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水江环境生态组考察汇报范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38638618
  • 上传时间:2023-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3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水江环境生态组考察汇报范文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陇南武全部、文县,属于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山峦河谷交错,动物、植物种类多样为了解这一地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利用资源的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在白马河保护站和熊猫驯养中心的工作人员率领下,走进山林和村寨,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取得了初步的印象经过几天的考察,这片山区的漂亮和忧愁、人和自然的友好和冲突,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考察时间:7月26---8月3日  考察地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  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基础情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和另外两个--陕西佛坪和四川卧龙相比,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相当于个佛坪,比卧龙大23671公顷)辖区内小区多(辖文县的11个乡镇和武全部的4个乡),人口密度大保护区把工作关键放在小区共管上,为扶贫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白水江保护区自然条件概况  白水江保护区小区情况概况  由此保护区分为了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其中农业生态系统关键分布在试验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处而高海拔地带气候高寒,人类难以长久定居、耕作,属于单纯的森林生态系统。

      两个生态系统在交界面上不停进行着多个多样的相互作用  白马河保护站概况  2 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关键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基础情况对比  植被调查方法和结果  植被调查方法:  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其它野生资源的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  1)样方法乔木层取20m×20m的样方,灌木层取5m×5m的样方,草本层取1m×1m的样方,乔木统计种名、每棵植株的高度、投影面积、胸径,草本统计种名、高度、盖度、多度在关键区、缓冲区、试验区各选择了两个生境不一样的样地进行调查,但因为部分客观原因,关键区和试验区各有一个样方的资料遗失,因此这两个样地现在仅有部分定性的观察统计  2)综合路线调查,直观、定性或半定量地了解植被情况和相关的土壤、地貌、地表径流情况  植被调查结果  1)关键区植被情况  地点:熊猫驯养中心一工段  微地形:坡底,平缓  坡度:<5°  坡向: 西北  海拔:2685m  群落类型:次生牛皮桦林  备注: 70年代以前是采伐林场  样地1 熊猫驯养中心1工段牛皮桦林样方生境  2)缓冲区植被情况  地点:草河坝下沟  微地形:坡底  坡度:40°  纬度:°n  坡向:东北  海拔:海拔1845m  群落类型:野核桃灌丛  备注:样地中伐桩 9 个  样地2 草河坝下沟野核桃灌丛样方生境(缓冲区)  地点:  微地形:坡中部  经度:°e  坡度:20°  纬度:°n  坡向:东北  海拔:2021m  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  样地3 甘家沟芦韭坪坡落叶阔叶林样地(缓冲区)  3)试验区植被情况  地点:草河坝下沟  微地形:坡中部  坡度:30°  纬度:°n  坡向:东北  海拔:1693m  群落类型:野核桃灌丛  备注:有居民在样地周围挖药;样方中伐桩7个,死树3棵。

        样地4 草河坝下沟野核桃灌丛样方生境(试验区)  分析和讨论:保护区植被和人类影响的关系  1)采药和采伐活动使植物多样性降低  对比样地2(缓冲区)和样地4(试验区),发觉二者的生境条件和植被类型相同,海拔上的差距不大亦不足以引发气温的显著差异;坡度大,土层薄,植物养分不足是两地的共同特点二者受人类活动影响全部很严重,我们在从小区到样地的行进过程中几次看到有些人背着药材或薪柴下山,样地2、4里面伐桩分别有7个、9个,乔木层种类和个体数均极少两地也全部大量放养牲畜(牛,在小区边缘还有黄羊),它们对植物的影响在于对林地边缘草本植物和幼树的践踏  两个样地的整体区分是细微的,只是在缓冲区的样地2离小区更远,山高坡陡,小区居民砍柴等活动的强度稍小,因此样地2上层植物情况比样地4稍好  在高寒潮湿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热量和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制约原因,往往出现乔木层、灌木层生长情况和草本层相反的现象乔木生长情况差的样地4的草本层生长良好,多样性指数为,而样地2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为  2)原生林和次生林的比较  在保护区关键区,我们帮助保护区工作人员分别在原生林和次生林(样地1)进行了样方调查。

      原始林乔木层物种数为6,次生林乔木层物种数为7,仅从物种丰富度来考虑,是次生林物种较为丰富  该次生林含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糙皮桦在乔木层中所占百分比很大,是绝正确建群种第二,次生林中乔木胸径显著偏小而植株密度大,样地内植株数量是原始林样地的3-4倍择伐后次生林的乔木层多样性比原生林高,这和connell等人提出的中度干扰假说相符  3)人工造林成功的森林内部多样性低  建立保护区前,关键区的部分地域是人工林场,人工营林的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乔木层为落叶松纯林,存在着小蠹等病虫害的威胁  4)退耕还林林地的植被多样性  人工营林的通常步骤是皆伐乔木,随即清除林内全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植乔木后必须连续抚育3年,清理次生灌木,使乔木生长不受灌木的妨碍退耕还林不需要进行皆伐,但清灌仍是必须的但在白水江,经过入户访谈我们得悉,当地居民种植华北落叶松后并不进行任何管理;而我们在退耕的林地看到,种植了3年的华北落叶松生长情况很差,被大量的蕨类植物所淹没,离预期的生态效应有很大差距耕作—退耕还林—疏于管理的后果是使坡顶的植被退化成次生灌丛或草地  对熊猫保护和驯养情况的了解  从保护生物学来看,熊猫既是关键种、稀有种,又是伞护种。

