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俗体育之扯铃活动.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54962346
  • 上传时间:2023-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宜蘭縣成功國民小學扯鈴隊班級:90級師資夜甲學號:S899240姓名:吳佳蓉指導教授:蘇國榮老師民俗體育之扯鈴活動壹、 前言扯鈴是民俗體育活動的其中一項技藝,而在政府重視民俗體育時,並未將扯鈴正式列入教材中,而在發展民俗體育的過程當中,發現扯鈴是深具有發展潛力,並且又經濟且各年齡層皆宜,所以積極作推廣與介紹.而民間也有幾個團體也在做推廣,並且研發各種不同種類的扯鈴,再加上配合比賽的舉辦,使得扯鈴這項活動的風氣大開,讓整個民俗體育的扯鈴這項運動,更能快速發展貳、 扯鈴簡史扯鈴入門 (The diabolo spinning ) 扯鈴是中國北方農閒時期最盛行的一項民俗活動,且花樣千變萬化, 名稱也因地而異,如:<空鐘>.〈風葫蘆>.<空竹>.等,現在統稱為〈扯鈴> 玩的時候以兩跟細木棍繫上一條細棉線,再以雙手拉扯木棍,使鈴在棉線上加速運轉,因空氣流動而發出嗡嗡的聲音.技巧純熟時,可玩出許多花樣,尤其融入音樂戲劇. 更可增加其趣味性和可看性. ﻫﻫ一、扯鈴的由來 ﻫ  扯鈴是我國的民俗技藝,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以往我國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耍是耍罐子,變是變戲法,練是練扯鈴。

      可見扯鈴在我國的民俗技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前在中國大陸,玩扯鈴是很風行的民俗運動,他用兩根細棍兒,拴上一條合股的細綿線,將棉線(現在多用尼龍線)兜住扯鈴,用雙手上下交互抖動細棍兒,身體配合扯鈴的轉動方向移動,使扯鈴由緩慢而急速的旋轉起來,使空氣產生振盪,發出了高低不同的嗡嗡聲尤其在明清時期,學習扯鈴風氣遍及全國,但仍以北方為最熱烈,每當年節或農家休閒時期,以及遇廟會趕集等慶典節日,人們多會三五成群,無分男女老幼,人人一鈴在手,樂在其中,彼此交換學習心得,使扯鈴的技術日益精進.  扯鈴不但風行中國,更流傳於世界各地十八世紀時,扯鈴傳入英國,頓時使英國人迷上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它「兩根棍子上的精靈」[宜註出處] ﻫﻫ二、扯鈴的源流與發展 「裁竹成形腰鼓如,兩端繩索弄徐徐,當風急轉如流水,山寺聞鐘韻有餘」根據古書[宜註出處]中的記載,扯鈴的歷史,應可上溯至唐朝[宜註出處].而後,明朝萬曆年間劉侗和于奕正同撰之帝京景物略記載當時一些風俗民情提到:「楊柳兒枯,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兒,打拔兒」[宜註出處]這種鐘聲悅耳的「空鐘」,就是扯鈴ﻫ   扯鈴遊戲花樣繁多,其名稱亦因地而異,在東北地區稱「抖嗡子」、在北平則稱為「風葫蘆」「風鈴」、到了河南則因「竹盒」聲如老牛,故當地人稱之為「抖老牛」、也有人認為它的二個重要的兩個圓盒部份是竹子做的,故取名為「扯空竹」,另也有稱「放風鐘」,但自民國七十二年列入民俗運動比賽後,就統稱為「扯鈴」,更有人因為它兩端發聲孔的數目,而稱它做十二鈴、十四鈴或十六鈴了.看吧!名稱多到嚇人了吧! [如註名詞出處則更具說服力]ﻫﻫ 以往的扯鈴都為竹製,要做得兩邊平衡,需有一雙巧手,這樣的民間藝人也著實不多,因為產量有限,扯鈴的發展也較為緩慢,一直到塑膠扯鈴的出現,加上被列為比賽項目,扯鈴在近年來已發展到幾近顛峰的地步。

      參、 扯鈴運動在台灣發展狀況扯鈴是民俗體育活動的一環,其發展過程當追溯到民俗體育的崛起;民國六十四年,政府對於民族技藝的「民俗體育」甚為重視,教育部指示[宜註出處]各級學校普遍推展;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先生大力提倡,省教育廳遂頒訂「跳繩、踢毽、放風箏」三項教材優先推廣[宜註出處],配合舉辦比賽,民俗體育的風氣大開民國七十年教育部選拔「中華民國七十年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應邀參加國際的巡迴表演及示範,獲得與會人士的好評.次年基隆市立中正國民中學成立國內第一支扯鈴隊民國七十二年中華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成立,民俗體育增列「扯鈴、彈腿、舞龍、舞獅」等項目,並於同年十二月舉辦第一屆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宜註出處],至此民俗體育得以蓬勃發展ﻬ肆、 扯鈴運動的特色(一) 適合各年齡層:兒童練習扯鈴,容易滿足遊戲樂趣,並且挑戰更高階的技巧;對於青少年可激發創作、思考之意志力; 中老年人可舒展筋骨,防止退化,所以扯鈴不受年齡、體力、體型的限制,是一項適合自己的健康運動,老少咸宜.(二) 全身均衡運動:「扯鈴」的運動量適中,可以補足人類運動時「多用腳少用手」的缺點;飛禽走獸身體少病且行動敏捷,其原因是前肢運動牽引橫膈膜,使五臟六腑跟著抖動,內臟不僵;肢體末稍氣血通暢,百病不侵。

