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行测专项:资料分析.pdf

3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8410690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6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局部: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考试分析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 〔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 进展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根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展分析、比拟、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展量化的比拟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拟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历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那么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二、资料分析题型分析⊙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 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展解答,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展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 较复杂的局部, 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 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展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二〕 、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表达,表达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场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 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 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 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拟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比照拟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 1]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答复以下问题: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清楚显海拔200 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 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 56.2%, 200 米—500 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 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 500米—1000 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 19%,人口占 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 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比拟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 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XX〕 ,最高城市也到达海拔 3976 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 200 米—500 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A.56.2%B.27.8%C.24%D.29.5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A.0—200 米 B.200 米—500 米 C.500 米—1000 米 D.1000 米以上3.居住在 1000 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B.8.2%C.11.6%D.9.3%4.世界 XX 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v .A.我国的 XX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D.日本的广岛5.海拔 200 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B.27.8%C.72.2%D.29.5%[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C;2.A;3.B;4.C;5.C。

      第 1 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拟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此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第 2 题,该题的难度比第 1 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 再加以比拟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第 3 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第 4 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第 5 题,只要找出 200 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例题 2]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答复以下问题: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到达 9545.46 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17.6%;乡镇企业总产值到达6495.66亿元, 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 其中, 乡镇工业产值到达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

      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 310.29 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局部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 年前至该年,10 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 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 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 3.48 倍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A.23.8%B.17.6%C.6.2%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 弱 B.1/2 强 C.1/4 弱 D.1/4 强3.10 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A.310.29 亿元 B.288.29 亿元 C.32 亿元 D.22 亿元4.从 10 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B.19.7%C.30.3%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A.9545.46 亿元 B.6495.66 亿元 C.4592.38 亿元 D.310.29 亿元[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C;2.B;3.D;4.D;5.C第 1 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 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拟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 2 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第 3 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 310.29 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 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 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 亿元,即选 D第 4 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 D第 5 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到达 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到达4592.38 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例题 3]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答复以下问题v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效劳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 8.4%2000 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 8491 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

      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 元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A.股票 B.商业和效劳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A.2451 元 B.4954 元 C.4594 元 D.3728 元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效劳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A.16.1%B.8.4%C.10.1%D、11.1%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展投资活动"()A.50.7%B.26.2%C.34.6%D;42.3%5.如果要缴纳 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A.8491B.13445C.849.1D.7641.9[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C;2.B;3.C;4.A;5.D第 1 题,投资股票比重为 26.2%,投资商业和效劳业的比重为 16.1%,国库券占 8.4%,比拟—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第 2 题,13445-8491=4954(元)第 3 题,26.2%-16.1%=10.1%第 4 题,26.2%+16.1%+8.4%=50.7%第 5 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统计图分析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 、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拟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拟图和条形构造图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构造图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构造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方案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 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 需要考生对图形进展一定的分析之后, 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拟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v .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展计算时,往往通过比拟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二、统计图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一〕 、条形统计图分析[例题 1]以下图是 1998-2002 年各年年底我国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人)请根据上图答复 1-3 题:1.1999-2002 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

      A.1999B.2000C.2001D.20022.1999-2002 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A.1999B.2000C.2001D.20023.截止到 2000 年底,该市人口数为()A.37689.9 人 B.9508.4 人C.37689900 人 D.9508000 人[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D;2.C;3.D该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求解,通过比拟相邻两年间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2002 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 2001 年因为统计图中统计单位是“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知 2000 年底该市人口总数为 9508000人〔二〕 、圆形统计图分析[例题 1]根据以下图答复 1—5 题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A.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2.该地 1992 年与 1976 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3.与 1976 年相比,该地 1992 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A.4.8B.4.8%C.3.8D.3.8 个百分点4.1992 年,该地构成比重一样的粮食作物是()。

      A.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5.1976 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A.21.4%B.14.3%C.10.5%D.64.3%[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A;2.D;3.D;4.B;5.A第 1 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此题答案为 A第 2 题,需要仔细比拟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第 3 题,需要对同一工程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展量化处理, 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 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局部找出数据,进展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 和 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第 4 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展比拟即可, 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 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此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 B第 5 题,该题有两个要求, 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 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这类题主要考察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例题 2]根据以下图答复 l-5 题:.v .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D.以上说法都对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4.假设该企业有职工 1000 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A.3B.30C.300D.不能确定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A.5 人 D.7 人 C.7%D.5%[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B;2.D;3.C;4.B;5.C第 1 题,要求比拟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 需要借助扇形中所标的数据来进展比拟经比拟,很容易地就得出高中生所占比例最大第 2 题,是一个判断分析题,需要在通读完四个选项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第 3 题,是寻找两个面积一样的扇形,去除一个面积最大的,再去除一个面积最小的,剩下的三个无法用肉眼判断具体哪两个一样,因此,再参照各自的数据,很自然的就会得出中专生与初中生的人数相等第 4 题,1000×3%=30,故答案为 B第 5 题,32%-25%=7%,答案为 C。

      〔三〕 、曲线图分析[例题 1]根据下面的曲线图答复 1-5 题: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A.3 月 B.6 月 C.7 月 D.9 月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A.200B.300C.400D.450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A.50B.100C.150D.200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A.1:1B.1:2C.2:1D.1:6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A.200B.250C.300D.350[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B;2.C;3.C;4.A;5.B第 1 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 3 月份开场一直比拟到11 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要进展数据的运算,在6 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展的是将这 6 组数据进展综合的比拟,比拟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 2 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 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 万公斤,两者相差 400 万公斤,选出答案C。

      第 3 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 1—3 月份的曲线变化,因为主要的上升趋势是在这一段上,通过观察和数字比拟我们发现,在2 月份,销量上升了一个半格,而 1 月份和 3 月份都只上升了一个格,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2 月份的数据然后将 2 月份的曲线左右两端相差,即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v .第 4 题,将曲线两种不同的开展趋势加以区分, 然后分别数一下上升趋势的月份和下降趋势的月份各有多少个, 然后相比,要注意的是,增加的月份数在前面,减少的月份数在后面,一旦搞混,这道题也就容易出错第 5 题,只需稍加比拟,就可以得到此题答案为B,千万不要被曲线一开场的开展趋势所迷惑而误选C[例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答复1—5 题:1.该省人口出生率最高是()A.1965 年 B.1970 年 C.1975 年 D.1980 年2.该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是()A.1965 年 B.1948~1956 年 C.1945 年 D.1970 年3.该省人口出生率在哪一段时间处于增加状态"()A.1955~1970 年 B.1960~1970 年 C.1970-1980 年 D.1960~1980 年4.据该省 1995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增长了 11 万人,那么 1955 年该省有人口()。

      A.2 千万人 B.3 千万人 C.4 千万人 D.5 千万人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 1960 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B.从 1960 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C.从 1980 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D.从 1980 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B;2.B;3.A;4.A;5.C第 1 题,此题问的是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而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因此,必须首先看明白题意该图没有具体的数据,又牵涉到两条曲线的比拟,所以需靠肉眼去进展直觉的判断,还要结合答案选项进展认真分析经过仔细比拟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生率曲线在1970 年的横坐标上到达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因此答案选B第 2 题,需要找出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要使人口处于负增长,必须在这一年中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就是说在该图中,虚线必须在某一个特定横坐标的位置高于实线的位置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1950—1955 年这一段上,及其两边各一小段,虚线的位置是高于实线的,再结合答案选项,很容易选出此题正确答案为B第 3 题,要求观察实线在四个阶段上的走势, 比拟和观察得出在哪一个时间段上实线一直呈上升趋势, 因为只牵涉到一条曲线,因此这是比拟容易的,只要稍一观察,就可以选出此题答案为A。

