定连接 7 检验方法:保护接地导体截面积﹥0.87X 铭牌规定额定开断电流200A∕mm2用游标卡尺测量接地保护导体截面,其余目力检查4.5.3 设备内凡指定要接地的金属零部件接地壳体内的金属骨架应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接,设备内安装高压电器组件的金属支架、盖板、门、隔板、 活门等凡指定要接地的所有金属零件也应直接或通过金属构件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接可采用螺钉或焊接方法,隔室的门应采用10 mm2铜质编织带与骨架连通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5.4 可移开部件中应接地的金属部件接地可移开部件应接地的金属部件应与可移开部件的金属构件连接,而可移开部件与骨架之间应设有滑动接地装置,而保证可移开部件在工作位置至试验(断开) 位置中任一中间位置保持可靠接地保护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000μΩ。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3.4 规定的主回路电阻测量仪测量4.6 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爬电距离主回路相间、 相对地空气净距离应与设备额定电压相对应:12KV 时不小于 125㎜, 7.2KV时不小于100 ㎜, 3.6KV 时不小于75 ㎜. 爬电比距应与铭牌标注设计等级相对应:0 类设计瓷绝缘件14 ㎜∕ KV , 有机绝缘件16㎜∕ KV ;1 类设计瓷绝缘件16 ㎜∕ KV ,有机绝缘件18 ㎜∕ KV ;2 类设计瓷绝缘件18 ㎜∕KV ,有机绝缘件20 ㎜∕ KV 辅助控制电路电气间隙不小于5.5 ㎜,爬电距离不小于6.3 ㎜检验方法: 主回路电气间隙用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钢板尺测量绝缘件爬电比距用细熔丝或类似物质沿绝缘件表面紧贴,确定其长度后将细熔丝拉直,用钢板尺测量辅助控制电路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用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游标卡尺测量4.7 辅助控制设备4.7.1 辅助控制电路绝缘导线型号、规格辅助控制电路绝缘导线应能承载起所有控制回路的电流,当无明确规定时, 互感器二次接线及辅助回路的连接必须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质多股软绝缘导线导体额定电压450∕700V,并具有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标志。

      推荐采用插头方式进行连接,使用2.5mm2导线困难时,电压回路允许采用1.5mm2导线专用计量柜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为4mm2导线,电压回路为2.5mm2导线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游标卡尺测量4.7.2 辅助控制电路布线与连接辅助控制电路布线与连接应符合《成套开关设备辅助电路配线工艺守则》,辅助控制电路应与主回路采用接地金属隔板隔离,导线端部接线标志应正确、完整、清楚、牢固若用插头方式连接, 插头与插座必须接触可靠,并有锁紧措施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插头座拔不出来外接端子排列位置与顺序应符合用户提供的设计图样要求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7.3 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型号规格应与设计图样∕文件一致,功能应满足设计原理图要求,空闲辅助触头数和指示开关触头数应符合订货提供的设计资料要求辅助控制回路的元件应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家或行业自身标准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7.4 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安装、仪表、继电器防震在使用中要求巡查的辅助控制设备应该是可以接近,且没有直接触及高压部件的危险,除使用互感器、 分闸线圈和辅助触头等端子上的短导线以外,应该有绝缘板或接地的金属板把辅助或控制元件及它所在的回路和主回路分开。

      8 仪表、继电器防震结构措施应与经型式试验通过的样机∕设计图样一致开关位置指示,操动件操动方向以及按钮指示灯排列应符合表2 规定指示灯、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2682《电工成套设备中指示灯、按钮颜色》规定,其中红色按钮仅允许作分断,绿色按钮仅允许作合闸,其余用户有特殊要求允许例外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8 隔离插头、接地开关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试验(隔离) 位置时与固定部分相对位置应能清晰地判定隔离插头处于接通、分断位置,并有接通、试验标志接地开关合、分标志应能可靠地判定接地开关处于合、分状态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9 外观4.9.1 螺钉、螺栓连接所有用螺钉、螺栓连接部位(如元件紧固安装、电气连接、骨架装配、以及已接线∕未接线端子上的螺钉)的螺钉、 螺栓均因紧固、 无滑牙现象, 有防松措施、 紧固后的螺栓 (钉)螺纹应露出1 个螺距,最多不超过6 个螺距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9.2 绝缘件外观绝缘件表面应无缺损、裂痕、碰伤、划伤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9.3 防蚀层凡是黑色金属制成的零部件表面均应有防蚀层设备涂覆层颜色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同一批订货设备颜色应一致,涂覆层应无严重碰伤、划伤现象,目力观察不到设备正面、侧面涂覆层碰伤、划伤、修补的痕迹,内面、背面可适当放宽。

