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急救护理》课程.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4632256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2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急救护理》课程《急救护理》课程标准(修改稿)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 1.课程定位 《急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本课程是在前续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疾病学基础》、《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基础上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运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与《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构成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适应护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校企共建、工学结合”模式建设,以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体系,是立足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证书相关考核要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注重情景性、科学性和人本性这三个结构性原则的平衡和互补,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所选取的学习内容能够含盖本学习领域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体现急救护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具有代表性和覆盖面。

      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情景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室、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370,理论学时16,校内实训学时16,临床见习学时18,顶岗实习学时320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3.1专业知识目标 3.1.1能概括说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和任务要求、院前急救的任务及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护理程序、ICU收治程序和监护分级 3.1.2正确阐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气道梗阻病人、急性中毒病人、常见意外伤害病人、临床危象病人的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救护措施 3.1.3正确阐述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气道梗阻现场急救、重症监测和脏器功能支持技术的基本方法 3.2职业能力目标 3.2.1具有对院外急救病人进行现场评估、分类的能力;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救护、气道梗阻现场急救的能力;对中暑、触电、溺水、蛇咬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护的能力。

      3.2.2具有完成急诊护理程序和保障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的能力;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急性中毒病人、临床危象病人进行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具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3.2.3具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的能力;对脏器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脑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能力;多功能监护仪使用、呼吸机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3.3 职业素质目标 3.3.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3.3.2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能够与病人沟通及表达; 3.3.3能够扩展相应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媒介完成学习任务; 3.3.4能够对工作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3.3.5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任务领域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包含技能、知识与素质目标) 工作任务与情景\情境设计 (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 参考学时 1、正确阐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织体系和任务要求 2、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实施规范的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1、院前急救 3、对创伤病人进行现场评估、任务1、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现场急救 任务2、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任务3、气道梗阻病人的现场急救 任务4、案例情景:触电病人的病情评估和急救护理。

      校内教学12 护理见习6 顶岗实习80 分类,正确应用现场止血、包扎、任务5、案例情景:溺水病人的病情评固定、搬运技术 估和急救护理 4、能对气道梗阻病人进行病情活动方式: 判断,实施现场救护措施 5、能对中暑、触电、溺水和蛇1、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 2、技能示教、训练 咬伤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实施现3、个案分组互动 1、能够阐述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正确进行急诊接诊与分诊 2、实施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任务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生命支持的护狸措施,正确使用任务2、气管插管的配合护理 简易呼吸器和电除颤器,实施气任务3、气管切开的配合护理 管插管、气管切开的配合护理 3、对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实施救护措施 任务4、心脏电击除颤的配合护理 任务5、案例情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病情评估和急诊救护 任务6、案例情景:高热病人的病人的病情评估和急诊救护 活动方式: 1、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 2、技能示教、训练 3、个案分组互动 压危象病人进行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实施救护措施 1、能够阐述ICU的设置、收治程序和监护分级 任务1、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 校内2、对重症监护病人进行血流动任务2、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及中心教学力学监测、心电监测、体温监测、静脉压监测 10 3、重症监护 呼吸功能监测、脑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

      3、能正确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任务3、脑室引流并颅内压监测 任务4、呼吸机使用及人工气道护理 任务5、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 护理见习6 顶岗实习80 配合及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能活动方式: 正确使用呼吸机,实施人工气道1、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 护理;能正确实施血液净化护2、技能示教、训练 理 5.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5.1教学方法建议 5.1.1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型情境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1.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考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通过双向互动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医疗现场为重要的教学场所,使学生能更快地感受今后的工作环境 5.1.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领会任务引领、职业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5.2教学评价建议 5.2.1突出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实训报告、情境演练、临岗学习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5.2.2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抽考、实习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试,其中临岗学习考核、实习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教学基地进行,完全按照岗位标准评分 5.3教学资源建议 5.3.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搭建起的网络平台,共享优质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虚拟资源、教学案例库和试题试卷库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2创建开放性实训平台,通过开放实训室、开放实训项目、开放实训内容、开放实训仪器将学生推上主体位置学生参与实训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实际角色任务中,实现对技能和素质的同步培养 5.3.3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护理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6.教学任务安排 递进 任务领域 教学任务 认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现场急救 1、院前急救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 气道梗阻病人的现场急救 理论教学 2、院内急诊科救护 常见意外伤害病人的现场急救 急诊接诊与分诊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诊救护 急性中毒病人的急诊救护 常见急重症病人的急诊救护 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 3、重症监护 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ICU器官功能支持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现场急救 1、院前急救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 校内技能2、院内急诊实训 科救护 3、重症监护 急救中心、 临床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技术、急诊接诊与分诊、常见急诊病人的救护技见习 重症监护病术、重症监护技术 房 急救中心 顶岗实习 医院急诊科 重症监护病房 总计 对院外急救病人进行现场评估、分类,实施现场救护措施 完成急诊护理程序和保障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病情判断和实施救护措施 320 对重症监护病人实施常规护理、重症监测和器官功能支持 370 18 气道梗阻病人的现场急救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诊救护 急性中毒病人的急诊救护 常见急重症病人的急诊救护 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ICU器官功能支持 5 6 5 5 6 学时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