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茶文化(共8530字).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不**
  • 文档编号:282889649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茶文化(共8530字)摘要:“茶”在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是一个重要的物象,以其用途可分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具有保健强身、和睦亲友、沟通天人等功能,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关键词:岁时节日;饮食习俗;茶文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所需品,不仅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传统岁时食俗中,无论是在春节,还是在端午、中秋等,都是一个重要的物象茶,以其用途大致可归纳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1时令之茶茶,具有止渴、清神、消食、利便等保健功能,深得大众喜欢而在中国传统岁时节令里,不管是茶坊,还是一般的家庭都会提供一些合乎时令之需的茶1.1茶坊的应时之供茶坊,又称茶肆、茶邸、茶馆,不仅是中国人社会饮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集聚地早在汉代,四川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茶市中唐以后,茶坊遍布于城乡人口汇聚之处,且生意兴隆,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当时茶坊的盛况为了招揽顾客,茶坊会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售卖时令之茶,宋代《梦粱录》记载,茶坊“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1]130。

      到了清代,这一传统仍存,《清嘉录》记载三伏天的情形:“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2]86同时,茶坊也注意营造不同时节的装饰环境,烘托氛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1]130尤其在传统岁时节令之时,茶坊根据岁时的特点进行装饰《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惟黄金带、白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酒垆茶设,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3]一边赏菊,一边品茗,此乃人间一大乐事茶坊应时之供的传统延续至民国时期,如南京的著名茶楼魁光阁,主要供应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时令茶五大类其中,春节之际则提供元宝茶,端午提供莲子心茶,立夏则有青梅茶,中秋有桂花茶,重阳有菊花茶泡制时令茶,讲究三选,即选茶叶、选茶具、选饮水如莲子心茶,莲子心应取于初夏新鲜莲子肉,短期晒干的那种,取8~10粒放在白瓷小盖碗内,用滚开的泉水冲泡,汤色明亮呈绿色,有赏心悦目之感[4]而在绍兴地区的茶坊,在大年初一之时,经常来光顾的老茶客总会得到元宝茶的优惠。

      所谓元宝茶,就是在茶中添加青橄榄或金橘,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1.2居家必备的时令之需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晋朝时期,南方已普遍栽种茶树,饮茶风俗普及,“坐客竞下饮”“以茶待客”就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待客礼仪而在传统岁时里,作为款待客人的重要饮品,此时也会有相应的因时制宜之变,以更加合乎岁时节令的氛围1.2.1元宝茶大年初一,为一岁之首,旧称“元旦”,如前文所述,一些地区的茶坊、茶肆会准备元宝茶以飨顾客,而南方一些地区的普通家庭也都要自制元宝茶以敬客人元宝”曾是中国古代的流通货币,南方常用橄榄代表元宝正月初一每有客至,主人即在茶碗内放上两颗青橄榄和一撮高级绿茶,沏上开水即成元宝茶,预祝一年之中都吉祥平安,回味甘甜,新年招财进宝因其使用了橄榄,所以亦称之为橄榄茶、青果茶明代正德《建昌府志》言:“人最重年,亲族里邻咸衣冠交贺,稍疏者注籍投刺,至易市肆以青果递茶为敬清代同治《广昌县志》言:“(元旦)乡邻往来投刺,以青果递茶为敬长辈们吃了元宝茶,就要包红包给这家的小孩子,叫敬元宝茶1.2.2清明茶中国的茶叶生产主要是以节气为准则,一些早发品种在惊蛰和春分时节开始萌芽,清明前后就可采茶,称为“清明茶”。

      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清明之前一日或二日是寒食,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而清明时家家开始乞新火,有条件者可以“出火煮新茶”《岁时广记》记载:“《玉烛宝典》:‘今人寒食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以沃之’白乐天诗云:‘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5]161这里的新茶指的就是清明茶《岁时广记》“贡紫笋”条记载:“《蔡宽夫诗话》:唐茶品虽多,亦以蜀茶为重,惟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5]185《武林旧事》“进茶”云:“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6]仲春上旬,即指清明时节,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很少,又被称为“明前茶”,尤为珍贵,因此要“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旧时北京每到清明,讲究献新茶清代毛奇龄《西河诗话》记载:“燕京春咏有云:‘春店烹泉开锦棚,日斜宫树散啼莺朝来慢点黄柑露,马上新茶已到京。

      ’故事茶纲入京,各衙门献新茶,今尚循故事每值清明节,竞以小锡饼贮茶数两,外贴红印笺,曰‘马上新茶’,时尚御皮衣啜之曰‘江南春色至矣’[7]此情此景无异于给犹有春寒的北京带来温暖而清新的气息1.2.3端午茶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是一个强身健体、趋吉避害的日子,人们期望通过饮食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食用粽子、咸鸭蛋、鸭肉等,而在饮品方面,除了菖蒲酒、雄黄酒等酒品,还有具有代表性的端午茶在端午节这一天喝的茶,人们统称之为“端午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浓茶如在绍兴地区,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端午节时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过去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人端午节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宴请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锡箔师傅多善饮酒,往往雄黄酒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浓茶供他们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相沿成习[8]二是因地制宜的百草茶如江西端午节时,民众正午到野外采撷百草为茶,称“午时茶”一般伤风感冒等寒暑时疾,抓一把午时茶熬水喝莫不见效而山西河东人在端午节日前便采集枸杞、果木、茶叶等,七蒸七晒后阴干成为节日饮料[9]三是具有特定疗效的药茶。

