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操作.ppt
41页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操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操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操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操作1黑龙江省高校培训专题讲座黑龙江省高校培训专题讲座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Ø自杀的相关数据Ø案例分析Ø宣传与自杀的关联性二、原因与分类二、原因与分类Ø 负性冲击事件Ø 疾病或生活的长期困扰Ø 精神错乱Ø 抑郁症2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三、危机的预防三、危机的预防Ø 筛查与排查Ø 建立三级工作网络Ø 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四、危机干预与事后处理四、危机干预与事后处理Ø 心理危机的干预Ø 危急状态的干预Ø 作为的意识与证据Ø 事后处理的原则 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1 1-1-1. .美国大学生自杀相关数据美国大学生自杀相关数据Ø10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考虑过自杀Ø12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制定过自杀计划Ø60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1.6%)报告最近12个月自杀未遂 (以上Meilman教授提供Jed基金会数据)Ø大学生自杀率7.5/10万(总人口自杀率15.0/10万)(Silverman博士提供1980-90年10个“大大学” 自杀研究数据)3自杀一个都太多自杀一个都太多 预防自杀是每人个人的责任预防自杀是每人个人的责任一一、数据与案例、数据与案例1-2.1-2.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相关调查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相关调查Ø上海高校学生(86年1月—97年6月)自杀率为11.9/10万Ø上海高校学生(2002年1月—2003年12月)自杀率为5.4/10万 (以上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提供)Ø中国15-34岁自杀率26.04/10万(全人口23.23/10万) (费立鹏1995-1999年调查数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Ø2005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国内大学生自杀率2-4/10万(刘华山:对国内四省市16所知名高校调研统计结果,社会同龄人15/10万 )。
Ø 2008年教育部某司级领导2-3/10万41 1-3-3. .大学生自杀想法的调查情况大学生自杀想法的调查情况Ø北师大心理学院金盛华1994-95年调查: 大学生在过去几年里想过自杀的比例为34.3%,有自杀企图经验的比例4.4%Ø南京危机干预中心殷希全1993-1994年对河海大学及南京审计学院608人进行了心理危机调查显示: 47%的学生曾有过自杀的想法,有0.8%的学生有过自杀的行为5概念与数据讨论概念与数据讨论?!?!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2.相关案例及危机原因分析Ø某男生“因”七年不能毕业跳楼自杀;冲击事件及家庭压力Ø某女生“因”乳腺癌复发,大夫称没有治愈希望而自杀; 自认为:没有希望的病痛折磨,同时在经济和精神上托累家长Ø某男生“因”家庭关系淡漠、择业与恋爱受挫,“抑郁”自杀; 有冲突事件,但已因失眠、抑郁就医服药没有及时被发现Ø某男某女生分别因人生观价值观而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一个自杀,一个实施自杀但得到及时终止和抢救;Ø某男生学业优秀、就业单位很好,令老师同学想不到自杀; 因超生他,家庭被罚而贫穷,长期生活在经济困难和精神困扰之中,表现自强、优秀、阳光,但内心一直极度自卑(遗书自述);另有林男。
Ø某男生因总感觉有人追杀从楼道窗户夺路而去坠楼身亡冲击事件(挫折、灾病)、认知模式、人格障碍冲击事件(挫折、灾病)、认知模式、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精神疾病6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3-1.媒体报道对自杀的影响Ø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供媒体工作者参考》介绍: Goethel774年出版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男主人公为情开枪自杀小说面世以后,许多青年男子用同样的方法结束生命因而,该书在某些地区被列为禁书维特效应”亦被用来专指模仿自杀的行为 上个世纪美国作家DerekHumphry的作品《自杀》的发表,纽约用书中相同方法自杀的人数激增在法国,被翻译成法语的《自杀》也令自杀数量上涨 美国社会学者Phillips 指出在电视报道自杀案例后,自杀数量在10天内逐渐攀升 名人的自杀案例对公众有更大的负面影响7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3-2.媒体报道对自杀的影响Ø1986年4月日本歌星冈田由希子跳楼自杀被媒体大肆渲染后两周,日本几乎天天有青少年自杀,十多天竟达二十余人据统计,1986年的头11个月,日本青少年自杀达333人,比1985年同期高44%,心理学家称之为“由希子症候群”。
