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音乐鉴赏》教学课件06中西合璧——大型声乐作品.pptx

33页
  • 卖家[上传人]:sat****105
  • 文档编号:324759807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8.25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目录第一节中国大型声乐作品鉴赏第二节外国大型声乐作品鉴赏大 型 声 乐 作 品大 型 声 乐 作 品类型类型内容内容大合唱大合唱不同于合唱,它是一种大型声乐体裁曲形式,是多乐章构成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有时穿插朗诵,多用交响乐队伴奏,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如黄河大合唱组歌组歌是由一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即多首歌曲在总标题下联结成歌集康塔塔康塔塔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体裁,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后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音乐偏重于抒情性,内容较简单,戏剧性不强清唱剧清唱剧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最初是一种宗教题材的歌剧,后来采用只唱不演即“清唱”的形式,并出现世俗题材清唱剧适合于表现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壮丽宏伟的史诗气息,如黄自的长恨歌、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等第一节中国大型声乐作品鉴赏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黄黄 河河 大大 合合 唱唱 是 冼 星 海 于 1939年 创 作,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产生于抗日战争年代。

      黄 河 大 合 唱 被 认 为 是 一 部 反 映 中 华 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它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5000 年文明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一一)黄 河 船 夫 曲 黄 河 船 夫 曲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船夫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船夫与黄河的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场面,表现了华夏子孙不怕艰险、努力拼搏最终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二二)黄 河 颂 黄 河 颂 (男 中 音 独 唱男 中 音 独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全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三三)配 乐 诗 朗 诵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配 乐 诗 朗 诵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一般略去)(四四)黄 水 谣 黄 水 谣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黄水谣是以民谣风格写成的叙事性的歌曲,三段式,曲调朴实、优美。

      第一部分是对往日黄河岸边人民安宁美好生活的写照五五)河 边 对 口 曲 河 边 对 口 曲 (男 声 对 唱 与 二 部 合 唱男 声 对 唱 与 二 部 合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歌曲通过在黄河边上逃难的两位老乡的对话,反映出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们决心拿起武器参加游击队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思想此曲采用对唱问答的演唱形式,简练亲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六六)黄 河 怨 黄 河 怨 (女 高 音 独 唱女 高 音 独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歌曲描绘了沦陷区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痛不欲生的控诉,最终投身黄河、以死来反抗的悲惨结局歌曲结构为多段体,共四段,音调悲愤凄惨,感情深沉强烈七七)保 卫 黄 河 保 卫 黄 河 (齐 唱、轮 唱齐 唱、轮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乐曲一改悲惨氛围,它以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的节奏、振奋人心的旋律,刻画出一幅刚毅、自信的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齐唱后的轮唱加上“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短促有力的乐句,雄伟、壮观,音乐形象分外鲜明。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作为黄河大合唱中最鼓舞人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以短促跃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景展示出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该曲既表达了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激情,又便于演唱,在明快、充满信心的旋律中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一种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音 乐 欣 赏音 乐 欣 赏(八八)怒 吼 吧 怒 吼 吧,黄 河 黄 河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一、黄 河 大 合 唱 一、黄 河 大 合 唱 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是整个大合唱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作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高潮,召唤着全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的中国而战斗长 征 组 歌 长 征 组 歌 1934年8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以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10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

      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长 征 长 征组 歌 组 歌 长长 征征 组组 歌歌 又又 名名 红红 军军 不不 怕怕 远远 征征难难,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根据肖华所写诗词而作的大型声乐套曲,是为纪念长征30周年而作,完成于1965 年作 品 用 10首 歌 曲 分 别 描 绘 了 10 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 长 征 路 上 各 地 区 的 民 间 曲 调 与 红 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以深刻凝练 的 词 汇、丰 富 的 音 乐 构 思、浓 郁 的民 族 风 格 最 终 谱 成 了 一 部 主 题 鲜 明、风格独特的史诗般著作一一)告 别 告 别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这是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挥师北上,与父老乡亲告别的场景共分三部分,开始部分在深沉悲壮的气氛中拉开序幕,展示了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中段以二部女声合唱的形式演唱了江西采茶戏的民间音调,表现了老百姓的不舍之情最后一段以拉宽的节奏、加厚的和声表现了军民对“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心二二)突 破 封 锁 线 突 破 封 锁 线 (二 部 合 唱 与 轮 唱二 部 合 唱 与 轮 唱)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音乐以快速进行曲风格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势。

