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B4横排,可直接打印).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541007
  • 上传时间:2017-08-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语文 YW-13-02-000《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2、掌握重点文言词句,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3、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学习郭橐驼勤奋豁达的性格态度重点难点】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对比衬托的写法学法指导】预习自学+课堂讨论【知识链接】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有《河东先生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传记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学习过程】1、翻译并研读课文:①阅读 1-2 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第 3 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 ,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

      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 ,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 , “安性” )2、讨论此文的写作特:①文章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答: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②文章都用了那些对比?(答案: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归纳小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当堂训练】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橐(tuó)驼 病偻(lóu) 窥(kuī)伺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C.若,如果           D.爱,吝啬(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C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 )A.驼业种树。

      “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学习反思】【课后练习】阅读柳宗元的《蝜蝂传》 ,说说其中的寓意蝜蝂(fùbǎn)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 áng,同“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ì,绊倒 )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及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ì,爱好)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徒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已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参考答案】1.B(勖应为 xù)2. (1)D(应为喜爱 ) ( 2)C (3)C(前两句中的“以” 字,都是目的连词 “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第三句是的“ 以”是修饰连词, “日”是“离”的状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