Ø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被媒体的大肆渲染从1日深夜到2日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心理学家指出,“艺人张国荣自杀身亡,强化了原本已有自杀倾向人的寻死欲念”香港的专项研究也显示:媒体大篇幅报道张国荣死讯后,4月份香港共有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亦较2002年4月份高出18人在当月的自杀者当中,有几名死者轻生前留下的遗书中,清楚写明其自杀与张国荣轻生有关来自《新闻记者》2006第10期)8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3-3.媒体报道对自杀的影响Ø“自杀模仿”和“自杀传染”:自杀模仿意为某自杀案例诱发一系列自杀行为的发生;自杀传染意思是某自杀案例诱发了另一例自杀行为的发生《自杀预防—供媒体工作者参考》)Ø社会心理学认为:大众传媒可以成为社会心理、情绪传染的一个途径传媒渲染性报道会诱发更多的自杀Ø媒体宣传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容易受到对自杀渲染报道的暗示和诱导Ø自杀报道会对与自己情况相近的有自杀想法的人产生身份认同,增加其模仿对方“解决问题”方法的可能Ø媒体的渲染、煽情报道会增加青少年错误尝试的可能性9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一、数据与案例二、原因与分类1.1.自自杀杀的的四四原因原因( (类型类型) )简简说说 Ø 负性冲击事件Ø 疾病或生活的长期困扰Ø 精神错乱Ø 抑郁症10 2. 2.抑郁症与自杀抑郁症与自杀Ø 7-10%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死于自杀;60%自杀死亡者被诊断有重性抑郁障碍。
Silverman博士《Big10大学生自杀研究》)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中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发生变异,(过低引发抑郁症)幸福感降低,便削弱大脑抗拒自杀冲动的能力,患者自杀的机会便会增加重视和正确看待药物治疗二、原因与分类113.3.“自杀的主要路径是认知自杀的主要路径是认知”假设假设(RUDD教授的“认知基因”) 人面对一个人面对一个““情境情境””会产生一种会产生一种““想法想法””,这种,这种““想法想法””会产生对应的会产生对应的““情绪情绪””、、““行为行为””和和““生理反应生理反应””一系列同类的一系列同类的““想法想法””多次应用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思维多次应用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思维““自自主性思维主性思维””,,““自主性思维自主性思维””的不断沉积就会形成的不断沉积就会形成““中间信念中间信念””,再经反复强化就会变,再经反复强化就会变成成““核心信念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核心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在认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去支配一旦形成,就会在认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去支配““中间信念中间信念””和和““自主性思维自主性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人对同样的事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人对同样的事件做出不同的反应11关于核心信念、中间信念及自主性思维(原为认知行为疗法之工具)情境(考试失败)自主性思维(考试太难了,我永远过不了)情绪(伤心)行为(退缩、睡觉)中间信念(如果我不完美就说明我很笨)核心信念(我不合格)生理反应(疲劳)三、心理危机预防121.1.筛查与排查 1-1. 新生入学筛查:UPI,SCL-90 1-2. 定期不定期排查 1-3. 必要时专业排查 大学生心理危机测验(金宏章) 准专业访谈(评估1;评估2) 深入细致的日常工作2. 建立三级工作网络 2-1. 各级各方各尽其责 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12三、心理危机预防132. 建立三级工作网络 2-3. 心理联络员作用与组织Ø 学生心理联络员的选拔标准Ø 学生心理联络员的上岗动员Ø 公寓管理的培训及联络员作用的发挥3.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3-1.《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3-2. 《HLJ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自杀)备案表》 3-3.《心理帮助建议书》制度131.危机干预的艰巨性与可作为性Ø没有一种确切方法确切方法可以预测自杀,量表、调查都对自杀未遂者取得的;Ø北京干预中心对617例重度自杀未遂者调查,46%自杀者决定时间小于10分钟;Ø多种危机源存在:冲击事件(竞争压力)、人格障碍(人生观)、抑郁症、精神分裂ØØ没有全员意识而靠哪支单一力量是难以胜任危机干预工没有全员意识而靠哪支单一力量是难以胜任危机干预工作的!作的!14四、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2.2.建立危机干预三级工作网络建立危机干预三级工作网络★★学校级(领导、机关、专职机构)的主要职责:学校级(领导、机关、专职机构)的主要职责:Ø制定文件文件、政策,政策,督促相关单位及人员各尽其责;Ø开展研究、研究、筛查(建档、通报、跟踪)、培训和指导培训和指导;Ø危机事件处置的指挥、协调。
