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理学02课件.ppt
47页第二章第二章 血液生理血液生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02相相 关关 概概 念念1. 血液血液(blood)2. 体液体液(body fluid) vv体液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占占40%vv ↘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管外液(组织液)管外液(组织液) 15%vv ↘ ↘管内液(血液等)管内液(血液等) 5%细胞内液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细胞外液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动物生理学023. 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和稳态动物生理学022.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2 血细胞及其功能血细胞及其功能 2.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4 血型血型动物生理学022.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和血量1 1)生物学组成)生物学组成: : 全血、血浆、血清、全血、血浆、血清、比容比容、、压积压积 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称为血细胞比容动物生理学02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和血量2 2)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水、固体物(无机物、有机物)水、固体物(无机物、有机物)全血全血全血全血水(水(水(水(80%80%80%80%))))固体物(固体物(固体物(固体物(20%20%20%20%))))HCOHCO3 3- 、、、、ClCl- 、、、、SOSO4 42 2- 、、、、HPOHPO4 42– 2– 等等等等NaNa+ + 、、、、K K + + 、、、、CaCa2+2+ 、、、、MgMg2+2+ 等等等等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补体补体补体补体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动物生理学02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和血量3)血量血量(自学自学)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储备血量储备血量动物生理学02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色、血嗅、血味)血色、血嗅、血味(自学自学)((1)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中含氧量有关)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中含氧量有关((2)血液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带有特殊)血液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带有特殊的腥味的腥味 (3)含有氯化钠而有咸味。
含有氯化钠而有咸味动物生理学02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自学自学)((1)血液的比重在)血液的比重在1.05-1.06之间,之间,红细胞的比重最大红细胞的比重最大动物生理学023)血液的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自学自学)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动物生理学022.1.3 血液的机能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运输功能3)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4)参与体液调节)参与体液调节5)防御和保护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动物生理学022.1.4 内环境稳态及血浆的稳定性内环境稳态及血浆的稳定性•1))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动物生理学022)血浆的稳定性)血浆的稳定性((1)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v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溶液中溶: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v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v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动物生理学02ü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ü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液中胶体物质(白蛋:由血液中胶体物质(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动物生理学022)血浆的稳定性)血浆的稳定性((2))血浆的酸碱平衡血浆的酸碱平衡 5)血浆的)血浆的pH值值: 7.35~7.45 ( 7.4 )üpH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作用,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作用, 肺、肾的调节肺、肾的调节ü血浆缓冲对主要有血浆缓冲对主要有 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蛋白质、 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 其中第一对最重要。
其中第一对最重要三对三对动物生理学022.2 血细胞及其功能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其功能)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其功能((1)形态)形态((2)数目(个)数目(个/L)) 男性男性 4.5 ~5.5×1012 120~160 女性女性 4.2×1012 110~150((3)功能:运输)功能:运输O2和和CO22.2.1 红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 /erythrocyte)生理生理动物生理学022)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及影响因素)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及影响因素2.2 血细胞及其功能血细胞及其功能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A. 可塑性变形可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B.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a.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 b. 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 c. 红细胞内黏度红细胞内黏度动物生理学02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1))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脆性((2)机械脆性)机械脆性(mechanical fragility)((3)溶血)溶血((4)渗透脆性)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动物生理学02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2)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3)叠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动物生理学02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5)红细胞的生成、破坏及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生成、破坏及生成的调节动物生理学02((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A.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 (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 BPA)B.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动物生理学022.2.1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动物生理学02((1)) 白细胞的数量及分类白细胞的数量及分类((2))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A.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a. 血细胞渗出血细胞渗出(diapedesis) b. 趋化性趋化性(chemotaxis)2.2.2 白细胞生理(自学)白细胞生理(自学) (white blood cell / leukocyte)动物生理学022.2.2 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2))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A.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动物生理学022.2.2 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2))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E.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a.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cellar immunity)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动物生理学022.2.3 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形态)血小板的形态 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s) 血栓细胞血栓细胞动物生理学022.2.3 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生理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A. 黏附黏附B. 聚集聚集C. 释放反应释放反应D. 收缩收缩E. 吸附吸附动物生理学022.2.3 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生理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A.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B. 参与凝血参与凝血C. 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动物生理学022. 3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 3.1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动物生理学022.3.2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定义: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特点:特点: 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血清血清动物生理学022. 3.2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1))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定义:定义: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液凝固的物质 种类:种类:13种(其中种(其中F VI是是F Va,,实为实为12种种) 命名命名动物生理学02动物生理学02①① 除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白质②② 除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F Ⅱ、、Ⅶ、、Ⅸ、、Ⅹ在肝脏在肝脏 合成,需维生素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③③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
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动物生理学022)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XX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动物生理学022. 3.2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3)) 触发凝血的途径触发凝血的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动物生理学02动物生理学022. 3.2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3)血凝的加速与延缓:)血凝的加速与延缓: ((1))Ca2+促进凝血促进凝血: ((2)某些生物素:肝素、抗凝血酶)某些生物素:肝素、抗凝血酶Ⅲ、、水蛭素、蛇毒等延缓凝血水蛭素、蛇毒等延缓凝血. ((3)血浆蛋白)血浆蛋白C和维生素和维生素K::((4)光滑的表面:)光滑的表面:((5)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动物生理学022. 3.3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激活物和抑制物激活物和抑制物动物生理学022. 3.3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1)纤溶酶原激活阶段)纤溶酶原激活阶段动物生理学022. 3.3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动物生理学02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动物生理学022. 4 血血 型型2. 4 .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红细胞凝集与血型•血型(血型(blood group) ——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 ——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起抗原作用。
抗原作用•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 ——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特异抗体动物生理学022. 4 血血 型型2. 4 .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红细胞凝集与血型1)人类)人类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动物生理学022))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n nRh阳性:红细胞上含有阳性:红细胞上含有D 抗原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99%属属Rh阳性阳性n nRh阴性:红细胞上缺乏阴性:红细胞上缺乏D 抗原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1%属属Rh阴性阴性n nRh 血型特点血型特点 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h抗体抗体动物生理学022. 4 血血 型型2. 4 . 2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动物生理学02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与稳态红细胞生理特性红细胞生理特性血型血型难点难点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动物生理学02动物生理学02。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