      如江浙、福建、台湾等地,选用苍术、柴胡、藿香、白芷、苏叶、神曲、麦芽、红茶等原料经压制而成的药茶,泡服或煎饮均可,具有祛风散寒、消食和胃的功能旧时有钱人家专门制作施舍,财力不俗的人则集资制配储备,药店则向有交往的顾客免费赠送,以供人们在端午午时饮用此后,此方被收入《经验百病内外方》,发展为适用于伤风感冒、食积停滞、腹泻腹痛等症的中成药[10]1.3时令茶的功能除了茶坊的应时之供,以及居家必备的元宝茶、清明茶、端午茶之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常见的时令茶还有谷雨茶、伏茶等这些时令茶不仅用以款待嘉宾,也用于自饮,它们大多所具有茶疗、茶养的功效重视时令茶对于身体的直接益处,这正是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世俗性质的重要表现如元宝茶,中医认为,橄榄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之效橄榄在刚开始咀嚼时,呈现涩味,但一会儿就转为甘甜,润舌生津,具有食疗之效元宝茶又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在元宝茶中添加青橄榄,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正是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神圣性质的表现因为这种神圣性,人们在正月初一饮用元宝茶时心中有所祈祷,行为更加谨慎,饮茶时必然也具有了一定的仪式感。

      而清明茶,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极受人们的喜爱,人们饮用清明茶具有重要的尝新意义,享受自然的恩赐之外,清明茶更多地体现了“荐新”之义荐新就是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这是历代都十分重视的节仪生者在享受自然馈赠的时候,也没忘记已经逝去的祖先,人们用新的收获物祭奠逝去的祖先,追思先人而最珍贵的明前茶,古时要“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人们希望通过献新茶的仪式,沟通后人与祖先,期望获得他们的庇护,清明茶以荐新体现出传统岁时食俗中茶文化功能的神圣性质2和睦之茶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文中提出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传统岁时食俗的茶文化中,有部分茶俗很好地展示了“以茶利礼仁”的茶德,可以将其归纳为“和睦之茶”2.1正月以茶会友正月尤其是正月十五之前,是传统中国社会走亲访友的时间段嘉宾临门,好客的人们以茶会友正月时节的以茶会友,比平日的以茶待客更显隆重、热闹云南民国《巧家县志稿》记载,阴历正月“元旦”,“爇香烛,供果饼祀祖先、拜天地,长幼以次称寿,戚友往来贺岁,烹茗、陈糖食以待”民国云南《昆明县志》记载:“正月元日,族党间往来贺年。

      客之至者,献以果茗(瀹茗一杯,以胡桃、松子、蜜枣饤之)、槟榔(每槟榔一串,三二十枚不等,圆蟠之作饼形,剪纸为花缀其上,又叠红纸为盒,其中实以芦子十余枚于客将行,令子弟或仆从辈盘盛之以进举此礼者,惟姻戚始然,他客但以磁碟盛槟榔、芦子各三五枚奉之耳),阅旬有五日乃竣而在江西省贵溪县妇女们在正月则有一种“传茶会友”的聚会每年正月初十以后,男人们在外做客,家中的女人们便由一家发起,邀请平日来往亲密的姐妹和左邻右舍的女宾来客吃茶吃完一家,次日又换一家,少则一二桌,多则三五桌妇女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从村里大事,到家庭隐私,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往往从下午一点种左右开始,至夜方散[11]除了在家中以茶会友,闽西、粤东客家聚居区的人们还流行送茶料以示亲近茶料即佐茶之料,主要是橘饼、糖姜片、兰花根、冬瓜条等茶点用纸包好,然后贴上红纸以示吉祥,在年关来临或正月出门走亲戚时送给长者,以表敬老之意朋友之间也相互赠送,以谢平时获得关照2.2七家茶每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我国传统习惯以此时作为夏季的开始,一些地区有饮“七家茶”的习俗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而香汤名目若茉莉、林檎、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在立夏之日,家家户户煮新茶,再配以各色水果点心,送给亲朋好友,此谓七家茶有钱人家则颇为奢华,水果雕刻得很精美,果盘也装饰得富丽堂皇,茶叶中还加入许多花草,如茉莉、林檎、蔷薇、桂蕊、丁檀、苏杏,再用贵重的哥、汝瓷瓯盛着茶汤,十分讲究这是七家茶较早的记载,它主要是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之礼,可见七家茶具有浓郁的和亲睦邻的意味《清嘉录》说:“凡以魇注夏之疾者,则于立夏日,取隔岁撑门炭烹茶以饮,茶叶则索诸左右邻舍,谓之七家茶[2]86贵州民国二十一年贵阳文通书局铅印本《平坝县志》记载:立夏日,煮鸡蛋,遍食家人,每人一枚,意取添气,或各家互相索取茶叶和而烹饮,名曰“立夏茶”喝了这“七家茶”,夏无酷热,身体结实,不容易长痱子为了平安度过炎夏,向邻里多家索取茶叶和而烹饮,其显性目的是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季,而其隐形目的是通过“索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邻里关系发展到后来,一些地区的七家茶逐渐具有了浓郁的女性特征,成为女性专有的节令聚会,成为妇女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清代乾隆《南昌县志》云:“立夏日,妇女聚七家茶,相约欢饮,曰‘立夏茶’。

      谓是日不饮茗,则一夏苦昼眠也这里的“七家茶”指的是七家妇女相聚共饮茶民国《昭萍志略》曾有《立夏茶词》,描述这一风俗:“城中女儿无一事,四夏昼长愁午睡家家买茶作茶会,一家茶会七家聚风吹壁上织作筐,女儿数钱一日忙煮茶须及立夏日,寒具薄持杂藜粟君不见村女长夏踏纺车,一生不煮立夏茶2.3和睦之茶的功能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和睦之茶”还有立春煮茶共饮煨春、十月朝开炉烧茶为会等,它们都具有亲朋好友围坐饮啖、其乐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