★★院系级(院系领导、员、班主任)的主要职责:院系级(院系领导、员、班主任)的主要职责:Ø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组织好学生骨干(心理委员等)履行职责;Ø充实危机档案,关注重点人: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关心帮助;ØØ发现和识别危机信号发现和识别危机信号,及时报告报告并有效延缓延缓危机发展★★学生骨干学生骨干(学生社团、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学生社团、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Ø面上工作:搞阳光活动、优化人际关系、营造健康氛围ØØ特别任务特别任务:及时:及时发现信号并报告,发现信号并报告,有效延缓危机发展有效延缓危机发展 renwenrenwen窗窗** ** 许多许多####;;baba系系 女女割腕割腕 Ø工作风格:不张扬、不懈怠、不负重托153.3.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Ø建立危机筛查及分析评估制度;Ø建立专职教师联系院系制度Ø建立危机档案及情况“通报”与“沟通”制度;Ø建立危机汇报与研讨制度;Ø重症“会诊”与转介制度;Ø明确宣传口径和纪律: 第一,避免简单归因;第二,指定部门和专人有待共同探讨和深化16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宏观应对策略4. 4. 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应发挥的作用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应发挥的作用 4-1.认识危机干预的可能性Ø“没有人一心想自杀,如果有,他早就死了”(对于“正常人”): 自杀的人在自杀前认为生不如死,自杀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在这种无奈面前一定会流露出某种对生的渴望或眷恋的信号信号。
如,情绪反常、恋人恋物等Ø心理咨询是可以有效降低自杀危险的: 校园大部分自杀者都没有在心理咨询中心就诊的(Jed基金会);有自杀的学生中仅有1/3接受过心理咨询,29%的学校报告最近一年内至少有1名学生自杀,10%的心理咨询中心报告有1名来访者自杀——约3倍的关系(Bib 10:2000年)Ø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精神分裂、抑郁症等)是有疗效的是有疗效的174-2.4-2.掌握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善于发现“正常”危机信号: 洞察情绪反常、恋人恋物等 哈工大“生活习惯档案”的双重意义:寻找危机源头;反衬危机信号② 掌握人生观问题危机信号: 微弱但特征信号明显——因为他们并不遮掩③ 了解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基本特征④ 了解“病”(精神科)与“非病”的危机及处理原则Ø“病”的危机的主要解决渠道是专业治疗,学校、家长、同学要给予辅助支持及必要的看护;Ø“非病”学生的危机需要学校各方的综合干预和支持⑤ 危机干预的要点:选择不唯一;痛苦可以降低;方法不可逆18四、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应发挥的作用4-3. 员在危机干预中可以发挥的作用Ø良好心理环境营造的第一线:对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遇到困难给予正向关心、帮助、指导Ø危机预警和干预的第一道行政(校方)线: “悄悄的我走了”谁来找?一个短信“我不活了”谁来管? 发“晕”的学生谁来过问?咨询老师的告急谁来解?Ø化解危机的第一道缓冲线: 通报、沟通≠告状;批评≠训斥、贬低;处分、退学的心理心理……Ø危机学生长期心理支持重要依托线 重“病”的医院治疗或休学;某些问题可以心理咨询。
