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演唱风格探析.docx
9页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演唱风格探析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是我国著名作曲 家黎英海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七 言绝句谱成的作品,将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完美地融合,使 之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声乐演唱技巧的把 握、情感的处理及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等方面展开对作品演唱 风格的研究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演唱风格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与诗词的高度结合,结构简洁、规 整;诗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格律,韵味十足《枫桥夜泊》是 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唐代 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创作的声乐套曲《唐诗三首》中的其中 一首作品以其创作构思的新颖、古朴而雅致的音乐形象塑 造,荣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的金奖,成为 我国新时期古典诗词歌曲的优秀代表,更成为音乐会上常演 不衰的经典曲目一、关于《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作者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名作作此诗是诗人赴京 科举不第,为排遣心中苦闷心绪,租一小客船泛舟至苏州枫 桥镇,于夜半在船舱内突闻寒山寺钟声,不禁有感提笔之作。
唐宋以来的美学思潮,文人讲求韵味,重视艺术作品中的空 灵、含蓄、平淡、自然美,故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 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古朴典雅的《枫桥夜泊》,采用了倒叙手法第一句‘月 落乌啼霜满天”,是作者走出船舱所见的情景,同时创设了 凄凉的情境;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回顾这一夜在 船中看见岸边和江心渔火而通宵不寐的心境,为后面情绪的 抒发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则表现诗 人忧愁、凄冷的心境;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整首作 品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忧愁不安的情绪,最后慢慢平静下 来寥寥四句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 个清幽寂远的意境而“霜”、“愁”、“寒”、“客”这 些字的交织,晕染出作者的一抹愁绪,勾勒出情景交融、淡 雅的一幅水墨丹青作品的情感基调惆怅而忧郁,只有把握 好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情感曲作者黎英海先生(1927-2007),四川富顺人中国当 代著名作曲家、民族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西方作曲理 论于民族风格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 的成就,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与发展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他创作的作品均体现了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独具 一格的创作风范,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三首家喻户晓 的唐代绝句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唐诗三首》,极大地丰 富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宝库,是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的 典型代表,而《枫桥夜泊》就是其中之一,采用了江南吟诵 式的歌调,诠释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二、《枫桥夜泊》的演唱风格《枫桥夜泊》所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为研究作品的演唱风 格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依据除了考虑到作曲者和作品本身 的风格外,还应与演唱技巧的把握、情感的处理与钢琴伴奏 真正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演绎好作品一)演唱技巧的把握学习演唱《枫桥夜泊》要在全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要表现出歌曲的韵味,必须采用一种古朴典雅区别于欧洲传 统美声的声音来演唱,轻盈飘逸中带有起伏的张力;同时还 要处理好换气分句,因为合理换气对表达词意、抒发感情能 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一既能突出歌曲情感又能带动演唱情绪; 在咬字吐字上要准确把握作品的特色与风格,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1. 呼吸与音量的运用《枫桥夜泊》在呼吸的控制与音量的处理上比较复杂 全曲在力度的要求上均以“mp”、“p”为主,除了一处为"f”,恰好符合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在演唱第一乐句时, 要用弱起音的方法,随之音量加大,在“月落乌啼“处换气; 演唱“霜”字时,由于音程跨度较宽,故应气息下沉,腰腹 形成对抗才能唱好;句末的“天”字,由于拖得较长,故气 息要均匀并逐渐渐弱在演唱第二乐句时,由于音区比第一 乐句要低,故气息相对要少一些,但声音一定要挂在位置上。
在演唱第三乐句时,要求高音弱唱,在吸气时注意多吸抬, 利用腰腹的对抗将"姑苏”唱好,在"城外”后换气;第四 乐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要求身体放松,气息自然下沉,在 演唱“到”字时,同样要求多吸抬并腰腹对抗第五乐句是 第四乐句的重复,因为进入尾声,起音时要弱些,气息量也 相应减少2. 共鸣与音色的运用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歌唱音色不同变 化的决定因素共鸣腔体包括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口腔共 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其中胸腔共鸣是在整体共鸣中发 挥着基础共鸣的重要作用在歌唱中,各个共鸣腔体之间不 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根据声音的需要将之协调起来《枫桥夜泊》作品本身蕴涵着含蓄美与意境美,所以在 音色上要控制好,总体要用沉稳而圆润、含蓄且清亮的音色 来演绎在演唱第一乐句时,音色起音要轻,收尾稍慢并且 用感慨的语气;第二乐句因为音区较低,应主要运用胸腔共 鸣;第三乐句的旋律因为是从高到低的走向,所以音色应浑 厚而通畅;第四乐句中“到”字的演唱是全曲的最高音,故 运用头腔共鸣,使音色高亢而圆润;第五乐句因是第四乐句 的重复,应用低沉的音色来体现凄凉而孤寂的自然环境,以 烘托词作者的心境3. 咬字与吐字的运用中国的语言特别讲究声调与韵味,只有深入分析中国的 语言特点并演绎出特色,才能将古典诗词歌曲的韵味表达出 来。
