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针灸学之急症灸法.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92295839
  • 上传时间:2022-05-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9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西结合医师:针灸学之急症灸法1.急症灸治部位  (1)病所:即直灸患处一般多用于治疗疔疮痈疽,犬蛇咬伤之类如“疔疮一证,……甚则以蒜膏遍涂四围只露毒顶,用艾着肉灸之”(《类经图翼?十一卷针灸要览》)《针灸大成》亦记述:“狂犬咬伤人:即灸咬处疮上”,“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  (2)奇穴:急症灸治,多用奇穴,此类奇穴,均系古代医家长期针灸实践之结晶,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华佗用以治疗霍乱已死的肘椎穴,“已试数百人皆灸毕即起坐,”说明进展过反复临床验证奇穴特点,治病专一而疗效特别,如《备急灸法》载述之骑竹马灸穴,各种发背痈疽,“并用此法灸之,无担心愈至今仍有人灸此穴而获效奇穴之效虽较专,但也并非均局限于一病一疾,特殊在近代奇穴的治疗范围似有扩展之势  (3)经穴:经穴灸治急症,最为普遍,且早已应用如“狂而新发……灸骶骨(长强穴)二十壮一般用作灸治的经穴;大多可治疗急症《黄帝明堂灸经》所载成人灸穴169穴,近160穴主治项以下有急性症候但古代医家在实际临证应用中似有以下特点:  1)肘膝以下五输穴多用于卒闭实热之急候:井穴,乃阴阳交接之处,常用以灸治因阴阳气机一时逆乱之卒死,“一切急餍暴绝,灸足两大指内,去甲如韭叶”(《医学入门》)。

      荥主身热”(《难经》),《针灸资生经》载有:妒乳“急灸鱼际二七壮原穴为脏腑元气经过留止之处,“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难经》)经穴“主喘咳寒热”(《难经》)有些医家喜合用而治疗更为简单之病候,如:“热厥心病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脉洪大,当灸太溪及昆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穴,“主逆气而泄”(《难经》),故对逆气奔豚,突然积聚作痛之急候有效,“肺积,名息奔在右胁下尺泽、章门、足三里”(《神灸经纶》)  2)阴盛阳微厥逆暴脱之重症,常取胸腹腧穴,多用募穴:因胸腹之穴,特殊是募穴,或为元气聚拢之处,如膻中,《肘后备急方》中以:“灸膻中穴二十八壮”救治卒死尸厥症;或为元气化生之源,如中脘、气诲,故张景岳云:“便血,中脘、气海,上二穴灸脱血色白;脉濡细,手足冷……其效如神”(《类经图翼?十一卷针灸要览》);或为元阳所根,如关元,《针灸聚英》记载:“阴病盛,则微阳消于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脐腹筑痛,厥逆或冷,六脉沉细阴毒,灸关元、气海  固然,上述界限并非肯定如神阙(脐中)穴,多以此灸治元阳暴脱,“凡卒中风者,此穴”《神灸经纶》)还有人灸之泻热通闭,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之“疗热结小便不通利方”,即是“取盐填满脐中,大作艾炷灸令热为度,良。

        2.操作方法  古籍记载之操作法,常见者如下:  (1)直接变:此法应用于急症,最早也最为广泛《备急灸法》所列二十二类急性病证中,有二十一类系用直接灸法,即证明急症灸治中直接灸之重要但直接灸有痛苦及遗留疤痕之弊病,所以从宋代开头就不大受士大夫贵族的欢送然而,直接灸火力足取效快,在急重病人的抢救中,是否可适当采纳此法,笔者以为颇有考虑的必要近年来,有人以直接灸防治哮喘取得良效,便是例证  (2)隔物灸:此法首载于《肘后备急方》,历代都有进展,至清朝已达37种之多主要用于外科急症,如隔蒜灸、隔椒面灸、隔豆鼓饼灸等治疗发背痈疽、犬咬蛇伤之类及“一切毒肿痛苦不同忍者但也有用以治疗内科急症的,以隔盐灸脐中最多,如“凡霍乱将死者,用盐填脐中,灸七壮立愈”(《类经图翼?十一卷针灸要览》)另如前述之中风脱症,热郁膀胱之淋闭等亦有以治阴毒结胸,用“巴豆十粒研烂,入面一钱,捣作饼子,实搽脐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许,灸七壮”(《针灸大成》)  (3)天灸:此法为《针灸资生经》所首创,治疗疟疾发作,详细操作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天灸法,后代无论在贴敷的药物以及治疗急症的病种上都有进展。

        (4)艾卷灸:艾卷灸起于明代在操作方法和名称上都和现代有所区分最早,用治阴症:“以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火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寿域神方?卷三》)实际上近似于熨法后来的雷火针法、太乙针法大致相像,只是在艾叶中再添加药物,以增加成效其中雷火针法可治跌打损伤的伤科急症,如”治闪挫诸骨间痛“(《针灸大成》)目前,由于艾卷熏灸易把握火力强弱、灸治时间长短、灸治面积大小,以及施用简便等,已经成为灸治急症的主要方法了  3.急症灸治要求  (1)须令火气至病所:“气至病所”不单指针治而言,灸治亦应强调,即“火势乃至病所”(《备急千金要方》)在急症灸治中,更要求灸感到达病痛之所,以提高灸治疗效否则,“火气不行,不能除病也”(《外台秘要》)这是古人长期实践所得,《备急灸法》等均有详述如何才能促使火气至病所?除了操作正确、壮数足够而外,选穴精确也是关键之一所以《黄帝明堂灸经》日:“灸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关于灸感至病所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最近已有人作了较为细致的观看证明古人观点的正确性  (2)关于壮数:灸治急症,毕竟以多少壮数为宜,古人看法略有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应据病情而定,危险程度愈重,壮数相应愈多,“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扁鹊心书》);一种则认为宜按身体不同部位而定,“若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备急千金要方》);还有一种意见是,不必机械规定壮数,以去病为度:“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行拘定壮数”(《类经图翼》)。

      这些意见均有参考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