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薯栽培技术讲座(可编辑).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26612260
  • 上传时间:2023-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红薯栽培技术讲座 红薯栽培技术 红薯亦称甘薯,俗称“红苕”是一种种植历史较长,分布面积较广的旱地作物在我县尤以西北岗地种植较多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发展红薯生产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红薯全身都是宝,具体讲有以下特点 1、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红薯块根营养丰富,既含有大量淀粉、糖和多种维生素,又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红薯为生理碱性食物,而米、面、肉类等为生理酸性食物,日常生活中适当吃些红薯进行调节,能减轻人体代谢负担,十分有益健康2、是营养价值高的饲料红薯鲜茎叶含碳水化合物9.5%,粗蛋白质2.23%,粗脂肪0.85%,是牲畜理想的青饲料,同时亦可加工成干饲料,据测算,一般每亩红薯的副产品可供养1~2头成猪 3、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原料其薯块可直接加工成食味甜美的薯片、薯条和烤薯,加工成淀粉后可制成葡萄糖、果酸糖、饴糖、淀粉糖、粉丝、粉皮、酒精、柠檬酸、乳酸、丁醇、丙酮、味精、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4、适应性广,生产优势强红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强,需肥较多却耐脊薄在高肥水条件下栽培,亩鲜薯产量可达5000公斤,在土壤条件较差或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较其它作物稳产;同时红薯耐阴蔽,适宜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县各地均有种植红薯的习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正宗“红安苕”曾享誉武汉等大中城市然而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种植退化,品质下降,以致市场不如从前火爆,生产逐步下滑因此,恢复发展红薯生产,重新开拓市场,是当前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本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促进加工,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在红薯生产过程中,其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用良种大力推广鄂薯一号和鄂薯二号上述两个品种耐肥、抗旱、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且持续时间长,同时高抗黑斑病和根腐病,产量潜力大,品质优,鲜吃食味性好,加工淀粉含量高积极引进开发水果薯、饮料薯、药用薯等特用型红薯 2、培育壮苗推广薄膜覆盖酿热温床育苗技术酿热物选择猪、牛栏粪与麦秸、稻草等配合使用,放入苗床内20cm厚,再盖5cm细土,然后将消过毒的种薯按大小分开排放,以头压尾,排放整齐,后浇足底水,用细土填满种薯空隙;随即覆膜,做到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苗龄30左右进行剪苗或拔苗,采苗后2天适当追施稀水粪,并加盖2?3cm营养土,以温小苗生长。

      3、科学施肥掌握“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试验表明,亩产3000公斤鲜薯需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作底肥,追肥则以氮素肥为主根据长势长相分期施用一般栽后5~7天追施促苗肥,亩碳铵5~8公斤,30~40天后追壮株肥,亩碳铵80~100公斤;后期看苗追施促薯肥,亩施水粪10~15担提倡根外喷肥,亩用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30~40公斤在傍晚喷施 4、高垅密植垅作种植能够加厚土层,增大土壤受光面积,昼夜温差大,扩大根系活动范围,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同化物质的积累和运转以及块根迅速膨大提高产量一般垄高30~40cm,每垄栽插两行,夏秋薯亩栽5000株左右,采用斜插或平插,薯苗入土3~5cm,3个节,压土要紧实,以提高成苗率5、加强管理红薯栽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掌握红薯生长规律,做到促控结合,科学管理,其大田生长过程分三个时期:① 发根分枝结薯期,从栽插到有效薯数基本稳定,春薯约需45天,夏秋薯在35天左右是长根、分枝培育壮苗时期,要及时查看、补苗、中耕松土,增温保墒,除草施用提苗肥,打顶促分枝。

      ②、蔓薯并长期,从结薯数基本稳定到茎叶生长达高峰,栽插后40~70天,是盛长茎叶,分枝薯块膨大的时期要看苗追施促薯肥,以钾肥为主,配施适量氮肥,一般亩施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钾6公斤,尿素5公斤;防止陡长,对茎叶旺长,叶色浓绿,叶柄过长,毛根和柴根过多的陡长苗,采取提蔓,方法是将薯蔓轻轻提起,后放回原地,同时结合中耕,打蔓尖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生长,促进块根膨大,切忌翻蔓,翻蔓易损伤基叶,降低养分制造能力,打乱叶片均匀分布,减弱叶片光合效能,影响养分运转与积累常造成减产 ③、薯块盛长期,从茎叶生长高峰直到成熟基叶生长渐慢,叶色转淡,继而停止生长生长中心转为薯块盛长对叶片发黄早衰田块,及时施用长蔓肥一般的施粪水15-20担,方法顺垄顶裂缝浇灌或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500克兑水40公斤根外喷施2次同时要清沟排渍,防止烂薯6.适时收获红薯薯块生长的临界温度为15℃9℃以下就会造成冻害,宜在气温降至于15℃左右开始收获12℃左右收完县适宜收获时期在立冬节以前 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紫甘薯是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保健食品笔者从建立基地、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整地起垄、平衡施肥、适时栽插、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紫甘薯无公害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紫甘薯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紫甘薯是指薯肉颜色为紫色的甘薯,其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锰、锌、碘、硒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及保健功能,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其色、香、味均佳,属人们理想的健康食品,还可用于提取色素近年来,市场需求与日俱增,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发展前景非常看好采用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一般田块产量37.5t/h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45t/hm2以上,种植效益显著,是发展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生产中也存在种薯质量差、品种退化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致使产量不高效益低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现将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 建立基地 在适宜甘薯生产区选择交通便利,远离交通主干道,环境无污染,水源和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通气性好的壤土地,群众科学种植技术较高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2 选用良种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薯形美观、商品率高的紫甘薯品种,如秦紫薯1号、京薯6号、徐紫薯1号等①秦紫薯1号:由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选育。

