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方梅花鹿年龄及鹿茸形态对产茸量的影响.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642677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3.3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方梅花鹿年龄及鹿茸形态对产茸量的影响    杨菲菲+熊家军Summary: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对127只梅花鹿500个产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鹿茸形态对南方梅花鹿产茸量的影响以及各年龄段产茸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龄对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鹿茸产量会随年龄(锯次)的递增而上升,峰值出现在第8锯,以后产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第1锯对以后各年龄的产量影响十分显著此外,三种形态的鹿茸与鹿茸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表现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Key:年龄;鹿茸形态;梅花鹿;产茸量:S825 :A :1007-273X(2017)06-0005-04众所周知,鹿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珍贵药材科学研究表明,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可使心率明显加强,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可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使脂质过氧化减少;还有抗胃溃疡功能等[1-4]此外,据资料表明,鹿茸富含多种蛋白质和能量,富含氨基酸和牛磺酸,同时,它的粗脂肪含量很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5-7]随着国内外对梅花鹿鹿茸需求量的增大,养鹿業也逐渐兴起,在梅花鹿养殖过程中,鹿茸产量对养鹿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鹿茸产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然而,影响鹿茸产量的因素很多,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对如何提高鹿茸产量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选择良好的品种是提高鹿茸产量的关键[8],李和平[9]测定结果表明,西丰群体具有经济早熟性,长白山群体具高产期长而持久特点;西丰、长白山、双阳群体鲜茸单产分别为2.895、3.160和3.205 kg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对鹿茸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高秀华等[10]研究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浓度对鹿茸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低蛋白(17%)处理组平均鹿茸产量比高蛋白(20%)组高出90.6 g,这说明过高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生长无促进作用也有研究者认为适时合理地收茸是保证鹿茸产量和质量,取得养鹿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11,12]本课题组研究了GH、AR、IGF以及MLT受体MTNR1A的多态性与梅花鹿茸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各基因的多态性与其产量相关,提示其在鹿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16]另外,张明海等[17]通过对光照与鹿茸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E>300 lx是控光增茸技术中最适光照强度高利华等[18]对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其中以3~8锯的鲜茸单产最高(梅花鹿2岁时为第1锯,3岁为第2锯,依此类推)。

      赵英杰等[19]对东北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三杈茸在8锯左右达到最高产量4~10岁公鹿三杈茸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0岁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东北梅花鹿二杠茸在l~8锯(3~10岁)产量逐年增加,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养鹿规模逐渐扩大,北方梅花鹿逐渐被引种到广大南方地区,在南方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养后梅花鹿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年龄、鹿茸的形态等因素对梅花鹿鹿茸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年龄和鹿茸形态对南方地区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年龄、鹿茸形态与产茸量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南方梅花鹿在生产实践中的选种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对逐步改善群体的生产性能,提高南方梅花鹿鹿群的产茸能力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数据来源 试验对象为湖北省五三农场养鹿场的127头雄性梅花鹿,共获得500个产茸数据1.1.2 饲养管理 该鹿场的饲养管理方法较为规范,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的方式进行管理防疫卫生工作严格,鹿场内外环境条件相对一致1.2 方法1.2.1 鹿茸形态 对于不同形态的鹿茸营养成分的区别,一般人认为二杠茸比三杈茸更嫩,药用价值更高。

      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不过,单就市场价格来说,二杠茸的价格确实略高于三杈茸也有学者研究表明鹿茸形态不一样,其中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其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因此,在交易市场上,鹿茸的品级主要是根据含水量、是否含血、质量等方面来判断的毛桃:梅花鹿、马鹿的雄性鹿,一般在8~10个月时额部开始突起的部位呈圆柱形或锥形,略弯曲,无分杈,长约15~30 cm,直径约2~3 cm,皮红棕色或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浅灰色细毛,茸基底部锯口略圆形,黄白色或带血污色,外围显骨质铧中间海绵样孔隙,基部外壁略有骨钉,气微腥,味微咸[20,21]二杠茸:大挺圆柱形,直立长15~18 cm,直径3~4 cm,顶端钝圆饱薄,向内方稍弯曲,习称弯头或稍有皱缩,眉叉亦呈圆柱形,斜向前伸,长9~15 cm,直径2.5~3.5 cm,全形略如拇指与食指,作八字样分开,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淡灰色细毛茸,锯口卵圆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外围有较薄的骨质,中部密布海绵状细孔,体轻如朽木,气味同上三杈茸:大挺略呈方形弯曲,长20~30 cm,已分生第二枝,大挺及侧枝先端略尖而无弯头,下部分壁有纵棱线及微突起的疙瘩,习称起筋骨钉,皮红棕色,毛茸较稀而稍粗,外用骨质较厚,其余与二杠茸相同。