      第 4 题,出现了数据运算,需要首先找出横坐标为1995 的两条曲线各自的位置,它们的数值已经给出,自然增长率的求法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此题中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所给出的两个数据相差的绝对值,具体做法是11÷(12.5‰0-7‰)=2000(万人),所以选 A第 5 题, 是判断分析题, 我们需要对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及相互间的比拟作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在四个答案选项中,一个一个地对照和排除,直到最终选出正确的答案为C〔四〕 、网状图分析[例题 1]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答复1-5 题:图示是某省城市、郊区、农村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 A 代表大学,B 代表中专学校,C 代表师 X 学校,D 代表普通中学,E 代表职业中学,F 代表小学,G 代表私立学校1.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A.小学 B.普通中学,C.师 X 学校 D.私立中学2.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是()A.私立中学 B.职业中学 C.中专学校 D.大学3.师 X 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与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之比为()A.1:2B.1:3C.1:4D.1:54.哪一类学校在城市、郊区、农村的分布率根本一样"()A.师 X 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职业中学.v .5.下面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私立学校和大学在城市的分配率一样B.在农村分布率一样的是师X 学校和普通中学C.在郊区分布率一样的有大学、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D.师 X 学校在郊区和农村分布比城市少[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A;2.D;3.B;4.C;5.D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网状图形题,它将城市、农村与郊区构成一种三角位置关系,而将 7 种学校放置其中尤其是代表小学的 F,其位置与另外 6 个相比,具有不规那么性,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分布率,一定要慎重对待F第 1 题,要求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哪种学校首先,观察图形,农村100%居于最上方的顶角,通过比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F 距最上端的顶角最近,也就是说,F 在农村的分布率最大,结合题外的说明,我们知道,F 代表的是小学,因此答案选 A第 2 题,问的是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要素,在图上很容易找出 A 符合要求,它代表大学,对照答案选项,可知 D为正确答案第 3 题,此题需要求两个分布率,师X 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在图中是C,因为七等分,所以在城市的分布率为1/7,同理可以得出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为3/7,两者相比得到此题答案为B第 4 题,纯粹是个观察题, 因为 F 位置特殊, 我们首先便注意到它, 经过观察, 发现 F 根本上位于大三角形的中心,因此选出 F 代表的小学。

      第 5 题,是比拟复杂一点的判断分析题通过观察比照可知D 项的表达是不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 代表的师 X学校在郊区的分布率是最高的⊙统计表分析一、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 、统计表的内容与根本格式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根据统计表的构成情况,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统计表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优点统计表的根本格式如下:国民收入分配构造的国际比拟单位:%总标目←国家工人所得个体业主所得财产所得←纵标目横标目→英国70921←数字美国691219法国592912德国602218从外形看,一个统计表至少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局部构成1、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2、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3、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4、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在数字格中,假设出现“……〞符号时,表示暂缺或省略不计;假设出现“——〞符号时,那么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拟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展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拟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v .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 1]根据下表答复以下问题:指标计 算XXXX峨眉XX西北单位铁合金厂铁合金厂铁合金厂铁合金广铁合金厂职 工 总人67283217395887324408人数工人数人44952294262553092910利润率%4.073.2410.388.0713.331.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A.XX 铁合金厂 B.XX 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 D.XX 铁合金厂2.蛾眉铁合金厂的全部职工人数为()A.3217B.2625C.3958D.29103.利润率最接近的两个厂是()。

      A.XX 铁合金厂与 XX 铁合金厂 B.XX 铁合金厂与 XX 铁合金厂C.峨眉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D.XX 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4.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A.XX 铁合金厂 B.XX 铁合金厂 C.西北铁合金厂 D.不确定5.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峨眉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数的一半以上B.XX 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西北铁合金厂多C.XX 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没有超过5000 人D.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一半以上[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D;2.C;3.B;4.C;5.B第 1、2、3 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直接作出判断注意,在答复这样的问题时,看懂题目后先不要看答案,而是根据题目去统计表中找答案如果先看答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扰,可能需要在问题的答案和统计表上来回看几遍第 4、5 题需要简单的计算,尤其是第4 题,计算人均利润率,虽然计算原理并不复杂,但因为数字本身比拟复杂,可能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仔细认真[例题 2]根据下表答复以下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经济增长率(%)2000 年2001 年2002 年全球4.72.63.5七国集团3.41.11.8美国4.11.32.2日本1.5-0.50.2德国30.81.8法国3.422.1意大利2.91.82英国3.122.4加拿大4.422.2欧元区3.51.82.2开展中国家5.84.35.3.v .中国87.57.1印度64.55.7非洲2.83.84.4拉丁美洲4.21.73.6经济转型国6.344.1中欧3.83.54.2俄罗斯8.3441.从 2000 年开场,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A.大局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人全球经济衰退期C.中国和印度等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兴旺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开展的亮点D.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兴旺国家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A.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4.从 2000 年到 2002 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A.8.1%B.7.5%C.7.2%D.6.2%5.以下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B;2.C;3.D;4.B;5.A第 1 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1、2002 年三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均是正值,且 2002 年的增速较 2001年有所加快,因此说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期是错误的,应选B第 2 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直接查出第 3 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国家的3 年增长速度比拟平稳,2001、2002 年的增长速度比拟接近,因此,得出其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的判断是有些根据的,答案 D 项表述中用的是“可能〞,如用肯定式的判断就不对了。

      第4题: 通过统计表中可知三年增长不会低于7. 1%, 也不会高于8%, 故A、 D可以排除, (8%+7. 5%+7. 1%)/3=7. 5%故 B 项正确第 5 题:由统计图表可知,2000、2001、2002 年全球增长速度分别为 4.7%、2.6%、3.5%,故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应是两头高中间低,且开场的值最高,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例题 3]根据下表答复以下问题: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国家中国苏联(前)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巴西印度就业总人数(万人)57314130881124459112128209955442586信息业从业人数(万人)6591.15235.25565.82512.2925.7745.12106.71112.0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比率(%)11.540.049.542.543.535.538.043.O.v .1.以下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2.以下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

      A.苏联(前)B.法国 C.印度 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A.35.5B.35.5%C.64.5D.64.5%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少"()A.320.5 万人 B.330.5 万人 C.330.6 万人 D.330.4 万人[答案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1.A;2.A;3.D;4.D;5.C第 1 题, 这 X 统计表罗列的是中、 美、 日等国的就业总人数及信息业从业人数, 因为有一个信息业所占比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弄明白,这里面不仅涉及绝对值,更有相对值的比拟从中国到意大利这六个国家的信息业从业人数大体上按一个递减的顺序排列,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 题选 A 中国第 2 题,是相对值的比拟,比的是信息业从业人数占本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这个题还是比拟容易的,它给出了具体数字,不需计算直接比拟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第 3 题,解法与第 2 题一样,只不过问的是比重最大的第 4 题,进入了计算环节,它已经不是直接的比拟,而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相对值进展简单的一步处理后,得出答案需要理解的是从事信息业和从事非信息业的比值之和为“1〞,这就容易做了。

      第 5 题,首先需要将美国与苏联(前)的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找出来, 然后进展比拟计算这一过程要求敏锐地搜寻所需数据和进展准确的量化比拟三、资料分析专项训练⊙第一组专项训练一、根据以下材料答复 1—6 题:在 1994 年至 2006 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以 2004 年为例,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30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 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 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26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 家,增长率到达两位数的有 19 家到了 2005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29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7 家,增长 5%以上的有 11 家,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 8 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 家年印刷量在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 20 家,增长 5%以上的有 16 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 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 家再看 2006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 家,增长 5%以上的有 14 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 10 家。

      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 11 家年印刷量在 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28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 20 家,增长 5%以上的有 14 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7 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8 家1.2004 年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有〔〕家A.19B.49C.55D.无法判断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4 年印刷量增长率在 5%以上的企业有多少家〞第二步,数据定位在材料第二段中可以找到:2004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30 家……年印刷量在 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26 家但是并没有说明 2004 年年印刷量在 5 亿对开 X 以下的企业有多少家由于不知道“5 亿对开 X 以下的企业〞中年印刷量增长率在 5%以上的企业有多少家,因此根据现有材料无法求出“2004 年印刷量增长率在 5%以上的企业有多少家〞所以,正确选项是 D2.2005 年,年印刷量在 5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率为负的企业所占比例是:A.16.6%B.32.3%C.35.0%D.38.3%.v .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5 年年印刷量在 5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率为负的企业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第二步,数据定位在材料第三段中可以找到:2005 年年印刷量在 5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总数为:29+31=60印刷量增长率为负的企业总数为:11+10=21第三步,估算21÷60=35%所以,正确选项是 C3.2006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5%以上,且低于 10%的企业有〔〕家A.3B.4C.5D.8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6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5%以上且低于 10%的企业有多少家〞第二步,数据定位在材料的最后一段中可以找到:2006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 家增长 5%以上的有 14 家保持两位数增长〔隐含增长10%以上〕的有 10 家那么印刷量增长 5%以上且低于 10%的企业有:14-10=4〔家〕所以,正确选项是 B4.以下关于 1994 至 2006 年年印刷量、年增长率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年平均增长率在 10%以上B.年增长量最多的是 2001 年C.年增长率大于 10%的有 8 个年份D.1998 年的年增长量不到2002 年的一半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选项中的正确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的数据较多,分布在图1、图 2 中,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A 项,观察图2 可知,1994~2006 年共 13 年中,年增长率在10%以上的有 9 年,低于10%的只有 4 年不需要详细运算,主要通过简单估算就可以确定,1994~2006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必然在 10%以上由此可知,A 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既然 A 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也就不必一一计算了所以,正确选项是 A5.2005 年与 2006 年相比,年印刷量在 5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以下正确的一行是:20052006A.年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数1111B.年增长率低于 5%的企业数 3331C.年增长率在两位数的企业数1310D.年印刷量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49%5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的正确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的数据很分散,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A 项,材料第三段说:2005 年,年印刷量在 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29 家,其中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 家年印刷量在 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 家。

