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
34页完整word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 收敛( ) 脑髓( ) 桑葚( ) 斑蟊( ) 攒在一起( ) 秕谷( ) 盔甲( ) 倘若( ) 觅食( ) 脸颊(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云 xiāo( ) yōng zhǒng( )nà 凉( ) 书shú( )yuān bó( ) 0.人声 dǐng沸( )锡bó( ) 油líng( ) 人迹hǎn至( )蝉tuì( )和ǎi( )3.解释下列词语 长吟:机关:鉴赏:宿儒:同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4.填空①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原名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字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其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生词及文学常识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导学过程】一、 总体把握课文: 1、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2、给百草园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3、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二、内容分析 :细读百草园部分,回答问题:1、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2、第2自然段(1)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4)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5)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第三段又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插入这段“ 故事有什么作用? 4、第4段 (1)这段写的是什么? (2) 对于冬天的百草园作者写了什么趣事? 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3)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课堂达标】 1、听写: 2、解释下列词语:(1)确凿 : (2)轻捷 : (3)人迹罕至 : (4)人声鼎沸: 3、填空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其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我们学过其中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原名 。
教学案(1)课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序号1授课时间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生词及文学常识.(重点)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百草园――乐园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教后反思(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自学探究]1、 熟读课文,划出疑难.2、 掌握生词音形义3、 回顾鲁迅及作品[自学交流]1、 小组合作检查生词,教师重点强调易错字、多音字及成语义 菜畦 长吟 倘若 攒成 脑髓 觅食 脸颊 喉咙 潜龙 拗过去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 回顾鲁迅及作品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自主发言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问题研讨]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朗读课文:组内合作朗读、小组朗读比赛等形式,教师廵堂释疑.三、把握课文结构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四、研习第一部分1、(1)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2)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板书:乐园 (3)、分组讨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