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井模型参观实验报告(精).doc
5页矿井井巷模型观摩演示实验报告(立井单水平开拓分区式开采)矿井井巷模型观摩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开拓分类及特征2. 掌握巷道层位关系及巷道连接3. 能够讲述各开拓方式主要生产系统实验方式:采矿模型参观与演示基本要求:1、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各开拓方式基本类型,树立空间概念2、 弄清各种巷道的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又关系;弄清各作用及种井底车场的布置方式、 调车方式及各种调室设置一、对参观内容分别进行讲述(要求有实验室内相关参观图片)立井单水平开拓分区式开采模型图片如下本组模型为立井单水平开拓,分区式开采模型包括地面工业广场和地下矿井两大部分1. 地面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有主井塔架和副井塔架、选煤厂房、发电厂、办公大楼其中主副井塔架为核心标志,主井塔架最高,副井塔架次高,主井提升上来的煤由胶带运输机运输至选煤厂房%1. 地下矿井1.主副井主副井与风井均为立井,主副井采用立井开拓至开采水平2采区布置矿井分为三个采区,两个上山采区对称布置在主副井两翼,一个下山采区布置在主副井右翼3. 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1) 开拓巷道:中央变电站、水泵房、井底车场、水仓、主要石门等均位于主副井周围的中心工作区。
运输大巷位于开采水平,I口I风大巷位于两个上山采区的上边界,风井位于总网风巷道上的煤矿正中部2) 准备巷道:煤矿采用采区上下山、采区中部车场布置3) 回采巷道:1口1采巷道沿采区上下山对称布置4.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1) 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区段石门、、采区运输上下山、采区煤仓,经运输大巷运输至井底车场卸载 后由主井将原煤提至地面2) 通风系统:由副井进入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区段石门、区段运输平巷,清洗采煤 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区段网风平巷,区段网风石门、山至总|口1风道,再经回风石门,由风井排出地面3) 运料排砰系统材料和设备用矿车由副井下方到井底车场,经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采区中部车场,由轨 道上下山运送至区段|口|风平巷,再运到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I口I收的材料,设备和掘进工作面运出的砰石, 由矿车经相反的路线运出4) 排水系统:井下水经巷道水沟流入井底车场,汇入水仓,由水泵房的水泉,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二、手绘(或者计算机绘制)一种开拓、准备方式要求:清晰规范绘制图纸,并标注具体的巷道名称,对各系统进行简要的文字说明三、本次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多组矿井模型、并且撰写实验报告,绘制模型图纸,使我们对矿井开采的采区准 备、井巷布置等建立良好的时空观念。
我们小组通过讲解自己组的模型学习到了立井开拓的特点,并且学到许 多专业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而是有实际形象作为支撑立井开拓是用垂直井筒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立井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 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技术上也比较可靠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俩开拓或斜 井开拓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各种殳杂的地质条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 构合理,维护费用低,并且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搞自动化,有效断面积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 人员升降速度快了解了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是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用 特殊方法施工,.多个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此外,我们也了解了分区式开采的特点,分区式开采即为当阶 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1何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长度约为600〜 1200m,沿倾斜的长度等于阶段斜长,在其中有独立的通风和运输系统,这种布置称为分区式布置我们还通 过相互学习各个小组之间不同的模型讲解掌握了矿井生产的许多基本概念,为后煤矿开采课程的学做了良好 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