      综合起看,2005 年,5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10=21〔家〕 所以,A 项错误B 项,材料第三段说:2005 年,年印刷量在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29 家,其中增长5%以上的有 11 家年印刷.v .量在 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增长 5%以上的有 16 家由此可知,2005 年印刷量增长率低于 5%的企业数应该为:〔29-11〕+〔31-16〕=33材料最后一段说:2006 年,年印刷量在10 亿对开 X 以上的企业有 31 家,其中增长5%以上的有 14 家年印刷量在5 亿至 10 亿对开 X 之间的企业有 28 家,其中增长 5%以上的有 14 家由此可知,2006 年印刷量增长率低于 5%的企业数应该为:〔31-14〕+〔28-14〕=31综合来看,B 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C 两项可以直接排除所以,正确选项是B6.根据资料,以下可以解释报纸印刷量增长率变化的事例是:A.1994 年各大报纸的发行量出现萎缩B.2003 年至 2005 年出现电子报纸等新媒体C.2000 年至 2002 年各大报纸纷纷增加版面D.1997 年至 1999 年各大报纸登载的广告数量持续减少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考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解释报纸印刷量增长率变化的事例〞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的数据分散在图2 中,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A 项,从图 2 可见,1994 年的报纸印刷量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不可能出现“各大报纸的发行量出现萎缩〞的情况,所以 A 项不能说明B 项,从图 2 可见,2003~2005 年的报纸印刷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2003 年至 2005 年出现电子报纸等新媒体〞地事例正好能很好地解释“增长率的下降〞,所以B 项正确C 项,从图 2 可见,2000~2002 年的报纸印刷量增长率急剧下降,不可能出现“各大报纸纷纷增加版面〞的情况,所以 C 项不能说明D 项,从图2 可见,1997~1999 年的报纸印刷量增长率根本保持稳定,不可能出现“各大报纸登载的广告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所以 D 项不能说明只有 B 事例能解释报纸印刷量增长率的相应变化,所以,正确选项是B二、根据以下材料答复 7—10 题:7.1990-2002 年间,当地人民食物获取状况恶化的地区是:A.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B.南亚C.撒哈拉以南非洲 D.西亚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1990~2002 年间,当地人民食物获取状况恶化的是哪个地区〞。

      第二步,数据定位资料图中的灰色柱〔1990〕和黑色柱〔2002〕第三步,估算在 1990~2002 年间,只有西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说明西亚地区人民的食物获取状况恶化所以,正确选项是D8.按 1990-2002 年间的开展趋势,有几个地区将能够到达或超过2015 年开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水平: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按 1990~2002 年间的开展趋势, 有几个地区将能够到达或超过2015 年开展中地区 〔总体〕的目标水平〞第二步,数据定位整个资料图中的数据,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2015 年开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10%按 1990~2002 年间的开展趋势,通过估算就可以看出,有四个地区可以到达这个目标,分别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和东南亚所以,正确选项是Bt8s"k.v . 50 r vjr"ME9.假设南亚地区 1992 年总人口数为 15 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 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亿人A.3.30B.3.96C.4.02D.4.82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选项中的正确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2002 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为22%2002 年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15 亿×〔1+2%〕10那么,2002 年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总量=15 亿×〔1+2%〕10×22%第三步,估算〔根据“尾数计算法〞, 〔1+0.02〕10 的尾数必定是 4,因此 3.3×〔1+0.02〕10 的尾数必定是 2如果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的尾数是 2 就好办了,可是,却有 C、D 两个选项的尾数是 2看来,命题者并不打算让考生使用尾数法 〕解答此题需要用到二项式公式: 〔a+b〕n=an+na(n-1)b+……〔1+2%〕10=〔1+10×1〔10-1〕×0.02+……〕 〔这个数应该稍微比 1.2 大一点〕15×〔1+2%〕10×22%>3.3×1.2>3.96C 项 4.02 比 3.96 稍大,所以,正确选项是C10.以下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Ⅰ.1992-2002 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Ⅱ.1992-2002 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根本能反映开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Ⅲ.1992-2002 年间,开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Ⅳ.1992-2002 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A.ⅠB.Ⅱ和ⅢC.Ⅰ和ⅢD.Ⅰ和Ⅳ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选项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整个资料图中的数据,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观察资料图可以发现,图中所给的数据都是饥饿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量的百分比 因此,只要某个说法是关于饥饿人口数量的,那么这个选项就一定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Ⅰ、Ⅲ都是关于饥饿人口数量的说法,因此,都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由此可知,选项C 是正确选项三、根据以下材料答复 11—15 题:某市 2005 年就该市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完毕后按城乡、性别分别进展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两X 表所示表 12005 年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工程情况统计〔%〕城镇农村男女武术健身气功 6.02.14.75.9健身操舞秧歌 12.88.03.820.1健美力量练习 7.35.88.55.4自行车 23.821.024.721.8登山 14.910.414.413.8球类 31.616.837.919.9步行 63.772.357.972.7游泳 17.64.116.413.9跑步 23.825.929.219.1.v .其他 13.39.511.913.3表 22005 年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城镇农村男女缺乏组织 8.83.67.07.4缺乏指导 7.84.77.16.8缺乏场地设施 13.28.012.114.1工作忙、缺少时间 21.821.532.724.6家务忙、缺少时间 9.220.817.610.5体力工作多,不用参加 3.415.97.811.8惰性 4.97.515.96.7没兴趣 1.49.16.86.111.在各项体育工程的普及程度上,农村与城镇相比:A.登山高于城镇 B.步行低于城镇C.自行车高于城镇 D.健身操舞秧歌低于城镇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在各项体育工程的普及程度上,农村与城镇相比〞的正确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1 中第 1 列,第 2 列,第 3 列第三步,估算简单读取数据就能得到答案注意,是农村与城镇相比,不要弄错了顺序农村与城镇相比,健身操舞秧歌低于城镇,所以,正确选项为D12.与男性相比,在女性中更普及的两个体育工程是:A.球类、步行 B.跑步、游泳C.步行、健身操舞秧歌 D.健身操舞秧歌、跑步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与男性相比,在女性中更普及的两个体育工程是什么〞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1 中第 1 列,第 4 列,第 5 列第三步,估算简单读取数据就能得到答案注意,是“在女性中更普及的两个体育工程〞,也就是找出女性参加的百分比比男性高的两个体育工程与男性相比,步行、健身操舞秧歌在女性中更普及,所以,正确选项是C13.根据表 2,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占全体人群的比例可能是:A.5.2%B.6.2%C.7.1%D.8.2%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占全体人群的比例可能是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2 中第 1 列第三步,估算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男性占全体人群的比例为7%;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女性占全体人群的比例为7.4%。

