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建筑史复习西安工业大学.doc
17页[键入文字]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1 1、木架建筑的优势和劣势:、木架建筑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优势:① 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较快;⑤便于修缮、搬迁劣势:劣势:①材日渐稀少;②木构架易遭火灾;③木构架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基本要求2 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类型: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两种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类型: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两种(1)干阑式建筑:1)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架房屋的实例,)2)底层架空+木结构+榫卯(2)木骨泥墙建筑:1)黄河流域——陕西半坡遗址2)居住面低于地面+木结构+绑扎(构件搭接)3 3、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A A 以大房子为核心分为五组:以大房子为核心分为五组: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B B 门朝向中央广场向心布置:门朝向中央广场向心布置: 当时无窗子,只有依靠门成为内外联系的出口C C 居住区位于四周,中央留空居住区位于四周,中央留空——最初居中为尊的萌芽,体现中尊观念(原因:①防卫性:中央安全②中心领域:支配权强)4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特点:①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②室内墙面装饰:运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5 5、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1)80 公分夯土台2)封闭庭院(廊院式)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夯土建筑庭院6 6、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特点: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7 7、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具有以下共同点:、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具有以下共同点:1)围合型院落;2)中尊观念: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3) 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8 8、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我国已知的年代最早、形式最完整的四合院[键入文字]平面布局特点:平面布局特点:A.合院形式(2 进深院落,且分东西左右)B.居中为尊更为严格: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C.功能分区更为严格:前堂 东西厢房9 9、高台建筑、高台建筑(1)出现原因:木材的高度限制,难以使得建筑达到所需高度,各诸侯国为了军事上的统治和生活上的享乐2)做法: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环抱,上下层叠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这是木构架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式 (实例:战国时期秦咸阳宫殿遗址)1010、、 《《考工记考工记》》反映的建筑制度反映的建筑制度 (1)时间:春秋战国(2) 地位:《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3)都城规划: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注:涂 ——道路一夫 ——100×100(步²) ; 1 步约 5-6 尺(4)注解:注解: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九轨”(一轨为八尺)王宫居中,左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据考证一夫为 100 步×100 步)1111、秦都咸阳、秦都咸阳——布局独创性,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内广阔地区修建许多离宫1212、石窟类型:、石窟类型:①塔院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②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③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用1313、大跨度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大跨度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李春修建了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跨度达 37 米,线型优美,受力合理 .(1)敞肩券:第一可以减少自重,节约工料;第二减轻洪水流量的压力(2)60°弧拱比圆拱更稳定③精美的雕刻(3)精美的雕刻1414、宋代、宋代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打破里坊制度打破里坊制度[键入文字]((1 1)结构布局形式上:)结构布局形式上:所有街道均是外向的(由内向转为外向)①隋唐时期封闭式的里坊制度是政治高度集中的产物,当时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为政治或军事。
因此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间筑有坊墙间隔,划分明确,市的出入与营业时间,政府都有规定但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②北宋东京城则取消了里坊之隔,形成了新的街市其商业区不再像唐代长安、洛阳那样集中在一二处,不再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离,而是沿街均可设店,商贩可以串街走巷,买卖方便见“清明上河图局部” (描绘的是北宋首都东京北宋首都东京) ((2 2)在城市管理制度上:)在城市管理制度上:唐代以前,实行宵禁、里坊等制度;北宋,取消里坊制,从而城市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不再限制城市内外店铺林立,日益繁荣1515、宋代木构架建筑的重大发展:木构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宋代木构架建筑的重大发展:木构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1)宋代“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一个重要之处是提出了古典模数制的概念2)模数制: “以材为祖,材分八等” 3)优点: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建筑成就,建立了模数化的制度使木构架建筑走向定型化备料,施工都有了标准,省时、施工方便4)缺点:限制了木构架的探索,因为一切过于程式化,妨碍了创新限制了木构建筑的探索,使中国建筑趋于退化,转而向装饰化、等级化发展。
