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商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模版.docx
8页农商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有效促进农商行信贷业务良性发展,提高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动态的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资产评价体系,结合全省农商行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是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面、客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为基础,综合分析县级行社客户结构、信贷结构、违约风险状况、信贷收益变化情况,准确揭示信贷资产风险,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全省农商行各县级行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质量及风险分布情况,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管理策略,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强化各级机构高管人员尽职履责意识,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能力和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农商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第三条 评价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二)真实性原则评价的数据来源要真实、准确,能够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状况三)统一性原则评价应保持目标、范围、程序和方法的一致,确保评价过程准确以及评价结果客观全面。
四)及时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动态及时,持续反映被评价单位资产质量的变化状况 第四条 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对象为各办事处(市联社)和县级行社,评价范围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表外已核销不良贷款、已置换不良贷款等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农商行包括农商行(以下简称“省联社”),省联社各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忻州、运城、吕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市联社”),各县(区、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统称“县级行社”) 第二章 评价组织机构第六条 评价组织机构省联社成立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省联社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省联社副主任担任,成员由三农和小微业务部、机构业务部、风险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室组成领导组主要负责评价办法的制订、对评价结果的审议、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三农和小微业务部,主要负责信贷资产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章 评价内容与标准第七条 评价指标设置信贷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客户结构、信贷资产结构、信贷资产收益、信贷风险状况四大类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客户结构权重为20%;信贷资产结构权重为15%;信贷资产收益权重为25%;信贷风险状况权重为40%(具体指标及评分标准见附件)。
一)客户结构(20分)根据《贷款客户管理办法》,贷款客户分为法人客户、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其中,重点监测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人客户包括农户、商户、小微企业主、企业合伙人、城镇居民、其他自然人等根据客户分类管理原则,将贷款客户分为支持类、维持类、限制类、退出类四类,重点对支持类、限制类和退出类客户数量及贷款金额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引导县级行社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市场定位,强化客户管理,增加优良客户,淘汰劣质客户,使客户结构、信贷投向趋于优化该类指标共分2小项: 1、支持类客户(14分)主要对有贷款余额的支持类客户的数量、贷款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限制类、退出类客户(6分)主要对有贷款余额的限制、退出类客户数量、贷款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二)信贷资产结构(15分)根据不同的业务品种、贷款方式及信贷投向变化分析,引导县级行社信贷投放逐步向低风险、高质量的领域转移,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实现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该类指标共分4小项:1、信用贷款占比(1分)评价县级行社是否对辖内符合信用户评定标准的客户(包含信用农户、信用商户等小额信用贷款)进行评级授信,引导县级行社优化基础客户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2、抵(质)押贷款占比(5分)根据当期抵(质)押贷款余额,分析此类贷款所占的比例结构,反映信贷风险的缓释状况3、小微企业贷款占比(4分)4、个人贷款占比(5分)根据当期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和自然人贷款占比的变化,分析信贷投向及结构的变化三)信贷资产收益(25分)通过客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收益率水平变动情况,引导县级行社改进信贷经营理念,提升信贷资产收益水平该类指标共分7小项:1、到期贷款收回率(6分)根据本期到期贷款收回情况(到期贷款不含贴现),分析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2、贷款利息收回率(6分)根据贷款收息情况,分析贷款利息的实收情况3、贷款拨备覆盖率(3分)根据贷款减值准备提取情况,衡量贷款风险抵补水平4、贷款收息率(3分)根据贷款利息收入情况,分析信贷产品的收益情况5、抵债资产处置率(1分)根据抵债资产的变化,分析抵债资产的处置情况6、表外资产处置率(2分)根据已置换不良贷款、已核销不良贷款的变化情况,分析对表外资产的管理处置状况7、应收未收利息收回率(4分)根据本期表内、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的增加(减少)变动情况,分析信贷资产的管理及利息清收情况四)信贷风险状况(40分)通过对信贷资产的分类及违约情况等分析,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全面地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引导县级行社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
该类指标共分7小项:1、不良贷款率(5分)根据不良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的增减变化,分析资产质量变化状况2、贷款损失率(5分)根据贷款中损失类贷款与已核销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析贷款损失程度3、贷款集中度风险(5分)根据单一客户及集团客户的集中度变化情况,分析信贷风险的管控情况4、贷款违约率(8分)根据本月到期未收回贷款笔数以及正常、关注类贷款的欠息笔数的比重,分析贷款违约情况5、客户风险(6分)根据当期到期贷款收回率在各类客户群体的分布情况,分析评价信贷风险的变化及客户资信程度6、五级分类迁徙率(6分)根据信贷资产质量向下迁徙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信贷资产风险变化的状况7、五级分类各形态占比(5分)根据信贷资产在各分类中所占比重,分析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第八条 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要坚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评价存量信贷客户的调整、资产的质量,又要评价新增信贷客户及新增贷款的质量,同时,还要评价贷款分类管理的精准度,在对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后,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在总分中扣分:1、新增不良贷款率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超过0.5%的,扣3分2、贷款偏离度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超过3%的,扣5分;超过5%的,扣10分。
第四章 评价方法第九条 省联社按季对各县级行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打分评价,并根据各县级行社的得分情况,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办事处(市联社)的相应分值,据此对各办事处(市联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评价第十条 各县级行社要根据通报情况,认真分析资产质量变化成因,研究制定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的方案及措施,上报办事处(市联社)审核后报省联社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工作办公室第十一条 各县级行社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评价办贷网点与客户经理的实施细则,并报办事处(市联社)备案要按月对办贷网点及客户经理进行评价通报,对于信贷资产质量较上期发生明显变化的,进行相应奖惩 第五章 评价等级管理第十二条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即:优秀:综合评价结果在90分(含)以上;表明被评价县级行社有明确的战略定位,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资产能够良性循环,信贷资产配置合理良好:综合评价结果在75分(含)至90分;表明被评价县级行社有较为明确的战略定位,信贷管理较为规范,信贷资产能够良性循环,信贷资产配置较为合理一般:综合评价结果在60分(含)至75分;表明被评价县级行社战略定位一般,信贷管理粗放,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资产质量没有根本好转。
较差:综合评价结果在60分以下表明被评价县级行社无明确的战略定位,信贷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质量差且配置不合理第十三条 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办公室按季对办事处(市联社)、县级行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评价,并通报评价结果 第六章 附则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农商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