在演唱《枫桥夜泊》时,不仅要将字头、字腹、字尾唱 清楚,即咬准字头、唱圆字腹、归韵字尾,还要将作品的特 有风格演绎好在《枫桥夜泊》中,“枫”、“半”的用力部位在嘴唇, 发音时应先紧闭嘴唇,然后有力地爆破喷气;“江”的用力 部位是舌面与牙,发音时舌面要贴住前硬腭,舌尖抵住下齿 龈,使舌面与牙背面相抵而阻挡气息发出的声音;“城”、 “寺”、“钟”的用力部位是上下齿峰,发音时上下齿峰间 阻气发音;“对”、“到”的用力部位在舌尖,发音时舌尖 抵住上齿龈后紧接着就松开;“火”、“客”的用力部位在 喉处,发音时将字头放在喉头 4.节奏与速度的把握《枫桥夜泊》类似于古诗的吟诵作品4/4拍,慢板, 52-54拍/分钟节奏是音乐的核心,所以应把握好节奏的基 本律动整曲以弱起为起音且运用了大量的连音线而形成了 切分节奏,故演唱时要根据情感的表达在节奏的把握上做到 有快有慢,收放自如例如“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在节奏上要紧促些;“天”、"眠”、“寺”、 “船”则要运用缓慢而柔和的速度来演绎,否则无法表达诗 人内心纷杂的心绪二)作品情感的处理作品的情感表现是歌曲的二度创作,需要歌者具有较高 的文化素养。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育家、歌 唱家俞子正教授在他的随笔《会唱歌的文字一一当一位歌唱 家沉默的时候》一书中写道:“其他学科的人常常说学音乐 的没文化,搞音乐理论的又说唱歌的没文化……唱歌本身就 是文化,是别的文化形式无法替代的艺术……”的确,对于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来说,诗的本身就是体现一 种文化,一种意境,否则再高超的声乐技巧,若没有文化底 蕴做支撑,则只能是唱音符,无法体现中国古典诗词深邃的 意境《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二十八个字,其 中十六个字构成了中国古典诗画中国粹级的元素:月落、乌 啼、霜、江枫、渔火、钟声、寒山寺、客船从这些构成元 素可以解读静与动、明与暗的对比整个画面呈冷色调,映 照出诗人凄楚的心境,将秋夜化为一种孤寂、忧愁的意境 只有充分了解并理解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内涵,才能将作品 演绎到位艺术来源与生活”,在演唱时,只有让情感自 然真实地流露并融入声音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与 听者产生共鸣,也只有好的声音才能将人们心灵深处最真挚 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三)与钢琴伴奏的融合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承担 着展示歌词内容所表现的环境与思想内容,起到渲染气氛、 刻画与补充音乐形象、揭示音乐主体与歌者交流对话等作 用,并与歌唱形成二重奏的有机合作关系。
一位优秀的钢琴 伴奏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指导《枫桥夜泊》的曲作者 黎英海先生以虚无缥缈的纯五度音程象征钟声的由远及近 作为前奏,接着又出现了三倚音,流水型的音型不断出现, 伴有五度叠置的和弦;前奏之后,出现了鲜明的旋律,形成 了双旋律的复调钢琴伴奏与旋律之间的配合设计得自然而 然,为演唱者作了意境上的铺陈中国戏曲般的旋律和诗词 的意境相互融合,再诉诸"Lento"的速度,诗词特有的含 蓄油然而生;另外,曲作者还采用了雅乐七声调式,而在高 潮部分即结尾处又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故音乐所呈现的 风格犹如“仿古建筑”,在运用传统的音乐元素的同时也融 汇了现代音乐元素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半音进行;频繁的 调性转换让音乐的色彩变得丰富,也使得钢琴伴奏的色彩更 加浓厚三、《枫桥夜泊》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传唱于专业艺 术领域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枫桥夜泊》等一些中国古典 诗词歌曲还被收录于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丰富 了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演唱曲目;在演唱风格和表现方法 上,是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补充和发展,在声乐教学特别 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的人演唱《枫桥夜泊》,即使用同一种方法演唱, 但由于人声音色的不同,因此歌曲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貌 例如姜家锵与吴碧霞的演唱,二者均运用了民族唱法,演唱 风格亲切质朴;但前者的演唱朴实无华、亲切自然,后者的 演唱温柔婉亮、清新典雅,彰显了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演 唱要求另外,加强对《枫桥夜泊》之类的中国古典诗词歌 曲的演唱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强 调的以字行腔、以声传情的美学理念与意蕴有些高等艺术 院校已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入学考试的必唱曲目,在民 族声乐比赛中亦列为比赛的必选曲目这对于弘扬民族音乐 文化、提高艺术修养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枫桥夜泊》 的诗句,虽然包蕴了八景,却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孤寂 的心境;通过古风雅韵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超越时光隧道的 古人情怀,提高了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四、结语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 的产物经过一个世纪的创作实践,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与演唱,既保留了我 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审美习惯与文化特质,又渗透出了音乐多 元文化的艺术品质,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与艺术价值,是民 族声乐艺术的一朵奇葩,彰显出文化的民族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当前大力提倡构建和谐文化 的背景下,加强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被众人传唱,细细品味与感受 诗词与旋律相结合、文学与音乐相辉映的艺术魅力,从而提 高人文素质和民族审美能力;也希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能走 出国门,让世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让中国传统的 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 寇红霞.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 术特征及演唱风格[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 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 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杨孜孜,郑杰,赵丽萍.中国艺术歌曲教程[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 修海林,罗小平.美学通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 俞子正.会唱歌的文字 当—位歌唱家沉默的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