      设备上电镀层(包括元件本身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现象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9.4 设备装配及零部件加工质量门、盖板表面应平整无曲翘现象,门关闭后不应有晃动,开起角度大于90°零件边缘、开空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裂纹焊接处无漏焊裂纹检验方法:目力检查4.10 铭牌、模拟母线设备及设备内安装的高压组件(如断路器、独立的操动机构、互感器等)、可移开部件均应有耐久清晰的铭牌设备的铭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型号、名称、制造日期和出厂编号,型号包括接线方案编号及主回路单线图(模拟母线) ;主要额定参数:额定电压 Ur、额定电流Ir、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k、额定短时持续时间TK、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Ip、额定开断电流ISC、额定短路关合电流、主母线额定电流;防护等级;设计等级;标准号设备铭牌中额定参数按设备中主回路串接安装的各高压组件中最小参数值标准设备铭牌在正常运行中应能看清楚可移开部件应具有单独铭牌,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9 功能单元代号;出厂标号;主要额定参数,Ur、Ir、Ik、 TK、Ip、ISC及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可移开部件铭牌只要在移开位置能看清楚检查方法:目力查看铭牌内容正确完整性,以及被检设备参数一致性。

      4.11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在正常室内环境中仅进行相间、相对地工频耐压耐压试验值: Ur为 12KV 时工频耐压试验值Ud为 42KV; Ur为 7.2KV 时 Ud为 32KV; Ur为 3.6KV 时 Ud为 25KV 耐压持续时间为t 为 1min试验时设备主回路断口(主开关断口,隔离插头断口)均处于闭合状态,过电压保护元件应解开施压部位为依次每一相施加试验电源高压—其余相、辅助控制电路接地导体框架连接在一起与试验电源接地端子连接对试品施加电压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以防止操作瞬变过程而引起的过电压影响,然后缓慢升高以便能在表上准确读数,但也不能太慢以免造成接近试验电压值Ud时耐压时间过长若试验电压从达到75%Ud起以 2%Ud∕s的速度升压一般可以满足要求试验电压达到规定值 Ud时应保持1min 然后迅速下降, 但不能突然切断以免可能出现瞬变过程而导致故障造成不正确的试验结果如果试品上无破坏性放电发生则认为试验通过4.12 辅助控制电路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在正常环境中进行试验时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应短路并与接地断开,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应断开耐压试验参数:2Ud=2KV Td=1s 辅助控制回路中使用电子器件可采用不同的试验程序和耐压值,但电机和其他设备试验电压应与回路相同,若已进行试验可以拆除。

      试验部位:所有辅助电路和控制电流连接在一起施加试验电源电压—接地导体和框架连接在一起并与试验电源接地端子连接;依次每一与其他部分绝缘的回路施加试验电源电压—其余部分回路和接地导体、框架连接在一起并与试验电源接地端子连接对试品施加电压允许采用点试方式,试验变压器低压侧电源不能突然断开若各次试验均无击穿放电现象,则认为试验通过4.13 主回路电阻值测量采用直流降压法测量主回路电阻值被测回路通以试验直流电流160A(推荐值)在被测回路进行接线端测量该段回路电压降,换算成电阻值 采用专用回路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下列要求:主回路额定电流Ir 大于等于 1250A, 回路电阻值不大于150μ Ω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当 Ir 大于 400A,小于等于800A 时,回路电阻值不大于200μΩ加上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当 Ir 小于等于400A 时回路电阻值不大于260μΩ加上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4.14 辅助电路通电检查辅助电路通电试验主要检查辅助电路接线正确性一般检查内容有测量回路、信号电路和其他辅助电路按该设备的原理图要求,进行模拟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4.15 可移开部件机械操作、接地开关机械操作、防止误操作联锁装置检查。

      10 4.15.1 按正常送电、停电操作程序操作试验主要检查各种防误操作联锁机构能否满足正常送电、停电操作程序要求及可移开部件机械操作试验时设备起始状态:辅助控制电路施加额定电源电压Ua,接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断路器隔离门处于开启状态送电操作程序:将可移开部件插进设备至试验位置,→将辅助控制电路插头插入插座→打开接地开关→将可移开部件插入之工作位置→关闭断路器隔室门→进行断路器合闸操作停电操作程序:断路器分闸操作→将可移开部件抽出至试验位置→闭合接地开关→打开断路器隔室门→将辅助控制电路插头拔出→移开可移开部件以上操作 5 个循环, 应能正常操作, 可移开部件推进, 抽出灵活轻便, 无阻卡碰撞现象,活门装置动作正确,灵活可靠4.15.2 防止带负荷误分、误合隔离插头断路器∕(接触器∕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将可移开部件插进设备,不能进入工作位置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位置,闭合断路器∕(接触器∕负荷开关),可移开部件不能被抽出以上试验各进行5 次均应符合要求4.15.3 可移开部件不处于工作、试验移开位置,断路器不能被操动将可移开部件置于工作位置至试验位置之间任一位置,接通辅助控制电路,操作断路器不能被分、合闸操作。