带“病”(含愈后)学习的配合问题、咨询中的配合问题、危机尚配合问题、危机尚无无佳策的看护问题等——员19四、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应发挥的作用4-4. 尽量学习“专业”危机劝导的思想方法Ø分析“基因”与“诱因”评估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 分析冲击事件强度冲击事件强度与下列““基因基因””的关系的关系 ★ 疑有自杀可能(一定要)可考虑问——问就是评估,也是干预 ★ 用危机《感受评估表》思想方法确定危机程度Ø认可来访者的情感痛苦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Ø对其自杀行为赋予新的认识 ★ 不试图说自杀是不好行为,允许将自杀作为解决问题一种的方法; ★ 强调用自杀来解决暂时的问题是一种再也无法挽回的方法;Ø营造其内心世界的安全网: ★ 找出可为其提供帮助的内部及外部资源,列出可帮助者姓名及联系方法;Ø用希望结束谈话: ★ 给来访者建立起真诚、切实的希望——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20四、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应发挥的作用学习无止境,绝非客套u向“专家”学习、请教u向领导汇报、学习u向实践学习u同事之间相互学习21欢迎批评指正!22北京心理危机有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感受评估表1.请记录你目前的痛苦感受有多大? (0=没有;100=痛苦最大) 0 50 1002.如果你目前的状况不会改善,你能承受现在的感受吗?(1=完全可以承受;5=完全不能承受) 1 2 3 4 53.放眼未来,你能看到你的生活会有所改善吗?这种改善不管是你努力的结果,还是自然改善的。
1=确定将来会有所改善;5=什么也不会改变) 1 2 3 4 54.就你现在的处境,是否无论你怎么做,事情似乎还是那么糟或更糟?(1=我所做的已经使我的状况有了改观;5=我的努力是徒劳的) 1 2 3 4 55.你的自我感觉如何? (1=非常喜欢我自己;5=极度自恨) 1 2 3 4 56.你想要自杀来解决问题,你认为效果如何? (1=完全没有效果;5=非常有效) 1 2 3 4 57.你现在的生存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你没有采取自杀行为?8.这些生存原因的重要性? (1=对我的生存非常重要;5=一点也不重要) 1 2 3 4 523自杀危机程度评估2Ø原则:疑有自杀危险就要问有关自杀的问题!问才能了解情况。
问本身就是在评估! 如何问自杀的问题:Ø“有时候一个人经历非常困难的事情时,他们会有结束生命的想法你有那种感觉吗?”或或“从你的谈话中我有一种疑惑,不知道你是否有自杀的想法Ø问:是否有自杀计划及时间、地点、方式等程度?——评估程度Ø有无自杀行为的既往史或自杀想法?诱发因素是什么?找出自杀的因素、精神症状、抑郁情绪等;Ø问是什么代替了自杀的想法?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否告诉了任何人或寻求他的支持?Ø询问来访者可利用的资源: 什么是有助于减少自杀想法的内部资源?什么是主要的生存原因?有助其继续生存下去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值得信任的、可以向之倾诉的人?245.Greden5.Greden抑郁识别及自杀危险识别抑郁识别及自杀危险识别•识别抑郁的12个迹象 ⑴连续数周感到沮丧;⑵感到“麻木”、“空虚”、“无聊”;⑶躯体疼痛、头昏、疲倦;⑷睡眠困难;⑸体重改变或饮食习惯改变;⑹对以前感兴趣的东西或活动失去兴趣;⑺过分的挫败感和自责;⑻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困难,难以集中记忆力,犹豫不决;⑼没有精力或动力,内心的压力感;⑽和平常比更易怒、紧张;⑾感到无价值、内疚或满心羞愧;⑿彻底的无助感、无望感。
•识别自杀的8个危险因素 ⑴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⑵看不到“出路”;⑶考虑自杀—提出问题;⑷有自杀计划;⑸有实施自杀计划的方法;⑹有自杀未遂史; ⑺物质滥用;⑻冲动性25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物质所致抑郁26“悄悄的我走了”Ø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出差在外地,给学生发电子邮件提醒他抓紧毕业设计学生的回信: Ø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Ø生命短暂,爱我所爱,做我想做,无惧无悔Ø时不我待,我没有多少时间了每个人都会死早晚而已,我以清楚的看见,在这一瞬我放弃了所有的懦弱与恐惧。
我知道了现在我以不必苦苦等待那个必然会来临的节日我只想无忧无滤的和同学度完最后的美丽时光静静的,静静的……Ø谢谢#老师关心,论文对我来说以不重要,毕业对我来说以无所谓 我要去完成我未完成的心愿,以减少我的不甘与遗憾论文的事非常抱歉我希望#老师为我一定保密让我正常的,开开心心的走完学生时代的最后时光谢谢#老师,不必为我担心,也不必找我,有事勿扰默默的,默默的我希望人生无憾Ø查:该生内向、偏执,两科毕业前考试没过,不能按期毕业27“我不活了我不活了” 一大二男生因学习“不努力”有留级危险,员通知家长,家长训斥,话不投机孩子挂断并发回短信“我不活了”,家长回电、来校均找不到该生,报告并指责学校“孩子出事你们要负责” 查:该生两岁时父母离婚,都在同一城市但一直不和母亲无固定工作,父亲做买卖,脾气较暴躁28发“晕”的学生•该同学自觉考试四门不及格,担心会降级,假期也不想回家,觉得没有脸面见家长,后来该生双手抱头蹲在地上•该生家境困难,家住林区,父亲由于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在家照顾父亲,申请了助学贷款该生由于尿路感染两次住院,均在校医院诊治,最后一次住院15天,由于要参加期末考试而出院。
