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根术在上颌磨牙治疗中的临床观察.doc
4页截根术在上颌磨牙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截根术在上颌磨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6例成人患牙周病上颌磨牙,去除骨吸收较多的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对保留牙冠及牙根进行根管治疗充填后,牙冠减径调颌观察其疗效结果:经1—3年观察,26例患牙,21例成功,5例失败结论:截根术是一种治疗患牙周病上颌磨牙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截根术 牙周病 上颌磨牙 临床上常见到上颌磨牙患牙周病后,病损发展并不均衡,往往一个近中颊根或一个远中颊根牙槽骨吸收较多,而其它牙根破坏轻微,这样的病例,常规牙周洁治和刮治并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经常引起牙龈瘘管,牙周肿胀疼痛,最终被迫拔出患牙截根术能去除上颌磨牙病变较重的牙根,保留破坏较少的牙根及牙冠,最大限度的维持牙列完整,保存自体的牙组织近几年,我们选26例患牙周病的上颌磨牙,根管治疗后截断骨损较大的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减径调颌并进行追踪观察1—3年旨在观察截根术治疗患牙周病上颌磨牙,保留牙组织的临床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牙科专用涡轮机及金刚砂针 (2)常规的牙用门诊手术器械及拔牙器械1、 2 病例选择病例选自1999、10—2003、3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要求(1)25岁以上的成年人.(2)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能维持口腔卫生。
3)患牙周病的上颌磨牙,临床检查牙冠松动不超过1度4)X检查一颊侧近中根或远中根牙槽骨吸收2度以上,其它根破坏轻微,牙根骨收于不超过牙根 1/2 选出病例见患者临床资料表1、 3方法:患牙术前常规进行牙周洁治、刮治,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控制牙周炎症对要保留的牙根常规根管治疗,牙冠部用磷酸锌垫底后银汞充填七日后复诊,局麻下在患牙颊侧切开牙龈,翻开龈瓣,用涡轮机,金刚砂针从冠根接合部截断牙槽骨病损较大的上颌磨牙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拔除患病牙根,刮除拔牙窝内病变肉芽组织涡轮机球钻在牙冠断根处备洞,玻璃离子充填,抛光,消除悬突,复位龈瓣并缝合减少冠部颊舌径,降低咬合七日后拆线,3月后复查追踪期内每半年做一次牙周维护治疗2、 结果2、1:26例截根术患牙临床资料 表一:截根术患牙临床资料 性 别 年龄 手术部位 截除牙根 切除牙根骨吸收 男 女 (岁) 6 7 近中 远中 大于1/2 牙根全长 11 15 25--65 17 9 14 12 11 15 2、2 26例患牙临床治疗效果表二:牙截根术后临床观察: 随访时间 临床效果 失败患者性别 失败原因 (年) 成功 失败 男 女 牙周病 颌创伤 根折 1-----3 21 5 3 2 2 2 1 对26例患牙周病上颌磨牙做牙截根术和根管治疗后经1----3年临床追踪观察,除5例失败外,其余21例保留牙无松动 ,牙周组织无明显炎症,治疗后行使功能正常。
治疗前 根充后 截根后 截根后一月3、讨论3.1 临床上后磨牙牙周病病损不均衡常与上下牙咬颌力量不均匀有关,往往一侧病损较重,易引起颊侧瘘管、流脓、牙周组织肿胀,咬颌不适、疼痛等临床症状,多次牙周基础治疗并不能改变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整牙体拔除造成牙列缺损较大,降低咬颌功能据测试,第一磨牙咀嚼功能效率达50-60%,第二磨牙咀嚼功能效率达20-30%(1),因此牙截根术除解决患牙临床症状外,最大限度保留自身牙体组织,不仅符合牙体治疗原则,也保存了较好的咀嚼功能3.2 后磨牙经截根术后,保留的牙根经牙周膜内压力感受器感受上下牙列咬颌运动,引起牙槽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利于预防牙槽骨废用性退化,使牙槽骨保持应有的宽度和高度(2)(3),能保持保持牙槽骨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牙齿的稳固3.3 牙截根术后有5例失败,2例患者因为中断牙周维护治疗,牙周病继续发展引起保留牙颊侧牙槽骨吸收,保留牙松动拔除。
2例患者因咬合创伤松动,调合后好转,2年后拔除1例因咀嚼时咬到硬物,导致保留的近中颊根折断拔除3例失败患者为男性,2例失败患者为女性,这与男性患者因症状解除,往往不能坚持治疗,女性患者更注意后期治疗有关正常情况下牙各部分均布载荷时,应力分布规律是根尖区应力最大,其次是根分叉区,牙槽嵴顶最小;近中侧应力值大于远中侧患牙截根后,冠部受正常载荷时,其余牙根各部分所受应力值明显增加(4)术中要求完全消除截根创面悬突,防止术后潜在过深龈袋;术中修改牙冠形态,减少颊舌径,降低牙冠高度,可使患牙截根后保留牙根各部及牙周膜的应力值增加幅度减小,有利牙周组织的健康,有利于保留牙的保护3.4 通过临床的治疗追踪观察,对牙周病发展不均衡的上颌磨牙用牙截根术治疗后,既消除了牙体病变部分,解除了临床症状,最大限度保存了自体牙体组织和牙列的完整,又获得满意的治疗和修复效果因此说牙截根术是治疗患牙周病上颌磨牙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刘振卿,管志江,孙强等,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3(1):63 (2)(3)王敏,罗云,胡国瑜,无牙颌下颌骨大小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4,12(2):106。
(4)周书敏,江泳 截根术牙半切除术及术后不同修复设计对牙周膜内应力分布的影响——二维有限元分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7,11(3):16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