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省北海市某雨水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53页第一章编制说明一、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以我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顶管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 工期150天,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现场平面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 划二、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其各项数量如有 出入时,应以投标预算中的数量为准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1、招标文件及标前答疑会的有关内容2、现场踏勘资料《北海市某雨水内涝整治顶管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3 、 GBJ124-8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4 、 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 、 GBJ92-69《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6 、 GBJ107-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7 、 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GB11836-9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9、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0、CJJT-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1、GBJ204-8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2、GBJ50205-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3、 CJJ3-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1) 为了保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本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根 据国标JGJ-46. 88BZ标准实施2) 低压配电a. 根据工程特点和负荷实际情况安排变压器负荷分配,生产用电与办公用电在配 电时分开b. 电线敷设根据施工现场采用埋地、沿墙、沿柱架空敷设方式c. 沉井开工前,设立临时接地装置,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施工中利用结构钢 筋进行联合接地体五) 现场施工用水方案生活区设10个D16mm水龙头,生产区设5个D16mm水龙头,以保证现场生活和生 产用水六) 现场施工排水方案(1) 在施工场地周围布置环形明沟,排水沟截面为400mmX300mm,采用砖砌,并加 以粉刷,盖板采用废旧钢筋电焊制成2) 在场地北侧设置沉淀池,场地污水经沉淀池后排入临时管3) 沉淀池派人定期清理疏通七) 施工消防方案(1) 施工消防设施以给水管网配合灭火机构成,按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在各个消防 关键部位,如木料堆场、危险品仓库处安放一定数晨•的灭火器2) 灭火机专人照管,定期更换灭火剂,保证灭火器的完好3) 在易燃、易爆物品堆放处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八) 文明施工方案车辆进出口,设置清洗车身、车轮点,防止污染城市道路。
1) 现场道路设专人清扫,保护现场整洁2) 在大门处设置五牌两图标志3) 专人每天清扫厕所4) 规范现场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标准化进行施工管理,确保文明安全施工第八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关键施工技术、工艺沉井、顶管、管道开槽施工及路面恢复是本工程中关键施工技术沉井施工工艺图见框图8-1-1,框图8-1-2顶管工艺见图8-1-3,顶管工艺见框图8-1-4管道开槽施工工艺见框图8-2(1)基坑开挖深度2tn.(2)砂金房和素很■土皱层的宽度和厚度轻计算确定,施工时分层夯实平・.<3)机井制作.用商品混■土注筑.采用悻水族下沉.(4)采用喷射井点降水带裕挖土.下沉过程中妥注意监禺井H四角斯高和周围曾 纹的沉障.(5)当ftfiftStA度达蚓标度时.才能拆除■射井点.(c)图8-1-1沉井施工工艺图(a)基坑开挖;(6)沉井制作:(c)沉井卜.沉图8-1-2沉井施工工艺框图图8-1-3顶管施工工艺图8-1-4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框图图8-2开槽埋管管道施工工艺框图二、项目实施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1、工程重点分析本工程重点、难点是管道顶进特别是SH6号工作井的管道顶进,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工程量大,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情况、难度高,技术要求高,故为重点工程。