      1.3 数据统计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1(差异极显著),P<0.05(差异显著)作为差异显著性评判标准年龄(锯次)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用GLM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双因素方差分析鹿茸产量(y)与鹿茸的形态(x)采用REG程序进行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为:y=ax2+bx+c;鹿茸产量(y)与年龄(x)采用REG程序进行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为:y=ax3+bx2+cx+d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运用SAS生物统计学软件对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进行了GLM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的鹿茸产量见表1由表1可知,各年龄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从锯次内鹿茸形态对鹿茸的产量的影响来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即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因而,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影响很大另外,鹿茸的锯次对鹿茸产量也有影响,毛桃一般都是第一锯,从二杠茸内的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第3~10锯间的鹿茸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第1锯和第2锯鹿茸的产量均显著低于第3~10锯;从三杈茸内的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第3~10锯间的鹿茸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次采样中三杈茸不含有第1和第2锯鹿茸。

      从不同锯次鹿茸的平均产量来看,第8锯鹿茸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到了2 314.31 g,显著高于第10锯,极显著高于第1~5锯,但与第6锯、第7锯和第9锯鹿茸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鹿茸的产量随着锯次的增长而增加,当达到第8锯左右时鹿茸产量最高,而后随着年龄(锯次)的增长鹿茸产量逐渐降低鹿茸的形态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曲线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呈正相关,相关方程为:y=477.94x2-866.93x+548.4(y表示鹿茸的产量,x表示鹿茸的形态)鹿茸的锯次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曲线见图2由图2可知锯次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9.367 3x3+124.94x2-166.73x+434.22其中R2=0.610 3(P<0.01)由锯次与鹿茸产量的方程求最优解可得x≈8时,鹿茸的产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知,鹿茸的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即鹿茸的产量随着锯次逐渐提高,当达到第8锯时产量最高,然后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在进行鹿茸经济性状的选择时三杈茸的产量是最高的,而锯次反映了南方梅花鹿的使用年限,当达到第8锯时鹿茸的产量最高因此,在进行鹿的淘汰时适当考虑鹿茸的锯次对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对增加南方梅花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2.2 不同年龄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对1~10锯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不同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相关系数极大,即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第一锯的鹿茸产量与其他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高;也就是说,初生茸的质量对于梅花鹿接下来的各锯产茸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同时可见第4锯与第5锯、第5锯与第7锯、第8锯的鹿茸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其中的原因有待继续研究2.3 鹿茸产量、鹿茸形态及锯次之间的相关分析鹿茸产量、鹿茸形态及锯次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鹿茸形态与鹿茸产量、鹿茸形态与锯次、锯次与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高,为极显著相关(P<0.01)3 讨论梅花鹿鹿茸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品种、饲养水平、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等然而在诸多因素中,鹿龄(锯次)的影响最为重要和稳定所以在阐明产茸量同锯次的相关性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立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影响鹿茸产量的因素对南方梅花鹿生产和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3.1 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事实上,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梅花鹿在一岁时会进行第一次锯茸,因此,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就代表着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

      当梅花鹿的年龄过高时,其生产能力就会下降,此时鹿茸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从而其产值会下降因此,我们探讨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是极有必要的,在理论上可以得到一个界限年龄,当梅花鹿的年龄超过界限年龄时,其经济效益很低,此时应及时淘汰,达到养殖的最佳效益值从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南方梅花鹿第一鋸的鹿茸产量与其他各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可推测南方梅花鹿第一锯的鹿茸产量对其以后各锯次的产量高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第4锯与第5锯之间、第5锯与第7锯之间、第5锯与第8锯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小,但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鹿茸产量从第5锯以后变化较小,基本趋于稳定当达到第8锯左右时鹿茸产量最大,锯次小于9时,梅花鹿的产茸量与年龄(锯次)呈正相关,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9.367 3x3+124.94x2-166.73x+434.22,根据该方程以及不同年龄间的相关性可以推算出公鹿各年龄阶段的产茸量和生茸的最佳时期,且了解到鹿茸的产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一定年限后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赵英杰等[19]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三杈茸在8锯左右达到最高产量,4~10岁公鹿三杈茸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0岁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二杠茸在l~8锯(3~10岁)产量逐年增加,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

      同样高利华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其中以3~8锯的鲜茸单产最高本次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说明东北梅花鹿引种到南方通过驯养之后,在南方的气候条件下第8锯时产茸量最高根据这个结论,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其他因素,可为鹿场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淘汰年限,提高鹿场的经济效益,为养鹿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3.2 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可见,鹿茸的形态和产茸量呈正相关,各锯次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从锯次内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即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因此,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77.94x2-866.93x+548.4,根据该方程,可以为养鹿生产提供一个参考,在生产实践中,梅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