      选择‘缺乏组织’的男性和女性加起来,占占全体人群的比例大约在7%~7.4%之间C 项为 7.1%,所以,正确选项是 C14.无法从表 2 获得支持的判断是:A.家务过多成为影响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大因素B.惰性对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小于对男性的影响C.无论城镇或农村,兴趣都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D.无论城镇或农村,男或女,工作忙已成为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大因素解析:.v .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无法从表2 获得支持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2 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A、B、D 三个项都可以从表 2 中获得支持C 项说:无论城镇或农村,兴趣都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从表2 的最后一行数据可以看出,事实并不是这样,C 项不能得到支持所以,正确选项是C15.无法从表 1、表 2 获得支持的判断是:A.农民对体育锻炼的不恰当看法和认识更普遍一些B.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工程比拟单调C.在全民健身方面,培养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可能比城镇居民更迫切D.男性因工作压力放弃体育锻炼的更多一些,而女性因家务压力放弃体育锻炼更多一些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选项中“无法从表1、表 2 获得支持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数据分散在表2、表 2 中,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D 项的后半说:女性因家务压力放弃体育锻炼更多一些但是从表2 中第 5 行的数据看,女性因家务忙而放弃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 10.5%,这个比例不仅低于男性因家务忙而放弃体育锻炼的比例17.6%,而且更是低于女性因工作忙而放弃体育锻炼的比例 24.6%因此,D 项的后半不能获得支持所以,正确选项是D四、根据以下材料答复 16—20 题:表 12001 至 2005 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拟〔%〕国家和地区世界总计兴旺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开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亚洲四小龙中国 XX中国 XX韩国新加坡2001年2.41.20.82.00.24.17.53.95.11.30.30.5-2.23.8-1.9年3.01.51.61.3-0.34.88.34.74.71.94.41.94.27.03.22002年4.11.92.51.41.86.710.07.27.30.55.53.23.43.12.92003年5.33.23.92.42.37.710.18.07.24.97.28.66.14.78.72004年4.92.63.21.82.67.410.28.56.42.35.27.34.14.06.420052001 至 2005 年平均增长率4.02.12.41.81.46.39.56.46.12.24.54.33.14.53.9表 22001 至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10 位国家比拟〔亿美元、%〕位次2001 年国家和国内生占世界地区产总值的比重12世界总计 315750100美国 10075931.9日本 4162413.22005 年国家和国内生占世界地区产总值的比重世界总计 443849100美国 12455128.1日本 4505910.2.v .345678910德国 189136.0英国 143134.5法国 133984.2中国 132484.2意大利 109043.5加拿大 70512.2墨西哥 62212.0西班牙 60841.9德国 278196.3中国 222895.0英国 219264.9法国 211024.8意大利 172303.9西班牙 112372.5加拿大 111522.5巴西 79411.816.2005 年和 2001 年相比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法国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确定“2005 年和 2001 年相比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2 中的“美国、日本、中国、法国〞四行的数据第三步,估算从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从2001 年的 31.9%下降到 2005 年的 28.1%,下降了 3.8 个百分点,这是四个国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幅度最大,所以,正确选项是A17.2001 到 2005 年间, 完全符合曲线所显示的经济开展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有: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确定“2001 到 2005 年间,完全符合曲线所显示的经济开展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有几个〞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1 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从此题所给图形可以看出,曲线所反映的趋势为:前段一直上升,到最后稍微有点下降简单比照表 1 的数据可知,符合这个开展趋势的只有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XX 这三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正确选项是 B18.下面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从 2001 年开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上升B.大局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在2001 至 2004 年不断加快,2005 年有所减缓C.从 2001 年开场,兴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低于主要开展中国家和地区D.2001 至 2005 年间,中国 XX 经历了比中国 XX、新加坡更加剧烈的经济波动和开展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判定四个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1 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A 项,从表1 可以看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始终是所有统计国家中最高的,因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显然是一直在上升所以,A 项正确B 项,从表 1 可以明显看出,大局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在2001 至 2004 年不断加快,2005 年有所减缓所以,B 项正确C 项,从表 1 可以明显看出,从 2001 年开场,兴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一般低于主要开展中国家和地区所以,C 项正确D 项,从表 1 也可以明显看出,XX 地区和新加坡都有经济负增长的情况,经济的波动肯定要大过XX,所以,不是XX 经历了比 XX、新加坡更加剧烈的经济波动和开展,恰恰相反,应该是 XX、新加坡的经济波动比 XX 更大所以,D项是错误的v .由上可见,四个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1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Ⅰ.2001 至 2005 年间,与主要开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相对放慢Ⅱ.2001 至 2005 年间,日本经济开场摆脱“停滞〞状态,经济形势逐渐好转Ⅲ.2001 至 2005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的变化趋势和其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A.ⅠB.ⅡC.Ⅰ和ⅡD.Ⅱ和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判定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1 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Ⅰ说法,从表 1 数据可知,2001 至 2005 年间,亚洲四小龙的平均增长率为:〔4.3+3.1+4.5+3.9〕÷4≈4比主要开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6.3%要低很多,所以,Ⅰ说法正确;Ⅱ说法,从表 1 数据可知,2001~2002 两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 0%左右徘徊,2003~2005 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逐步提高,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所以,Ⅱ说法正确Ⅰ和Ⅱ的说法正确,由此可以直接确定正确选项是C〔Ⅲ说法,从表2 数据可以看出,2001 至 2005 年间,有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在上升,而世界排名却在下降,如英国、法国、加拿大可见,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的变化趋势和其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趋势并不是一致的所以,Ⅲ说法错误 〕20.能从表 1、表 2 获得支持的说法是:Ⅰ.整个世界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兴旺国家中Ⅱ.传统的世界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Ⅲ.主要的开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ⅠB.ⅡC.ⅢD.Ⅰ和Ⅱ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判定三个说法中“能从表1、表 2 获得支持的〞的项。

      第二步,数据定位表 2 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Ⅰ说法认为“整个世界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兴旺国家中〞,但是从表2 可以看出,美国、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有所下降,应该是世界的财富越来越分散到各个国家当中所以,Ⅰ说法不能获得支持Ⅱ说法认为“传统的世界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从表2 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德国仍然占据着前三名的位置,传统世界经济强国的排名和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Ⅱ说法不能获得支持Ⅲ说法认为“主要的开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表2 可以看出,事实果真如此, 比方主要开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在世界的比重均有所增加,且排名上升所以,Ⅲ说法能获得支持综上,只有说法Ⅲ能获得支持所以,正确选项是C⊙第二组专项训练一、根据所给文字资料答复1~5 题2006 年 5 月份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泼,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 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 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汽车销售继续支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5 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 万辆,同比增长23.9%。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 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的20.3%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 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 月份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 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50% 其中,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3.6%v .1.市 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比约为:A.50.5%B.58.5%C.66.5%D.74.5%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市 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2006 年 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第二步,数据定位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 〔5 月份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 亿元÷20.3%≈160;2006 年 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2.2 亿元。

      第三步,估算160÷272≈60%,与 B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 B2.假设保持同比增长不变,预计市2007 年前 5 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A.将接近 255 亿元 B.将接近 280 亿元C.将接近 300 亿元 D.将突破 300 亿元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先求市 2006 年 1~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平均值;再按同比增长不变,求市2007 年前 5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二步,数据定位市2006 年 1~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平均值为:1312.5 亿元÷5≈260 亿元;2006 年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假设保持同比增长不变, 那么市 2007 年前 5 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60 亿元×〔1+12.5%〕 第三步,估算260 亿元×〔1+12.5%〕肯定超过 290 亿元,将接近 300 亿元所以,正确选项是 C3.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是:A.27.4%B.29.9%C.32.2%D.34.6%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第二步,定位数据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前半局部第三步,估算要想求 2006 年 5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 “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必须先求出在2006 年 5 月份家具类商品的零售额,以及家具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的零售额根据文字资料所给数据,运用十字相乘法,可先求得2006 年 4 月份“家具类商品零售额〞与“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家具类:27.3%10.8%〔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5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60.8%22.7%〔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那么 2006 年 4 月份“家具类〞与“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的比例为10.8%︰22.7%,约等于 1︰2据此可知,2006 年 5 月份:“家具类〞商品零售额为:1+27.3%“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为:1×〔1+27.3%〕+2×〔1+60.8%〕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为:〔1+27.3%〕/[1×〔1+27.3%〕+2×〔1+60.8%〕]≈1.27/〔1.27+3.2〕≈1.27/4.5≈28%与 A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

      所以,正确选项是Av .〔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 面对这样的题目, 在考场上即使花费几倍于规定时限的时间恐怕也难以完成如此复杂的运算,而且很容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建议选择放弃,凭直觉选一个答案即可有时候,选择放弃也是一种灵活性的表现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Ⅰ.2006 年 1~5 月份市每月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Ⅱ.2006 年 5 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增长率相比拟,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最快Ⅲ.2005 年,市机动车类销售量约为4.36 万辆A.仅ⅠB.仅ⅡC.Ⅰ和ⅡD.Ⅰ、Ⅱ和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三个选项中的正确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涉及的数据较多,请仔细提取第三步,估算Ⅰ项,文字资料第一段结尾说:2006 年 1~5 月份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312.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意思就是说“2006 年 1~5 月份市每月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所以Ⅰ项正确Ⅱ项,从文字资料第三段中可以直接找答案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60.8%,增长最快所以Ⅱ项正确。

      Ⅲ项,文字资料第二段说:5 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 5.4 万辆,同比增长 23.9%据此可知,市 2005 年 5月的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1+23.9%〕≈5.4/1.2≈4.5,而不是全年的销售量所以Ⅲ项错误Ⅰ项、Ⅱ项正确,Ⅲ项错误所以,正确选项是C5.以下说法肯定正确的选项是:A.2006 年前 5 个月中,5 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B.2006 年 5 月,几类商品的零售额都比前4 个月高C.2006 年 5 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前4 个月都高D.至少存在一类商品,其2006 年前 5 个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不高于12.5%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肯定正确的说法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的数据较多,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A 项说“2006 年前 5 个月中,5 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而文字资料第一段第一句说: 2006 年 5 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创今年历史第二高,与资料矛盾所以A 项不正确同理,B 项也不正确如果像B 项所说“2006 年 5 月份几类商品的零售额都比前4 个月高〞,那么就会必然导致结果“2006 年前 5 个月中,5 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而这与文字资料相矛盾。

