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七 第2讲 辛亥革命28.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68678720
  • 上传时间:2024-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71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2讲 辛亥革命讲 辛亥革命 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 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1)2015··海南卷海南卷,15:《《中中华民国民国临时约法法》》立法服从于政治立法服从于政治(2)2013··全国全国Ⅰ卷卷,29:晚清晚清现代化的代化的趋势(洋洋务运运动、戊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法、辛亥革命)(3)2013··海南卷海南卷,14:辛亥革命的妥辛亥革命的妥协性性(4)2011··海南卷海南卷,16: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背景(清廷清廷革新能力的革新能力的丧失失)1.高高频考点考点: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2.备考策略考策略: (1)认识辛亥革命需站在辛亥革命需站在现代代史史观的角度的角度,认识其其对中国中国现代化的作用代化的作用,这是高考考是高考考查本考点的基本角度本考点的基本角度2)学学习中可适当中可适当补充北洋充北洋军阀的相关知的相关知识,完完善知善知识结构 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抓主干抓主干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条件条件(1)经济经济:“新政新政”和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资产阶级力量增强3)思想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组织①①兴中会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②②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年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酝酿酝酿(1)起义推动起义推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广泛宣传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3)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新军入川镇压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防务空虚3.爆发爆发:1911年年10月月10日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后占领后占领武汉三镇武汉三镇4.高潮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年1月月1日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颁布①①目的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②②内容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权利国民享有自由权利;采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责任内阁制③③意义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结局结局(1)1912年年2月月12日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清朝覆灭2)1912年年2月月13日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3)1912年年3月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6.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政治政治:推翻了清王朝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2)思想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经济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社会习俗社会习俗: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 重理解重理解1.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社会政治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社会政治力量(1)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2)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①①清政府清政府:镇压镇压,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②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③③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④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也采同时对清政府也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

      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的意义内容内容意意义国家主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的观念念国民享有广泛民主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利促促进了公民意了公民意识的的觉醒醒;否定了否定了传统的的臣民臣民观念念依据三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分立的原则确立确立现代民主代民主政体政体否定了否定了““人治人治””观念念;体体现了了资产阶级希希望通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民主共和的愿望 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探究重点探究重点 【【解答解答】】 (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第第(1)问问,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然后结合辛亥革然后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其不足第命的史实说其不足第(2)问问,指导思想的突出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变化”据材料分析据材料分析,注意时注意时间为间为1912年年,积极作用据变化分析。

