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doc
13页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2、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难点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五、教学时间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第19课时教学内容: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练习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新课学习:出示课件:学习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 160千米1)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30小时呢? 练一练: 15×6= 23×3= 24×2= 14×6= 课件出示:(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这道题,交流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20×5= 2×350= 140×6= 8×13= 460×3=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当堂训练: 1、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课件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五、作业:练习六第4题第20课时教学内容:笔算乘法(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交流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32×2= 241×4= 331×2= 425×3= 298×3= 533×3= 2、笔算:23×12= 43×59= 62×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学习例1(出示课件)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算式 列出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让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独立试做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口算的说出口算过程,估算的口述一下过程重点引导学生一起研究笔算的过程就学生的算式进行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你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吗?举例试一试:同桌互相出一题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由学生自主讨论,结合做题过程得出: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当堂训练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的3题第21课时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准备:题卡与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卡 1、口算:(说出口算的方法)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6=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90×5=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引出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训练内容: 1、判断并改错。
出示小黑板,找学生到黑板上独立做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当堂训练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3、解决问题:出示小黑板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三、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明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的第11题第22课时教学内容:笔算乘法(2)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算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的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探索与训练教学过程: 一、引入:1、欣赏资料,丰富知识课件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时速2、集合成图片选取其中的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出示例2,提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观察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解答教师巡逻 二、交流探究: 1、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1)如何列式?(2)怎样计算?怎样算简便?重点探究: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重点强调 160×30=4800 160 × 30 4800在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用乘法的原因,口算的过程,笔算竖式展示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如何列式?(2)怎样计算?怎样算简便?重点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 106 ×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如何写上这一位的积。
3、观察算式特点,沟通前后联系,建立模型1)探究算式特点,揭示课题2)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归纳,师生总结完善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3)沟通知识前后联系,( 这节课学习的仍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方法大家已掌握) 三、当堂训练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有针对性的让一些计算出现问题的学生上台板演,让大家帮忙找出错的原因重点说说己莫为的0的个数是如何确定的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50×90 40×80 32×30 190 × 5 70×140 300 ×30 21× 40 25 ×30 2、列竖式计算:学生到黑板上做290×20 206×40 460×70 390 × 13 305 × 50 180 × 50 240 × 22 208 × 303、课件出示:55页的3、4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23课时教学内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