      即使手动操作也不能被分、合闸各进行 5 次操作均应符合要求4.15.4 防止接地开关处于接地状态,可移开部件插入到工作位置接地开关处于接地位置,把可移开部件插入设备,不能进入工作位置试验 5 次均应符合要求若设备未设接地开关,当主回路检修接地线为拆除,可移开部件也不能进入工作位置4.15.5 防止带电时误分接地开关将可移开部件置于工作位置至试验位置之前任一位置接地开关不能被合闸试验 5 次均应符合要求4.15.6 防止误入带电隔室隔室内元件带电或断电后接地开关未接地,设备隔室的门、 隔板不能被打开,如果联锁机构不方便、 允许采用挂锁 如果门或盖板打开后隔室内防护等级能保证不能触及带电部件则不受此限制,如断路器隔室4.15.7 防止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位置,控制电路未接通合闸断路器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位置,辅助控制电路插头未插上(或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未接通),断路器不能被合闸即使手动操作也不能被合闸操作 5 次均应符合要求但断路器不用辅助控制电路,发生故障能自动分闸除外4.15.8 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误分、 误合断路器是指操作者拿到操作工作令后,不按工作要求操作相邻回路的断路器设备应有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的功能(如采用红绿换牌,每个均设专用操作断路器的钥匙)或提示性警告。

      4.16 开关机械操作 11 辅助回路额定电源、电压代号Ua;合、分闸装置额定电源、电压(俗称额定操作电压)UOP,进行操作时,在被测回路端子上测得机构操作试验在主回路不通电情况下进行(个别情况例外)4.16.1 弹簧操动机构合闸弹簧储能试验对装有弹簧操动机构的设备,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情况下,在储能电动机接线端子上依次分别施加85%Ua和 110%Ua电压各进行5 次储能操作试验动作均应正常4.16.2 欠压脱扣器动作特性试验对装有欠压脱扣器的设备,在欠压脱扣器线圈接线端子上施加Ua电压,然后迅速将电压降至 60%Ua断路器不能分闸,在缓慢降至35%Ua断路器必须分闸,然后在缓慢回升到85%Ua,进行断路器合闸操作,断路器应可靠合闸4.16.3 过流脱扣器∕过流电磁铁动作性能试验a)对装有过流脱扣器设备进行下列试验: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用3.1.4 规定的低压大电流电源在主回路施加可调的试验电流,通过主回路电流互感器转换,当电流升至过电流脱扣器90%的额定电流时断路器不得分闸,再将电流升至110%脱扣器额定电流时,脱扣器应可靠分闸每级脱扣器均应通过试验符合要求b)有过流电磁铁设备进行下列试验: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用3.1.4 规定的低压大电流电源在主回路时间可调试验电源,通过主回路电流互感器转换,当电流升至电流电磁铁额定电流时,断路器应可靠分闸,每极电磁铁均应通过试验符合要求。

      4.16.4 并联分闸脱扣器在30%UOP下不脱扣试验并联脱扣器线圈施加30%UOP连续操作3 次均应不得脱扣4.16.5 自由脱扣试验装有电磁操动机构的设备应进行下列试验:用手动操作使断路器合闸并使电磁操动机构铁芯顶杆保持在顶点位置,分闸脱扣器施加65%UOP进行分闸操作,3 次操作均应能可靠分闸4.16.6 在最高操作电压下单分、单合操作不论是直流∕交流操作电源均应进行下列操作试验:在 110%UOP下进行 2 次单合操作,在120%UOP下进行 2 次单分操作试验结果:断路器均应能可靠合闸、分闸4.16.7 在最低操作电压下单分、单合操作交流操作电源:应在85%UOP下进行 2 次单合操作,在85%UOP下进行 2 次单分操作直流操作电源:应在80%UOP下进行 2 次单合操作,在65%UOP下进行 2 次单分操作试验结果:断路器均应能可靠合闸、分闸4.16.8 在额定操作电压下合—分操作在 UOP下进行合闸操作, 用断路器触头接通主回路低压大电流使过流脱扣器∕过流电磁铁带电分闸进行1 循环操作试验结果应能符合要求4.16.9 在额定操作电压下分—0.3s—合操作设备设计有快速种合闸功能时,尚应在UOP下进行—循环,分—0.3s—合操作。

      在 Ua 行分闸操作, 然后由本设备设计的自动重合闸程序进行0.3S 合闸进行 1 循环操作结果应符合要求4.16.10 手动分、合闸操作装有弹簧操动机构的设备应进行手动储能,用手动操作,合、分闸各 3 次,装有电磁操动机构的设备应进行手动合闸、分闸各3 次实验结果:动作均应满足要求4.16.11“分”、“合”、“储能”指示检查 12 在进行 4.16 开关各项操作试验同时应观察“分”、“合”、“储能”指示应正确无误4.17 开关机械特性设备内主回路所装的开关在规定操作下,机械特性应符合各自技术条件要求由于设计方案多样所采用的主回路开关各不相同(如断路器、接触器、 负荷开关、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它们机械特性要求的项目各不相同KYN28-12(Z) 开关设备上主回路开关大多数采用真空断路器,故本规范开关特性以真空断路器为例由于真空断路器型号、规格、结构各不相同,故很难规定明确统一检查方法,仅当在被检设备中明确了真空断路器型号、规格、 结构方式之后, 才能依据真空断路器安装使用说明书制定具体试验方法 有的结构在测量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某些项目需将断路器解体后才能测量若在设备安装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过程中不影响断路器机械特性(如采用断路器与操动机构由断路器制造厂整体组装出厂的产品),允许采用断路器制造厂出具体的该台断路器机械特性报告代替本台设备中断路器机械特性出厂检验。