但由于落了部分课程,并由于为病情担心有时听课状态不佳•该生与寝室关系不融洽•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该生突感头晕,险些晕倒,面色紫青,看不清人,腹痛伴有恶心的感觉经医院检查未发现相关疾病29概念与数据的讨论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自杀死亡以外的其它概念尚无统一界定 如,自杀未遂、自杀想法、自杀企图、自杀行为等表达并不统一 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的研讨:统计为28.7万:200万=1:7 (费2003《中国自杀:1995-1999年》) 是否可靠?费认为1:10不止,有人认为1:2(高校),南昌8年,哈15年; 对媒本及对媒本及““专家专家””的各种说法应有具体分析的各种说法应有具体分析 截至2002年8月7日,中国内地因非典死亡349人 2001年全国公安部门掌握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290人/天)同年美国4万人/2.81亿;日本约1万人/1.25亿)30概念与数据的讨论自杀数据的权威性与有限性自杀数据的权威性与有限性Ø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提供的1995-1999年的自杀调查是全世界最大的自杀调查样本,自杀死亡案例为895例;世界第二大的自杀调查案例为加拿大125例。
Ø统计方法:23个疾病监测点+调整(瞒报、漏报:假“意外”死亡;南昌大学好样本也有)31Ø大学生自杀“个案频出”,但目前没有大学生自杀死亡率和自杀未遂率的统计,也没有自杀率提高的证据(费立鹏2004年11月)Ø杨振斌与刘华山的数椐:2-4/10万3.重症精神疾患的应对应对目标和原则:有利于其安全、治疗和其他同学的安全Ø对重症精神疾患者及时转介或力劝治疗;Ø对重症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者,通过《心理帮助建议书》制度实施特别帮助和关注;Ø对没有进入治疗阶段的“非常学生”进行重点看护;Ø对治疗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学生安排专人看护、关照;Ø行政干预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尝试对拒不收受治疗且有自伤、他伤可能性的学生“强制”休学治疗;对不自控的人格障碍实施行政干预32专家简介-1 John F.Greden 医学博士密西根大学精神病学和临床神经科学教授,精神病学系主任,抑郁中心执行主任,心理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研究理事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研究理事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系主任协会的主席美国精神病学系主任协会的主席发表了265篇与抑郁症相关的学术论文 33专家简介-2 Phil Meilman 博士。
197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77年获卡罗莱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康乃尔大学咨询与心理服务中心(CAPS)的前任主任 曾担任于美美国国大大学学卫卫生生协协会会主主任任理理事事,撰写了70多篇专业文章,五个项目经费是由美国教育部大学教育促进基金会赞助34专家简介-335 M.David M.David RuddRudd博博士士美美国国Baylor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系主任和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本科,Texas-Austin大学博士,费城的Beck研究所博士后,在Aaron T.Beck的指导下学习认知治疗 他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文章出版了《治疗自杀行为》等多部著作,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临床自杀学、认知治疗和心理学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他是认知治疗学会的创立人之一,是德德克克萨萨斯斯州州心心理理学学主主考考官官委委员员会会前前任任主主席席、德克萨斯州心理学协会理事会成员以及美国自杀学协会会长美国自杀学协会会长专家简介-4 Michael R.Phillips(费立鹏)博士加拿大心理学学士、加拿大心理学学士、医学博士、美国流行病学硕士和人类学硕士学位医学博士、美国流行病学硕士和人类学硕士学位。
76-78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留学汉语医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从事临床医生工作36 毕曼丽美国人,华盛顿大学护理硕士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督导” 1999至2001年建立了适合于中国精神病人的护理诊断标准及护理计划 85年起在中国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和临床流行病研究室主任、世界卫生组世界卫生组世界卫生组世界卫生组织织织织((((WHOWHO))))精神卫生处顾问精神卫生处顾问精神卫生处顾问精神卫生处顾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中国代表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中国代表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中国代表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中国代表以及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危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家简介-5何兆雄(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伦理学会会长在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国内共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与自杀相关的主要贡献:《自杀与人生》,1997年美国《自杀与生命威胁行为》杂志发表专文,给予充分肯定;《自杀病学》全书115万字,调查国内13个民族,参考国内外700多种文献写成。