      C 项,文字资料第三段说: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 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 月份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但是不能从资料中必然得出“2006 年 5 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前 4 个月都高〞所以,C 项不能肯定为正确;D 项, 文字资料第一段第二句说: 1~5 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12.5%如果 2006 年前 5 个月每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都高于12.5%, 那么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必将大于12.5%,这与资料相矛盾因此可以肯定,至少存在一类商品,其2006 年前 5 个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不高于12.5%所以,正确选项是 D二、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答复6~10 题某一年份引黄各省(区、市)地表水分行业利用情况统计表(单位:亿立方米)农田省份工程灌溉取水量XX耗水量8.631.580.13/0.28/10.6212.45渔畜1.870.2林牧工业公共/生活0.43环境/14.95城镇居民生态合计.v .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取水量XX耗水量XXXX取水量耗水量取水量2合计185.4耗水量918.8824.253.759.956.65248.9740.17//235.122.9531.184.0212.036.72312.020.39//4.592.142.141.10.40.42.361.31.30.964.244.2449.578.088.0819.6640.640.70.443.394.810.381.111.482.470.460.9726.0750.447.4420.480.520.821.34.030.260.40.511.630.040.5110.0727.8714.698.092.110.571.891.9l0.560.291.240.770.420.0420.9111.6749.0316.683.612.452.982.870.230.620.441.880.10.4256.3924.9228.6757.588.085.010.463.65/0.230.140.440.320.137.6767.0117.1157.951.799.597.340.960.81/2.170.160.110.3229.3368.980.0921.160.12.10.0310.560.010.960.032.91/0.120.2637.810.090.10.050.010.04/0.29说明: 地表水取水量是指直接从黄河干、 支流引(提)的水量; 地表水耗水量是指地表水取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

      6.以下行业中,每单位取水量中耗水量最少的是:A.林牧渔畜 B.工业 C.居民生活 D.生态环境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每单位取水量中耗水量最少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统计表最下面两行的数据第三步,估算A 项,林牧渔畜:18.88/22.95≈19/23≈80%B 项,工业:24.25/31.18≈24/31<80%C 项,居民生活:9.95/12.03≈10/12≈80%D 项,生态环境:6.65/6.72≈7/7≈100%只有 B 项小于 80%,耗水量最少所以,正确选项是B7.以下省份中,每单位耗水量所需取水量最少的是:A.XXB.XXC.XXD.XX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每单位耗水量所需取水量最少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统计表最右边一列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v .A 项,XX14.95/10.62;B 项,XX68.98/37.67C 项,XX27.87/26.07;D 项,XX50.44/49.57观察数据,很明显 A、B 两项太大,可以排除C、D 两项中,显然 D 项 XX 每单位耗水量所需取水量最少所以,正确选项是 D8.XX 的地表水取水量与耗水量分别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与耗水量的比重约是:A.19.1%与 26.3%B.21.5%与 22.6%C.19.1%与 22.6%D.21.5%与 26.3%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XX 的地表水取水量与耗水量分别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与耗水量的比重〞第二步,数据定位统计表最右边一列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XX 的取水量占全河取水量的比重为:67.01/312.02≈67/312≈22%XX 的耗水量占全河耗水量的比重为:56.39/248.97≈56/250≈22%所得数据最接近 B 项所以,正确选项是B9.引黄各省〔区、市〕中地表水取水量最大的三个省份的取水量之和与最小的三个省份的取水量之和,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比重分别约是:A.59.7%与 6.4%B.59.7%与 2.7%C.61.7%与 6.4%D.61.7%与 2.7%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地表水取水量最大的三个省份的取水量之和与最小的三个省份的取水量之和,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比重〞第二步,数据定位统计表最右边一列中的数据地表水取水量最小的三个省份是:XX、XXXX、XX第三步,估算地表水取水量最大的三个省份是:XX、内蒙和 XX,其取水量之和与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比为:〔68.98+67.01+50.44〕/312.02≈186/312<60%地表水取水量最小的三个省份是:XX、XXXX、XX,其取水量之和与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比为:〔0.29+8.08+11.67〕/312.02≈20/312>6%所得数据最接近 A 项。

      所以,正确选项是A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XX 农田灌溉地表水耗水量高于其他省份B.引黄各省〔区、市〕地表水取水量均高于地表水耗水量C.XX 省居民生活地表水耗水量占该省总耗水量的比重高于XX 省D.地表水取水量最多的省份,其取水量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比例不到2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判定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统计表最右边一列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A 项,XX 农田灌溉地表水耗水量低于XX 和 XX,所以 A 项说法不正确,排除;B 项,引黄各省〔区、市〕中“XX、XX〞的地表水取水量等于地表水耗水量,所以B 项说法不正确,排除;C 项, XX 省居民生活地表水耗水量占该省总耗水量的比重为:〔1.24÷20.91〕 ×100%≈6%, XX 省为 〔2.36÷49.57〕×100%≈5%,因此,C 项说法正确根据 C 项正确,可以直接排除 D 项v .所以,正确选项是 C三、根据所给文字资料答复11~15 题2005 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达346 万件,其中创造专利申请总量将到达140 万件,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到达89 万件,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到达117 万件。

      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创造专利人均待审量由“十五〞初期(2001 年)的 154 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 年)的 85 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 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 24 个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到达 258.5 万件,其中前 100 万件历时 15 年整,而第二个 100 万件历时仅 4 年零 2 个月;至 2005 年 8月 31 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到达140.38 万件其中,2004 年共受理专利申请 35.38 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年共授予专利 19.02 万件, 同比增长 4.4%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 90%以上为国内申请11.与 2003 年相比,2004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 :A.提高了 5.3 个百分点 B.降低了 5.3 个百分点C.提高了 9.5 个百分点 D.降低了 9.5 个百分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与2003 年相比,2004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提高或者降低的百分点〞第二步,数据定位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后半第三步,估算2003 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35.38/(1+14.7%)≈35/1.2≈302003 年专利申请授予量:19.02/〔1+4.4%〕≈182003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为:18/30≈60%2004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为:19.02/35.38≈54%2003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减去2004 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可得:60%-54%=6%,也就是降低了 6%,与 B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 B12.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最后约58.5 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A.15 个月 B.14 个月 C.10 个月 D.8 个月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最后约58.5 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几个月〞第二步,数据定位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前半第三步,估算根据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前半, “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到达258.5 万件,其中前 100 万件历时 15 年整,而第二个 100 万件历时仅 4 年零 2 个月〞,由此可知:从 1985 年 4 月 1 日到 2005 年 8 月 31 日,共 20 年零 5 个月,其中前 200 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 19 年零 2 个月,那么最后 58.5 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1 年零 3 个月,即 15 个月。

      所以,正确选项是 A13.与 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0 年 4 月 1 日间专利申请平均受理时间相比,2000 年 4 月 1 日至 2004 年 6 月 1 日间专利申请的平均受理时间下降了:A.64%B.68%C.72%D.82%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0 年 4 月 1 日至 2004 年 6 月 1 日间专利申请的平均受理时间,比1985 年 4 月 1 日至2000 年 4 月 1 日间专利申请平均受理时间下降了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前半第三步,估算v .[〔15×12〕-〔4×12+2〕 ]/〔15×12〕≈72%所以,正确选项是 C1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预计“十一五〞期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3 强②“十五〞末期平均结案周期不到“十五〞初期的一半③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超过了50%④1985 年 4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第二个100 万件所用时间不到总时间的20%A.1 项 B.2 项 C.3 项 D.4 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较多,请注意阅读理解、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①项,根据文字资料的第一段,预计“十一五〞期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为:117/346>1/3,因此,①的说法是正确的②项,文字资料第二段最后捉: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 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 个月因此,②的说法是正确的③项,根据文字资料的第三段,1985 年 4 月 1 日到 2005 年 8 月 31 日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为:140.38÷258.5>50%,因此,③的说法是正确的④项,根据文字资料的第三段,第二个100 万件所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重为: 〔4×12+2〕/〔20×12+5〕>20%,因此,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说法有3 项所以,正确选项是 C1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已居世界前列B.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C.“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D.假设同比增长不变,2005 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40 万件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判定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主要是阅读理解第三步,估算A 项,资料未提及,所以A 项说法不正确,排除;B 项,资料第三段最后说“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不是说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所以 B 项说法不正确,排除C 项,资料第二段的最后说“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 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 个月“,而不是说“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所以C 项说法不正确,排除;D 项,根据 A、B、C 项错误,可以判定 D 项是正确的也可以计算为:资料第三段后半说“2004 年共受理专利申请 35.38 万件,同比增长14.7%〞假设同比增长不变,那么2005 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为:35.38×〔1+14.7%〕>40所以,正确选项是 D四、根据以下图提供的信息答复16~20 题16.从 1998 年到 2004 年,美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A.下降了 3 个百分点 B.下降了 2 个百分点C.下降了 1 个百分点 D.上升了 1 个百分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从1998 年到 2004 年,美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的变化情况。