      三) 經濟方便實惠:扯鈴器材便宜,它無需龐大的設備經費或保養費,只需一套「扯鈴」市價約台幣二佰元左右,人人玩得起它真的很省錢!(四) 不受各項限制: 多數的運動項目,受到季節、人數、時間、場地、器材等的限制,推廣不易.而扯鈴則不受影響,不僅器材便宜,活動起來不受時間與場地限制,學校運動場上、樹蔭下或家庭庭院及室內,只要有空地就可玩並且不受人數的限制,隨時隨地一個人或者多個人都可以自由的玩樂,而且時間上可以自我調配,看是要五分鐘、十分鐘、一小時皆可隨心所欲,自由取捨.(五) 易學而耐人尋味:「扯鈴」活動頗易入門,它可以使一個從未見過「扯鈴」的人,在半個小時內就學會基本的運鈴動作,以後再慢慢的提高層次,由初級動作至深奧多變的高級動作而在學習的每一過程中,都很容易使練習者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其個中的樂趣,實在是耐人尋味.所謂「奇異招數,變化無窮」,在「扯鈴」武林中,各中好手可會為此興奮不已六) 適合個別差異:從初學運鈴嗡嗡拉響,到學會基本動作,就可按照各人的興趣、個性、身材、能力去自由發揮,由淺入深,百玩不厭.(七) 具有創新性與挑戰性:「扯鈴」可以由簡單的運鈴、調鈴、基本動作開始練習,進而逐漸演變至複雜的花樣變化,在動作的演變過程中,必須靠本身的基本技巧為基礎,再加以靈活的思考,激發學習者的潛能,以創造出更新穎、美觀的招式來,每一新的創意動作,均會使創新者有成就感,近年來在我國民俗運動競賽中,特別設有「創作獎」,鼓勵求新、求變,使「扯鈴」的技術在近來突飛猛進,招數層出不窮,即是成就感使然。

      八) 培養「眼明手快、迅速敏捷」:練習扯鈴,手腳必須配合鈴的運轉速度、方向、時間及施力的大小,精確判斷,適宜掌握,才能達到技藝精熟之地步伍、 扯鈴的種類與材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位練扯鈴的人,都應了解扯鈴的種類與材質,以便挑選最適合自己使用的鈴具,茲分述如下:一、 扯鈴的種類(1) 單頭鈴:只有一個圓盒,其圓盒和雙頭鈴一樣,軸心凹槽較接近圓盒的部份為運鈴之所在,軸兒另一端點較尖,類似陀螺,因此單頭扯鈴亦可當陀螺來玩.問題在於它要如何取得平衡呢?密訣在於較尖的那一端不是完全沒有重量的,而是在較尖的一方加諸一些重量,使得扯單頭鈴的人能夠較易取得平衡2) 雙頭鈴:由兩個圓盒組成,中間夾著一個軸心,軸心之中央有一凹槽,凹槽的兩頭類似半個雞蛋形,由於凹槽的部份,在運鈴時與扯鈴線摩擦生熱,很容易成凹槽部份形成一深溝,不但影響運鈴,同時軸心容易因此斷裂,因此目前所有之扯鈴在凹槽部份均加鑲銅片二、 扯鈴的材質(1) 木製扯鈴:兩個圓盒及軸心均用木頭或實心三合板製成,此種扯鈴因圓盒未打風孔,所以扯動後不會發出聲響,因它便宜又耐摔,最適合初學者使用2)竹製扯鈴:兩個圓盒的部份,由一個粗大的竹圈的兩側,用圓薄木板封起來,中間利用粗細兩頭粗的軸心,穿入圓盒中.這種扯鈴聲音低沈悅耳,但因其為手工製成,成本高,價格昂貴,同時不耐摔,容易損壞,故不適合平常練習時使用,如果在表演場合,則可增添會場氣氛。

