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
12页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类别键和官能团拉伸说明R━XC━FC━CIC━BrC━I1350~1100 cm-1(强)750~700 cm-1(中)700~500 cm-1(中)610~485 cm-1(中)1.如果同一碳上卤素增多,吸收位置向高波数位移2.卤化物,尤其是氟化物与氯化物的伸缩振动吸收易受邻近基团的影响,变化较大3. δC━CI 与δC━H(面外)的值较接近醇━OH游离:3650~3610 cm-1(峰尖,强度不定)分子内缔合: 3500~3000 cm-1分子间缔合: 二聚:3600~3500 cm-1多聚:3400~3200 cm-11.缔合体峰形较宽(缔合程度越大,峰越宽,越向低波数移)2.一般羟基吸收峰出现在比碳氢吸收峰所在频率高的部位,即大于3000 cm-1,故>3000cm-1的吸收峰通常表示分子中含有羟基伯醇δOH1500~1260cm-1仲醇δOH1350~1260cm-1叔醇δOH1410~1310cm-1━OH的面内变形振动在,吸收位置与醇的类型、缔合状态、浓度有关(稀释时稀释带移向低波数)在解谱时要注意,H2O和N上质子的伸缩振动也会在━OH的伸缩振动区域出现,如H2O的νOH在~3400 cm-1,νNH会在3500~3200 cm-1出峰C━O1200~1100±5 cm-11.这也是分子中含有羟基的一个特征吸收峰2.有时可根据该吸收峰确定醇的级数,如:三级醇:1200~1125cm-1二级醇、烯丙型三级醇、环三级醇:1125~1085cm-1一级醇、烯丙型二级醇、环二级醇:1085~1050cm-1伯醇νC━O 1070~1000cm-1仲醇νC━O 1120~1030cm-1叔醇νC━O 1170~1100cm-1酚O━H极稀溶液: 3611~3603 cm-1(尖锐)浓溶液: 3500~3200 cm-1(较宽)多数情况下,两个吸收峰并存C━O1300~1200 cm-1醚醚C━OC━O1275~1020cm-1醚的特征吸收为碳氧碳键的伸缩振动νasC━O━C和νasC━O━C脂肪族醚1275~1020cm-1(νasC━O━C)脂肪族醚中νsC━O━C太小,只能根据νasC━O━C来判断芳香族和乙烯基醚1310~1020cm-1(νasC━O━C)(强)1075~1020cm-1(νasC━O━C)(较弱)Ph━O━R、Ph━O━Ph、R━C=C━O━R'都具有νasC━O━C和νsC━O━C吸收带。
由于O原子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或烯键的p-π共轭,使=C━O键级升高,键长缩短,力常数增加,故伸缩振动频率升高饱和环醚 as s六元双氧环 1124 878六元单氧环 1098 813五元单氧环 1071 913四元单氧环 983 1028三元单氧环 839 1270饱和六元环醚与非环醚谱带位置接近环减小时,νasC━O━C频率降低,而νasC━O━C频率升高环氧化合物 8μ峰 1280~1240cm-111μ峰 950~810cm-112μ峰 840~750cm-1环氧化合物有三个特征吸收带,即所谓的8μ峰、11μ峰、12μ峰一般情况下,只用IR来判断醚是困难的,因为其他一些含氧化合物,如醇、羧酸、酯类都会在1250~1100cm-1范围内有强的νC━O吸收醛、酮醛、酮C=O1750~1680cm-1鉴别羰基最迅速的一个方法RCHOC=C━CHOArCHOR2C=OC=C━C(R)=OArRC=O1740~1720cm-1(强)1705~1680cm-1(强)1717~1695cm-1(强)1725~1705cm-1(强)1685~1665cm-1(强)1700~1680cm-1(强)1.酮羰基的力常数较醛的小,故吸收位置较醛的低,不过差别不大,一般不易区分。
但━CHO中C━H键在~2720cm-1区域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可用来区别是否有━CHO存在2.羰基与苯环共轭时,芳环在1600cm-1区域的吸收峰分裂为两个峰,即在~1580cm-1位置又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称为环振吸收峰醛醛有νC=O和醛基质子νCH的两个特征吸收带醛的νC=O高于酮饱和脂肪醛νC=O1740~1715cm-1;α,β不饱和脂肪醛νC=O1705~1685cm-1;芳香醛νC=O1710~1695cm-1醛基质子的伸缩振动醛基的在2880~2650 cm-1出现两个强度相近的中强吸收峰,一般这两个峰在~2820cm-1和2740~2720cm-1出现,后者较尖,是区别醛与酮的特征谱带这两个吸收是由于醛基质子的νCH与δCH的倍频的费米共振产生C━C━C(O)面内弯曲振动脂肪醛在695~665cm-1有此中强吸收,当α位有取代基时则移动到665~635cm-1C━C=O面内弯曲振动脂肪醛在535~520cm-1有一强谱带,当α位有取代基时则移动到565~540cm-1酮酮酮的特征吸收为νC=O,常是第一强峰饱和脂肪酮的νC=O在1725~1705cm-1αC上有吸电子基团将使νC=O升高羰基与苯环、双键或炔键共轭时,使羰基的双键性减小,力常数减小,使吸收峰吸收向低波数位移环酮中νC=O随张力的增大波数增大α二酮R━CO━CO━R'在1730~1710cm-1有一强吸收。
