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静脉输液拔针时机的探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6286147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0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静脉输液拔针时机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静脉输液拔针时机的探讨,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方法将6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输液拔针,干预组通过升高输液瓶,拉直整个输液管,并将插入瓶内的针头拔出适宜长度,等候滴到输液管内的液体静止不动时再拔针测量2组患者拔针后瓶内、管内残留的药液量,用总量减去残余量作为每位患者的实际输入药液量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2组间实际输入药液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静脉输液拔针的时机,大大减少了静脉输液的残余药液量,从而明显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实际输入药液量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治疗型输液品种越来越多,保证静脉输液药量的准确已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笔者就静脉输液拔针时机做了一些探讨,发现拔针时机的掌握对实际输液量有很大影响,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坐位静脉输液的患者(以100ml液体为例)1.2方法对6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按登记编号随机分组,奇数编号的做为对照组,仅作一般的输液健康宣教,未告知患者药液滴到什么程度拔针最合适,当患者认为瓶内液体输完而要求拔针时即予拔针。

      偶数编号的作为护理干预组,除一般的输液健康宣教外,还进行拔针时机方面的宣教在患者要求拔针时不予拔针,把输液瓶升高到正好将整个输液管拉直,把插入瓶内的针头拔出少许,尽可能减少瓶内残余量,在患者身旁耐心解释,并等侯液体滴到输液管内的液体静止不动时再拔针2组患者均采用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分别对2组患者拔针后瓶内、管内残余的药量用同一付一次性10ml注射针管进行测量和记录,用总量减去残余量作每位患者的实际输入药液量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组患者实际平均输入药液量对比(表1)表12组患者实际平均输入药液量比较组别例数()ml对照组3086.5±1.1干预组3093.9±1.4注:t=13.4,P<0.01表1显示:2组患者实际平均输入药液量差异显著(P<0.01)3讨论3.1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治疗型输液品种和小容量瓶装液体在临床的普及,而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长度较长,管内液体总量约有13-14毫升,另外输液器针头针孔距瓶口约2厘米,如果不采取措施,瓶内往往存在约1毫升的死腔残余量即每次输液后残余药量为14-15毫升例:以100毫升溶液加头孢曲松钠2克为例,溶液中含头孢曲松钠20毫克/毫升,即残余头孢曲松钠280-300毫克/次。

      总之,静脉输液总量越少,残余液体所占比例越大,导致患者实际输入量的不足越大[1]3.2静脉用药的实际输入量与患者治病疗效息息相关,而输液能发生空气栓塞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2],同时也是患者要求提前拔针的常见原因这主要是与患者不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有关,要告知患者在输液(除加压输液)液体滴完时,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内压力相等时,管内液体会停止不动,空气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何时刻只要关紧输液夹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3.3输液室护士应重视静脉输液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笔者发现,极大多数患者在了解了输液药量准确的重要性和上述原理后,都表示非常感谢护士的责任心和耐心指导,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工作,并把经验传给其他患者3.4加强输液室质量管理,提高输液室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的工作量大,输液繁忙时人手不够,常使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不到位,提倡门诊输液室护士最好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满足工作需要将静脉输液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做为一个质量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3.5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如既有小瓶液体又有大瓶液体,既有一般药物又有特殊药物,既有普通药物又有贵重药物时,在不影响药理作用和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先输入小瓶的、特殊的、贵重的药物,并尽可能地将输液针头浅插入瓶塞口部,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瓶内残余量。

      3.6增强责任心,输液前检查输液器有无漏气、裂缝等,发现异常及时更换,提高操作技能,排气一次成功,尽可能减少排液量3.7为减少瓶内残余量,建议厂家改良输液器具,在输液器针头设计时,在跟部加用侧孔,在输液瓶口的设计时尽量减少死腔参考文献[1]富爽.输液后残余量的测定,护理学杂志,1998,13(5).[2]李新辉,戴慧珊.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