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doc
13页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作者:日期:第一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难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 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 K层才排L层,排满了 L 层才排M层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3)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4)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 18个特别提醒 (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2) 上述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 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3) 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 性质稳定4) 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一般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出金属性;最 外层电子较多的(>4)一般易得电子或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 非金属性2. 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2)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3) 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Ar2倍的原子是C。
3倍的原子是04倍的原子是Ne2倍的原子有Li、Si4)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6)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7)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8)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原子有Li、P<(9) 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Be、Al(10) 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1)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12)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 表示方法2倍的原子是Li2倍的原子有He、C、S3倍的原子是O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如:严孕层内电子数原丁核核内质T数或檢屯荷数(2)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例如:即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 于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其差值均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3)粒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原子: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离子所带电荷数题型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例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 .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 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C. 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D. 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解析 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 2、8 18。
K层上可 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 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 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所以B 一定错 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 以是K+、Ca2+;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 2或8,符合的为 O2-,所以D也有可能答案 B习题A1 (10上海)•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 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 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C>D>B>A B . D>B>A>C C . A>D>C>BD. B>A>C>D答案 A解析 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 2,最外层电子数是4, A的原子序数是6; 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 B的原子序数为 8; 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 序数为14; 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2.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 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2)该微粒的盐 溶液能使氯水(3) 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4) 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答案 (1)Ar (2)S2 一 (3)K+解析(1)该微粒为中性微粒,⑷c「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18号元素氩(1) 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褪色,并 出现浑浊,这种微粒 的符号是1个电子后变为 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2) 该微粒能使氯水褪色,即为还原性微粒,且出现浑浊,即有难溶性的非 金属单质符合条件的为硫元素3) 该微粒得到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 19号元素钾(4) 该微粒失去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 17号元素氯习题B1.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 (n— 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 (n+ 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 10个,贝U n层是( )A . N层 B. M层 C. L层 D. K层答案 B解析 n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所以n—1层应为8个电子,为L层,则n应为M层;若n为次外层,则n+ 1层为最外层,其次外层电子数为 10+ 8= 18,则进步证明为M层,故选B。
2.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原子量为114.818,被国际原子 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原子量表中的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已知 In的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 In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In为长周期元素 B. In为过渡元素C. In易导电导热 D. In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答案 B解析 由In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 川A族,由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知,它是一种金属元素由以上分析可知 B错误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最外层电子数为 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 7答案 BC解析 A项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有H、Li、Na ; B项中可以是 He、Be、Mg ; C项中只能是Be; D项中F无正价综上所述可知, B、C正确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2^',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①8-n ②n — 8 A .①②答案 C③ 10 — n ④ n —10B .①③C.③④D .②④解析 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n —10,若为阴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106. 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B. 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C. 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D. M答案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C( )K层电子数相等L层电子数相等L层电子数相等M层电子数相等解析K层为奇数的元素,只能是 H元素,符合题意;L层为奇数的元素,说明该层还没有排满,符合要求; L层为偶数的元素,该层可能达到也可能没有排满,为 2、4、6等情况,是最外层,故不正确;8个,已经排满,不是最外层,D选项与B项类似,正确;故选择Co7. 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 X2Y和X2Y2,又知丫的 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 . 19 B . 18 C. 16 D . 9答案 A解析 方法一(联想):根据以往知识,符合X2Y、X2Y2形式的分子式有 Na?。
W2O2 和H2O、H2O2两组,但第二组不符合 Y的原子序数小于 X的原子序数的条件,而第一组不 仅符合,而且选项中有方法二(推理):由X2Y化学式看1) X的化合价如为+ 1价,则Y为—2价2) X的化合价如为+ 2价,则Y为—4价(不成立)故只有第一种情况可行由化合价分析1〜18号元素之间具有题设条件的元素 X只可能为Na、Y为Oo故选A项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 层上电子数比 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 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 化学式不可能是( )A . X2YZ4 B . XYZ 3 C . X3YZ4 D . X4Y2Z7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由原子结构推断元素及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由题意可知 X为H、Li、Na三种元素中的一种,Y的M层为5个电子即为P, Z的L层为6个电子,即为0, 则P在含氧酸及其盐中可呈现+ 3、+ 5两种价态,A中Y为+ 6价,故A不可能9•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 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 + 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2n2- 1。
下列有关元素 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元素X能形成化学式为 X(0H) 3的碱B .元素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的含氧酸钾盐C.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 •元素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答案 A解析 当n = 1时,没有此元素存在;当 n = 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 5,核电荷数为7, 该元素X为氮元素;当n= 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 7,核电荷数为17,该元素X为氯元素; 所以C对;由于元素 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因此不可能形成 X(OH) 3的碱,所以A不正确;可形成 KNO 3或KClO 3,所以B对;N元素能与金属 Mg元素形成化合物 Mg3N2, Cl元素能与金属 Na元素形成化合物 NaCI,所以D对10.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 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次 外层电子数为b ; 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 b), L层电子数为(a+ b),则A、B两元素 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 •能与水反应 B •能与硫酸反应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能与碳酸钠反应答案 CD解析 已知A、B均为短周期元素,B的L层电子数为(a+ b),贝U a+ b= 8,根据A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b,且b小于8,只能为2;由此推得a= 6, b= 2, a- b= 4, A元素为氧,B元素为硅,1它们形成的化合物 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在高温下能与碳酸钠反应。
11 •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1) A元素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