1616、山西应先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木构阁楼式塔山西应先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木构阁楼式塔 (1)佛宫寺总平面:前塔后殿式布局, (2)释迦塔平面特点:塔平面八角形,金箱斗底槽((P535P535)) ,副阶周匝(P536) 3)结构特点:平坐暗层①明五暗四,共九层②平坐暗层增加柱梁间斜向支撑1717、清式彩画种类、清式彩画种类:(1)和玺彩画——为彩画的最高等级,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特征:①纹饰以龙为主②色彩:蓝绿底色相间,衬金色纹饰(2)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数量最多特征:①纹饰:有旋子(即带卷涡的花瓣;)②色彩:依用金比例,分为 7 等 (3)苏式彩画——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住宅;特征:① 纹饰:枋心常绘山水风景、戏文、博古器物;[键入文字]②色彩:基本上不用金1818、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1)抬梁式:柱子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梁总数可达 3~5 根) ,若柱上采用斗栱时则于斗栱上 特点: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子,空间较大(宫殿、庙宇)(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框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仍用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特点: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密,室内空间较少,常用于民居或者杂屋1919、、要求记住 6 中基本的屋顶形式(要求能够识图,不要求画图)(1)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2)等级:重檐的高于单檐2020、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北京院落式住宅典型,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1)北京四合院的典型平面:三进深院落布局特点前院:对外接待,非请勿入(倒座,大门)内院: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耳房,露地,抄手游廊) 后院:家庭服务用区(后罩房,厨,储藏,仆役住房)(2)特点: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用来分界内外,引导秩序,尤其是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3)防风沙,防干扰和噪音,较安静4)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2121、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1)天井高深,通风量大、减少太阳辐射,拔风效果好(2)占地面积少(3)是明清时期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江南中下游地区的典型住宅形式 2222、唐代大明宫:、唐代大明宫:(1)布局1)形状及规模:①不规则长方形,接近梯形②宫城面积约为 4.5 倍明清北京紫禁城2)前朝后寝(外朝内廷):[键入文字]①外朝:外朝三殿,宫外五门②内廷:太液池为中心,园林区(2)建筑群的处理1)突出主体建筑,强调纵轴2)长安宫殿中利用地形最成功的实例:一南一北利用地形①南面:含元殿利用龙首山作为殿基②北面:太液池就低洼地形开凿太液池2323、、唐含元殿如何体现含元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唐含元殿如何体现含元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含元殿艺术手法总结: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1)地形利用:含元殿以龙首山作为殿基,殿基高于坡下 10 余米。
殿外四周有宽约5 米的“玉阶”三级2)配殿:①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殿阁之间以回廊相互连接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3)龙尾道龙尾道: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四十余尺,为了百官朝见的方便,于是在殿前修建了二条平行的斜坡砖石阶道,共长 7070 余米这两条阶道由丹凤门北望,宛如龙生而垂其尾,极为壮观,故称为龙尾道龙尾道的修筑更加映衬出了含元殿的高大雄伟2424、明清北京故宫是如何通过院落来组织空间序列的?、明清北京故宫是如何通过院落来组织空间序列的?(具体见 P123)2525、北京天坛、北京天坛北京天坛布局特点:北京天坛布局特点:为了烘托统治者祭天时的神圣,崇高气氛,特别注重重要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两重坛墙,四组建筑1)两重坛墙:北面为圆形,南面为方形2)四组建筑:A 圜丘:围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丘及其附属建筑B 祈年殿:南北轴线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附以若干附属建筑C 斋宫:内围墙西门内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D 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围墙西门以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2)主要建筑关系:1)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建筑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物)置于天坛的南北主轴线上[键入文字]祈年殿、圜丘、斋宫基本上成等边三角形布局,恰当表象了天子比天低一级的特点2)祈年殿体量对比:祈年殿与圜丘之间有 30 米的甬道相连,甬道自南而北到达祈年门时,甬道两侧地面下降增强了祈年殿的建筑体量感3)祈年门与祈年殿之间距离得当:距离约为祈年殿高的 3 倍(3)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1)中轴线布局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A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B 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原理主题3)主建筑与环境A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B 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4)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2626、佛寺中国化的过程:、佛寺中国化的过程: 以塔为中心以塔为中心————前塔后殿前塔后殿————以殿为中心以殿为中心 (1)汉代:以佛塔为中心的庭院;例如:建于东汉的首座佛寺白马寺(2)南北朝时期:前塔后殿(因为我国冬季相当寒冷,特别是北方的室外,举行礼佛仪式多有不便,因此在佛寺中出现可以容纳很多人顶礼传法的金堂、法堂)例如:建于北魏洛阳的永宁寺 (3)隋唐:以殿为中心 泉州开元寺、宣州广教寺。
2727、、舍宅为寺舍宅为寺(1)舍宅为寺:即佛寺中国化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前堂——大殿,后室——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最终将中国庭院式木构架建筑用于佛寺,私家园林成为佛教寺院的一部分,此种风格布局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2)舍宅为寺的优点在于:1)解决了佛塔为主的佛寺的实用性2)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观念3)消耗物资与时间可大大减少最终,以佛殿为中心成为隋唐国内通行的佛寺制度2828、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要会画图)、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要会画图)((1 1)平面特点:金箱斗底槽)平面特点:金箱斗底槽1)内槽:面阔五间、进深两间2)外槽: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键入文字]((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