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卷.doc
4页1广东省珠海市 2014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12.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B.重视分权和制约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13.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到“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 ,该材料体现了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14.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 ,到了清朝前期, “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15.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 。
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16.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17.孙中山早期对义和团运动的缺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到 1924 年时他除了继续批评义和团外,还对其抵御外侮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主革命的影响C.民族主义成主流 D.社会性质的变化1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如此评价毛泽东“他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里每一个细胞,阻碍中国的现代化” 。
对该文解读不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推动了农村现代化 B.毛泽东改变了农村旧制度C.传统旧模式不利于农村现代化 D.封建土地所有制被逐渐废除1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20.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 “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 下列选项中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B.雅典民主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2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D.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21.苏联史学家在纪念十月革命 40 周年时出版了《伟大的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 , “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 。
书中思想A.过分夸大了十月革命影响 B.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高度评价它世界范围的意义 D.指出十月革命对西方国家的影响22.肯尼迪曾经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此言论道出了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认为美国要实行自由放任 D.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的目的23. “反抗工业文明和工具理性的统治,它讴歌田园生活,主张回归自然”并且“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上述材料符合近代以来西方兴起的哪种文学思潮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38. (24 分)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07 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死亡。
——孙立舟《瘟疫让印第安人几近灭绝》材料二:一开始只限于学术争论,后来就攻击贬斥……上海医师余云岫,他曾留学日本学西医,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 ,要坚决消灭中医他在其《灵素商兑》 (1916 年)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事业一日不能进展” ——《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之争》材料三:1968 年 9 月 14 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后, “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 1975 年底,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数量已经达到 150 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 390 多万人随着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1985 年 1 月 25日, 《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李德成《赤脚医生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 16 世纪以后美洲地区瘟疫肆虐的原因 (6 分) 2)材料中体现了本次学术辩论出现什么倾向?请结合所学分析中医受到贬斥的原因(10 分) 3)请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农村“赤脚医生”从 60 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 80 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原因(8 分) 。
39.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著)艺术 美术 西方绘画技法3音乐 西洋乐器建筑 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 、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 《各国律令》鸦片战争后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 、 《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徐建寅翻译《声学》 《电学》严复翻译《天演论》 (赫胥黎著) 、 《原富》 (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 (即《社会契约论》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 、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 (孟德斯鸠著)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 (法国薛纽伯著)民国以后胡适翻译《最后一课》 (都德著) 、 《弑父之仇》 (莫泊桑著)(1)根据材料一,概述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近代以来的译书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指出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活动有什么主要特点?简述古代和近代的西学东渐中译书活动的历史影响材料二:“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汤一介《中国的启蒙》(3)有人认为弘扬国学(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关键还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对此你还有什么样的思考?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民族主义兴起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4)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浪潮的历史认识 (7 分)广东省珠海市 2014 届第二学期高三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38. (24 分)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B B B B C B A C A A B B4(1)原因:①地理大发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②黑奴贸易等移民活动带去了传染病毒;③印第安人长期与世隔绝,缺乏免疫力;④殖民地医疗设施落后、防疫知识匮乏。
(回答出 3 点得 6 分)(2)倾向:学术辩论出现非学术化倾向 (2 分,回答观点不得分)原因: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西学东渐尤其西医科学的传入;③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思想的影响;④中医理论中有缺乏实证精神因素;⑤余云岫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经历 (8 分,回答 4 点得 8 分)(3)60 年代:①农村经济、医疗水平落后,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②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的推动;③文革中“个人崇拜”的作用 (4 分,回答 2 点给 4 分)80 年代:①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医疗水平提高;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替代人民公社;③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业医疗人员增多 (4 分,回答 2 点给 4 分)39. (28 分)(1)表现: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先后以科技书籍,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由制度转向文化 (2 分)原因: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②民族工业发展,洋务运动失败,知识分子不满专制③学习西方转向制度,推行政治改良和革命④辛亥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6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2)特点:明清以传教士为主,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向中国传教;近代后知识分子为主体,官方和民间译书结合,救亡图存、强国御侮。
(2 分)影响:①古代西学东渐促进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孔子热对欧洲启蒙运动有重要影响②近代西学东渐促进了现代化化起步;推动了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 6 分;本题还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酌情给分)(3)赞同前一种观点, (1 分)原因:①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较多的弊病②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解决当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文化遗产 (3 分)赞同后一种观点, (1 分)原因:①传统文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维护专制;②中国现代化要借鉴各国先进经验,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