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ptx
229页030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2.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3.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护理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的意义、护理目标及治疗要点4.熟悉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内容及护理0303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一、 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要点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胰腺、肝、胆,以及消化器官上的腺体1.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咽腔和胃的通道食管全长2530 cm,负责将来自口腔的食团和唾液通过周期性收缩等方式运送到胃内中切牙至贲门处约有40 cm,中切牙至食管入口处约有15 cm,因此,在临床插置胃管的过程中,胃管下行15 cm左右时,护士应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利于胃管顺利进入食管2.胃胃由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分构成,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胃的主要功能为暂时储存食物,通过胃的节律性运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食物在胃内消化,形成食糜,并通过其运动将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胃排空的时间与饮食成分有关,一般排空混合性食物需46 h。
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层含有丰富的腺体,包括贲门腺、胃腺和幽门腺,它们能够分泌胃液胃液的分泌与以下四种细胞有关:1)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2)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等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后者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能将蛋白质水解3) 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通过中和胃酸使胃黏膜表面呈中性或偏碱性状态,以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4) G细胞分泌胃泌素,而胃泌素能够刺激壁细胞和主细胞的分泌3.小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全长约6 m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与空肠交界处为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空肠与回肠间并无明确的解剖标志,小肠上段2/5为空肠,下段3/5为回肠;回肠末端连接盲肠,并具有回盲瓣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小肠内有十二指肠腺和肠腺两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小肠液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大肠大肠全长约1.5 m,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电解质大肠内有许多细菌,有些细菌具有能分解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的酶。
5.肝、胆1) 肝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的主要功能如下:(1) 生成胆汁:可经由胆管系统运输和排泄至十二指肠2) 物质代谢:肝是人体进行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还参与维生素、激素和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与代谢3) 解毒:肠道吸收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大多由肝脏解毒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2) 胆胆道系统由胆管和胆囊构成,胆管主要起运输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胆囊则主要起浓缩胆汁和调节胆汁流量的作用6.胰腺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胰的输出管为胰管,胰管穿出胰头后与胆总管汇合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1)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使全身各种组织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2)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外分泌物主要是胰液,对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氢盐,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二、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反映患者有无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等2) 血沉检测血沉可作为炎性肠病、肠结核或腹膜结核的活动性指标。
3) 血尿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学检查在内的肝功能试验可从某一侧面反映肝损害的情况血、尿淀粉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血、尿胆红素检查可初步鉴别黄疸的性质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确定肝炎的类型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较特异的诊断价值,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对肠癌和胰腺癌具有辅助诊断和估计疗效的价值4) 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常规检查可大致判断出腹水为渗出性还是漏出性,同时结合生化、细胞学及细菌培养,对鉴别肝硬化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腹腔恶性肿瘤很有价值5) 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临床上可通过采集血清、胃黏膜活检标本方式进行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培养、涂片、革兰染色镜下观察等6)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肉眼观、隐血试验、显微镜下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资料,如隐血试验阳性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依据,对肠道感染、某些寄生虫病有确诊价值,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7) 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常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尤其是胃癌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方法如下:(1) 活组织检查:取活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确诊价值,诊断有疑问者应做此项检查。
消化系统的活组织检查标本主要来自内镜直视下的直接取材,如在胃镜或结肠镜下对食管、胃、结肠、直肠黏膜病变组织,或在腹腔镜下对病灶进行取材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也是常用的取材方法2) 脱落细胞检查:在内镜直视下冲洗或擦刷胃肠道、胆道和胰管,检查收集到的脱落细胞有利于发现该处的癌瘤另外,收集腹水,寻找其中的癌细胞也属于此范畴2.内镜检查应用内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各类病变,并可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还可将操作过程摄影或录像,留存以备分析3.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B型超声(B超)检查普遍用于腹腔内实体脏器的检查B超检查可显示肝、脾、胆囊、胰腺等的影像,从而发现这些脏器有无肿瘤、囊肿、脓肿、结石等病变,并可了解有无腹水及腹水的量,对腹腔内实质性肿块的定位、大小、性质等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等血管,有助于门静脉高压诊断与鉴别诊断2) X线检查(1) 腹部平片可判断腹腔内有无游离气体、钙化的结石或组织,以及肠曲内气体和液体的情况等2) 通过胃肠钡剂造影、小肠钡灌造影、钡剂灌肠造影等X线检查,医护人员可观察到全胃肠道的情况这些检查可发现胃肠道内的溃疡、肿瘤、炎症、静脉曲张、结构畸形及运动异常等。