      第二步,数据定位美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北美洲啤酒消费量+中南美洲啤酒消费量; 世界啤酒消费总量=各大洲.v .及地区啤酒消费总量之和第三步,估算1998 年, 〔20.9+24.8〕/〔20.9+24.8+32.7+2.6+13.1+30.1+6.5〕=45.7/130.7≈35%2004 年, 〔22.3+25.2〕/〔22.3+25.2+41.6+1.5+20.8+29.7+7.4〕=47.5/148.5≈32%35%-32%=3%所以,正确选项是 A17.1998 年至 2004 年啤酒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其啤酒消费量2004 年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约是:A.20.8%B.35.0%C.42.0%D.62.4%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1998 年至 2004 年啤酒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其啤酒消费量 2004 年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第二步,数据定位1998 年至 2004 年啤酒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分别是:亚洲、欧洲其他地区 “世界啤酒消费量〞在前面一题中已经算出为148.5第三步,估算〔41.6+20.8〕/148.5=62.4/148.5≈40%与 C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

      所以,正确选项是 C18.与亚洲相比,整个欧洲的啤酒消费量:A.绝对量多于亚洲,2004 年相对于 1998 年的增长快于亚洲B.绝对量多于亚洲,2004 年相对于 1998 年的增长慢于亚洲C.绝对量少于亚洲,2004 年相对于 1998 年的增长快于亚洲D.绝对量少于亚洲,2004 年相对于 1998 年的增长慢于亚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确定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亚洲、欧洲〔西欧+欧洲其他地区〕的啤酒消费量第三步,估算观察统计图中的数据,很明显可以确定:欧洲的啤酒消费绝对数量多于亚洲因此,排除C、D 两项亚洲的增长速度为: 〔41.6-32.7〕/32.7=8.9/32.7欧洲的增长速度为:[〔20.8+29.7〕-〔13.1+30.1〕]/〔13.1+30.1〕=7.3/43.2不需要计算,观察数据即可以确定,亚洲的增长速度大于欧洲的增长速度所以,正确选项是 B19.关于啤酒消费量,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六年来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增长超过了10%B.北美洲和西欧啤酒消费量的差距在六年间缩小了C.亚洲的啤酒消费量始终占到了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强D.无论是啤酒消费绝对量还是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北美都有所增长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确定四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 此题涉及数据众多, 有些数据是前面的题目中已经计算出的数据, 比方“世界啤酒消费总量〞,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虽然北美洲的啤酒消费绝对数量增多,但相对数量却是减少的1998 年:24.8/130.7≈25/131≈19%2004 年:25.2/148.5≈25/149≈17%由此可知,D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正确选项是D20.假设中国 1998 年的啤酒消费量为 205 亿升,2004 年的啤酒消费量为 291 亿升,那么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选项是:.v .A.中国的啤酒消费量增长率亚洲最高B.中国的啤酒消费增长占到亚洲啤酒消费增长的90%以上C.除中国外,任一亚洲国家,其六年来的啤酒消费量增长不可能超过3 亿升D.中国六年间的啤酒消费增长量比2004 年非洲和大洋洲的啤酒消费量的总和还要多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如果中国1998 年的啤酒消费量为 205 亿升,2004 年的啤酒消费量为 291 亿升,那么以下说法哪项是一定正确的〞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众多,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A 项,资料中未提及,排除B 项, 〔29.1-20.5〕/〔41.6-32.7〕=8.6/8.9>90%,所以 B 项的说法一定正确。

      根据 B 项是正确的,那么C、D 两项可以直接排除所以,正确选项是B⊙第三组专项训练一、根据文字资料答复第1~5 题2006 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 XX 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重点加强基层、根底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视、科技人才建立和卫生行风建立,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开展现将2006 年 XX 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根本情况简报如下: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 年末,XX 省卫生机构总数 17143 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效劳站),比上年增加 1819 个,增长 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效劳机构建立,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效劳站 1418 个,较上年增长 56.61%,新增社区卫生效劳中心 80 个,增长 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 65 个,减少 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 229 所,较上年增长 11.19%2006 年 XX 省医疗机构 16614 个, 其中: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 个, 较上年增长17.21%, 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 5073 个,较上年增长 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 30.53%。

      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 3736 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 22.48%;集体 5871 个,占 35.34%;联营73 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 个,占 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 193 个,增长 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 1215 个,增长 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 个,比上年增加47 个;卫生院1407 个,比上年减少65 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效劳中心);门诊部 395 个,比上年增加 23 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 个,比上年减少了 1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 个,与上年一样;社区卫生效劳中心188 个,比上年增加 80 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效劳站 13361 个,较上年增加 1732 个1.2006 年度,XX 省医疗构造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比营利性医疗机构多:A.5871 个 B.1418 个 C.6369 个 D.5275 个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6 年度,XX 省医疗构造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比营利性医疗机构多〞多少个第二步, 数据定位 从文字资料第三段的开头可知: 2006 年 XX 省医疗机构 16614 个, 其中: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11442个,较上年增长 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 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 5073 个,较上年增长 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 30.53%。

      第三步,估算11442-5073≈6400与 C 项的数据最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C2.与上年相比,2006 年度 XX 省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的增长率比社区卫生效劳站的增长率:A.多 17.46 个百分点 B.少 17.46 个百分点C.多 26.04 个百分点 D.少 26.04 个百分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与上年相比, 2006 年度 XX 省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的增长率比社区卫生效劳站的增长率〞多多少个百分点第二步,数据定位从文字资料第二段的后半可知: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效劳站1418 个,较上年增长 56.61%,新.v .增社区卫生效劳中心 80 个,增长 74.07%第三步,估算74.07%-56.61%≈18%与 A 项的数据最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A3.由上文可以看出,以下四种医疗机构中,2006 年度增加最多最快的是:A.国有医疗机构 B.集体医疗机构C.私营医疗机构 D.合资医疗机构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种医疗机构中,2006 年度增加最多最快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从文字资料的第三段中间局部可知: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 个,增长 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 1215 个,增长 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

      “合资医疗机构〞的增长情况没有提及第三步,估算很明显,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 个,增长 26.04%,增加最多最快所以,正确选项是B4.2006 年度,XX 省卫生院的数量比医院的数量:A.多 34.6%B.少 34.6%C.多 346 个 D.少 346 个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6 年度 XX 省卫生院的数量比医院的数量〞是多还是少第二步,数据定位从文字资料第三段的中后局部可知:医疗机构中,医院 1061 个,比上年增加 47 个;卫生院1407 个,比上年减少 65 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第三步,估算1047-1061=346,即卫生院的数量比医院的数量多346 个所以,正确选项是 C5.2006 年度,XX 省社区卫生效劳站的数量是:A.2505 个 B.1418 个 C.13361 个 D.3923 个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6 年度 XX 省社区卫生效劳站的数量〞第二步,数据定位从文字资料第二段的中间局部可知: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效劳站1418 个,较上年增长56.61%第三步,估算 〔1418÷56.61%〕+1418≈2400+1418≈3800。

