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方案.pdf
3页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名称 神奇的纸 教学 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时 间 40 分钟 教材 信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 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能够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 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认同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难点: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 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展示、实物投影展示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杯子、热水 教师准备:瓦楞纸杯、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问导入 初步建构 1. 教师导语:表现白纸,这是? 2. 提问:一张普通的白纸,它在我们学习、生活中非常常见。
我们能够用这张纸来做什么呢? 3. 提问:你有办法能改变这张纸,让它有其它的作用吗? 4. 小结:这真实一张神奇的纸板书:神奇的纸) 观察纸 思考它的作 用 二、活动铺垫 公平比较 1. 谈话:今天我们试一试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 2. 微视频:折纸的方法 3. 学生折纸,折好后放在桌面上看一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普通的白纸相比形状上有了哪些的变化? 4. 侧面变成了什么形状,用手画一画,我们将这种形状的纸称之为瓦楞状纸 5. 瓦楞状纸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呢? 6. 能够怎么比呢?按一按: (1)像弹簧一样,弹簧什么样? 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 , 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8. 放一放: 取两本字典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将物体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9. 摸一摸: (1) 这是一个纸杯子,看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吗?(防滑、隔热) (2) 怎么证明瓦楞纸比白纸更隔热? 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
(提醒学生小心热水烫手) 观看折纸的 方法 对比观察,描述变化 小组讨论思考瓦楞状纸的作用 分享自己的 体验 思考楞纸和白纸比较瓦承重能力的 方法 三、研讨交流 1. 折叠前后纸有了哪些新的本领呢? 2.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瓦楞状纸? (1) 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2) 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 概括瓦楞状 纸的特点 联系生活,思考瓦楞状纸的应用 四、拓展 1. 一张纸,滴水上去会怎么样? 演示:纸上滴水为什么这张纸不漏水呢? 2. 老师抹了油,让它有了防水的功能 3. 看来除了改变纸的形状,还能添加一些物质让它有神奇的本领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神奇的纸呢 4. 介绍神奇的纸:荧光纸、防水耐火纸 观看演示 猜测其中的 原因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普通纸 一 瓦楞状纸 不光滑、能弹回能放橡皮擦能隔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