      4.17.1 触头开距测量动触头导电杆在分闸和合闸位置露出真空泡外部长度,两者之差作为触头开距检测方法:游标卡尺∕深度尺/专用千分表以及专用辅助检具(如垫块)测量4.17.2 触头接触超程测量触头压力弹簧在分闸、合闸状态两者长度之差作为判定超程的依据,依据结构不同是否需要经拐臂、杠杆转换计算,须依据该断路器产品企业标准规定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4.17.3 缓冲器与撞杆间隙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4.17.4 三相合闸、分闸不同期性三相合闸(分闸)不同期性是指三极断路器合闸(分闸)时,三极中最长合闸(分闸)时间与最短合闸(分闸)时间之差由于合闸(分闸)时间与操作电源电压有关,故应在最高和最低合闸(分闸)操作电压下分别测量合闸(分闸)时间,计算出在同一种(最高或最低)操作电压下合闸(分闸)时间之差,取最大的时间差作为不同期性测量方法: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进行测量,具体方法见测量仪说明书4.17.5 合闸时间指断路器接到合闸指示命令时刻至最后一极触头接触为止,此时间包括操作机构动作时间和开关本身固有动作时间电磁操动机构动作时间与操作电压高低有密切关系,与弹簧操动机构虽与操作电压关系不大,但它的电磁合闸脱扣器动作时间与操作电压高低密切相关。

      故测量时应在最低合闸电压(直流为80%Ua交流为 85%Ua)和最高合闸电压(交直流均为 110%Ua下进行测量)若电路器产品企标未分别规定最低和额定合闸操作电压下合闸时间,仅在最低操作电压下测量测量方法: 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测量,具体方法见测量仪使用说明书,若采用功能电子毫秒表测量,三极插口必须串联4.17.6 分闸时间指断路器接到分闸指令时刻至最后一级触头分开为止,此时间包括断路器本身固有动作时间和操动机构动作时间不论电磁操动机构或弹簧操动机构分闸时间均决定分闸弹簧力,与操作电压无关, 但它们电磁分闸脱扣进行脱扣,电磁分闸脱扣器动作时间与操作电压密切相关 13 故测量时应在最低操作电压(直流为65%Ua交流为 85%Ua)和最高操作电压(交直流均为 120%Ua)下进行测量若断路器企业标准未分别规定最低和额定分闸操作电压下分闸时间,仅需在最低操作电压测量测量方法: 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测量,具体方法见测量仪说明书,若采用电子毫秒表进行测量,三极插口必须并联4.17.7 合闸速度对真空断路器而言,由于开距短,和速度定义为整个开距长度段的平均速度对于弹簧操动机构,合闸速度仅取决于弹簧力,与合闸操作电压无关,故可以在规定操作电压范围内任何电压值测量合闸速度。

      对于电磁操动机构合闸速度取决于合闸电磁铁的合闸力,它与合闸电压高低用密切关系,故必须在最低操作电压(交流为85%Ua,直流为80%Ua)和最高操作电压(交直流均为 110%Ua)下进行测量合闸速度若对合闸速度上限无要求的断路器,仅在最低合闸操作电压下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测量,具体方法见测量仪使用说明书4.17.8 分闸速度对真空断路器而言,分闸速度定义为触头刚分至传动杠与缓冲器接触瞬间,这段触头行程(一般整定为0.7 倍开距)平均速度不论是弹簧操动机构或是电磁操动机构,分闸速度取决于分闸弹簧力,与操作电压无关,故可以在分闸操作电压允许范围内任一电压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具体方法见测量仪使用说明书4.17.9 触头弹跳时间触头弹跳时间与触头结构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触头结构和其他因素条件不变下与合闸力密切相关但并不意味着合闸力越大触头弹跳时间越长弹簧操动机构合闸力取决于合闸弹簧力与操作电压无关,故可以在规定合闸电压范围内任一电压值下测量触头弹跳时间电磁操动机构合闸力取决于电磁铁合闸能量,与合闸操作电压密切相关,故必须在最高额定最低合闸操作电压下测量触头弹跳时间。

      测量方法: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量仪测量,具体方法见测量仪使用说明书表 1:母线相序排列(正面观察)类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L1(U) 上左远L2(V) 中中中L3(W) 下右近中性线或中性保护线最下最右最近注: 1)在特殊情况,如果按次相序排列会造成配置困难时,可不按表中规定2)中性线或中型保护线如果不与相线相邻排列,其位置可不按表中规定表 2:设备上的操作件运动方向和操作元件排列位置(正面观察)操作件名称运动方式运动方向、操作元件相互位置合闸时分闸时手柄、手轮、单双臂机杆转动顺时针逆时针手柄或机杆线性运动垂直方向向上向下上、下排列的按钮或拉钮按、拉上面下面两个水平排列的按钮或拉钮按、拉右面左面 14 XWK-ZJ-01/02产品确认检验规范KYN28-12(Z) 户内可移开型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 前言本规范依据CQC/RY141-2003 《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高压开关及设备特殊要求》中附件 3,高压开关设备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中第四章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结合本产品特点而制定的本规范与KYN28-12(Z) 型户内带有可移开部件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品出厂检验规范(以下简称出厂检验规范)一并使用。

