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13页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近一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航空各有关部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科技专家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下,通过学会各级组织的努力工作,已圆满完成全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活动,简要总结如下一、积极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航空学科发展和自主创新2007年,学会(不包括地方学会)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活动30项,参会2900余人次,交流文章总数1700余篇,出版文集19种,光盘7种今年,学会紧密围绕航空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由总会直接组织开展了几个大型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很大影响 (一)成功举办“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学术年会”会议由我会与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联合主办,9月2-3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国内外上百个单位的60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成为学会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会议由张彦仲副理事长任主席并致开幕词,8位院士和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8个专题进行了分会场研讨, 45位专家作了特邀报告,共交流报告102篇会议共收到邀请报告和自由投稿约500篇,经评审录用450篇,其中447篇收入论文集,部分学术价值高的论文推荐到《航空学报》发表。
会后,组织300多名代表参观了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亚洲航空展”二)成功举办“铸剑—2007国防科技工业虚拟制造技术高层论坛”论坛于2007年9月6-8日在西安召开,由我会发起并联合中国兵工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来自航空、兵工、造船、航天、高等院校等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共273人参加了论坛大会主席刘高倬理事长到会并致开幕词,航空、航天、造船、兵工八个集团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柳百成院士、卢秉恒院士、杨海成总师、费斌军副总师等15位本技术领域知名专家,以及5篇优秀论文作者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论坛还特邀美国专家Mark Abshire作了题为“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制造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论坛共收到论文66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63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7篇三)举办了“2007中国通用航空大会”会议由我会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合举办,10月26-27日在西安阎良召开大会以“加强投资合作,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主题,为国内外通用航空界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本次大会是我国通用航空界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名来宾、专家、企业家参加了会议我会副理事长范肖梅和陕西省副省长洪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大会为期两天,分别举办了主题论坛、三个分论坛、通用飞机飞行表演和项目投资推介活动5万多人观看了飞行表演与会企业分别签订了10架“巡逻兵”轻型飞机、1架R44直升机的销售协议中央和当地媒体进行了报道四)举办了“2007中国浮空器大会”我会主办、浮空器分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协办、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和北航承办的“2007年中国浮空器大会”刚于11月28-2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包含学术交流、产品展览展示、科普宣传等内容,来自全国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大会,这是我国历年来以浮空器为主题的规模最大的会议童志鹏、崔尔杰、顾逸东、褚君浩院士等8位特邀专家作了浮空器技术与应用的大会报告,大会按四个分会场进行了专题性深入研讨本次大会共录用论文92篇,评选优秀论文12篇,论文集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大会引起社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晨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科技报、大众科技报、中国航空报等均派记者采访五)分支机构积极开展专业学术活动,基本完成活动计划除总体、气动、动力、制造、材料、复合材料、电子、自控、人体、维修、可靠性11家分会参与组织了总会学术年会分会场外,其他效果良好的会议有:直升机分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维修分会主办的“2007年学术年会”、动力分会主办的“第十四届燃烧与传热传质学术交流会”和“火箭及组合推进学术年会” 、测试分会主办的“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武器系统分会主办的“航空武器系统专业分会暨陕西省航空学会2007学术年会”、标准化分会主办的“标准化分会2007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自控分会与其他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议”等。
另外,学会还主办、《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社承办了“高效数控加工技术研讨会”,来自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部分高校的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组织代表参观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二、加强对外交流工作,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一)成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规划和指导为开创学会对外交流工作新局面,经年初学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并报上级部门批准,我会于2007年重新组建了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聘任了新的委员,由杨育中副理事长担任主任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讨论了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形成了几项共识:一要办好网站的英文版;二要跟踪国外相关学术机构、会议、活动的信息并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参加;三要全面了解学会会员在国外学术组织中的任职情况;四是主动推荐合适的人选到ICAS有关委员会任职以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积极争办2012年ICAS大会学会办事机构正在据此积极筹划和组织实施二)组织对外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9月4-5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了“第六届海峡两岸飞行安全暨飞行技术研讨会”,由我会飞行技术专业分会和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筹备)主办海峡两岸有关航空公司、院校、机关和分会会员单位代表约120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台湾代表37人)。
