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斯福事迹介绍.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8478069
  • 上传时间:2021-07-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7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罗斯福事迹介绍  罗斯福的事迹介绍  罗斯福,第 32 任美国总统,是 20 世纪美国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心人物之一,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罗斯福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罗斯福人物生平 1.竞选总统 1932 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1932 年 11 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 1933 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 1933 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在 1933 年 3 月 4 日那个阴冷 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罗斯福入住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 年 3 月 9 日至 6 月 16 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 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 1935-1939 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

      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 1936 年,面对国民收入 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 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 1936 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2.新政政策 1933 年 3 月 4 日,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了领导美国的权力此时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新崛起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新政",其核心是三个 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其主要措施有: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农业,给减耕减产的农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这一系列" 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睦邻政策 1933 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为了搞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睦邻政策"早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职演说中声称:"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随后,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则要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协定1933 年 12 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为此,美国于 1934年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也就是放弃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

      在墨西哥放弃驻军的权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国占领军在巴拿马放弃其干涉内政的权利在经济上,美国与拉美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增加对拉美各国的"经济援助"1934 年 8 月美国同古巴签定美国同拉美国家间的第一个贸易互惠协定到 1939 年底,美国已同 11 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 值得指出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并没有真正停止对拉美国家内 政的干涉实际上,在两次大战之间,美国政府也还时常采用包括武装干涉在内的各种手段干预拉美国家事务著名的例子有:1933 年古巴独裁者马查多被推翻与圣马丁政府上台以后,罗斯福就曾派遣 30 艘兵舰,进行干涉;1934 年美国训练的尼加拉瓜国防军,谋杀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以及支持与扶植拉美地区反动独裁政府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为美国资本进入拉丁美洲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垄断财团在拉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有关数字,1930~1938 年九年中,美国垄断组织在拉美以利润、利息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达到13.1 亿美元到二战前夕,美国在拉美进出口份额上已大大超过英国;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额已接近英国;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额的铁矿、铜矿、白银、锌及石油的开采。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还有利美国对拉美地区政治的控制拉美各国,尤其是一些南美国家,对与自己同处美洲大陆,并与自己一样通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的美国原本抱有一种亲近感,1823 年的门罗宣言也曾在拉美国家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但美国的形象逐渐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行为破坏了1880~1914 年,美国鼓吹整个西半球地区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试图在整个西半球范围内组建一个国家联盟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倡议下,第一届泛美会议于 1889 年在华盛顿举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开第二次泛美会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四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建立了泛美联盟,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并由美国国务卿担任常任主席但由于美国在这一时期在拉美采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径,拉丁美洲各国对美国的动机抱有怀疑与担心,所以在 20 世纪的前 30 年对美 国的建立国家联盟的想法不太热心又由于历史文化上拉丁美洲与欧洲大陆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拉美国家甚至出现了想通过国联实行联欧抗美的趋势 自 1933 年罗斯福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宣布其"睦邻政策"后,泛美主义在美洲大陆重新抬头美国在二战前夕和二战时期多次召集泛美会议,按美国的旨意统一美洲各国对二战的态度。

      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镇压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以反对来自西半球以外的"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于 1948 年 3 月至 5 月在波哥达召开了第九次泛美会议这次会议把组织较为散漫的"泛美体系",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把原有的"泛美联盟"改为这一新组织的秘书处泛美会议和美洲国家组织成了美国利用来控制拉美各国的政治工具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 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4.隔离演说 1937 年 10 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 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

      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 年 1 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 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 5 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 10 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 年 12 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 年 3 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 9 月 21 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1814 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上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现金购买,运输自理)。

      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 年 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 德林(1937 年至 1940 年 6 月)、亨利史汀生(1940 年 6 月到 1945 年 9 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 1939 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 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 年 6 月至 1944 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 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5.扩军备战 1940 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