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学年湖南省二校联考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22页2025学年湖南省二校联考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镀锌铁皮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B.电解池的阴极材料一定比阳极材料活泼C.将铁器与电源正极相连,可在其表面镀锌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B.分子式为的芳香烃共有4种C.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原理相同3、在化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创建的理论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有关科学家与其创建的理论对应不匹配的是( )A.墨子:物质的分割是有条件的B.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C.德谟克利特:古典原子论D.贝克勒尔: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4、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物之一使该 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
用稀硫酸酸化的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可以记做)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的溶液和的溶液混合固体的溶液和的溶液混合稀盐酸的溶液和的溶液混合褪色比实验①褪色快比实验①褪色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还原剂,产物MnSO4能起自催化作用B.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C.实验③褪色比①快,是因为Cl-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D.若用的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5、某硫酸厂废气中SO2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能含有2种盐 B.Y可能含有(NH4)2SO4C.a是SO3 D.(NH4)2S2O8中S的化合价不可能为+76、常温下,将0.2mol/LKMnO4酸性溶液0.1L与一定量pH=3的草酸(HOOC—COOH)溶液混合,放出VL气体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HOOC—COOH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9NAB.当1molKMnO4被还原时,强酸提供的H+数目为NAC.pH=3的草酸溶液含有H+数目为0.001NAD.该反应释放CO2分子数目为NA7、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如下(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反应时间 t / h1491625MgO层厚Y / nm0.05a0.20a0.45a0.80a1.25aNiO层厚Y / nmb2b3b4b5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表面生成的氧化薄膜可以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B.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C.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MgO氧化膜厚Y属直线型,NiO氧化膜厚Y′属抛物线型D.Mg与Ni比较,金属镁具有更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8、在25℃时,将1.0Lc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mol NaOH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pH随通入(或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a>b>cB.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c(Na+)
《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则这种方法是A.分液 B.升华 C.萃取 D.蒸馏1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 B.CSO的电子式:C.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D.16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3、下图为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RbAg4I5是只能传导Ag+的固体电解质O2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AlI3 反应生成Al2O 3和I2,通过电池电位计的变化可以测得O2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3O2+12e-+4Al3+=2Al2O3B.传感器总反应为:3O2+4AlI3+12Ag=2Al2O3+12AgIC.外电路转移0.01mol电子,消耗O2的体积为0.56LD.给传感器充电时,Ag+向多孔石墨电极移动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H2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甲醛分子的电子式: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15、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X[X为或]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Ⅰ表示lg与pH的变化关系B.pH=1.22的溶液中:2c(C2O42-)+c(HC2O4-)=c(Na+)C.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Ka2(H2C2O4)的数量级为10-4D.pH 由1.22到4.19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2H2OB.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SiO32-+CO2+H2O=H2SiO3↓+HCO3-D.Cl2与足量的FeBr2溶液反应:Cl2+2Fe2+=2Fe3++2C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美国药物学家最近合成一种可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有机物K,合成路线如下:其中A属于碳氢化合物,其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83.3%;E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2组吸收峰H常温下呈气态,是室内装潢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和H以1:3反应生成I试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组吸收峰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18、据报道,化合物M对番茄灰霉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C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2)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化合物C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① 含苯环结构,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② 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③ 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5)已知CH3CH2CNCH3CH2COOH请以、CH2==CHCN和乙醇为原料合成化合物 ,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
19、过氧乙酸(CH3COOOH)不仅在卫生医疗、食品消毒及漂白剂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应用于环境工程、精细化工等领域实验室利用醋酸(CH3COOH)与双氧水(H2O2)共热, 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制备过氧乙酸(CH3COOOH),其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I.先在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乙酸丁酯和固体酸催化剂,开通仪器1和8,温度维持为55℃;II.待真空度达到反应要求时,打开仪器3的活塞,逐滴滴入浓度为35%的双氧水,再通入冷却水;Ⅲ.从仪器 5定期放出乙酸丁酯和水的混合物,待反应结束后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1)仪器 6的名称是______,反应器 2中制备过氧乙酸(CH3COO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2)反应中维持冰醋酸过量,目的是提高_____;分离反应器 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3)实验中加入乙酸丁酯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 作为反应溶剂,提高反应速率B 与固体酸一同作为催化剂使用,提高反应速率C 与水形成沸点更低的混合物,利于水的蒸发,提高产率D 增大油水分离器 5的液体量,便于实验观察(4)从仪器 5定期放出乙酸丁酯和水的混合物,待观察到___________(填现象)时,反应结束。
5)粗产品中过氧乙酸(CH3COOOH)含量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样品 VmL,分成 6等份,用过量 KI溶液与过氧化物作用,以 1.1mol• 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I2+2S2O32-=2I-+S4O62-);重复 3次,平均消耗量为 V1mL再以 1.12mol• L-1的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样品,重复 3次,平均消耗量为 V2mL则样品中的过氧乙酸的浓度为 ______mol• L-120、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反应主要装置如图一所示,其它装置省略)当盐酸达到一个临界浓度时,反应就会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临界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甲方案:将产生的Cl2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再进行计算得到余酸的量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余酸浓度丙方案:余酸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后,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丁方案:余酸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具体操作:装配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