      本规范与出厂检验规范最大差别在机械操作试验次数,应在出厂检验机械操作试验次数上增加 GB3906-1991 《3~ 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7.6.2规定的机械操作试验规定的操作次数的30% 次数出厂检验规范中第一章前言本规范适用2 检验规则工厂每月或每批产品中应抽取一台产品进行确认检验进行确认检验的产品应是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确认检验项目:a) 排列:b) 一次配线连接;c) 电器元件选择与安装;d) 柜体结构设计;e) 接地;f) 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爬电距离;g) 辅助控制设备;h) 隔离插头、接地开关;i) 外观;j) 铭牌、模拟母线;k) 主回路工频耐压;l) 辅助控制回路工频耐压;m) 主回路电阻值;n) 辅助电路通电试验;o) 可移开部件、接地开关机械操作及防误操作联锁检查;p) 开关机械操作;q) 开关机械特性确认检验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定确认检验不合格,确认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返工至全部项目符合要求为止,同时应分析造成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同类项目再次发生不合格3 主要检验设备按出厂检验规范第3 章规定4 检查内容与检验方法4.1 排列按出厂检验规范4.1 规定。

      4.2 一次配线连接 15 按出厂检验规范4.2 规定4.3 电器元件选用与安装按出厂检验规范4.3 规定4.4 柜体结构设计按出厂检验规范4.4 规定4.5 接地按出厂检验规范4.5 规定4.6 电器间隙、爬电距离按出厂检验规范4.6 规定4.7 辅助控制设备按出厂检验规范4.7 规定4.8 隔离插头按出厂检验规范4.8 规定4.9 外观按出厂检验规范4.9 规定4.10 铭牌、模拟母排按出厂检验规范4.10 规定4.11 主回路工频耐压按出厂检验规范4.11 规定4.12 辅助控制回路工频耐压按出厂检验规范第4.12 章规定并更改如下:施压持续时间td原为 1s 改为 1min施加电压方式从原为点试改为试验电压从小于1/2Ud 开始施压在被试部位,然后约Ss时间内逐步均匀地升至Ud 保持 1min,试验结束后逐步下降至零,避免突然断电4.13 主回路电阻值测量按出厂检验规范4.13 规定4.14 辅助电路通电检查按出厂检验规范4.14 规定4.15 可移开部件、接地开关机械操作,防止误操作联锁装置检查按出厂检验规范第4.15 章规定,并更改如下:4.15.1 中操作 5个循环改为13 个循环;4.15.2 中以上试验各进行5 次改为各进行13 次;4.15.4 中试验 5次改为试验13 次;4.15.5 中试验 5次改为试验13 次;4.15.7 中操作 5次改为操作13 次。

      4.16 开关机械操作按出厂检验规范4.16 规定并更改如下:4.16.6 中 2 次单合操作, 2 次单分操作改为8 次单合操作,8 次单分操作;4.16.7 中 2 次单合操作, 2 次单分操作改为8 次单合操作,8 次单分操作;4.16.8 中进行 1循环操作改为4 循环操作;4.16.9 中进行 1循环操作改为4 循环操作4.17 开关机械特性按出厂检验规范4.17 规定 16 XWK-ZJ-01/03 关键元器件进货检验规范12KV真空断路器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12KV 真空断路器﹝包括操动机构﹞进货检验的检验规则、检验要求及方法适用于使用在本厂制造的产品上的12KV 真空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的进货检验2 引用文件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产品保证文件检查要求3 检验规则3.1 总则凡使用在本厂制造的产品上的断路器均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规定的程序实施进货检验,检验人员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的规定签发检验结果通知单3.2 检验依据除本规范外,尚应以下列文件作为检验依据:送检单;证明其质量合格文件;采购合同或技术协议书;供方提供的该型号规格断路器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GB1984-2003。

      3.3 检验项目除非设计图样/文件有特殊要求外,通常仅作以下项目检验:供方资格;证明其质量合格的文件;型号规格;外观;出场文件;随机附件3.4 检验数量与结果判定按 3.3 规定的项目进行全数检验,若有一台断路器有一项不合格,判该台断路器不合格,不合格的断路器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置4 检验要求和方法4.1 供方资格供方应是本厂确认的合格供方名录中的产品制造厂4.2 证明其质量合格文件文件应符合OXJM.688.000 要求,以及制造厂出具的该台断路器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内容中应提供该台断路器机械特性全部项目实测数据)4.3 型号规格通过下列项目检查、验证查清具体数据和其结构类型;断路器全型号和详细规格应与送检单填写的完全符合4.3.1 铭牌标志a)型号或系列号; 17 b)额定电压Ur12KV; c)额定雷电冲击耐压电压75KV d)额定频率50HZ( 铭牌上可以不标);e)额定电流I f)额定短路持续时间g)额定短路开断时间h)额定操作程序,0-3 i)分级:不同于E1 级, C1 级和 M1 级时才标注说明: M1 级表示具有基本的机械寿命(2000 次操作的机械型式试验)的断路器。

