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航摄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
20页一) 航摄像片控制点布设1、航摄像片采用国家遥感中心PT—1型印相机晒印:〔1观测片、控制片晒印应选择变形小的涤纶软片要确保压平晾好,力求减少像片影像的伸缩变形;〔2像片影像必须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能够清晰辨认与航摄比例尺相应的细小地物影响和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以确保刺点,立体量测度精度;〔3光学框标的影像必须100%齐全、清晰、完整;〔4观测片不应有划痕、静电斑痕、折伤、脱胶现象2、航摄像片外业控制点选点、刺点应满足:〔1外业像控点以刺点为主,像片控制点在实地判别精度、刺点和刺控直径0.1mm,必须用细针尖刺点,点位在像片上影像清晰并和实地位置明显一致;〔2点位目标应选在像片清晰、明显的良好细小线状地物交点、折角顶点或影像小于0.2 mm的点状地物中心,弧形地物及阴影遮盖、影像模糊地物不应作点位目标选择;〔3像控点布点要求航向间隔三条基线布设一对平高点即四个像对〔五张像片周边布设四个高点〔平面和高程点选刺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一条基线〔4点位选择必须达到选点要求,保证GPS接收机观测条件;〔5像控点选刺在局部高差变化不大的位置,当点位与地面不在一平面时,如房顶、围墙、堤坝等位置,应用钢尺量测点位至地面比高,量测精度至0.01m,并详细绘出点位略图和断面图;〔6像控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5cm,距各类标志物不小于1.0mm,应选在航向或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航向应不大于1.5cm,旁向应不大于4.5cm;当旁向重叠过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分别布点;当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线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距小于1 cm,困难时应不大于2 cm;〔7像主点落水时,落水像对应全野外布点。
区域网内不应有影响内业加密的像对3、像控点点位布设点后的整饰规格要求应按《规范》附录L规定;〔1像控点位置在像片正面判刺后,应立即在像片背面相应位置于实地绘制点位平面位置放大略图,同时对实地点位用红油漆标写与像片上一致的编号;〔2平面位置略图地物一律用双线表示,点位文字说明字头朝北,述叙详细,确切易读;〔3像控点选定刺点,整饰后,必须由一作业人员实地核对检查,刺点者和检查者均应签名负责;4、像片控制点选刺后提交的资料;〔1像控点选刺像片及整饰后详细说明;〔2选刺点技术总结或技术说明;〔3质量检查验收报告〔二像片控制点联测与数据处理1、像片控制点联测采用WILD200型双频GPS卫星信号接收机四台,两两组合星形构网,快速静态同步观测,观测质量应按《GPS规程》二级点规定作业:〔1GPS联测以测区内布设的三、四等和一级控制点二点为主站,作为固定参考点,像控点即为流动站参数设置:采样率10秒/历元、观测时间≥10分钟、卫星高度角≥15GPS≤6、有效观测卫星数≥5颗;〔2作业时应选择有效观测卫星与测站组成的几何图形应尽可能坚强,做好GPS卫星可见性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星组、安排好观测计划、编制作业方案、确保观测质量;〔3GPS接收机安置天线对中误差≤3 mm,定向标志概略指向北方,误差不宜超过5。
基座汽泡居中,观测前后应各量取仪器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2 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仪器高;〔4GPS接收机启动观测前,应检察各项设置是否正确,观测时应停止对讲机通话,并纺织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观测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数据不丢失;〔6当像控点选在距离5万伏以上超高压线200m内或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400m内又无法改选时,应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按《规范》二级导线精度要求,极座标法测定2、高程联测点:采用测区内不低于四等精度高程控制点联测,高程联测点应均匀分布整体平差时,已知高程点不少于10点,或用二个固定参考点为四等以上水准点作起算推算一个像控点3、像片控制点GPS观测数据处理采用WILD"SKI"随机软件和同济大学提供的"TGPPS"软件完成基线向量的解算以及同步环复测基线向量的检核、解算数据的后处理;〔1同步观测座标分量及环线相对闭合差精度要求按《GPS规程》二级点要求执行;其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 cm,高程误差小于1/10等高距即±5 cm〔2基线向量解算和二维约束平差采用信号〔距离差分原理对观测信号数据处理解算固定参考点〔测站点到流动点〔像控点的基点分量△X、△Y及像控点成果及精度信息。
〔3对所联测的像控点高程应采用正常高程平差计算;用≥5个高程联测点,进行GPS高程二次曲面或平面拟合计算,用≥5点作检核点用,力求达到土根级水准高程精度供1:500和1:2000比例尺航内测图使用〔4像控点联测提交的资料〔1技术设计;〔2像控点联测起算控制点成果表和像控点成果表及成果说明服展点图;〔3像控点外业联测记录概算与验算资料;〔4像控点内业计算资料与软盘及精度统计;〔5观测仪器检验资料;〔6像控点联测点技术总结;〔7像控点联测经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检查验收报告〔三像片控制点内业加密计算像控点内业加密采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使用APS—P型精度为3—5μ解析测图仪和XX测绘研究院CCM程序软件解算,加密方法为航带网区域法加密点平面精度相对于邻近平面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0.10mm,高程精度相对于邻近高程起算点≤0.10mm1、转刺和选点:专业加密点刺孔的大小和误差均不得大于0.06mm;外业像控点一般不转刺,但要转标,内业加密点应选刺在本片和相邻观测像片影像清晰、明显、易转刺和量测的目标点上;2、加密点数量和位置选择要求;〔1平高定向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1cm范围内选取,个别选点困难时可放宽至1.5cm。
