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描与烘托的区别.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6271495
  • 上传时间:2018-06-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白描一、白描 (一)定义(一)定义 1 1.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 物象的画法物象的画法 2 2.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 形象的描写方法形象的描写方法 (二)作品(二)作品(三)用法(三)用法 1 1.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鲁迅的 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 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 (《作文秘诀》 ) 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 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 佛处 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 2 2.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 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 ,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 作真实的勾画如杜宣的 《井冈山散记 》中,有段文字叙写井冈山茅坪的 “八角 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 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 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 ‘八角楼’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 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3 3.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 ”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 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 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 托不知,继而是 “王顾左右而言他 ”,但当曹操指明: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耳。

      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 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 闻言失箸的缘故 二、烘托二、烘托 (一)定义(一)定义 1 1..中中国国画画技技法法名名用用水水墨墨或或淡淡彩彩在在物物象象的的外外廓廓渲渲染染衬衬托托,,使使其其明明显显突突出出如如烘烘云云托托 月月,,以以及及画画雪雪景景、、流流水水、、白白色色的的花花鸟鸟和和白白描描人人物物等等,,一一般般运运用用此此法法 2 2..通通过过陪陪衬衬,,使使所所要要表表现现的的事事物物鲜鲜明明突突出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 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二)作品(二)作品(三)用法(三)用法 1 1.以物烘托人:.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次章的“蒹 葭凄凄,白露未晞” ,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 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 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直接 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 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 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 “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 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 音乐的神妙动人 2 2.以人烘托人:.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 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 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 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 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 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 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 3..以物烘托物: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绘出一幅极其 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 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 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 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 王籍的《入若耶溪》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 来一两声“蝉噪” 、 “鸟鸣” 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 为那一两声“蝉噪” “鸟鸣” ,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 “鸟鸣” 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 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