      M2 级表示具有延长的机械寿命(10000 次操作的机械型式试验)的断路器E1 级:具有基本的电寿命断路器E2 级:具有延长电寿命的断路器(在预期使用寿命期间主回路开断用的零件不要维修)C1 级:容性电流开断过程具有低的重击穿概率C2 级:容性电流开断过程中具有非常低的重击穿概率、4.3.2 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有下列两种区别:a)由断路器制造厂将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连体安装后出厂;b)断路器与操动机构分体由用户通过杠杆传动连接4.3.3 安装接线方式有下列两种区别:a)安装在固定柜架上,固定接线;b)安装在手车底盘上4.3.4 操动机构有下列两种区别:a)电磁操动机构:一般控制电源为直流,应注意检查合、分闸线圈额定电源电压;b)弹簧操动机构:其控制电源有交流、直流两种,应注意检查储能电机、合闸脱扣器、分闸脱扣器、合闸闭锁电磁铁(如果有的话)额定电源电压,及分闸脱扣器数量(1 个或 2 个)4.3.5 欠压脱扣器(如果有的话)有下列区别:a)电源种类:交流或直流;b)电源额定电压:110V、220V;c)动作时间:瞬时或延时(其整定值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4.3.6 过电流脱扣器有下列两种区别:a)直接过电流脱扣器:有不同额定脱扣电流值之区别;b)直接过电流脱扣电磁铁:不同额定脱扣电流值之区别;c)间接过电流脱扣器以有不同线圈额定电压之区别。

      同时检查过流脱扣器数量:有二相式,三相式之别4.3.7 辅助开关辅助开关触头有常开、常闭之别,其触头对数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4.3.8 极间距离当同一种型号断路器若有两种不同极间距离时应检查被检断路器极间距离4.3.9 爬电比距断路器的爬电比距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 18 4.4 外观总体外观应完好无损,真空泡不允许有裂纹,绝缘件、朔料结构件色泽应均匀,不应有裂纹气泡和不易擦除的污迹等,元件上的镀件镀层色泽应均匀,不允许起泡、起皮脱落、生锈、 发黑、 发暗、 发霉, 元件上涂覆件的涂层应完整,色泽均匀, 不应有气泡、 涂层脱落、生锈等铭牌、标志应正确、清晰、合分指示、接地标志应完整,铭牌内容应符合GB1984-2003中 5.10 及表 6 要求4.5 出厂文件出厂文件应完整、应有证明其质量合格的文件,安装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等4.6 随机附件随机附件、 配件、备件应符合断路器使用说明书及采购合同或技术协议书规定:比如手动储能手柄,辅助回路插座等 19 XWK-ZJ-01/04 关键元器件进货定期确认检验规范12KV 真空断路器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12KV 真空断路器 (包括操动机构)进货定期确认检验规则,检验要求及方法。

      适用于本厂(公司)制造的认证产品上使用的12KV 真空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进货定期检验2 引用文件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产品确认检验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 检验规则3.1 总则凡使用在本厂(公司)生产的认证产品上的断路器均应按XJM/2CX规定的程序实施进货定期确认检验并出具进货定期确认检验报告3.2 检验依据除本规范外,尚应以下列文件作为检验依据GB1984— 2003 供方提供的该型号规格断路器的安装使用说明书3.3 检验项目600 次操作循环的机械操作3.4 检验数量与结果判定每年对每个供方提供的断路器任抽取一台按3.3 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所有的检验项目均通过才能判定检验合格,如果进货定期确认检验不合格,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处理4 600 次操作循环的机械操作检验要求及方法、4.1 要求试品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主电路不通电情况下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得调节试品,试验过程中试品动作应可靠,试后验证合格,试验按下表规定进行操作顺序操作电压操作循环次数自动重合闸断路器非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合-3min -分-3min最低150 150 额定150 150 最高150 150 分-0.3s-合分 -3min -合 -3min额定75 ---- 合分 -min额定----- 150 4.2 试验方法4.2.1 合— 3min—分— 3min 循环操作a)在最低操作电压下操作时:控制电路电源为直流时,合闸脱扣器/线圈施加80%Uop,分闸脱扣器施加65% Uop; 控制电路电源为交流时,合闸脱扣器/线圈施加85%Uop,分闸脱扣器施加85% Uop。