参加加拿大国际自杀研究院主持编写的《国际自杀学手册》的撰稿工作37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与之建立依赖关系Ø平等对待来访者(而不是将其作“病人”来对待);Ø接纳来访者(而不对其进行价值评判);Ø注意倾听、适当运用沉默技术(不要比来访者说的多);Ø认可来访者的痛苦(而不是否认来访者的感受);Ø用开放式提问—什么使你受到困扰?(而不是“你为什么如此!”)Ø主动询问自杀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来访者谈自杀问题);Ø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而不是告之如何解决问题);Ø给予希望(而不是给予无济于事的安慰)381-21-2-1-1. .李献云引发引发引发引发自杀可能性的排序 2087例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可参考其中部分39排序状 况绝不考虑可能考虑肯定考虑可能或肯定考虑1患不治之症29.2 %29.2 %51.0 % 51.0 % 9.8 %9.8 %60.8 %60.8 %6严重抑郁51.1 %51.1 %46.3 %46.3 %2.6 %2.6 %48.9 %48.9 %8被强奸或强暴53.0 %53.0 %40.9 %40.9 %6.1 %6.1 %47.0 %47.0 %9慢性精神病51.7 %51.7 %45.5 %45.5 %2.8 %2.8 %48.3 %48.3 %17非常丢面子73.9 %73.9 %24.8 %24.8 %1.2 %1.2 %26.1 %26.1 %19恋爱被干涉74.8 %74.8 %24.2 %24.2 %1.0 %1.0 %25.2 %25.2 %21贫穷无助76.2 %76.2 %22.2 %22.2 %1.6 %1.6 %23.8 %23.8 %22严重人际冲突76.7 %76.7 %22.4 %22.4 %0.9 %0.9 %23.3 %23.3 %23受到很大惊吓80.3 %80.3 %19.3 %19.3 %0.4 %0.4 %19.7 %19.7 %24因工作受处分81.3 %81.3 %18.3 %18.3 %0.4 %0.4 %18.7 %18.7 %26亲友自杀87.3 %87.3 %12.4 %12.4 %0.3 %0.3 %12.7 %12.7 %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1-21-2-2-2.中国人民大学特别关注的12种情况 遭遇突发事件,如家遇重大变故、受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者;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 个人感情受挫者;人际关系失调者;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 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者;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 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 ⑾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 ⑿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
40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1-21-2-3-3.费立鹏“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1. 严重抑郁(死前两周抑郁程度严重);2. 有自杀未遂史3. 死亡当时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急性应邀强度超大4. 生命质量显著低下(死前一个月的生命质量低)5. 死前两天发生急性人际关系冲突6. 死前一年负性生活事件的慢性心理压力大7. 朋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8. 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9. 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10. 死前一个月的社交活动减少41左侧各条为按严重程度排序 同时具备6条以上者自杀率在96%以上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排查的参考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