      积极作用据变化分析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推进了中国民主化但推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①①推翻了清政府统治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②②未动摇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未动摇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③③从重儒家经典到突出共和国宗旨从重儒家经典到突出共和国宗旨④④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 【【答案答案】】 (1)“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2)变化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深化拓展深化拓展】】 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推翻清政府统治翻清政府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从现代化史观看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1)政治政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2)经济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实业救国成为潮流3)法制法制: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确立现代法制观念4)思想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教育教育:培养具有民国共和精神的新国民培养具有民国共和精神的新国民3.从文明史观看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4.从社会史观看从社会史观看: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大人”“老爷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的面貌为之一新 【【解答解答】】 (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关键在于理解关键在于理解“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含义的含义,即通过不即通过不流血、和平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流血、和平方式实现政权转移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1912年年2月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①①以国会为中心以国会为中心②②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解决问题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解决问题③③政权和平转移政权和平转移④④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答案答案】】 原因原因:以国会为中心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价值:避免社会动荡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利于社会稳定 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教材补缺【【析考题析考题】】 角度一 对角度一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的评价【【典例典例1】】 (2015·海南卷海南卷,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年中华民国成立,按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是教材讲述的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是教材讲述的重点重点,材料又增加了材料又增加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内容的内容,这样考生就对这样考生就对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斗争和法制建设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材料中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斗争和法制建设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材料中,从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总统制变为规定的总统制变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制的责任内阁制,即希望通过扩大总理权力、缩小总统权力的办法来防止即希望通过扩大总理权力、缩小总统权力的办法来防止袁世凯擅权这一变化即体现了民国成立之初民主体制不完善情况下立袁世凯擅权这一变化即体现了民国成立之初民主体制不完善情况下立法服从于政治需要的状况法服从于政治需要的状况,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立法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立法,而不是司法而不是司法,B项错项错误误;立法不应受政治影响立法不应受政治影响,走向走向“法治法治”是错误的是错误的,这也说明当时中国的民主这也说明当时中国的民主政体尚待完善政体尚待完善,C、、D两项错误两项错误答案答案:A 角度二 辛亥革命的妥协性角度二 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典例典例2】】 (2013·海南卷海南卷,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其中新军将领13人人,革命党革命党5人人,咨议局议长咨议局议长3人人,巡抚巡抚3人人,布政使布政使1人人,提督提督1人人,督练公所总参议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材料分析据题干材料分析,全国有全国有15个省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人,旧军阀旧军阀和立宪派人数多和立宪派人数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泛的社会基础,排除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排除D答案答案:B 角度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角度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军阀混战军阀混战【【典例典例3】】 (2015·全国全国Ⅰ卷卷,29)《《申报申报》》“时评时评”栏目曾评述说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北相攻,皖直交斗皖直交斗,滇蜀不靖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题干信息为一段报纸评论题干信息为一段报纸评论,描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描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要求要求考生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的具体所指考生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的具体所指,这是高考很典型的选择题模式这是高考很典型的选择题模式这段报纸评论的主要论点是春秋战国时的分裂在当时重现这段报纸评论的主要论点是春秋战国时的分裂在当时重现,并举出相关证并举出相关证明明,如中央政府不能有效管控各地方省份如中央政府不能有效管控各地方省份,各地方之间相互冲突争斗各地方之间相互冲突争斗,并特别并特别提到南北两地和四个省份提到南北两地和四个省份,即安徽、直隶、云南、四川结合此有效信息即安徽、直隶、云南、四川结合此有效信息,考生可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作逐一对照考生可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作逐一对照A项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除太平天国政权控制区域外除太平天国政权控制区域外,并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并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失控的现象地方失控的现象,而且而且,直隶、云南、四川也不是太平天国政权控制的范围。

      直隶、云南、四川也不是太平天国政权控制的范围B项项:义和团运动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存在地方互相争斗不存在地方互相争斗C项项:辛亥革命时期只存在南辛亥革命时期只存在南北对抗北对抗,不存在地方政权之间相互争斗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不存在地方政权之间相互争斗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D项答案答案:D 【【练考题练考题】】 1.(2017·全国全国Ⅰ卷卷,29)1904年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直隶亦有亦有172人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解析解析:A  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民众向民众向西方学习的动力更足西方学习的动力更足,内陆省份相对封闭内陆省份相对封闭,出国留学的动力不足出国留学的动力不足,A项正确。

      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出革命运动项材料未体现出革命运动,故错误清政府的政策应该是全国性的故错误清政府的政策应该是全国性的,无法无法解释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解释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C项错误材料中留学生较多的省份与日本项错误材料中留学生较多的省份与日本的势力范围并不吻合的势力范围并不吻合,长江流域属英国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属英国势力范围,D项错误 2.(2015·北京卷北京卷,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上呈公文,请求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仰恳天恩,准准予改拨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中华民国初期解析解析:C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1905年科举年科举制废除制废除)、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故正确选项为确选项为C。

      排除排除A、、B;公文中有公文中有“仰恳天恩仰恳天恩,准予改拨准予改拨”,说明当时仍处说明当时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可排除D 3.(2014·广东卷广东卷,16)如图所示为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解析解析:B  “1917年年”“新知事新知事(县长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今朝接篆视事”“行跪礼拜礼行跪礼拜礼”说明说明,该县长属于封建旧官僚该县长属于封建旧官僚,仍然遵循封建习俗仍然遵循封建习俗,“非新派一非新派一流人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说明该教育会副会长对此持肯定态度说明该教育会副会长对此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旧的封建习俗和思想意识仍然存在但是旧的封建习俗和思想意识仍然存在,反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故B项正确。

      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国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国民革命兴起于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年,D项明显不符合逻辑项明显不符合逻辑 点击进入点击进入 课时提升训练课时提升训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