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1.6几种重要的盐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5页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1.6几种重要的盐练习新版浙教版1.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图1-6-1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图1-6-1A.氯化钠溶液 B.稀硝酸 C.硼酸 D.碳酸钠溶液2.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B.硝酸钾属于盐C.农业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硫酸铜不属于碱 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 纯碱 Na2CO3 B.氯化钠 食盐 NaClC.硫酸铜 胆矾 CuSO4·5H2O D.碳酸钙 生石灰 Ca(OH)24.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浓盐酸5.下列几组物质按盐、碱、酸顺序排列的是(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C.H2SO4、Na2CO3、Ba(OH)2 D.HNO3、KOH、CuSO46.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Na2CO3溶液 C.CuCl2溶液 D.NaCl溶液7.[xx·山西]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H2 B.Cl2 C.Na2CO3 D.NaOH8.如图1-6-2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9.[xx·桂林]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1)写出碳酸钙的化学式:,其中所含阴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2)实验室中常用石灰岩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0.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及主要成分化学式:序号①②③④⑤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2CO3溶液pH377118请结合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 (填序号);(2)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少量 (填序号)多次清除11.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2课时 盐的制取1.将X溶液分别加入AgNO3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中,反应均有白色沉淀,则X是( )A.BaCl2 B.HCl C.NaOH D.Ca(NO3)22.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2SO4、Na2SO4、NaOH B.Ca(OH)2、KCl、K2CO3C.NaCl、Na2CO3、KNO3 D.CuSO4、NaOH、Na2SO4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氯化铁 硝酸钾 氯化钠 B.硫酸钾 氯化钡 浓盐酸C.硫酸铜 浓盐酸 氯化钾 D.碳酸钾 氯化钾 硫酸钠4.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B.CaSO4 C.HNO3 D.Ca(OH)25. [xx·百色]能将AgNO3、K2CO3、ZnCl2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稀HNO3 B.Na2SO4溶液 C.稀HCl D.BaCl2溶液6.用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操作是(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B.将pH试纸浸在待测试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与比色卡对照D.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0.5分钟后将试纸与比色卡对照9.[xx·无锡]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14. 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 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 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1-6-8所示的曲线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1) 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g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3课时 盐与化肥1.下列化肥与碱混合后,能闻到氨气气味的是( )A.硫酸铵 B.硫酸钾 C.氯化钠 D.硝酸钾2.[xx·广州]下列物质不可作为钾肥施放于土壤中的是( )A.氢氧化钾 B.硫酸钾 C.硝酸钾 D.草木灰3.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A.NH4HC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4.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 )A.尿素CO(NH2)2 B.氯化钾KCl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硫酸铵(NH4)2SO45.[xx·成都]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化肥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做法错误的是( )A.运输时注意密封 B.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 C.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施用后立即盖上6.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NH4NO3 B.CO(NH2)2 C.Ca(H2PO4)2 D.KCl7.[xx·昭通]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1-6-10所示,关于该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化肥不宜与熟石灰混用B.该化肥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95%C.该化肥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D.NH4NO3属于盐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盐酸的质量/g25252525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14.某化工厂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 g,再把100 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你据此分析计算:(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第4课时 实验 碱和盐的性质1.[xx·德阳]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2.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3.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4.在化学实验室,甲同学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②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溶液中的物质一定是( )A.BaCl2 B.CuCl2 C.Na2CO3 D.Ba(NO3)25.小刚同学在做有关NaOH溶液性质的实验时,向NaOH溶液中匀速滴加过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过程的是( )7.[xx·凉山州]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 CuSO4C.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D.K2CO3 NaSO4 BaCl2 NaOH_第1课时 常见的盐1. ( D ) 2. ( A ) 3. ( B ) 4. ( C ) 5. ( A ) 6. ( B ) 7.( C ) 8. ( C )9. (1):__CaCO3__, __CO32-__2) __CaCO3+2HCl===CaCl2+H2O+CO2↑__10.(1) __⑤__(2) __①__(11. __Na2CO3+__C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