加密自身需要的连接点选刺在1、3、5、2、4、6六个标准点位附近,3、4、5、6点应与测图定向点一致,其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大于5cm当特殊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当旁向重叠过大或过小应分别选点,但其两点旁向重叠中线垂足之和不得大于1.5cm;〔2点位离各类标志要大于1cm,点位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5cm;当量测采用辅助点定向时,应精确刺出像主点在像主点与框标连接距离像片边缘1cm处刺出辅助点,刺点误差不大于0.06mm;〔3沿河道、山谷、平坦地急剧转为山地等地段,以免出现相对定向不定性,注意标准点之间高差不宜过大,并在地形变换处每像对中增选1—2点在较大河流、水库地段、每隔10—15cm要选刺水位点备水系平差使用;〔4为便于航测原图的室内抽样检查,可依据抽样检查方法在行选刺备查点;〔5自由图边应顾及测图面积,把点选在图廓线、测区边界外;〔6为了便于立体观测,像对内点刺孔,只准刺一次,2、4、6点刺在右像片上,其余均刺在左像片上3、加密点座标量测摄像机摄像内方位元素:焦距:FK=153.626 mm像主点座标:框标距:〔1量测像点座标所使用的座标量测仪应处在良好工作状态,按《规定》检验合格;〔2像点座标量测定向采用解析框标定向,要求像片应压平,量测系统调整焦距应清晰,量测采用单人观测,每点切读两次,读数较差X、Y不应超过0.04mm,p、q不超过0.03mm,两人对测较差X、Y不应超过0.05mm,p、q不应超过0.04mm,模型连接点较差≤0.05mm;〔3采用像主点归心点辅助定向时,前后像对应进行同一座标检核,其较差不得大于0.05mm,辅助点位中误差应小于0.02mm;〔4沿航线方向的自由边必须对测,当采用辅助点方位线定向时,两人测量较差X、Y不应大于0.06mm,p、q不应大于0.04mm,在限差内采用中数或主测者数据;〔5框标距宜采用航线的首、中、末三片量测或分片量测。
量测精度±0.01 mm4、加密点平差计算:〔1平差计算上电算机前应按使用程序规定,正确编写信息数据和标志,并要认真校对,做到准确无误;〔2按规定对像点座标进行系统误差改正,要求利用座标量测仪量测的框标距,片片纠正焦距;〔3相对定向:标准点残余上、下视差△q不应大于0.005 mm,检查点残余上、下视差△q不应大于0.008 mm;〔4模型连接较差△s≤0.18 m,△z≤0.29 m;〔5绝对〔大地定向:平面位置限差基本定向点≤0.25mm,多余控制点≤0.44mm,公共点较差≤0.56mm,区域网点≤0.70mm;高程限差:期定向点≤0.10m,多余控制点≤0.23m,公共点较差≤0.29m,区域网点间≤0.36m〔6加密点的中误差按航线网区域网进行估算:控制点中误差:m控=√[△△]/n公共点中误差:m公=√[dd]/3n式中:△为多余野外像控点的不符值〔m、d为相邻航线或相邻区域网之间公共点的较差〔m、n为评定精度的点数〔7加密接边取相邻、航线、区域网之间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均不得大于绝对〔大地定向各项限差规定,取中数作为最后值5、像片加密点量测,平差计算后提交下列资料(1) 技术设计;(2) 加密点量测数据软盘、加密点位说明及整饰;(3) 加密点平差计算成果资料及精度统计;(4) 技术总结或技术说明;(5) 航内加密经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资料院级检查验收报告。
〔四航内解析法数字化测图航摄数字化测图是经过航片数据采集、数据编码和计算机处理、自动绘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XX产HJT—2型解析测图仪及随机软件"JX",用航片采集各种地物、地貌等地理信息、数据编辑后自动生成图形文件,第二阶段使用Roland.dps—3500自动绘图仪绘制成经热处理的聚酯薄膜原图,提供给野外对照检查、数字化或测算法修补测绘及地理调查注记,或高程注记点补测之用:1、解析测图仪及数控绘图仪等均应处在良好的作业条件下,方可进行作业,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和操作技术要求及规定代码,采集像片内控1:500和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中要求内容的各地物、地貌绘图信息和地形图注记信息;测图定向:内定向时测标严格对准框标,框标座标量测误差不得大于0.02mm;相对定向各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08mm,主点附近不应有残余上、下视差;绝对定向的平面座标误差最大不超过0.15m,高程定向误差不得超过0.1m;基本等高距:1:500比例尺为0.5m,1:2000比例尺2.5m2、测绘信息数据采集(1) 地物、地貌各要素数据采集原则1:500比例尺图属固定地物均全要素采集,临时性地物可取舍,1:2000比例尺图,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代码分类依据现行《图式》。
〔2细部点数据采集点位选择原则:独立地物测定其外围轮廓〔依比例尺或中心〔不依比例尺;线状地物测定边沿线〔如道路、房屋河流等或中心线〔如管线等;两边沿平行的线状地物测一边和宽度,通过软件功能标出〔如铁路、围墙等;地貌测量地形特征部位细部点选择测定位置和高程注记详见附表1规定;〔3根据测图软件要求,对航片进行认真判读、区别各类地物、地貌,依据其特征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城区、平地≤±0.5mm,旧街坊,山地≤±0.75mm,地物点间中误差≤±0.4mm,高程主机点每100cm2内有5—20点高程注记,一般注记点高程中误差≤±0.15m,1:500比例尺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0.34m,1:2000比例尺等高线中误差±1.3m〔均相对于邻近起算点的中误差;〔4航片地物、地貌信息数据采集代码分类按附表二要求:测量控制点;居民地房屋和垣栅;工矿建筑和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说明注记〔5测绘等高线时要用测标切准模型描绘,在等倾斜地段,相邻两计曲线间距离在图上小于5mm时可只绘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