      三三)遵 义 会 议 放 光 芒 遵 义 会 议 放 光 芒 (女 声 二 重 唱 与 轮 唱女 声 二 重 唱 与 轮 唱)第一段第一段是苗族山歌为素材写的女声二重唱,描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色,旋律优美清新,充满勃勃生机,象征了遵义会议以后革命前景一片光明的全新气象第二段运用了爽朗欢快的舞蹈音乐,表现出了军民士气高涨的热烈景象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四四)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领 唱 与领 唱 与合 唱合 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现的是红军行军途中,群众沿途送水的鱼水情谊第二部分运用乐观的音调表现出军民对“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热情歌颂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五五)飞 越 大 渡 河 飞 越 大 渡 河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运用热烈而紧张的音乐,刻画出红军飞夺泸定桥、跨越大渡河的战斗风采,最后以歌颂性的音乐结尾六六)过 雪 山 草 地 过 雪 山 草 地 (齐 唱 与 二 部 合 唱齐 唱 与 二 部 合 唱)歌曲共分三段,第一段音调深沉而徐缓,展现出长征中红军战士面对的茫茫雪山、草地泥潭、道路难行的艰苦环境。

      第二段用刚强的音调和有力的节奏表现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永不屈服的革命豪情第三段用高亢嘹亮、豪迈的旋律表现了红军战士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最后男高音和混声四重唱一起使全曲达到了高潮七七)到 吴 起 镇 到 吴 起 镇 (齐 唱 与 二 部 合 唱齐 唱 与 二 部 合 唱)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锣鼓的节奏,呈现出热烈欢庆的气氛,描写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场面八八)祝 捷 祝 捷 (领 唱 与 合 唱领 唱 与 合 唱)二、长 征 组 歌 二、长 征 组 歌 采用湖南花鼓戏的曲调,富有风趣地表现出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个胜利直罗镇战斗胜利后欢庆的场面九九)报 喜 报 喜 (领 唱 与 合 唱领 唱 与 合 唱)前部分由女声领唱表达了陕北军民对红军的深切感情;后部分运用节奏、节拍及曲调等自由变奏的形式来表现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的喜悦场景十十)大 会 师 大 会 师 (混 声 合 唱混 声 合 唱)一曲概括长征胜利的凯歌,气势雄伟而壮观,第二部分再现了第一首告别的部分音调,但情绪高涨,充满了胜利、欢欣鼓舞的气氛整首歌曲歌颂长征胜利后红军英武雄壮的军威第二节外国大型声乐作品鉴赏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组歌冬之旅是舒伯特晚期的代表作,1827年根据缪勒诗歌写成,由男声独唱的24首歌曲组成。

      冬之旅写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后,离乡背井踏上茫茫的旅途,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画主人公的心理组歌以晚安开始,老艺人结束,种种景象都引起主人公痛苦的联想作者借流浪汉描写自己痛苦的人生历程,并表达了当时欧洲知识分子对生活、人生、社会的绝望之情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晚安是冬之旅的开篇之作,是一首中速d小调乐曲,乐曲强调了一种阴暗悲伤的感觉钢琴声部的前奏仿佛是旅人平稳地踏着忧伤沉重的脚步,带着痛苦的回忆慢慢踏上流浪的旅途中间用单一的伴奏音型表现了孤寂的旅人踏上旅途时的失意的心态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菩提树是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是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乐曲一开始曲调是抒情与轻柔的乐段,描述了流浪者对菩提树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的回忆中间明朗的E大调转为e小调,描写了流浪者那短暂美好的回忆被现实打破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第十一首春梦是其中音乐形象变化最多、充满戏剧性的歌曲,由三个有强烈对比的段落组成。

      第一段描写了春天的草场、田地里小鸟的歌唱,一切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是一场幸福的“春梦”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组 歌 冬 之 旅 老艺人是24首歌曲中最后一首,流浪者在“受尽人间痛苦而无动于衷”的行乞老艺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歌曲伴奏音型和织体是最为简洁而又最富有艺术效果的单调的摇琴声响自始至终单调地重复着,它伴随的旋律既像老艺人的吟唱,又像是诗人和作曲家内心的呻吟,充满了凄凉和悲惨的色彩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组 歌 冬 之 旅 一一个个华华沙沙幸幸存存者者是一部现代派康塔塔,由奥地利现代派作曲家勋伯格于1947年创作作者运用十二音序列作曲法刺耳的音响,使这部作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1947年 夏 天,勋 伯 格 在 报 纸 上 读 到 一 篇 关 于战争期间纳粹迫害犹太难民的报道,其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面:当纳粹士兵强行集合起犹太人,欲将他们送进毒气死二、康 塔 塔 一 个 华 沙 幸 存 者 二、康 塔 塔 一 个 华 沙 幸 存 者 清 唱 剧 弥 赛 亚 由 德 国 作 曲 家 亨 德 尔 于清 唱 剧 弥 赛 亚 由 德 国 作 曲 家 亨 德 尔 于 1 7 4 11 7 4 1 年 创 作年 创 作三、清 唱 剧 弥 赛 亚 三、清 唱 剧 弥 赛 亚“弥弥赛赛亚亚”是是指指救救世世主主耶耶稣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