      b)在额定操作电压下操作时:论控制电路电源交流还是直流,合闸脱扣器/线圈施加Uop,分闸脱扣器施加Uop 20 在最高操作电压下操作时:不论控制电路电源交流还是直流,合闸脱扣器/线圈施加110% Uop,分闸脱扣器施加120% Uop注: Uop为控制电路电源额定电压(额定操作电压)试验由程序控制器或操动按钮操作各进行100 次循环4.2.2 具有自动重合闸的断路器,分—0.3s—合分— 3min 合— 3min 循环操作合、分闸脱扣器施加Uop,过流脱扣器施加额定脱扣动作电流(或电压)试验由程序控制器(或电路)进行操作75 次4.2.3 不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合—3min 分— 3min合、分闸脱扣器施加Uop,过流脱扣器施加额定脱扣动作电流(或电压)试验由程序控制器(或电路)进行操作150 次试后合格验证4.3.1 在最低额定、最高操作电压下单分、单合各5 次动作应正常;4.3.2 测量合闸时间应符合本产品标准规定;4.3.3 测量分闸时间应符合本产品标准规定;4.3.4 测量分闸、合闸不同期性应符合本产品标准规定;4.3.5 测量主回路电阻值应符合本产品标准规定;4.3.6 测量触头弹合闸弹跳时间应符合本产品标准规定;4.3.7 4.2Kv 1min 主回路工频耐压应无击穿放电现象;4.3.8 机械零件变形对断路器操作不得有不利影响。

      绝缘件不得有破损、裂纹真空泡不得有裂纹、漏气,通过目力检查,机械操作,工频耐压给予验证4.3 试后合格验证试验方法按KYN28 —12(Z) 户内带可移开部件铠装式金属开关设备产品出厂检验规范中4.16.6、4.16.7、4.17.5、4.17.6、4.17.4、4.13、4.17.9 及 4.11,但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部分增加断口间工频耐压 21 12KV 真空断路器进厂定期确认检验报告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厂名称:操动机构类别:弹操□电操□控制电源额定电压V Hz 序号项目名称检验内容及要求检验结果结论1 600 次操作循环机械操作合-3min-分-3min 最低操作电压下:150 循环额定操作电压下:150 循环最高操作电压下:150 循环额定操作电压下:分-0.3s-合分 -3min- 合 -3min,75循环额定操作电压下:合分-3min ,150 循环2 试后验证最高操作电压下5 次单分、单合操作额定操作电压下5 次单分、单合操作最低操作电压下5 次单分、单合操作最低合闸操作电压下合闸时间< ms最低分闸操作电压下分闸时间< ms最低合闸操作电压下合闸不同期性< ms最低分闸操作电压下分闸不同期性< ms主回路电阻值us A:B:C:uΩ触 头 合闸 弹 跳时间最低合闸操作电压下<us A:B:C:us 最高合闸操作电压下A:B:C:最高合闸操作电压下A:B:C:主回路工频耐压 42KV 1min Aa-BbCcF Bb-AaCcF Cc-AaBbF ABC-abc 机械零件变形对断路器操作不得有不利影响,绝缘件不得有破损、裂纹、真空泡不得有裂纹漏气备注:检验结论: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人员:报告:校对:批准: 22 XWK-ZJ-01/05 关键零部件进货检验规范KYN28-12(Z) 型外壳检验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户内可移开型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外壳进厂检验。

      2 检验规则2.1 交检的外购外壳的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确认的合格供方名录中2.2 交检的外壳应持有生产厂的合格证2.3 每台外壳都必须做进厂检验记录,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置3 外壳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 验 方 法1 结构检查1.1 外壳材质、 板厚和结构应符合图样设计要求(否决性项目)观察判定1.2 外壳外形尺寸偏差不得不得超过以下规定,若有超差项目不得多于1 项,且偏差值不得超过规定值2 倍外壳外形尺寸偏差按产品图样用 3m 卷尺测量,高度方向测量四角, 尺寸偏差按最大值计算深度与宽度测量前后与左右两面的上、中、下三处, 尺寸偏差按最大值计算1.3 外壳的侧面、后面及底面各对角线之差绝对值不超过下列规定值若有超差项目不得多于一项,且偏差值不得超过规定值2 倍用 3m卷尺测量对角线尺寸范围(㎜)偏差绝对值(㎜)> 630~1250 4 >1250~2500 6 >2500~3150 9 1.4 门及盖板的平面度在每米范围内不得超过3㎜,且不允许明显的凹凸不平现象门锁后测量 用 1m 钢直尺在任一位置测量,两端点间的距离应超过整个测量面的一半,测量面不到1m,大于0.5m 的按比计算,小于 0.5m 的按 0.5m 计算。

      1.5 门锁上后,测量门的四角与骨架之间间隙最大不得超过3mm观察判定1.6 门应开启灵活, 开启度不少于90°,开启过程中不应损坏涂层开启 5 次,观察判定1.7 可移开部件的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则应能互换互换操作,观察判定 23 (续上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 验 方 法1 结构检验1.8 外壳(包括盖板、门、观察窗、通风窗、排气口)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观察判定 对符合要求有 怀 疑 时 , 用 ∮ 1±0.05 , 长度 100 ㎜的刚性钢线为试具模拟试验,试具不得进入外壳,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间隙1.9 隔板和活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活门开启关闭应可靠、灵活观察判定 对是否符合要求有怀疑时, 用∮ 12±0.2 的球形物为试具模拟试验, 试具不得进入隔板和活门任何开口1.10 当接地开关在关合位置时,才能打开下门及盖板,下门及盖板打开后,接地开关不能分闸手动操作各5 次,观察判定1.11 零部件的边缘、开孔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及裂口,裂口不得多于1 处,毛刺不得多于 3 处观察判定2 涂漆检查2.1 涂漆种类、颜色应符合订货方的要求如订货方无要求时,按本企业规定同一批产品色泽应一致、均匀、无露底漆,漆膜应有良好的附着力。