      薯皮紫色,薯肉深紫色,薯块长纺锤形叶片、顶叶淡绿色,心形带齿,叶脉绿色茎色绿带褐,中长蔓,最长280cm,基部分枝中等结薯较集中,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84%萌芽性好,耐贮藏,食用适口性好鲜薯含粗蛋白2.83%,可溶性糖5.32%,干物率33.42%,淀粉62.96%(干基)适宜栽植春薯,产量37.5t/hm2左右②京薯6号:由北京农学院经选育薯皮紫色,薯肉深紫红色,熟后紫黑色,薯块纺锤形,无条沟叶片心脏形,叶片、叶脉全绿色,蔓长150cm左右,生长势强肉质细腻,食味香甜面沙,有浓郁的栗子香味该品种耐旱、耐瘠、耐肥,薯块整齐均匀,薯形美观,薯皮鲜艳,大中薯率和商品率高春薯产量45t/hm2左右,夏薯产量37.5t/hm2左右③徐紫薯1号:由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选育薯皮红色,薯肉紫色,富含花青素,熟食薯肉紫色鲜艳,食味较好;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鲜薯产量30t/hm2以上培育壮苗3.1 种薯选择 选用甘薯育种单位良繁基地繁育的原种一、二代紫薯品种作种薯3.2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管理方便的田块旧苗床需要更换床土,进行床体消毒苗床长度可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长500cm~700cm,宽120cm~130cm,深度40cm左右。

      3.3 育苗时间 3月10日左右选晴好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3.4 苗床管理 排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床温30~35℃,最高温度不超过37℃;苗出齐后至采苗前5天,床温宜保持在25~30℃,晴天中午注意观察床温,当温度高于30℃时要适时揭开薄膜两端通风降温,防止烧苗;采苗前3-5天,适当降温炼苗培育壮苗3.5 壮苗标准 百株苗重500~700克,苗高20~25厘米,5~7个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厚,顶三叶齐平,剪口浆汁浓,无病虫害剪苗后及时追施肥水,培育第二茬苗4 整地起垄 春薯应在秋冬季节深耕冻垡,春季复耕整平起垄;夏薯于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起垄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肥起垄有大、小垄之分:大垄垄距90~100厘米,垄高30~40厘米;小垄垄距67厘米,垄高25~30厘米起垄要求垄端行直,高垄深沟,垄型饱满,垄面平整5 平衡施肥 以基肥为主,基、追肥比例以70~80:20~30为宜;氮、磷、钾配合施用,重施有机肥、钾肥高产田块施肥量: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磷肥30~50公斤、钾肥15~20公斤,或复合肥30~50kg高肥田取下限,中低肥田取上限。

      6 适时栽插 春薯在当地终霜期过后即可栽插,争取适期早栽,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栽插头茬苗;夏薯要求前茬收获后及时栽插采用“一插二卧三抬头”的改良水平栽插法,或蘸泥浆、留三叶栽插法栽插时先挖窝,后浇水,再栽苗覆土注意浇水时不要溅到秧苗外露叶片上,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不同品种苗分开栽插7 合理密植 大垄双行三角交叉栽植,行、株距30~40厘米;小垄单行栽植,株距30~35厘米亩栽植春薯3000~3500株;夏薯3500~4000株8 田间管理 栽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死苗,要立即补栽封垄前浅锄除草,中耕培土培土应做到不压茎蔓,不损伤茎叶封垄后根据长势适量进行叶面喷肥,可选用0.5%尿素液或0.2%磷酸二氢钾液或20%过磷酸钙液及叶面肥干旱天气及时灌水补墒,雨天遇涝及时排除雨后及时提蔓,控制茎蔓旺长,严禁翻蔓和施用化学抑制剂9 病虫害防治 调运种薯、种苗应严格按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选用3年内未种过甘薯的地块栽植紫甘薯防治地下害虫结合整地,每亩用2%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均匀撒施翻入土内;或栽插时穴施根际防治病害在育苗时用40%多菌灵800~1000倍水溶液浸种10分钟,或栽插时浸根。

      大田生长期,及时选用低毒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严禁使用有“三致”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标准》进行操作10 适时收获、贮藏 10月中下旬选晴好天气适时收获适时收获可以降低薯块腐烂率,增强耐贮性贮藏前精选剔除病、烂、伤、残薯或小薯,选用薯形好、无损伤的薯块作种薯贮藏入窑时做到轻起轻运,当天起收当天入窑不让薯块在田间露天过夜贮藏期间管理要经常检查,调节好温、湿度,窑温控制在10~13℃之间,湿度保持在90%左右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黔东南州农科所 紫甘薯(学名:Solanum tuberdsm)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由于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紫甘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已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保健食品同时,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州一些地方,种植紫色甘薯已成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