      3)塑鋼製扯鈴:塑鋼成品耐摔,又因能大量生產,成本較低,價格便宜,而且可以自行組合攜帶方便ﻬ陸、 扯鈴的基本運鈴動作一、基礎運鈴:想要能玩出扯鈴的花樣,首先必須要學會如何使鈴能在線上加速轉動,而不致於掉落地面,因此在這裡介紹如何來運鈴.(以下都用大眾習慣的右手用力,若左撇子則方向要倒過來) ﻫ 1、交叉線運鈴:[如能附圖更佳]將鈴放在地上,雙手持鈴棍,再把鈴放在鈴繩上呈一個V字型,然後左手的鈴棍與右手的鈴棍交換,使鈴繩成交叉狀,右手的線要在內側,左手線在外側;右手繩短,左手繩長,然後右手提高,並慢慢順鈴轉動之勢將鈴提起,左手切記不要用力,左手只須配合著右手的節奏感律動,看似兩手都有在用力,實際上是只有右手在拉或抖的動作即可初學者以交叉運鈴較會有成就感,但是,雖然交叉線運鈴極易入門,使鈴運轉快速,但要施作扯鈴各項動作身體都必須旋轉一八0度,造成日後扯鈴演示的不便;另外交叉線運鈴使鈴運轉到發出聲響所需的時間也比其他運鈴慢因此交叉線運鈴方法,對於入門學習者,是一個很適當的運鈴方法,但若要扯鈴演示表演則必須在入門後,學習其他運鈴方法ﻫ2、開線運鈴:訓練平衡感,調鈴[如能附圖更佳]將繩拉開不交叉再把鈴放在繩上,左右手的繩子長度不須要差太多,用右手拉起來,並慢慢順鈴轉動之勢將鈴提起,左手切記不要用力,左手只須配合著右手的節奏感律動,看似兩手都有在用力,實際上是只有右手在拉或抖的動作即可.3、繞線運鈴:開始鈴速較快[如能附圖更佳] 先用左手拿雙鈴棍,右手將鈴置於繩上,使鈴自然的掛在繩子上,且讓鈴面對著身體,像一個I字型(非H字型),而起鈴時右手抓著鈴作逆時針轉動,當鈴在逆時針轉動時,右手接著其中一鈴棒呈開鈴的狀況(即V字型),在瞬間,右手快速地繞過鈴軸,使右手的線要在內側,左手線在外側,然後右手提高,並且拉或抖動,左手切記不要用力,左手只須配合著右手的節拍律動即可。

      ﻫ另一法是將鈴置於繩上並且在地上,由右手拿鈴棍繞鈴軸一圈,並且右手的鈴棍在內側,而左手鈴棍在外側,起先讓鈴在左腳的前方,並且右邊繩子短,左邊繩子長,右手迅速地提起,並且往上提,左手不要用力去抵銷右手的鈴速,鈴面對著身體,像一個I字型(非H字型),這種方法是很簡單而且小朋友很喜歡用的方法4、注意事項 1. 身體要正對一個鈴片,鈴面轉向,身體也要跟著轉向.2. 右手輕輕的拉,使其單方向轉動,左手勿用力,只須順著右手送就可以了3. 鈴不平衡時(抖動或鈴片一邊蹺起來時)請看下面介紹平衡的方法去調整二、平衡調鈴1、 調高低:   [如能附圖更佳]交叉線運鈴的調法是先將左手棍提高,再將右手棍平移到左線左邊,使線成不交叉;然後右手的鈴棍往外推,繩子接觸外鈴片亦可選擇用右手鈴棍去接觸外鈴片,外鈴片就會慢慢降低;若內鈴片蹺得有一點高時,右手鈴棍須往內下或往內推,可選擇繩子接觸內鈴片亦可選擇用右手鈴棍去接觸內鈴片,內鈴片會慢慢降低通常是看那一面比較高就往那一個鈴面調整,可以慢慢地壓低鈴面的高度,切記不可調鈴面較低之處,否則會越調越歪,那就需再運一次鈴了2、 調方向:正在運鈴走位[如能附圖更佳]1反時針轉:左棍提高,使右棍能輕碰到內鈴面,但身體要跟著移動。

      2順時針轉:左棍提高,反拿右棍使能輕碰到外鈴面,身體也要跟著移動 ﻬ柒、 應用技術及練習方法以下是對於會運鈴,且運鈴已達一定的水準,也就是說鈴速夠快、鈴面對著扯鈴的人且不會亂跑、會調一點點鈴,那麼您就可以開始學始以下基本動作了一、 金蠶脫殼:將鈴運轉至適當速度時,右手將鈴棒繞鈴軸,使其開鈴,並轉身90度,使鈴面與身體垂直,鈴呈H型(非I型),然後左右手置於胸前,使兩隻鈴棍呈平行的狀態,右手靠身體,左手在外側,並且左手不動,主要是由右手在繞繩子,右手由裡往內向上繞鈴棒,並且往下繞鈴軸3/4圈,另外1/4圈鈴棍要右手繞到左手外側(側邊看是呈δ型)這次讓左手靠身體,右手在外側,使完成了一圈的動作之後,要快速將右手向上繞左手鈴棍,之後繞鈴軸1圈,就完成了泰半的動作,接著你可以選擇將鈴整個在放下,此時就像是已開鈴一般的神奇地在你面前運轉;或著你可選擇更漂亮的收鈴動作,便是將鈴由裡向外拋(記住不要打到自己),靠著兩手腕之力,並將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