      观察判定 对漆膜附着力的检查有怀疑时,用“划刀法”检查2.2 产品正面、 侧面及背面的涂层不允许有裂纹(皱纹漆除外) 、流痕、针孔、起泡等缺陷,用肉眼看不到的伤痕、杂质等若不能全部达到要求,其正面缺陷数不超过2 处,其他面缺陷数不超过3 处观察判定2.3 内面不允许流痕、起泡、透底,但允许带有少量机械杂质若不能全部达到要求,缺陷数不能超过4处观察判定3 镀层检查外壳内所以电镀件的镀层无起皮、脱落、 发霉、生锈缺陷数不得超过4 处观察判定4 户内可移开行铠装式封闭外壳检验记录格式附后 24 KYN28-12(Z) 型外壳检验记录NO. 供方名称订货工程台数检验员日期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简要检验结果问题记要外壳编号1 结构检查1.1 外壳材质、 板厚和结构应符合图样1.2 外壳外形尺寸(㎜)高度深度宽度1.3 外壳的侧面、 背面、底面各面对角线之差绝对值(㎜)侧面背面底面1.4 门及盖板的平面度(mm/m)1.5 门上锁后, 门四角与骨架之间间隙1.6 门开启灵活,开启度不小于90°1.7 可移开部件能互换1.8 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 1.9 隔板和活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 1.10 防止带电体合接地开关闭锁功能1.11 零部件及开孔边缘质量2 涂漆检查2.1 涂漆种类、 颜色符合要求、 同批色泽均匀、无露底、漆膜附着力2.2 涂漆正面、侧面、背面外观质量2.3 内部涂漆外观质量3 镀层检查电镀件和镀层质量注:注:1、“√”表示符合,“×”表示不符合。

      2、若某项检验不符合,应将不符合内容填写在问题记要栏上,并在检验结果栏和问题记要栏分别填写 25 XWK-ZJ-01/06 外壳确认检验规范外壳确认检验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户内可移开型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外壳定期确认检验2 定期确认检验规则2.1 按自愿性产品认证高压开关及设备特殊要求的规定,外壳应进行定期确认检验2.2 确认检验的空外壳的供应商(制造厂)必须是本企业确认的合格供方名录中2.3 按批或每年至少对采购的空外壳进行一次确认检验如当年度未发生向该制造厂采购时,可不需进行定期确认检验3 确认检验要求3.1 按企业规定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0 要求,隔板和活门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 要求对空外壳进行防护等级试验,按GB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规定,应注意危险件或者会因异物进入而造成影响的部件所在位置及预留的空间,才能满足最终产品外壳的防护等级要求3.2 确认检验项目3.2.1 防止直径不小于1mm 固体物进入外壳任何开口并与带电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3.2.2 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 的固体物进入隔板和活门任何开口3.2.3 允许手指进入隔板和活门任何开口,但必须与带电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

      3.3 确认检验台数每批进厂或每年至少确认检验2 台,不得少于1 台3.4 确认检验方法3.4.1 用边缘无毛刺∮1± 0.05,长度为 100mm 的刚性钢线为试具,试验力1±0.1N(0.1122kgf ~0.0918kgf),试具不得进入外壳(含盖板、门、观察窗、排气口)任何开口,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间隙,则防护合格,否则防护不合格3.4.2 用∮ 12±0.2 的球形物为试具,试验力30±3N(3.366kgf ~2.754kgf), 试具不得进入隔板和活门任何开口,则防止固体异物和防止手指接近危险件的防护合格,否则防护不合格4 供应商提供空外壳的确认检验不合格时,按《确认检验控制程序》规定处理5 确认检验记录,按《确认检验控制程序》规定由确认人员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26 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品安全能试验记录NO :产品名称出厂编号型号规格产品台数抽查台数试验项目认证标准要求检查结果判定备注1、检查设备结构、机械操作、接线正确性等,必要时进行通电动作试验可移开部件、 接地开关机械操作及防误操作联锁的有效性一次配线(母线)的布置、排列、 安装的正确性电器元件选择、安装正确性。

      防护等级外壳 IP 隔板、活门IP 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爬电距离主回路相间、相对地空气间净距离mm 高压绝缘件爬电比距有机/ 瓷≥mm/KV 辅助控制电路电气间隙≥5.5mm,爬电距离≥ 6.3mm 接线正确性, 必要时对辅助电路进行通电动作正常2、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主回路所有断口闭合,辅助控制电路接至接地的框架上Aa-Bb.CcF KV 1min 不击穿或闪络Bb-Aa.CcF Cc-Aa.BbF 3、辅助、控制电路工频耐压试验所有的辅助、 控制电路连接在一起对接地框架2KV 1min 不 击 穿 或 闪络依次每一与其他部分绝缘的电路对其余部分连接在一起接至接地的框架4、主回路电阻值试验不串接有电流互感器回路≤M Ω串接有电流互感器回路≤()M 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