2、对应措施加强技术管理,组织专业队伍、精良设备,采取先进工艺及技术,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 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三、沉井工程施工方法及相应措施⑴简介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沉井,共7座,其中顶管工作井三座顶管工作井(4. 5x8 米,埋深6. 7-10. 7米),和四座接收井(4. 5x5米,埋深5. 8-10. 7米)沉井结构高度7. 1〜 9.9m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深度为2. 0m,采用排水下沉混凝土除注明外强度等级均 为C30,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沉井采用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对于高度在8〜10m 的沉井,采用分三节制作一次下沉施工;高度小于8 m的沉井采用分两节制作一次下沉施工 沉井下沉方法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2)沉井的制作工艺1)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见图8-3)为保证沉井第一次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下卧层地基容 许承载力,故铺设相应厚度的砂垫层,砂采用中、粗砂,并捣实,以保证其密实度为了扩 大沉井刃脚下的支承面,故在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垫层砂垫层厚度 H=[(Go/R)-b] /2=[(5. l/10)-0. 3] / 2 = 0. 105m式中:G。
一一沉井第-节单位长度重量(t):(按最大工作井计算)R——砂垫层容许承载力,取R=10t/m2;b——刃脚踏面宽度,b=0.3m取砂垫层厚度H=0. 20m;砂垫层宽度B=1.6m;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取0. I5m,宽度取1. 4m2) 沉井井壁制作a. 对于沉井总高度>8m,采用分三节进行制作,对于沉井总高度<8m,采用分两节进 行制作当素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支模制作第一节沉并至刃脚踏面,高度 为2. 5m,第二次制作3m高度的井壁;最后制作剩余的井壁b. 沉井采用组合钢模板(见图5.8.5—4)采用1)48钢管作竖向围擅和水平围擅水平 间距>500m;竖向间距>400inmo水平围擅相互用扣件扣牢对拉螺栓(中间设止水片)1)16 拉在水平围擅上,间距随水平围而擅设图8—4c. 浇筑混凝土采用70型振动器,并配部分1)50的振动捧,以解决钢筋间距过密而振捣 困难问题.振动间距不大于50cmd. 混凝土要求均匀下料,不得在某一处井壁内集中下料,靠振动器赶淌混凝土,不允 许造成高差过大的现象不允许在模板外侧振捣e. 振捣混凝土时,应控制好振动器的插入深度,不能少振、漏振、也不能在同一深度 过度振捣,以免模板走动、位移。
3) 沉井挖土和下沉方法1)下沉系数计算G=9. 5X1X2.5 = 23. 75t / m取摩阻系数f=2t/m2刃脚踏面阻力F m=0. 35X 12=4. 2t / m下沉系数 K=23. 75 / (2X9. 5+4. 2) = 1. 02计算结果反映,下沉系数偏小,故必须采取助沉措施,难备采用触变泥浆,减少沉并 与周围土体的摩阻系数2)基坑开挖(见图8-5)第二章工程概况一、概述:北海市某雨水内涝整治顶管工程起点为四川北路与北海大道相交路口,管道沿四川北路车行 道向北排放,终点于旺盛路与海角路相汇路口处,并接入已建设D2000管道,经该管道转输向北最终 排入外滩内港,总长1608米,主干管径为1)1800至1)2000,管道埋深为原地面下3. 3至8.6米,施工 管材采用水泥预应力管SH1至SH7段采用顶管法施工,SH7至SH10段采用开槽施工,SH1至SH7段 设计四座顶管工作井(4. 5x8米,埋深6. 7-10.7米)、三座接收井(4.5x5米,埋深5. 8-10.7米)和 特殊井,SH7至SH10段设计有三个检查井,管道管径均为D2000,埋深为3. 3-5. 8米管道工程完成 后进行路面恢复。
路面恢复的结构:AC13细粒式沥青30AC30粗粒式沥青60透油层(IKg/m2)土工布(纵向抗拉不小于8KN/m)透油层(IKg/m2)C30酷厚250二、工程地质情况:路区的地质情况,据现场钻探揭示,地层自上而下为:1、素填土:灰黄杂色,主要成分为筑路的路床填土,由中粗砂、粘性土组成,级配良好,经 过压实本层层厚:0.4-0. 5米,其中表层为5-10厚的沥青路面,沿线均有分布2、含中砂粘性土: 土黄色,成分主要为石英质中粗砂及粘性土,湿,可塑-硬塑状态,无光 泽反应,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随深度增加,含粗砂增加,该层呈厚层状为主本 层层厚:1. 6-4. 5米3、含粘性十.砾砂:褐黄色为主,局部含粗砂较多呈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砾,不均匀含 粘性土,局部混粗、中砂,含铁质胶结物呈花斑状,湿,中密状态呈厚层状,层厚古1.40-3.8 米整个场地均有分布4、粗砂:黄色,饱和以石英质砾、粗砂为主,含中细砂及时10-20%粉粘粒,其中上部粗粒含 量偏多,局部以砾砂为主,中下部以粗砂为主,呈松散状态,颗粒不均匀,不均匀系数Cu大于6, 级配良好,颗粒形状呈次园状-次棱角状,厚3. 0-6. 0米,主要颁分布在ZK1-ZK5之间,其它地段钻 孔只有0. 2-0.4厚,分布于含粘性土砾砂底部。
5、粘土:黄色,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饱和,可井壁染水井排水沟a. 考虑到为减少沉井的下沉深度,基坑挖深2mb. 采用机械挖土,配合人工进行边坡和基底修整3)沉井下沉施工(见图8-6)a. 采用8t履带吊抓斗干挖下沉法施工,进行24h昼夜作业b. 待沉井第一节(即刃脚和底梁部分)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井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后进行下沉施工图8-6排水下沉沉井示意图c. 施工准备在三个仪器监测站相对应处井壁上定出纵横间距为200mm的轴线,引测三个基准点至基 坑外侧加以保护,并测量、记录下沉前的原始值,以控制沉井下沉过程中井体的偏斜、扭转 量施工前进行施工交底,并由施工管理人员统一指挥对经纬仪、水平仪进行严格检测及 计量校核,将仪器误差降至允许限度基坑四周共设置1台履带吊d. 一切施工准备就绪后,开始井体下沉挖土,挖土要求均匀对称进行先挖底梁下部土,后挖刃脚边侧土下沉前先凿除垫层混凝土,应以刃脚中心 线为轴左右对称凿除,以防止井体发生偏斜、扭转f. 接近设计标高时,水准仪随挖土进程监测标高,每2mX2m设一根挖土标高控制 点,以确保标高正确每次挖土控制在20cm,不得超挖。
g. 为提高井底土体的稳定性,应确保刃脚下土体不发生整体滑动破坏在层层开 控过程中,采取先校正倾斜(在刃脚高处多挖,在刃脚低处少挖)然后分层开挖,做到各施工 区同步开挖,使并体能均匀下沉h. 沉井下沉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位的观测保证降水达到预定效果,一旦发现“死 井”、漏气或漏水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i. 各施工区域挖土均由一施工员在并顶上安全护栏内指挥,以控制各区域挖土进 度j. 沉井卜沉施工和监测作业采取24h连续施工,应保证夜间施工的照明k. 由履带抓斗吊挖出的土方,通过土方车运到土方临时堆场l. 在监测过程中,观测沉井下沉速率,尤其是不同土质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