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导向法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论文.doc
3页行动导向法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论文 行动导向法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来检测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效果,此种考核方法较为片面,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下,进行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设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在操作考试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职业态度、专业技能的全方位演练并进行考核,教师以一定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操作情况和综合能力.同时探讨新的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新的考核方式进行效果判断.关键词: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知识丰富、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护理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考核方式一般以一次性闭卷理论考核为主,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这与现行的“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观不符[1],也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我们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最终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设了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职业态度、专业技能的全方位演练并进行考核,教师以一定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操作情况和综合能力.本文即探讨新的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新的考核方式进行效果评价.1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的实施在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堂互动较少.同时,理论授课与实践练习不同步,一般是教师先讲完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到内科实训室进行相关技能操作的实践练习,往往是到实践练习时,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理论与实践不能完美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固、护理技能操作不熟练、综合职业能力较差、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后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完成由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通过行动来学习,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典型病例讨论、健康教育角色扮演、对模拟人实施抢救等任务,任务设计与典型的护理职业行为相结合,并将护理工作程序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1.1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的过程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扮演患者,学生扮演护士,以典型病例讨论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5人,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小组在操作考试前一天进行抽签,对所抽到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查找资料、列出护理用物、制订护理方案.每个病例都有相对应的医嘱单,在操作考试过程中,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护理小团队,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对病例中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操作包括执行医嘱、一般护理、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教师在考核中扮演病例中的患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与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实施操作的对象为模拟人.下面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例,介绍整个操作考试的过程.小组抽到该病例后,针对病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分配任务.在操作考试过程中,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实施对该患者的护理.针对该患者,学生需要实施安置卧位、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雾化吸入、静脉滴注抗生素)、拍背排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小组操作考核完成后,教师进行提问,提问方式为教师随机选择小组内的两名成员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与病例中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知识有关.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护理的情况给予一个平均分数,再根据小组的分工任务,给进行不同操作的学生打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在本组平均分数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加分,操作较差的学生在本组平均分数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减分.1.2注意事项1.2.1收集各系统典型病例教师在操作考试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到临床中收集各系统的典型病例.由于每个病例的信息量、复杂程度、难易程度不一,而操作考试所用的病例复杂难易程度要大体一致,所以教师要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并对病例的复杂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每次内科操作训练和考试所用的病例都进行了讨论和调整,所选择的病例均为内科各系统常见的典型病例,所选的病例复杂难易程度也基本一致.1.2.2分步进行操作训练整个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对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有一定的认识,再进行相应训练,最后才能进行考核.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操作考试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示教,让学生熟悉考试的步骤和程序.其次,安排相应的内科护理操作考试模拟训练,每次操作考核之前安排操作实践课.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熟悉了操作的环境及各种物品的放置位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操作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最后才是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患者的护理.1.2.3评分标准的制订由于操作考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在制订评分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操作水平,还要考虑小组的分工及合作情况.另外,在评分标准中还要体现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个评分标准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护理素质12分(包括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分;进行自我介绍2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分;操作中注意关心体贴患者2分;操作过程中注意和患者沟通交流2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2分)、护理措施73分(包括用物准备齐全并放置合理5分、操作过程正确合理60分、护理方案合理安全5分、操作后能够正确处理用物并交代注意事项3分)、小组团结协作以及小组成员分工合理5分、提问10分.其中护理措施中的操作过程评判较为复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每位学生完成的操作内容都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病例制订相对标准的护理措施,每项护理措施都有相应的分值,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评定.2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影响在整个教学和考核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并经专家评定,主要调查学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况,包括临床处置能力(内科护理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制订护理方案能力、配合抢救能力、实施心理护理能力、用药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变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认识能力、关爱患者的意识).3讨论3.1临床处置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注意模拟真实的护理工作场景,围绕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考核,注意锻炼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学生抽到病例后首先对病例进行分析判断,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操作考试时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操作能力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有些病例中的患者需要马上抢救,例如急性肺水肿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学生要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使学生的配合抢救能力及用药指导能力得到了提高.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恰好说明了我们实施的新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实习和临床护理工作都有所帮助.3.2沟通能力的提高学生接到病例后,首先要对病例中患者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学生要相互扮演患者,不断练习,讨论的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学生在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操作中能够关心体贴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每一次的训练和考试,学生在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3.3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等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4].护士作为一名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在训练和考试中,利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自行制作宣教海报、PPT、模型、道具,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认真细致地为患者进行讲解.训练和考试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3.4应变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提高在操作考试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患者对“护士”提出了各种问题和要求,学生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我们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特别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评价.另外,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和考试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所帮助.4结语参考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改革.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边改革边完善.此种考试方法比单一的笔试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通过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及训练,学生的护理核心技能、综合职业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和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从学生到护士的顺利过渡搭建了桥梁.通过模拟情景练习和考核,强化了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了临床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尽早适应了护士角色,缩短了与实习岗位的距离,进而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参考文献:[1]钟衍汇.中等护理专业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92.[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2-33.[3]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18-20.[4]金中杰,林海英.中职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