X线钡餐检查前12 h应禁食;钡剂灌肠者应于检查前3天开始半流质少渣饮食,白天多饮水,检查前24 h进流质饮食,检查前一晚服轻泻剂或清洁灌肠,分次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禁食3) X线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胆道结石与其他病变3)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和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敏感度和分辨力高,可反映轻微的密度改变,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效果较佳,因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上越来越重要患者在腹部CT检查前1周内不应做腹部器官的造影检查,不服用含金属的药物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如门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有助于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肝和胰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判断肿瘤范围,并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0303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一、 恶心与呕吐的护理 恶心(nausea)即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感,常为呕吐的前驱症状呕吐(vomiting)是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胃的强烈收缩经食管和口腔有力地排出体外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 恶心和呕吐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一般情况下,呕吐多在恶心后出现。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可以把胃内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但长期呕吐伴畏食者可发生营养不良;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失调,甚至引起食管贲门撕裂,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意识障碍者呕吐时可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1.护理评估1) 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2) 身体状况评估(1) 恶心与呕吐的特点:呕吐的时间、频率、呕吐物的量与性状因病种而异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的呕吐物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2) 评估要点:护士应询问患者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诱因、与进食的关系;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和营养状况3) 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呕吐物毒物分析、细菌培养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各项4) 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疲乏无力,有无焦虑、抑郁及其程度2.护理诊断(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大量呕吐导致脱水有关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反复呕吐、营养摄入量不足有关3) 活动无耐力:与频繁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4) 焦虑: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有关3.护理目标(1)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
2) 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停止,逐步恢复进食,活动耐力恢复3) 患者的焦虑程度减轻4.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护士应保持病室内整洁、安静、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舒适而轻松的环境;为患者安排单独的房间或小房间,避免患者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患者呕吐时,护士应协助患者坐起或取侧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2) 饮食护理呕吐会导致电解质、水和营养物质丢失,因此,护士应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并注意补充水分3) 病情观察护士要观察患者呕吐的特点,记录其呕吐的次数、量、颜色和气味,必要时留标本送检;观察患者呕吐时有无呛咳和窒息表现,如有呕吐物呛入气管,则应协助其将呕吐物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4) 对症护理(1) 呕吐护理:当患者恶心、想呕吐时,护士应鼓励其深呼吸(用鼻吸气后张口慢慢呼气,深吸气慢呼气反复进行),以减少进入胃内的空气,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2) 维持体液平衡:对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患者,护士可按医嘱给予其静脉输液,保以证机体的需要5) 用药护理服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的患者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护士应告知患者用药后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6) 心理护理护士要同情、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帮助,缓解或消除其因呕吐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也可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方法7) 健康教育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以热情和支持的态度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要求二、 腹痛的护理腹痛(abdominal pain)是局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炎症、缺血、损伤及理化因子等因素的刺激后,冲动传至痛觉中枢所产生的疼痛感腹痛多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但也可由腹腔外脏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一般按起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将腹痛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两种1.护理评估1) 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症,胃癌,肝癌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腹外脏器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下叶肺炎及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2) 身体状况评估(1) 腹痛的特点 疼痛部位: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多在中上腹;胆石症、胆囊炎、肝脓肿患者腹痛多在右上腹;小肠疾病患者腹痛多在脐部或脐周;结肠疾病患者腹痛多在下腹或左下腹 疼痛性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上腹有突发剧烈刀割样、烧灼样疼痛,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上腹有持续剧痛或阵发性加剧的疼痛,胆石症患者有阵发性绞痛,胆道蛔虫患者剑突下有阵发性钻顶样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有持续性、广泛剧烈腹痛并伴有肌紧张,胃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患者有隐痛或钝痛。
2) 评估要点:护士应评估患者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其与体位和进食的关系;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神态、体位和营养状况3) 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应了解患者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腹腔穿刺液检查等的结果有无异常;了解X线检查与CT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等的结果,以助于病因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