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任海燕.doc
22页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 11 课时)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89 页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 4 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 4 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4.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情分析:这 4 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些可以结合不同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此外,入选的 4 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资料 教学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 3—4 课时,回顾与拓展 2 课时14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课时数 1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71 页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 3 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生对抗美援朝了解较少,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英雄儿女》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 年 10 月 25 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 年 3 月 15 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3.读课题4.提问:(1)“亲人”一般指哪些人?(2)“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 朝鲜人民(3)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3(4)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
然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 抓住“亲人”,理解课文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 14 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计意图】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朗读令自己最喜欢的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了每个人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1)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2)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3)“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4)“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五、小结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随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zhàn yì fēnɡ suǒ zàn shí xiāo yān qínɡ yì è hào shēn qínɡ hòu yì( )( ) ( ) ( )( )( )( )ɡānɡ qiánɡ 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ɡ sònɡ tàn tónɡ ɡuī yú jìn4( )( )( )( ) ( )三、比较并组词。
暂( ) 谣( ) 泊( ) 役( ) 崭( ) 摇( ) 伯( ) 设( ) 硝( ) 跺( ) 嫂( ) 阶( ) 销( ) 躲( ) 馊( ) 价( ) 三、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第二课时 课时数 2教学内容:教材第 68—71 页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 3 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学习目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学情分析:学生对抗美援朝了解较少,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英雄儿女》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安排:2 课时第二课时:体会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
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交流归纳: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