β二酮R━CO━CH2━CO━R'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酮式中,因两个羰基的偶合效应,在在1730~1690cm-1有两个强吸收;烯醇式中在1640~1540cm-1出现一个宽且很强的吸收C━CO━C面内弯曲振动脂肪酮当α位无取代基时在在630~620cm-1有一强吸收,当α位有取代基时移到580~560cm-1有一中强吸收芳香酮类除芳香甲酮在600~580cm-1有一强吸收外,其他芳香酮无此谱带与结构的关系C━C=O面内弯曲振动脂肪酮当α位无取代基时在在540~510cm-1出现一强谱带,α位有取代时,在560~550cm-1有一强度有变化的吸收甲基酮则在530~510cm-1有一中强吸收环酮在505~480cm-1有一强吸收带羧酸C=ORCOOH : 单体:1770~1750cm-1二缔合体:≈1710cm-1CH2=CH━COOH : 单体:~1720cm-1二缔合体:≈1690cm-1ArCOOH : 单体:1770~1750cm-1二缔合体:~1745cm-11.二缔合体C=O的吸收,由于氢键的影响,吸收位置向低波数位移2.芳香羧酸,由于形成氢键及与芳环共轭两种影响,更使C=O吸收向低波数方向位移νC=O高于酮的νC=O,这是OH的作用结果OH气相(游离):≈3550cm-1液/固(二缔合体):3200~2500cm-1(宽而散,以3000cm-1为中心。
此吸收在2700~2500cm-1常有几个小峰,因为此区域其他峰很少出现,故对判断羧酸很有用,这是由于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的倍频及组合频引起)羧酸的O━H在≈1400cm-1和≈920cm-1区域有两个比较强且宽的弯曲振动吸收峰,这可以作为进一步确定存在羧酸结构的证据CH2的面外摇摆吸收晶态的长链羧酸及其盐在1350~1180 cm-1范围内出现峰间距相等的特征吸收峰组,峰的个数与亚基的个数有关当链中不含不饱和键时,长链脂肪酸及其盐内若含有n个亚基,若为n偶数,谱带数为n/2个;若为n奇数,谱带数为 (n+1)/2个一般n>10时就可以使用此法计算在955~915cm-1有一特征性宽峰,是酸的二聚体中OH···O=的面外变形振动引起的,可用于确认羧基的存在νC=O高于酮的νC=O,这是OH的作用结果羧酸盐中的━COO-无νC=O吸收COO-是一个多电子的共轭体系,,两个C=O振动偶合,故在两个地方出现其强吸收,其中反对称伸缩振动在1610~1560cm-1;对称伸缩振动在1440~1360cm-1,强度弱于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并且常是两个或三个较宽的峰酯C=O1735cm-1(强)1.在1300~1050cm-1区域有两C━O伸缩振动吸收,其中波数较高的吸收峰比较特征,可用于酯的鉴定2.芳香酯在1605~1585cm-1区域还有一个特征的环振吸收峰>C=C━COOR或ArCOOR的C=O吸收因与C=C共轭移向低波数方向,在≈1720cm-1区域━COOC=C<或RCOOAr结构的C=O则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在≈1760cm-1区域吸收 酯有两个特征吸收,即νC=O和νC━O━CνC━O━C在1330~1050cm-1有两个吸收带,即νasC=O和νsC━O━C。
其中νasC=O在1330~1150cm-1,峰强大且宽,在酯的红外光谱中常为第一强峰酯的νasC=O与结构有关内酯的νC=O与环的大小及共轭基团和吸电子取代基团的连接位置有关羰基与双键个共轭时,νC=O频率减小;内酯的氧原子与双键连接时νC=O增大α,β-不饱和内酯和γ-内酯常有两个νC=O吸收带,在~1780,~1755 cm-1附近这是羰基的α位的δCH(881cm-1附近附近)的倍频与νC=O发生费米共振的结果酸酐酸酐C=O1860~1800cm-1(强)1800~1750cm-1(强)1.反对称、对称的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峰往往相隔60cm-1左右2.对于线性酸酐,高频峰较强于低频峰,而环状酸酐则反之C━O1310~1045cm-1(强)各类酸酐在1250cm-1都有一中强吸收饱和脂肪酸酐:1180~1045cm-1环状酸酐:1300~1200cm-1酰卤C=O脂肪酰卤:1800cm-1(强)如C=O与不饱和基共轭,吸收在1800~1750 cm-1区域芳香酰卤:1785~1765cm-1(两强峰)波数较高的是C=O伸缩振动吸收,在1785~1765 cm-1(强);较低的是芳环与C=O之间的C━C伸缩振动吸收(~875 cm-1)的弱倍频峰,由于在强峰附近而被强化,吸收强度升高,在1750~1735cm-1区域C━C(O)脂肪酰卤在965~920cm-1,芳香酰卤在890~850cm-1。
芳香酰卤在1200cm-1还有一吸收酰胺C=O一级酰胺RCONH2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