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解析报告.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职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解析报告职高毕业生就业处境解析报告范文 一年来,职业高中部持续推进职业教导改革创新,力争实现职业教导进展水平和服务才能双重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一、学生根本处境 今年,职业高中班应届毕业生两个专业班,在校生18人,毕业生人数18人,就业人数16人,就业率为88.89%,2名学生到其他学校持续学习深造 二、就业总体处境: (一)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22年,毕业学生数18人,就业学生数16人,就业率88.89%%;直接就业人数7人,直接就业率43.75%;对口就业学生数 2人,对口就业率为22.22%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全体制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3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18.75%;其它方式就业的学生4人,占毕业生比例为25%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2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11.11% (二)各产业就业分布处境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从事其次产业的毕业生数为4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7.14%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处境: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7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0%;就业渠道处境:通过学校推举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4.29%;通过中社会资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支持性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
(三)专业大类就业处境 根据《职业高中班专业目次》划分3个专业类别标准,目前我校只有以下两个专业: 文员类:毕业生数9人,就业人数5人,对口就业人数2人,对口就业率40% 烹饪类:毕业生数9人,就业人数2人,对口就业人数无人,对口就业率0 今年从专业分类看,对口就业处境最好的专业是文员类,对口就业率高达40%;其次是其它方式的就业,点毕业生总人数71%从毕业生数量看,今年文员与烹饪学生一样多从就业学生数量看,文员专业毕业生今年多过烹饪就业人数 三、就业质量根本处境 1、签订就业合可怜况 2022年在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7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43.75%;有3人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42.86%;有2人签订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28.57%3年以上就业合同的2人,点就业人数28.57%签订1-2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 2、毕业生就业起薪处境 2022年就业学生中5人起薪15002000元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71.43%;有2人起薪高于3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28.57%。
数据说明,起薪高于1500元以上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处境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享有五险的人数为4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57.14%,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为3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42.86%数据说明,享有五险的学生占比最多 四、毕业生获得资格证书处境 2022年学校毕业生因国家资格证的改革,学生都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也就没有占比 五、就业合意度处境 通过对202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学生、家长16人的调查了解,对比合意、合意和分外合意的学生人数为7人,占调查人数的43.75%,无法评估11人 六、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等方面,概括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对比严重中职特教班的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专业根基学识不够扎实,独立完整地承受某一个岗位的工作有困难,需要有特意的专业人员辅助,或者辅佐性作业才可以,他们动手才能与沟通才能欠缺从就业实际处境看,2022应届毕业生中,文员类和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本不对口,即使对口,也是辅佐性的,在工资待遇及福利方面也较为低。
2、工作稳定性较差有的就业学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有一片面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缺乏一年就被辞退,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更换单位好多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农人工做的工作并无二异,技术含量低,以简朴的体力劳动为主 七、主要理由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理由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的理由目前社会上对特殊群体学生就业采纳度不够,轻视其技术劳动的现象仍对比严重企业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特殊学生就业年龄相对较小,独立性差,体能跟不上,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另一方面学生体能,社会适应才能缺乏学校硬件设施缺乏,学生缺少运动,体能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学生刚刚离开校园,思想都对比单纯,对如何应对繁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打定,加之学生学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才能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慌张等,片面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才能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才能教导有所缺乏 其次,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理由。
有个别家庭条件优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和学生不能够客观对付问题,不能有效地沟通,做好心理疏通工作,任凭学生使性,对就业缺乏积极性,导致有好的就业机遇不能好好把握而错失良机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