      把保护熊猫看成关键,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国宝”,更在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功效  秦岭南坡中山夷平面上有5个植被茂密的“山岛”,摩天岭就是其中最靠西的一个熊猫就在这种列岛状、含有残遗性的环境中栖息  在对保护区管理局的教授进行访谈时我们得悉,卧龙、唐家河等保护区多年来旅游开发强度大,对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干扰,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至今还处于试探阶段,但熊猫的保护颇见成效,野外熊猫的数量呈增加趋势现在,保护区野外的熊猫碰到危险全部是送至文县的保护区管理局救治保护区期望能够在技术条件成熟后,在离熊猫栖息地最近的邱家坝熊猫驯养中心进行救治但建立所谓驯养中心的意义仅在于救助,靠加强人工驯养来增加熊猫数量而不支援其野外种群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 农业生态系统  在我们考察的白马河保护站,小区、农田关键分布在靠近河谷的地域,公路也依河而建首先,即使依据保护区的相关法律,保护区内不许可进行农业生产,但白水江在70年代是采伐林场,众多人口的生存压力下,农业开发是大家不得已的选择其次,河两侧的山地高寒、土地贫瘠、土层薄,一旦进行人工种植肯定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无法长久在那种环境中生存,只能在河谷地带久居  农田生态  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所限制,自然保护区内交通不便,封闭性强,人类活动的基础目标仍停留在温饱自足阶段,经济关键依靠于农业,第二三产业严重滞后。

      这也造成了当地人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无暇考虑生态的原因,从而有部分不得已的违反生态保护的行为,能够说这是白水江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特点农业生产以粮为主,畜牧业、林果业、渔业长久处于隶属地位,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生产方法  (1)关键种植农作物  白水江所处的地域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域,湿润多雨,土壤微酸性,即使当地水资源丰富,但却多在深山大沟之中难以利用,水浇地只占全部耕地的2%由此决定了当地的农作物关键以小麦、玉米为主,这也能够从当地的饮食结构得到验证:关键以小麦面和玉米面为主,大米食用极少;另外种植了部分荞麦、油菜、向日葵等作物;在海拔较高的地域,还种有部分耐贫瘠的花椒;在自家的院前院后也种植有部分果树但关键是自己食用  从上述的资料来看,当地的农业仍然是以满足当地人基础温饱问题为目标的,即使有部分果树或经济作物,也极少有深加工的商品化生产在入户调查中,当地人也想过农产品加工的方法来摆脱贫困的现实情况,但阻碍她们这么做的关键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便的交通,当地仍没有一条柏油马路,晴天时已是难以通行,雨天时则是完全不能行走,有时还会出现泥石流;二是资金的匮乏,当地农民手中没有余款,当地政府的投资也是杯水车薪。

      这么一个情况造成了外来投资不愿进,当地产品运不出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商品农业无法实现  (2)农田地形和合理套种  出于生存的本能,当地人民不得不大量的开荒来满足越来越多的新增人口的粮食需要调查的过程中,经常能够看到在青山上有一片一片的荒地,即是耕种着或耕种后废弃不用的土地,农田和草地替换了灌木丛,水土保持的功效几乎完全丧失  山地的坡度大多全部在30度左右,是基础上不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形,开垦的土地在雨水的冲刷下,有机质基础上全部被淋失了;缺乏乔木的保护,农作物也经常被大风吹倒,造成粮食减产当地人为了预防这么的现象发生,也采取了部分生态保护方法:在农田周围种上果树或向日葵,这些高大或根系发达的植物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但根本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还是发展当地的二三产业或商品化农业,从而使当地人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最终使耕地变回林地  农田采取了一定的杂种、套种和部分其它的增加收入的方法,如在瓜田旁边养蜂这么做既能够增加收入,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农业的尝试这是当地居民自发的行为,假如能够有科技和资金的支持,相信在当地开展生态农业还是可行的  对小区垃圾问题的思索  多年来因为经济发展,保护区内的垃圾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因为小区通常全部在白水江的中上游,而且污染源距离水源全部很近,这势必会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  在白水江考察时期,我们小区调查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小区的污染问题 仅在白水江的中上游的寨科桥地域经过我们的观察和统计,离水源不足十米的范围内垃圾堆、厕所、 牲畜圈等大小不一的污染源25个 经过对污染物的分析我们发觉它的成份以下:  据我们的了解,下游文县和其它县的饮用水均是取自白水江,所以污染问题是应该被当地政府所考虑的  下面就上述多个问题提出部分提议:  小区内的垃圾应采取集中处理,在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设置对应的垃圾堆放处  所述多个小区均是处于白水江的上游,因为她们的基础设施不完备,无法处理垃圾,所以应将搜集的垃圾运往文县,由市政局或城建局来统一处理  当地有ggf的投资项目,能够在下一个项目中提出相关垃圾处理的议题,在小区内试行垃圾分类回收从垃圾成份中我们能够看到生活厨余垃圾和人畜粪便占很大百分比,所以能够考虑做堆肥,从而降低垃圾量,也能够消除废弃物对水质的影响另外,提议发展回收产业,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上门收购村民家中的有买卖价值的废品  先从孩子身上抓起,培养她们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用小孩的行为影响其家长,或许能够收到愈加好的效果。

        4 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共存和冲突  人口众多的现实情况,对于保护区内的各个利益群体来说全部是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单纯的保护无法维持下去,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森林、小区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才有可能了解小区、政府参与对于自然保护的作用,从而提出愈加好的提议  森林对小区居民的影响  在考察的区域中原始森林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可概括为“出”和 “入”两种关系在由森林和人组成的二元系统中,两个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归纳以下:  原始森林的输出包含对水资源的影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农业质量的影响和对当地生产方法文化的影响原始森林对水资源的影响可分为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原始森林对整个白马河流域地表水流量和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全部起着关键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