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说课稿.docx
13页燕子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此教学内容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一、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唱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教授新课 (一)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好字词的读音 学生听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三)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理解“像赶ji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ji”和“聚拢”这两个词 (3)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燕子说课稿2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燕子》(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江南春》、《春日偶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顺应新课程对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本单元集合现代诗、古诗、记叙文、散文多种体裁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目标 1.重点理解文章中“洒落”“聚拢”“掠过”“小圆晕”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能够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地默读习惯 (三)情感目标 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以及春光明媚的温馨。
《燕子》一文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学《燕子》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与美文为友为此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时,指导学生精读全文,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用优美的词语进行描绘的方法 第一小节描写的是燕子的外形,表达了想关于燕子活泼机灵的强烈愿望,是体现全文情感基调的重点段落,更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关键段落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理解这句话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体现所以我会通过直观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以及反复诵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天的作用 另一个难点句是:“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我将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图片展示、生动形象的讲授来使学生体会“痕”这个字的意蕴,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获得共鸣,从而理解整个句子意思,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三、说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东西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具体形象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渎法、对比品评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如:通过品读赏析描写小燕子的语句,学习对小燕子抓住特点、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4.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上教学目标 五、说设计特色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六、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主要讲讲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春景美(10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观看一小段与文章内容描写相似的flash动画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寻觅春景美 我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燕子》这篇文章,你们喜欢燕子吗?”“我们现在这个季节有燕子吗?燕子在什么季节才会来呢?”接着导入“对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章中标注出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通过我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训练阅读能力 3、咬文嚼字,赏析文段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进行提炼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