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013510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洛克的民主思想1、提出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曲折,1688 年的“光荣革命”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政治妥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2、代表著作:《政府论》;3、目的:捍卫革命成果,为“光荣革命 ”、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及资本主义新秩序进行辩护4、主要思想: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 ”,并把人权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②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而设立的③主张实行法治以保护人民的自由权利④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5、意义:①为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有力辩护②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基础③后经孟德斯鸠改造,对美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二、卢梭的民主思想1、提出的背景:18 世纪初,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社会矛盾尖锐;法国启蒙运动兴起2、代表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3、目的: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启和激发人们摆脱愚昧无知,获得自由解放4、主要思想:①提倡自然权利学(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自由;②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 ”和“人民主权” ;③主张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 ④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⑤追求平等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经济上的平等。

      5、意义:①卢梭的著作和民主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②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③并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④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三、《独立宣言》1、提出的背景:①欧洲启蒙思想就在北美传播,它为北美《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使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形成了内在动力③1775 年 “莱克星顿枪声 ”拉开了美国战争的序幕,英王的残酷和暴虐,使争取独立成为殖民地人民共同的目标④1776 年初,潘恩发表《常识》它唤起民族意识,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走向战争⑤在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北美组成的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⑥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2、目的: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3、内容:第一部分:阐述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的思想,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阐述新国家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制北美的罪状第四部分:庄严宣告独立4、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自然权利)、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利等5、评价:(1)意义:①《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②反映了北美人民独立的愿望和要求,成为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③强化了美国人民的法治观念,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蓝本⑤对亚洲、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有深刻的影响2)局限性:①删去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②天赋人权也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及妇女四、《人权宣言》1、背景: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③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独立宣言》)④路易十六时出现统治危机,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日趋激化⑤1789 年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导火线),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后又改称制宪⑥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7 月 14 日群众攻克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⑦1789 年制宪会议决定在颁布宪法之前,首先确定基本的政治原则不久,它就制定了著名的《人权宣言》2、目的: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将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原则固定下来3、思想基础:欧洲启蒙思想家的“ 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4、内容: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①“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②“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 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③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④“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 ⑤法律为公共意志的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直接或间接参加立法没有司法机关的命令,任何人不受逮捕动议、发布、执行或指示他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惩罚,但抗拒合法的传唤或扣押者构成犯罪承认法律不溯既往和无罪推定原则⑥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5、体现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天赋人权原则、“自由” 和“平等” 原则、国家分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7、评价:(1)意义:①它是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③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了巨大作用④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及其它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⑤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局限性:它所规定的平等是建立在财产不平基础上的平等,是用来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的新的不平等五、法国大革命1、背景:①经济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日益发展中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②政治原因:社会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思想准备: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⑤路易十六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财政危机严重2、导火线:1789 年 5 月三级会议召开,资产阶级和人民与国王展开斗争3、过程:(1)革命的开始: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2)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 ①时间:1789 年 7 月 14 日—1792 年 8 月②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③权力机关:制宪会议→立法议会④措施:(全面、初步改造了法国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根本原则,基本实现了革命目标A、制宪会议颁布反封建的八月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B、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C、制宪会议颁布 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权D、进行对外战争,反对外来干涉,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⑤统治结束:A、标志:1792 年 8 月 10 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政体制度B、原因:面对国内外旧势力的进攻,君主立宪派显得软弱无力,甚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3)吉伦特派统治时期:①时间:1792 年 8 月—1793 年 6 月②阶级属性: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③权力机关:立法议会→国民公会④措施:A、召开国民公会:普选产生B、颁布反封建法令: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 有 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C、进行对外战争:1792 年 9 月瓦尔密战役胜利,鼓舞了人民的斗志D、成立共和国:1792 年 9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年 9 月—1804 年)E、1793 年初,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民主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⑤统治结束:A、标志:1793 年 5 月底 6 月初,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B、原因: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国内王党分子在法国西部地区暴乱;国内粮价飞涨, 吉伦特派拒绝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①时间:1793 年 6 月—1794 年 7 月②阶级属性: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③权力机关:国民公会④措施:A、反封建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B、全面限价法令C、实行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为后人所批评D、对外战争:发布总动员令,征集军队, 1793 年底赶走外国干涉军, 1794 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⑤统治结束:A、标志:1794 年 7 月,国民公会中的反罗伯斯庇尔派发动热月政变B、原因:国内外形势好转情况下,雅各宾派矛盾逐渐暴露并分裂。

      5)大革命的结束:1794 年 7 月,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统治,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了,但不意味着革命失败,后建立了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热月党人的统治4、特点:①规模大②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大③有外来干涉④比较彻底5、性质:资产阶级革命6、意义:①历时 5 年,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②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挽救了革命,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③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沉重打 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④为此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六、19 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1、过程:(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①建立:1792 年,由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②演变过程:历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的督政府、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等阶段③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814)①建立原因:A、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督政府软弱腐败,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干涉,法国大资产阶级正需要一把剑来维护他们的统治B、拿破仑以其军事威望和才能,加上银行家、军火商和军队的支持。

      ②建立过程: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执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1804 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③政体:资产阶级独裁君主专制(帝制)④结束原因:A、连年战争影响了帝国经济的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统治基础B、其侵略扩张激发了各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C、他向旧制度妥协,政治上走向反动,失去民心D、英国组织反法联盟,从未停止敌对行动E、根本: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3)波旁复辟王朝:(1814---1830)1814 年,欧洲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在欧洲反法联盟的支持下,波旁王朝复辟4)七月王朝:(1830---1848)1830 爆发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建立“七月王朝”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①建立原因:A、七月王朝拒绝进行政治改革,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矛盾尖锐B、1847 年欧洲农业歉收,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C、根本上是代表法国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过程:1848 年爆发二月革命一举推翻七月王朝,宣布成立共和国。

      ③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5)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①建立原因:A、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获得法国农民的支持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小农意识强,崇拜拿破仑)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有限C、前两次共和制都未能带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们对共和制失望,君主派势力加强4、路易一心想恢复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