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要土壤类型.docx
5页重庆市土壤类型一、土壤类型紫色土、水稻土、黄壤、红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新积土、 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等二、分布特点1.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万hm2,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 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在中低山处呈块 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紫色土成土母质为紫色砂、页、泥岩,由于原生植被已破坏,经 长期开垦,上部发生层流失殆尽,留下与母岩性质相近的紫色土层, 故称作紫色土更具体地说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由紫色 岩石风化形成的幼年土壤2. 水稻土: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8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 的15.27%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 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市海拔800m以下的河 谷阶地、丘陵、平坝、低山水稻土分布上限在綦江县万隆乡李公坝, 海拔为1400m水稻土是在自然土或旱作土基础上,经长期种稻和水 耕熟化而成的人工水成土壤遍布我市河谷阶地、丘陵山区我市水 稻土起源于紫色土、黄壤、新积土、石灰(岩)土、红壤等3. 黄壤: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237.16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
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 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其中以海 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黄壤是 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林业基地 栽培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红苕、洋芋、多种蔬菜及茶树自然植 被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次生林主要为马尾松、松栋拷属、香 樟等乔木及种类繁多的竹林、灌木与草本植物4. 黄棕壤:面积为65.12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90%集 中分布于海拔1400m〜2100m的中山上黄棕壤属我市垂直带谱的土 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口、巫山、开县、奉节、巫溪等五县海拔1400m 或1500m以上的中山区,这五县黄棕壤的统计面积占全市黄棕壤总 面积的69.2%全市其余海拔在1500m以上的中山区也均有少量分 布在利用上多为林地和牧草地5. 棕壤:面积为11.69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2%棕壤 过去又叫棕色森林土,这是对温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森林土壤的统称 但在划分了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类之后,棕壤仅限于暖温带落叶阔 叶林下的地带性土壤。
棕壤在重庆地区的土壤垂直带中,一般为最上 端的土壤类型,其下多与黄棕壤相接棕壤分布的高程为海拔2000〜2700m,主要分布在城口、巫溪等县成土母质为震旦系、寒武 系等地层的灰岩、凝灰岩、砂页岩等风化残坡积物棕壤的淋溶程度 较黄棕壤低,其主要特征是富含枯枝落叶层,其下腐殖质层深厚,土 壤结构好,呈中性至微酸反应,自然肥力高,生产潜力大,适宜发展药材、果树、经济林及用材林6. 黄褐土:面积为8.1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99%黄褐 土处于黄壤和黄棕壤分布地带,只是由于富盐基的黄色粘土母质影响 及局部地形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出现差异,使黄褐土分布区域气 候相对干燥该类土壤在原有的土壤分类系统中,一部分划归黄壤, 一部分划为黄棕壤,但其富铝化程度、酸碱度指标与黄壤明显不符, 又有别于黄棕壤,接近于北亚热带的黄褐土,因而划分为黄褐土土类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长江的万州至巫山段两岸,海拔600〜900m的中切 割中山中下部7. 红壤:面积为2.02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24%红壤 是由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而成,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这 类红色粘土在近代生物气候和水文作用下,土壤向黄壤方向发育,性 质介于红、黄壤之间,只有黄红壤一个亚类,土属有两个。
红壤主要 分布于秀山县中部坝区,南部梅江河槽谷,洪安一雅江槽谷和西部溪 槽谷区等地农业利用方式为小麦(油菜),玉米间花生、红苕,多为 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8. 山地草甸土:面积为1.16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4%山地草甸土是发育于森林地带的草甸土,生长草甸或草灌植被主要 分布在东部大巴山的海拔1800〜2700m的台峰丛洼地,以及丰都、石 柱、武隆等县海拔在1400m以上岩溶中山中上部平缓低洼地带成 土母质多砂岩、页岩、千枚岩和灰岩、白云岩的残坡积物、洪积物山地草甸土的分布区域,水、热条件比较优越主要植被为稀疏 的灌丛草甸,牧草生长茂盛,产草量2500〜5000kg/亩,覆盖度可达 80〜90%主要有喜湿的苔草、蒿草、羊茅、青茅、针茅、披碱草、委 陵菜等稀疏的灌丛有杜鹃、矮山栎、小蘖、马桑子、木姜子、枸子 竺 '等O9. 石灰岩土:面积为96.32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69%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背斜低山槽谷内,与矿子黄泥呈复区分 布中山区亦有少量分布从地区分布看,中部和东南部的涪陵、万 州、黔江地区成土母岩主要为三迭系及以前各石灰岩地层的风化残 积物石灰(岩)土主要为疏林草地和森林地,农业耕地所占比重小,农 业利用上主要种植玉米、红苕、洋芋、小麦等作物。
10. 新积土:面积为1.29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6%新 积土是由河流流水沉积物或山丘、河谷低处的洪积物和堆积物发育而 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气候类型多样,而且由于河流源头和流经地 域的地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沉积物质十分复杂因而成土母质的 来源深刻地制约着新积土的属性重庆市的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长江、 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沿江沿河阶地上,绝大部分已开辟为 耕地,是肥力水平较高的农耕地11. 粗骨土:面积为1.59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9%粗 骨土(不包括紫色母质发育的石骨子土壤)是分布在山地,土壤遭受 严重侵蚀,土层浅薄,富含岩石碎屑,表土以下为不同厚度的风化岩 层的土壤由于冲刷严重,土壤母质更新堆积频繁,土壤发育经常中断,因而粗骨土始终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土壤的许多属性明显承袭 了母质的性质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从红壤、黄壤带到黄棕壤、 棕壤带中均有粗骨土分布黄阳上重庆市土壤类型分布图土暖芙型■ II兵r岩》±■粗甘土■I紫色土黄携 ■曲席填■山也草匈上■照稽E■棕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