      与 D 项的数据最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D二、根据表格资料答复第6~10 题医疗机构诊疗和入院情况统计表年份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诊疗人次〔亿次〕合计25.5324.1125.5926.1425.6922.0522.4221.9022.3921.5721.2520.8221.2320.8721.4520.9622.0323.05医院10.5313.1114.9415.3215.3513.0712.6912.5212.8112.2712.3912.3112.8612.5012.4312.1313.0513.87卫生院…11.0010.6510.8210.348.989.739.389.589.308.868.518.378.377.307.107.036.99入院人数〔万人〕合计224743315140529252224921499250335023504449955073529754645991609266767184医院22472560318232763262306630793073310031213238337935843759399741594673卫生院…177119582016196018551913196019231923175916941713170516541626162116415108.v .6.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年份中,医院诊疗人次最多是:A.2001 年 B.1992 年 C.1996 年 D.1991 年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四个年份中医院诊疗人次最多〞的一年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三列“诊疗人次〞之“医院〞栏的数据第三步,估算浏览、比拟数据可知,四个年份的医院诊疗人次以1992 年的 15.35 亿次为最多所以,正确选项是B7.上表中 2001 年的医院入院人数比 1995 年增长了:A.25.6%B.20.1%C.22.3%D.24.5%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1 年的医院入院人数比1995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六列“入院人数〞之“医院〞栏的数据第三步,估算〔3759-3073〕÷3073≈22%与 C 项的数据最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C8.表中所列年份中卫生院承受诊疗人次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是:A.3.54 亿 B.4.01 亿次 C.2.09 亿次 D.2.08 亿次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卫生院承受诊疗人次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四列“诊疗人次〞之“卫生院〞栏的数据第三步,估算最大值为1985 年的 11 亿次,最小值为 2005 年的 6.99 亿次11-6.99=4.01 所以,正确选项是 B9.卫生院承受诊疗人次在当年总诊疗人次中比率最高的年份:A.1998 年 B.2000 年 C.2004 年 D.2005 年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卫生院承受诊疗人次在当年总诊疗人次中比率最高的年份〞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二列“诊疗人次〞之“合计〞栏的数据,第四列“诊疗人次〞之“卫生院〞栏的数据第三步,估算1998 年:8.86÷21.252000 年:8.37÷21.232004 年:7.03÷22.032005 年:6.99÷23.05不需要具体计算,比拟分子、分母的大小可知,应该是1998 年的比率最高所以,正确选项是A10.据上表,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选项是:A.1980 年到 2005 年,卫生院承受诊疗的人次是逐年递减的B.国家持续大量加强卫生院建立C.卫生院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承当了重要的作用D.入院病人中有一局部人得不到有效治疗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说法可能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较多,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从卫生院的 “诊疗人数〞和 “入院人数〞来看, 其在总诊疗人数和总入院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很高, 由此可知 C 项 “卫生院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承当了重要的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正确选项是C三、根据表格资料答复第11~15 题1996 年~2000 年中国旅游产业概况表入境旅游人数〔单位: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v .年份计总人外 国674.43742.8710.77843.231016.04港澳台同胞4438.32"5637.076436.337326.80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102120.74126.02140.99162.24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9877715119962.7515759978.7916349987.8417279999.5628340004.3911.1996 年至 2000 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多少亿美元"A.126.02B.133.98C.130.398D.108.665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1996 年至 2000 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平均额〞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五列“旅游〔外汇〕收入〞栏的数据第三步,估算〔102+120.74+126.02+140.99+162.24〕÷5≈650÷5≈130 所以,正确选项是 C12.上表中的〔"〕处应填入以下哪一个数字"A.501599B.50159900C.5015.99D.5016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上表中的〔"〕处应填入四个选项中的哪个数字〞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二行“1997 年〞的数据第三步,估算5758.79-742.8≈5015.99〔也可以运用尾数计算法,根据尾数为9,直接确定选项〕所以,正确选项是 C13.以下判断哪一个最准确"A.1996 年至 2000 年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B.1999 年港澳台同胞占入境旅游人数的98.41%C.1997 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第七D.1996 年至 2000 年间到中国的外国人逐年增加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判断最准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较多,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从表格第五列“旅游〔外汇〕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 1996 年至 2000 年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此可知 A 项的判断是正确的。

      所以,正确选项是A14.2000 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比1996 年增加百分之多少"A.163.2B.63.2C.162.9D.62.9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0 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比1996 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二列入境旅游人数之“总计〞的数据v .第三步,估算〔8344.39-5112.75〕÷5112.75=63.2%所以,正确选项是 B15.1996 年至 2000 年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人次数是:A.3988.38 万人次 B.3987.27 万人次 C.3997.37 万人次 D.3986.67 万人次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1996 年至 2000 年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人次数〞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第三列入境旅游人数之“外国人〞的数据第三步,估算674.43+742.8+710.77+843.23+1016.04=3987.27 所以,正确选项是 B四、根据图形资料答复第16~20 题16.该地 2007 年乘用车总保有量比 2006 年增长约:A.32.6%B.24.5%C.35.6%D.25.2%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该地2007 年乘用车总保有量比 2006 年增长〞的百分比。

      第二步,数据定位2006 年、2007 年的白色柱体的数据第三步,估算〔175-132〕÷132≈30%与 A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A17.该地 2007 年小型车数量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与2005 年相比:A.增长了 10.8 个百分点 B.减少了 10.8 个百分点C.增长了 12.8 个百分点 D.减少了 12.8 个百分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该地2007 年小型车数量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与2005 年相比〞的情况第二步,数据定位2007 年、2005 年的灰色主体和白色柱体的数据第三步,估算2007 年小型车数量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为:59.3÷175≈33%2005 年小型车数量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为:20÷95≈20%33%-20%≈13%,也就是增长了 13%,与 C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C18.与上一年相比,乘用车保有量增幅最大的是:.v .A.2006 年小型车 B.2005 年小型车C.2007 年普通车 D.2007 年高级车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与上一年相比,乘用车保有量增幅最大年份的车型〞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较多,请小心提取。

      第三步,估算观察图形估算可知,2006 年小型车的增幅最大,增幅高达: 〔44-20〕÷20=120%所以,正确选项是 A19.相对于 2004 年,2005 年该地哪种车型增长数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最大"A.普通车 B.高级车 C.小型车 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相对于2004 年,2005 年该地哪种车型增长数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最大〞第二步,数据定位2004 年、2005 年的柱形数据第三步,估算观察图形估算可知,相对于2004 年,2005 年该地高级车增长数占该车乘用车总数的比率最大所以,正确选项是B20.从上图可以推断出:A.该地汽车开展迅速,各种车型均保持大幅增长B.总体上该地乘用车逐年增长C.高级车一直以较大幅度增长D.小型车增长幅度稳定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四个选项中“从上图可以推断出〞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此题涉及数据较多,请小心提取第三步,估算观察图形估算可知,总体上该地的乘用车逐年增长所以,正确选项是B⊙第四组专项训练一、根据下表答复 1~5 题某地区劳动力文化程度资料如下:(单位:万人)分组男性女性总计合计345405750文盲274875小学117228345初中12090210高中603090大专9615本科及以上12315(注:学习年限标准:文盲,0 年;小学,6 年;初中,9 年;高中,12 年;本科及以上:15 年;本科及以上,16年)1.该地区每万人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是多少"A.350 人/万人 B.400 人/万人C.450 人/万人 D.500 人/万人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该地区每万人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是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表格中第四行的数据第三步,估算该地区的劳动力总量为:750 万该地区的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5+15=30 万30÷750≈4%也就是说,该地区每万人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400 人v .所以,正确选项是 B2.根据上表所示,男女比例最为均衡的是哪种文化程度的人群"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哪一个文化程度的人群是男女比例最均衡的人群〞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一个柱形图第三步,估算所谓均衡,就是 1︰1所谓哪个文化程度人群中的男女比例最为均衡,就是问哪个文化程度人群中的男女人数之间的比值与 1 之间的差距最小男女人数之间的比值与1 之间的差距越小,那么男女比例就越均衡文盲男女比例:27÷48≈0.6小学男女比例:117÷228≈0.5初中男女比例:120÷90≈1.3高中男女比例:60÷30=2大专男女比例:9÷6=1.5本科及以上男女比例:12÷3=4由上可见, 初中文化程度的男女人数之间的比值与1 之间的差距最小, 即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是男女比例最均衡的人群所以,正确选项是 C。

      3.经折算,该地区劳动力的平均学习年限约为7.34 年,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认为:A.该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到达小学水平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B.该地区劳动力中文化程度高的人数偏少C.该地区劳动力中文盲现象相对严重,对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影响较大D.该地区劳动力中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相对男性是偏低的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造成该地区劳动力的平均学习年限约为7.43 年的“主要原因〞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二个折线图中“某地区劳动力各文化程度人数总和〞的比拟第三步,估算经折算,该地区劳动力的平均学习年限约为7.43 年,这个平均学习年限明显偏低我们知道,小学学制为6 年,初中学制为 3 年, 那么 7.43 年相当于没有初中毕业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现状的呢.肯定是低于初中毕业的 “文盲〞或“小学毕业〞的人拖了后腿从统计表第三行可以看出,该地区劳动力中文盲人数75 人,小学水平的人数345 人每个文盲拖后腿数为 7.43 年,那么 75 个文盲共拖后腿数为:75×7.43≈550每个小学水平的拖后腿数为1.43 年,那么 345 个小学水平的共拖后腿数为:345×1.43≈500可见,C 项的“文盲现象相对严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所以,正确选项是 C4.假设使该地区劳动力文化程度资料更直观地呈现,那么选择哪一种图最好"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更直观地呈现该地区劳动力文化程度资料〞的一种图形第二步,数据定位全部表格中的数据第三步,估算比照四种图表可以看出,C 项柱形图的效果最直观,不仅呈现了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数比照,而且还把男女人数的比照也呈现出来了,这是其他三种图形所没有呈现的所以,正确选项是C5.当地政府方案将该地区劳动力资源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6︰1︰1 调整为 5︰3︰2,假设该地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变,那么大专、本科及以上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应分别增加多少万人 "A.43,25B.40,22C.36,18D.39,21解析:.v .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在该地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变的条件下,把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6︰1︰l 调整为 5︰3︰2,那么大专、本科及以上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应分别增加多少万人.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二个折线图第三步,估算既然设定该地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变,即仍为90 万人,按照调整后5︰3︰2 的比例,那么高中文化程度的90万人占三个层次总人数的1/2,大专、本科及以上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占三个层次总人数的1/2,也是 90 万人。

