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古诗精品.docx
45页《元日》古诗《元日》古诗1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化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间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元日》古诗2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沉醉在快乐祥和的气氛中 新年来啦!放鞭炮啦!噼里啪啦!真欢乐啊!”小孩子们一边笑着说,一边争先恐后地从门里挤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鞭炮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几个小男孩胆小地说:“我们不敢点鞭炮,怕鞭炮把我们给炸着了这时,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看起来比那几个小男孩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接过鞭炮,傲慢地说:“你们都不敢放,我来!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
说完,就把鞭炮竖着放在了平整的地上,接着划上一根火柴,最终点燃鞭炮的引线只见他的腿一前一后蹲成了马步,把手伸得长长的哧”的一声,鞭炮被点燃了那个大男孩立即捂住了耳朵,后退着跑到了墙边其它小孩子也跟随着大男孩来到了墙边,捂住耳朵,生怕鞭炮那响彻云霄的声音吓到自己有一个小男孩竟然吓得躲进了家里,在狭窄的门缝里视察鞭炮的动静啪——”,鞭炮炸响了就这样,人们在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此时,大人们正一边畅饮着屠苏酒,一边聊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一位老公公抹抹了嘴,说:“今年我的收成可好了平日里既养家禽,又种庄稼,虽然非常辛苦,不过并没有白干!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丰衣足食,就很华蜜了说完,又拿起一杯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嚷嚷着让爷爷给她喝一口屠苏酒老公公面含微笑,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她刚喝了一小口就皱着眉头说:“爷爷真厌烦,你说过酒不苦的,怎么会这么苦呀?你撒谎!”旁边的叔叔和爷爷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的欢乐声回荡在空中 旭日的光辉普照大地吃过饭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了贴春联的大队伍中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妈妈在厨房里做浆糊浆糊做好了,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出马了,只见他拿着凳子,来到大门前,轻轻地撕下旧春联,又在大门上刷上浆糊。
小孩子一见,抓紧递上新春联爸爸就当心翼翼地贴上新春联看着工整、喜气的春联,人们的脸上漾起甜蜜的笑容 新年是美妙的,新年是欢乐的,新年是喜气洋洋的……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过新年的欢乐吧!《元日》古诗3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终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闻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快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动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溢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喜闻乐见,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妙生活,春节过大年的快乐祥和的美妙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依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快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其次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
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探讨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建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起先。
旦:字形告知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假如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欢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暖和,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当是零起点,教学完全可以从干脆背诵起先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老师只要适当追问、指引,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沟通,老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起先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聚、亲朋聚会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须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逐邪鬼到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溢浓浓文化味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快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生活,用你的笔来详细描述其中一个画面。
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沟通写话状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行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庆贺,这个说祝你身体健康、合家快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盛、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谐人家华蜜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当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沟通、读写互动中,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快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化传统。
莫非王安石就是为了告知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闻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富有,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胜利的喜悦和自信 (1)诗句中到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老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沟通)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觉,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暖和,人们华蜜地喝着屠苏酒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予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当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验]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沟通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钦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袤的天地]《元日》古诗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