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修改.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0280559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0.9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修改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修改 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摘要: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几种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并以倒梁法为例,计算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关键词: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构造要求弹性地基梁法剪力平衡法 倒梁法 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使用条件 1.当柱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能力较低,采用单独柱基无 法满足设计要求时;2.当单独柱基所需的基底面积由于相邻 建筑或地下管道、设备基础的限制无法扩展时; 3.当各柱荷载差异过大、可能产生较大的相对沉降时; 4.当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软弱地基时; 5.当上部结构对相对沉降敏感、需增加基础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调节过大的不 均匀沉降时;6.当有其他原因需要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时二、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1.材料:混凝土不应低于 C20,钢筋宜选用 HRB400级和HRB335级 钢筋;2.梁高: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4〜1/8 ;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翼板厚度大于 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 1:3;基础梁截面高度根据计算确定,可参考下表选用:基础梁高跨比的选用表 梁底(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的)反力值(kN/m)基础梁截面高度/柱中心距 150W 丫 0p<250 1/5〜1/7 250 V 丫 0p< 400 1/4〜1/6条形基础梁的端部宜向外伸 出,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 0.25倍;4.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一的规定; 5.现浇柱下条形基础的配筋要求:1)纵向受力钢筋:A.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 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 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 1/3;钢筋间距应符合梁的有关要求; B.底板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 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C.当底板下部可能与土层分离时, 则底板上部应考虑配置负钢筋; D.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 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通长布 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 度的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2)箍筋及分布钢筋: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B.箍筋肢数:当梁宽bv350mm时为双肢;当350mm;bw800mm时为四肢;当b>800mm时为六肢; C.梁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梁的有关要求,一般在梁中0.4L范围内可适当放宽梁端箍筋仅按承载力要求配置(抗震设计亦无加密要求), 抗剪钢筋宜优先采用箍筋, 必要时可在支座处加设吊筋; D.分布钢筋直径一般为 8〜10(mm),间距200〜300(mm)通长设 置;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 1/10;当为软弱地基或荷载不均匀时,应适当加强,必要时可按圈梁 要求配置6.预制柱下条形基础的配筋:1)将全部柱下单独基础连在一起, 且在杯口壁上配置连续钢筋;2)每隔50m长应留300mm宽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前 必须清洗干净,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刷界面剂一道; 3)配筋要求与现浇柱下条形基础的配筋相同; 4)杯口尺寸要求同一般杯口基础。

      三、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计算方法 1.弹性地基梁法简介:1)基床系数法(又称文克尔法):A.基本假定:认为地基是由许多互不联系的弹簧所组成,地基每单位面积 上所受的压力与响应的地基沉降量成正比; B.适用条件:用于较薄的塑性较大的土层上或薄的破碎岩层上的柔性基 础2)半无限弹性体法:A.基本假定:假定地基为半无限弹性体,将柱下条形基础作为放在半无限 弹性体表面上的梁,当荷载作用在半无限弹性体表面上时, 莫点的沉降不仅与作用在该点上的压力大小有关,同时也和 邻近处作用的荷载有关B.适用条件:用于压缩层深厚的一般土层上的柔性基础,并要求地基的弹 性模量及泊松比较为准确当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很大,地基完全处于弹性变形状 态时,用这种方法计算才较符合实际以上两种计算方法都很复杂,计算工作量也较大,但可 应用弹性地基梁计算书籍中的公式及表格进行计算2.倒梁法:1)基本假定:基础底板与地基土相比为绝对刚性,基础的弯曲挠度不致改 变地基压力;地基压力呈直线或平面分布,具重心与作用于 板上的荷载合力作用线相重合2)基础梁内力的计算:A.根据柱子传至梁上的荷载,利用力平衡条件,即可求得 梁下地基反力的分布; B.将柱子作为基础梁的支座, 将梁下地基反力作为基础梁上的荷载, 按多跨连续梁求得梁内力(此时端跨应增加受力钢筋,并上下均匀配置 )。

      C.梁内力的调整:若上述计算所得的梁支座反力与柱子压力不平衡,可将支座 处的不平衡力均匀的分布在本支座两侧各 1/3跨度范围内,从而将地基反力调整为台阶状,再按倒梁计算其内力;如结 果仍不满意,可再次进行调整3)适用条件: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 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 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 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跨中 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 1.2的系数如若不满足此条件,可按弹性地基梁计算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 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3 .剪力平衡法: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但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地基反力仍按倒梁法计算求生净反力分布后,基础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已确定,可按 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由任意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倒梁法和剪力平衡法属近似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均有由 入,有时生入很大,并且这两种方法同时计算生的结果也不 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方法计算,同时用另一种方 法复核比较,并在配筋时作适当考虑4 .抗扭计算:当柱荷载对单向条形基础有扭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扭计算。

      5 .交叉条形基础:将柱荷载按两个方向条形基础的刚度分配 (或按变形协调的原则分配)后,交叉条形基础即可按单向条形基础进行计算四、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计算事例 莫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基础计算时,由于受到相邻构筑物 和电线杆的影响,单独柱基所需的基底面积无法扩展,因此 决定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本工程采用倒梁法计算内力1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计算 各柱下竖向荷载(相应于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如图二所示:标准组合下各柱荷载:E Fk=Nk1+Nk2+Nk3+Nk4+Nk5=1719+1802+1657+1808+2261=9247kN pk= E Fk/ E L=9247/23.2 弋 400嘏据地质报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200kPa;设计时取:fa=180 kPa; 基础埋深:d=1.8m pj=fa- y Gd=18-20 ¥.8=144 kN/m2b>Fk-(fa Gd)=400 + 144^2.M时取 3.2m 各柱下竖向荷 载(相应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如图三所示:EF=N1+N2+N3+N4+N5=2285+2308+2121+2373+3233=12320kN q=12320 + 23.2 弋 531kN/m44 >3.2=468.80 kN/m 设计时 取:q=531 kN/m 梁下均布荷载如图四所示:2 .内力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第二版)页165,不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支座弯矩计算公式表 3-5求生各系数,然后计算各跨支座弯矩,再取由隔离体计算各跨跨中弯 矩及支座剪力。

      跨中和支座弯矩值如图五所示:3 .配筋计算 计算由各跨支座及跨中内力后 ,再进行配筋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调整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页 65受弯承载力计算:a s=M/ a 1fcbho2 Y s=-10.5 E =0.5[1+任 a s)0.5] As=M/fy 丫 sho 受剪承载力计算:Asv/s=(V — 0.7ftbho) 1.25fyvho基础梁根据计算结果进行 配筋;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翼板应按悬挑板进行计算,然后配筋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