      再按 3∶2 的比例把这 90 万人分配给大专、本科及以上两种文化程度的人,即:大专文化程度的为 90÷5×3=54 万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90÷5×2=36 万人去掉原来的人数后,即:大专文化程度的人数需要增加54-15=39 万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需要增加36-15 万=21 万人所以,正确选项是 D二、根据以下图答复 6~10 题某地区用水与人口情况日平均用水量分布图6.当日平均用水量为 200 万吨时的年代,人口约为多少万"A.110B.150C.170D.21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当日平均用水量为200 万吨时的年代,人口约为多少万〞第二步,数据定位图一“某地区用水与人口情况〞第三步,估算观察图一可知, 日平均用水量为 200 万吨的时间是 1950 年~1970 年之间, 这一年表示人口数量的坐标在110 万人所以,正确选项是 B7.从 1970 年到 1990 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比减少了的是:I.发电用水Ⅱ.其它工业用水Ⅲ.灌溉用水A.IB.I、ⅡC.Ⅱ、ⅢD.I、Ⅱ、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从1970 年到 1990 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比减少了的〞工程。

      第二步,数据定位图二“日平均用水量分布图〞第三步,估算观察图一可知,从1970 年到 1990 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比减少了的是“其它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所以,正确选项是 C8.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从1970 年到 2000 年如何变化"A.减少了 B.增加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从1970 年到 2000 年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是如何变化的〞第二步,数据定位图一和图二第三步,估算观察图一可知,1970 年的日平均用水量为300 万吨,2000 年的日平均用水量为500 万吨观察图二可知,1970 年的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占日平均用水量的约 50%,2000 年的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占日平均用水量的约37%1970 年的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为:300×50%=1502000 年的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为:500×37=185由此可见,从 1970 年到 2000 年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是增加了所以,正确选项是B9.从 1970 年到 1990 年,日平均发电用水量大约增加了多少万吨".v .A.30B.45C.75D.12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从1970 年到 1990 年,日平均发电用水量大约增加了多少万吨〞第二步,数据定位图一和图二第三步,估算观察图一可知,1970 年的日平均用水量为300 万吨,1990 年的日平均用水量为400 万吨观察图二可知,1970 年的日平均发电用水量占日平均用水量的约 15%,1990 年的日平均发电用水量占日平均用水量的约 31%1970 年的日平均发电用水量为:300×15%≈451990 年的日平均发电用水量为:400×31%≈124124-45=80与 C 项的数据最为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C10.以下各图中能够反映出1910 年到 2000 年日平均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的是: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能够反映出1910 年到 2000 年日平均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的〞一个图形第二步,数据定位图一和四个选项图形第三步,估算从图一可以看出,1910 年到 2000 年的日平均人均用水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比照四个图形可见,只有A 项的图形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趋势所以,正确选项是 A三、根据以下图表答复 11~15 题11.如果中国网民的总人数为2250 万,那么 41 岁以上的网民约有多少万人"A.100B.200C.300D.40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

      求“41 岁以上的中国网民约有多少万人〞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二个饼图第三步,估算观察饼二可知,41 岁以上的中国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5.72%+2.06%+1.26%≈9.1%那么 41 岁以上的中国网民有:2250×9.1%≈200所以,正确选项是 B12.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约多多少"A.60%B.70%C.90%D.13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约多多少〞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一个饼图第三步,估算观察饼图一可知,男性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69.56%,女性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30.44%,那么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多:69.56%÷30.44%≈2.3,也就是说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约多130%所以,正确选项是 D13.以下说法中哪些正确"Ⅰ.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比本科以下的网民多Ⅱ.25~30 岁的网民比 31~40 岁的网民多Ⅲ.本科学历的网民所占的比例最高v .A.ⅠB.ⅡC.ⅢD.Ⅱ、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二、三个饼图第三步,估算观察饼图三可知,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明显少于50%,所以Ⅰ项可以直接排除。

      观察饼图二可知, 25~30 岁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 18.84% 31~40 岁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 8.89%+7.12%≈16%18.84%>16%,所以Ⅱ项的说法正确观察饼图三可知,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最高,所以Ⅲ项的说法正确综上可知,Ⅱ、Ⅲ两项的说法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D14.18 岁以下的网民人数与以下哪个年龄段的最接近"A.18~24B.25~30C.31~40D.41~5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与18 岁以下的网民人数最接近的年龄段〞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二个饼图第三步,估算观察饼图二可知,18 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为14.93%,这个比例与前面第 13 题中计算的 31~40 岁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比例16%非常接近所以,正确选项是 C15.网民人数随着学历升高而变化的趋势大致符合以下哪幅图.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与“网民人数随着学历升高而变化的趋势大致符合的一幅图〞第二步,数据定位第三个饼图和4 个选项的图形第三步,估算观察饼图三可知,网民人数随着学历升高而变化的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D 选项的图形与这个变化趋势最符合所以,正确选项是 D。

      四、根据以下文字资料答复16~20 题2002 年 1~6 月,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189.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6%,增幅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其中,邮政完成 247.4 亿元,增长 8.5%;电信完成 1942.1 亿元,增长 16.6%各项业务中,国内长途业务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0.2%;国际业务收入36.8 亿元,下降17.6%;移动通信收入920.6 亿元,增长24%;本地网通信收入 565 亿元, 增长 13.5%; 数据通信收入 84 亿元, 增长 68% 以上各项业务分别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11.4%、 1.9%、47.4%、29.1%和 4.3%各类新业务迅猛开展上半年,IP 通话时长到达 253.4 亿分钟,同比增长 21.3%移动短信业务量到达 326 亿条邮政储蓄期末余额到达 6627.1 亿元,同比增长24.7%上半年,全国用户新增5126.6 万户,平均每月增加 854.4 万户,用户总数到达3.75 亿户其中,固定用户新增1990.9 万户,到达1.99 亿户;移动用户新增 3135.7 万户,到达 1.76 亿户固定用户中,城市用户新增 1385.2 万户,到达 1.25 亿户;农村用户新增 605.7 万户, 到达 7411.4 万户。

      用户中, 东、 中、 西部地区各为 1.95 亿户、 1.1 亿户和 0.7 亿户, 分别占 52%、 29.3%和 18.7%全国普及率到达 30.2 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4.3 个百分点;移动普及率到达13.86 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7 个百分点16.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在2002 年上半年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情况是:A.增长 13.5%B.增长 24%C.增长 68%D.下降 0.2%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在2002 年上半年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情况〞第二步,数据定位请仔细阅读题干文字资料,小心提取有关信息第三步,估算阅读题干直接可知,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是移动通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所以,正确选项是 Bv .17.2002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A.6.5%B.7.0%C.7.8%D.8.8%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2002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第二步,数据定位请仔细阅读题干文字资料,小心提取有关信息第三步,估算阅读题干段首可知,2002 年 1~6 月,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2189.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6%,增幅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即:15.6%÷2=7.8%所以,正确选项是 C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I.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数据通信,但其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还缺乏5%Ⅱ.农村用户新增数量比城市用户新增数量大Ⅲ.东部的固定用户数比中部和西部的总和还多A.IB.ⅡC.Ⅱ、ⅢD.I、Ⅲ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请仔细阅读题干文字资料,小心提取有关信息第三步,估算阅读题干可知,数据通信收入84 亿元,增长 68%,但是占整个电信收入的比重才4.3%所以 I 项的说法正确根据“固定用户中,城市用户新增1385.2 万户,到达 1.25 亿户;农村用户新增 605.7 万户,到达 7411.4 万户〞可知,Ⅱ项的说法错误根据“用户中,东、中、西部地区各为1.95 亿户、1.1 亿户和 0.7 亿户〞可知,Ⅲ项的说法正确综上可知,I、Ⅲ两项的说法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D19.农村固定用户数比上年末增长了:A.5%B.9%C.15%D.20%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农村固定用户数比上年末增长〞的比例第二步,数据定位请仔细阅读题干文字资料,小心提取有关信息第三步,估算阅读题干,根据“农村用户新增605.7 万户,到达 7411.4 万户〞可知,农村固定用户数比上年末增长的比例为:605.7÷〔7411.4-605.7〕≈600÷6800≈9%所以,正确选项是 B。

      2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国际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B.IP 通话时长同比增长超过20%C.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7%D.移动普及率有一定提高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求“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数据定位请仔细阅读题干文字资料,小心提取有关信息第三步,估算阅读题干,根据“国际业务收入36.8 亿元,下降 17.6%〞,所以 A 项的说法正确根据“上半年,IP 通话时长到达 253.4 亿分钟,同比增长 21.3%〞可知,B 项的说法正确v .根据段尾的“移动普及率到达13.86 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7 个百分点〞可知,D 项的说法正确根据“邮政完成 247.4 亿元,增长 8.5%〞可知,C 项的“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7%〞是不正确的综上可知,C 项的说法不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