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重点试卷(附答案).docx
1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2、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认同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A.盘古B.炎帝、黄帝C.三皇D.五帝3、 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先后建立起夏朝、商朝和周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标志,一般认为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家形成的重大事件是( )A.启建立夏B.禹建立夏C.秦始皇建立秦朝D.秦始皇建立秦国2 .“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 )A.禅让制的开始B.王位世袭制的开始C.专制集权的开始D.分封制的开始3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燕和蓟两个诸侯国,和这一史事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4、 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为灵感来源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中国已发现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汉字出现在( )A.商代B.秦朝C.西汉D.东晋5、 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开野兽虫蛇;半坡居民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这反映出当时( )A.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B.人类生存环境恶劣C.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巨大D.贫富差距逐渐扩大6、 大思想家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仁者爱人”“以德为政”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兼爱”“非攻”7、 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8、 秦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目的是A.争夺帝位B.推翻暴政C.争取和平D.完成统一9、 以下哪项不属于西汉初期朝廷实行的政策( )A.提倡节俭,“以德化民”B.统一度量衡制度C.轻徭薄赋,释放奴婢D.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10、 汉武帝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反感,在桑弘羊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官府,实行专卖,这一措施属于( )A.统一思想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11、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2、 公元前209年夏,秦朝爆发了农民起义,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末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末期13、 关于如下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东汉后期B.发生在三国时期C.北方政权取得胜利D.完成了国家统一14、 依据图示,判断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5、 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A.冯太后B.汉武帝C.光武帝D.孝文帝16、 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1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样,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实行禅让制18、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水利工程的修建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19、 “他们”接近于现代人,他们的体质、容貌已经基本脱离了猿人的原始特征;其头骨已经具有现代人的形状,前额高起,眉骨趋向薄平,口喙后退,下颌明显,脑壳变薄,脑容量增长到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材料中的“他们”应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0、 概括下面图示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政权并列B.民族整合C.人口迁徙D.战乱频繁二、综合题21、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费正清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辫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农业革命”?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4〕材料四提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2、 2017年10月18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1〕材料一为何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二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战国策秦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3〕根据材料回答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用材料中原话回答〕二、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材料三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材料四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5〕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3、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软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图1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两汉时期,健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岳麓版《中国历史》图2(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2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著述道家老子①《道德经》庄子齐物、逍遥《庄子》②孔子仁思想由弟子整理成③孟子④《孟子》法家韩非⑤《韩非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墨经》〔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引用材料中的原话指出“商君”所做之事产生什么效果?〔2〕请在材料二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这反映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25、 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他对下属、对王后都用“呼”,显示出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甲骨卜辞说明商代是领土国家,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商王朝在其中能实行有效的管制;商王通过占卜贞问国家的农业有没有收成从甲骨卜辞还可以看到商人的宗族对商王朝有军事义务,他们的族不仅是生活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宗族是商王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朝早期国家的特点;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材料二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材料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才智杰出的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