新疆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民航总局总飞行师于振发、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萧峰及台湾飞安基金会董事长王德和(现任“民航局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会议对增进友谊,促进交流,提升飞行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会及分支机构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主要有2007年7月2日在哈尔滨召开的“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该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是在亚洲规模较大的一次关于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国际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国外学者100多人6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的“航空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由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结合该所建所50周年主办,我会及制造分会参与协办来自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机械、中科院、近百家国家大型骨干专业研究单位和企业共计580余名领导、专家与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我会可靠性工程专业委员会代表我会参与了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可靠性与安全性会议”的组织工作(下届轮到我会承办)三)加强参加ICAS学术交流活动的工作力度根据理事会精神和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建议,我会要加强在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今年初,我会利用ICAS 程序委员会(Programme Committee)要增补委员的机会,经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名中国一航科技部李京生同志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付永领教授为该委员会委员5月ICAS执行委员会会议同意了我会的提名现在我会已有4位ICAS程序委员会委员9月23日至27日在西班牙举行该委员会会议我会有3位委员出席第26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将于2008年在美国召开我会通过学会通讯、网站等多种形式转发了征文通知并对会员单位提出组织推荐优秀作者和论文的要求国内航空科技人员反响热烈,共投稿88篇根据ICAS秘书处通报,本届大会收到投稿600篇,中国大陆为投稿量第2 多的国家(主办国美国89篇 )我会根据国内投稿人的情况按时向ICAS提供了推荐意见2007年9月ICAS程序委员会会议对应征论文摘要进行了审阅我国大陆共被录用60篇,其中宣读18篇,备用宣读17篇,张贴25篇我会已将录用情况通报作者所在单位,为明年作者出席会议做准备学会目标是争取大部分作者能出席明年会议,为我会申请承办2012年第28届ICAS大会助阵四)继续保持与国外学术团体的联系交流2007年8月,我会组团参观了莫斯科航展,并与俄罗斯航空制造者协会进行了会谈。
双方回顾了2005-2007年双方合作的现状和成果,并对航空科技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2007-2010年的合作设想,并签署了会谈备忘录2007年6月,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杨育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华人航太工程师协会主席田长焯,双方就合作交流事项进行了洽谈我会欢迎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参加9月份在深圳举办的2007学术年会,为中国发展大飞机提供建议双方还探讨借2008年ICAS大会在美国召开之机组织两会间学术交流活动9月初,田长焯主席等三位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成员专程来华参加了我会的学术年会田主席代表协会在开幕式上致辞;华盛顿大学的林坤元教授在材料专题会场作了“美国航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教育”特邀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和关注五)为会员和科技人员出国(境)参加交流提供渠道根据会员单位要求和工作需要,2007年我会组织了3次出访活动:6月,配合我会与中央电视台、中国一航合拍《飞龙在天》电视片的需要,组织5人团组赴法国参观巴黎国际航展并拍摄资料;8月,组织有关会员2批共19人,赴俄罗斯参观了第八届莫斯科航展;9月初,组织参加学会2007学术年会的3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观了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亚洲航展。
三、大力开展航空科普、培训与青少年教育活动(一)召开了学会科普工作会为探索新时期开展科普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全会科普工作上新台阶,学会于今年2月下旬在杭州市召开了8年来的首次科普工作会,全会各级组织、会员单位、科普专家共100多人参会会议总结了学会“六大”至今7年多来的航空科普培训工作,提出了未来几年学会科普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会议还听取了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等5家单位的经验介绍经过学习与交流,代表们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加快航空科普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二)联合举办“贵航山鹰杯”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于今年9月下旬在南昌航空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代表队参赛我会刘高倬理事长及江西省、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大赛设立了遥控模型直升机模拟搜救、遥控模型双机分离定点救援、遥控牵引模型滑翔机、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无线电遥控油动模型飞机限时载运空投共7个项目在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三)积极筹备2008年“迎奥运”乘机知识大赛系列活动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普及民航相关法规及安全乘机知识,我会筹划联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举办“迎奥运”乘机知识大赛系列活动,今年做了大量的启动筹备工作。
已得到民航总局、中国科协的支持和质检总局、中消协、质量协会的配合参与;与莱斯达公司达成了具体承办事宜,同时还与多家策划公司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活动方案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各方面准备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四)组织国际少儿航空绘画比赛2007年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比赛的主题为《飞机场》此次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经过初赛的优秀作品322幅,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审,共评审出A组一等奖3幅,二等奖6幅,三等奖16幅;B组一等奖3幅,二等奖6幅,三等奖7幅;C组一等奖3幅,二等奖2幅,三等奖4幅评审中,专家们在分析今年作品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组织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五)举办航空科技夏令营今年共举办了两期,来自全国近百名中小学生参加在学会的精心安排下,参观了中国航空馆、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维修工程分会、八一飞行表演大队及北京的名胜古迹另一部分营员远赴西安,在陕西省航空学会的安排下,参观了陕西科技馆、一航西飞、西工大、西安航空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航试飞院以及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等单位,使青少年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了我国的航空科技发展状况,激发了他们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